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

发布时间:2011-05-2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考古
 
    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掘中,再获新成果。这两年是在遗址区台地上,在先前发现小广场的区域扩大发掘。2002年发现两座地面建筑遗迹、,初步分析认定是干栏式建筑年发现人工堆筑的土台及特殊墓葬,进一步分析认定土台是祭坛。这些发现是喇家遗址新的重要收获,也是齐家文化和黄河上游史前考占的又一新突破。
    一、地面建筑
    喇家遗址已发现多座房址,多是窑洞式建筑,地面建筑还是新发现。两个地面建筑相距一米,位于小广场的东南边,门不详,但应面向广场,或向北,或向西。柱洞都排列有序,比较粗大,直径一般为20-30厘米以上,深约40-50厘米以上。在小广场地面和两座房址地面上都覆盖着砂层或砂砾层。这层洪水堆积是喇家遗址齐家文化遗存最晚的地层。
    F20在F21的东南侧,是三排四列12个柱洞的地面建筑(图一),平面接近方形,约5-6米见方。地面有比较好的加工硬面,有的为烧土面。有的柱洞有特殊加工,硬面随柱洞而凸起地而散有大以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漆器等。在房址东侧有一个大灰坑(H38),清理时发现有木头框架痕迹,应是储藏用的窖穴,但没有发现重要的储藏物品。再东边有加工的硬土护墙,可能是小广场的东南边沿。
    F21比F20更靠近小广场,是三排个柱洞的地面建筑(图二),仅约3米见方。地面没有明显硬面和活动痕迹,也没有什么遗物。推测是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干栏式高台建筑。该遗迹现象比较特殊,有建筑史学者认为它很可能就是“社”或“明堂”一类的干栏式礼制建筑。
 
    ……
 
 
 
 
(原文发表在《考古》2004年第6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喇家遗址考古工作

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

发布时间:2011-05-23

 
    2002-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掘中,再获新成果。这两年是在遗址区台地上,在先前发现小广场的区域扩大发掘。2002年发现两座地面建筑遗迹、,初步分析认定是干栏式建筑年发现人工堆筑的土台及特殊墓葬,进一步分析认定土台是祭坛。这些发现是喇家遗址新的重要收获,也是齐家文化和黄河上游史前考占的又一新突破。
    一、地面建筑
    喇家遗址已发现多座房址,多是窑洞式建筑,地面建筑还是新发现。两个地面建筑相距一米,位于小广场的东南边,门不详,但应面向广场,或向北,或向西。柱洞都排列有序,比较粗大,直径一般为20-30厘米以上,深约40-50厘米以上。在小广场地面和两座房址地面上都覆盖着砂层或砂砾层。这层洪水堆积是喇家遗址齐家文化遗存最晚的地层。
    F20在F21的东南侧,是三排四列12个柱洞的地面建筑(图一),平面接近方形,约5-6米见方。地面有比较好的加工硬面,有的为烧土面。有的柱洞有特殊加工,硬面随柱洞而凸起地而散有大以遗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漆器等。在房址东侧有一个大灰坑(H38),清理时发现有木头框架痕迹,应是储藏用的窖穴,但没有发现重要的储藏物品。再东边有加工的硬土护墙,可能是小广场的东南边沿。
    F21比F20更靠近小广场,是三排个柱洞的地面建筑(图二),仅约3米见方。地面没有明显硬面和活动痕迹,也没有什么遗物。推测是一个结构比较简单的干栏式高台建筑。该遗迹现象比较特殊,有建筑史学者认为它很可能就是“社”或“明堂”一类的干栏式礼制建筑。
 
    ……
 
 
全文阅读
 
 
(原文发表在《考古》2004年第6期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作者:考古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