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无始无终

发布时间:2008-12-3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王仁湘

说陶话彩(8)  

    ——庙底沟文化彩陶构图中的二方连续原则

    从艺术形式上考察,庙底沟文化彩陶有一些明确的特征,二方连续式构图就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纹饰无休止地连续与循环,表现出一种无始无终的意境,这是庙底沟文化彩陶最基本的艺术原则,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在史前构建的一个坚实基础。
    由纹饰的组织和构图规则看,庙底沟文化彩陶主要遵循着这样一条基本形式原则,就是“连续”。这种连续是用重复出现的纹饰单元,在器物表面一周构成一条封闭的纹饰带,这样的构成主要表现为二方连续形式。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构图的流行趋势表现为二方连续式,虽然也发现少量四方连续构图的彩陶,也有一定数量的单体图案彩陶,但二方连续是一个明确的定式。
    二方连续,它是图案的一种重复构成方式,是在一个纹饰带中使用一个形象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图形进行平均而且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一般要利用重复的骨骼线作图形、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复构成,图案是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连续往往呈现首尾相接的封闭形式,封闭可以是方框形式,也可以是圆环形式。
    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二方连续构图,多数并没有明确的骨骼线作支撑,少数能见到平行线或斜行线,偶尔也有曲线,但这样的曲线一般并不是以骨格线的形式出现,它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元素而已。
    彩陶上的纹饰,其实是一种适形构图,它是在陶器有限的表面进行装饰。画工在有限的空间表述一种无限的理念,那二方连续构图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无首无尾,无始无终。
    彩陶上作为重复构成的基本图形,绝大多数是线、点、圆、弧、三角、方形等几何形。少见具象与抽象的图形。在陕西华县泉村见到类似蝌蚪形的简单连续图形(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还有似鸟形的连续图形,它们一般都没有太明显的附加纹饰,只是左右等距离排列。还有山西洪洞耿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洪洞耿壁遗址调查、试掘报告》,《三晋考古》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陕西扶风案板几处地点见到的那种简化的鱼纹(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陕西扶风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也是作首尾相衔的二方连续方式排列。这是二方连续图案中的散点式排列方式,是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只是用一个单位纹样顺着一定的方向有秩序地排列成带状,单位纹样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也没有明显的过渡纹饰呼应(图8-1)。从时间上看,这种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图案属于早期形态,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早期见到较多,也可以说它是彩陶中的初级二方连续结构。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绘制技术虽然在半坡文化中就已出现,但在庙底沟文化时间提高很快,各式构图陆续出现在彩陶上。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二方连续图案,可以细分为若干类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较为简约的简式,有构图繁复的复式,也有一般式和不规则式,可以区别出简单构图与复杂构图两个大类。
    简式二方连续彩陶又分简单纹饰和复杂纹饰两类,都只是同一元素反复出现,中间再没有其他间隔的连接纹饰。这与上面提到的初始形态的二方连续结构是一样的,只是构图元素由抽象形改作了几何形,而且在左右连接上更为紧密一些,也显得更有条理。大量见到的最简单的“西阴纹”,还有横弧形与少见的竖弧形,都属于简单纹饰的简单连接这一类(图8-2)。

 

    在简单构图的二方连续彩陶中,多瓣花的花瓣纹是最绚丽的,结构也是最严密的,严密得无懈可击。精美的花瓣纹二方连续彩陶在河南陕县庙底沟有集中发现,图案单元有四~六瓣的不同。四瓣式可以看作是双瓣式的扩展,或者可以说就是一正一倒的两排双瓣式二方连续,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准四方连续图案。五瓣与六瓣式二方连续图案结构奇巧,连绵无隙,是体现庙底沟人艺术素养的代表作(图8-3)。

    在简单二方连续图案基础上生发的一般二方连续图案,在图案元素的选择上并无多大变化,依然是以简洁为主要格调。最明显的区别是结构上有了调整,在图案单元之间增加了一个隔断。这个隔断通常也许只是一块固定形状空白,或方或圆,或者就是两条垂直的平行线,非常简洁。
    复式二方连续图案,是在一般二方连续图案基础上演生出来的。一是有明确的骨骼线支撑,图案单元有时以骨骼线作隔断。二是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图案彼此互为间隔。三是兼有以上两个特点,既有骨骼线作支撑,也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
    在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二方连续图案中,有明确规则的骨骼线支撑的例证并不多。能看出是作为骨骼线出现的彩陶,稍多一些的是那些连续曲线构图的图案,这样的曲线有时还以地纹方式出现。它们其实有时是二方连续图案的主体,上下并没有附加其他明显的纹饰单元。(图8-4)。

    两个以上复杂单元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这样的例证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见到较多。如陕县庙底沟彩陶的旋纹与花瓣纹的组合,花瓣纹与编织纹的组合,还有陕西陇县原子头的菱形与圆点组合,甘肃秦安大地湾的旋纹与圆形组合,都是典型的例子。这样的二方连续图案有时构图繁复,但却见不到骨骼线。
    既有骨骼线作支撑,也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这是庙底沟文化彩陶二方连续图案中最为成熟的一种,也是最能体现绘画技巧的一种。大量的旋纹采用的都是这种结构方式,它们都用斜线兼作支撑和隔断,在主纹大旋纹之外,在斜线上下还附加有其他一些地纹,有单旋纹、圆形、叶片纹等,结构紧密有序,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作为骨骼的斜线右上斜向多见,如陕县庙底沟、灵宝西坡、夏县西阴村和汾阳段家庄所见(图8-5)。

    庙底沟文化彩陶中的二方连续,还有一些更特别更复杂的构图形式,如双重单元连续形式、复杂单元的简单连续形式、复杂单元交叠连续形式和同一单元正倒连续形式。
    复杂单元的简单二方连续形式彩陶,在陇县原子头有集中发现。那些黑白三角正倒相间接合成的菱形纹,作为一种复杂单元在构成二方连续图案时,它们左右连接并没有选用其他什么纹饰,只是留出一点空白的距离。还有非常复杂的图案化的鱼纹,彼此连接首尾相衔,一般并无其他附加纹饰。
    在庙底沟文化中,同一单元正倒连续的二方连续形式彩陶有一定数量,最典型是那种单旋单元的正倒连接形式彩陶,在河津固镇、翼地北橄、秦安大地湾都有发现。这种二方连续图案的绘制需要较高的技巧,不然很难绘好(图8-6)。

    彩陶二方连续图案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元纹饰的等分布局特征。二方连续布局程式大致有二分、四分、六分、八分若干式,其中二分式少见,四分式最多,八分式有的地点稍多,也见到不多的三分式。画工在开绘之前,一定先有等分规划,这是布局,不然这二方连续的结果就会是既不能续也不能连,最后环形纹饰带就无法封闭越来。我们在出土二方连续彩陶上,还没有见到没有封闭的纹饰,这说明等分规划是个基本功,也是一个固定的程式。
    彩陶图案的二方连续形式是一种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边缘的非常严谨的秩序排列,其意义都是一种无始无终,无限反复,是连续中的递进与回旋。自半坡文化开始出现,到庙底沟文化完全成熟的彩陶二方连续表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老艺术传统的史前基础,看到了这艺术传统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细节。其实这样的一个艺术传统在史前时代的末期就已经有非常辉煌的表现了,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居民就是这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将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提升到了极致。
    进入文明时代,直到当代社会,我们在艺术装饰中仍然将无始无终的二方连续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可见这个传统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说陶话彩

无始无终

发布时间:2008-12-30

说陶话彩(8)  

    ——庙底沟文化彩陶构图中的二方连续原则

    从艺术形式上考察,庙底沟文化彩陶有一些明确的特征,二方连续式构图就是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纹饰无休止地连续与循环,表现出一种无始无终的意境,这是庙底沟文化彩陶最基本的艺术原则,这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在史前构建的一个坚实基础。
    由纹饰的组织和构图规则看,庙底沟文化彩陶主要遵循着这样一条基本形式原则,就是“连续”。这种连续是用重复出现的纹饰单元,在器物表面一周构成一条封闭的纹饰带,这样的构成主要表现为二方连续形式。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构图的流行趋势表现为二方连续式,虽然也发现少量四方连续构图的彩陶,也有一定数量的单体图案彩陶,但二方连续是一个明确的定式。
    二方连续,它是图案的一种重复构成方式,是在一个纹饰带中使用一个形象或两个以上相同的基本图形进行平均而且有规律的排列组合,这种排列组合一般要利用重复的骨骼线作图形、方向、位置、色彩、大小的重复构成,图案是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延伸。连续往往呈现首尾相接的封闭形式,封闭可以是方框形式,也可以是圆环形式。
    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二方连续构图,多数并没有明确的骨骼线作支撑,少数能见到平行线或斜行线,偶尔也有曲线,但这样的曲线一般并不是以骨格线的形式出现,它只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元素而已。
    彩陶上的纹饰,其实是一种适形构图,它是在陶器有限的表面进行装饰。画工在有限的空间表述一种无限的理念,那二方连续构图就是最好的选择,它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无首无尾,无始无终。
    彩陶上作为重复构成的基本图形,绝大多数是线、点、圆、弧、三角、方形等几何形。少见具象与抽象的图形。在陕西华县泉村见到类似蝌蚪形的简单连续图形(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华县泉护村》,科学出版社,2003年),还有似鸟形的连续图形,它们一般都没有太明显的附加纹饰,只是左右等距离排列。还有山西洪洞耿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山西洪洞耿壁遗址调查、试掘报告》,《三晋考古》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和陕西扶风案板几处地点见到的那种简化的鱼纹(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专业:《陕西扶风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也是作首尾相衔的二方连续方式排列。这是二方连续图案中的散点式排列方式,是最基本的构成形式,只是用一个单位纹样顺着一定的方向有秩序地排列成带状,单位纹样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关系,也没有明显的过渡纹饰呼应(图8-1)。从时间上看,这种散点式的二方连续图案属于早期形态,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早期见到较多,也可以说它是彩陶中的初级二方连续结构。 

    彩陶中的二方连续绘制技术虽然在半坡文化中就已出现,但在庙底沟文化时间提高很快,各式构图陆续出现在彩陶上。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二方连续图案,可以细分为若干类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较为简约的简式,有构图繁复的复式,也有一般式和不规则式,可以区别出简单构图与复杂构图两个大类。
    简式二方连续彩陶又分简单纹饰和复杂纹饰两类,都只是同一元素反复出现,中间再没有其他间隔的连接纹饰。这与上面提到的初始形态的二方连续结构是一样的,只是构图元素由抽象形改作了几何形,而且在左右连接上更为紧密一些,也显得更有条理。大量见到的最简单的“西阴纹”,还有横弧形与少见的竖弧形,都属于简单纹饰的简单连接这一类(图8-2)。

 

    在简单构图的二方连续彩陶中,多瓣花的花瓣纹是最绚丽的,结构也是最严密的,严密得无懈可击。精美的花瓣纹二方连续彩陶在河南陕县庙底沟有集中发现,图案单元有四~六瓣的不同。四瓣式可以看作是双瓣式的扩展,或者可以说就是一正一倒的两排双瓣式二方连续,当然也可以看成是准四方连续图案。五瓣与六瓣式二方连续图案结构奇巧,连绵无隙,是体现庙底沟人艺术素养的代表作(图8-3)。

    在简单二方连续图案基础上生发的一般二方连续图案,在图案元素的选择上并无多大变化,依然是以简洁为主要格调。最明显的区别是结构上有了调整,在图案单元之间增加了一个隔断。这个隔断通常也许只是一块固定形状空白,或方或圆,或者就是两条垂直的平行线,非常简洁。
    复式二方连续图案,是在一般二方连续图案基础上演生出来的。一是有明确的骨骼线支撑,图案单元有时以骨骼线作隔断。二是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图案彼此互为间隔。三是兼有以上两个特点,既有骨骼线作支撑,也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
    在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二方连续图案中,有明确规则的骨骼线支撑的例证并不多。能看出是作为骨骼线出现的彩陶,稍多一些的是那些连续曲线构图的图案,这样的曲线有时还以地纹方式出现。它们其实有时是二方连续图案的主体,上下并没有附加其他明显的纹饰单元。(图8-4)。

    两个以上复杂单元构成的二方连续图案,这样的例证在庙底沟文化彩陶中见到较多。如陕县庙底沟彩陶的旋纹与花瓣纹的组合,花瓣纹与编织纹的组合,还有陕西陇县原子头的菱形与圆点组合,甘肃秦安大地湾的旋纹与圆形组合,都是典型的例子。这样的二方连续图案有时构图繁复,但却见不到骨骼线。
    既有骨骼线作支撑,也有两个以上比较复杂的图案单元,这是庙底沟文化彩陶二方连续图案中最为成熟的一种,也是最能体现绘画技巧的一种。大量的旋纹采用的都是这种结构方式,它们都用斜线兼作支撑和隔断,在主纹大旋纹之外,在斜线上下还附加有其他一些地纹,有单旋纹、圆形、叶片纹等,结构紧密有序,有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作为骨骼的斜线右上斜向多见,如陕县庙底沟、灵宝西坡、夏县西阴村和汾阳段家庄所见(图8-5)。

    庙底沟文化彩陶中的二方连续,还有一些更特别更复杂的构图形式,如双重单元连续形式、复杂单元的简单连续形式、复杂单元交叠连续形式和同一单元正倒连续形式。
    复杂单元的简单二方连续形式彩陶,在陇县原子头有集中发现。那些黑白三角正倒相间接合成的菱形纹,作为一种复杂单元在构成二方连续图案时,它们左右连接并没有选用其他什么纹饰,只是留出一点空白的距离。还有非常复杂的图案化的鱼纹,彼此连接首尾相衔,一般并无其他附加纹饰。
    在庙底沟文化中,同一单元正倒连续的二方连续形式彩陶有一定数量,最典型是那种单旋单元的正倒连接形式彩陶,在河津固镇、翼地北橄、秦安大地湾都有发现。这种二方连续图案的绘制需要较高的技巧,不然很难绘好(图8-6)。

    彩陶二方连续图案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单元纹饰的等分布局特征。二方连续布局程式大致有二分、四分、六分、八分若干式,其中二分式少见,四分式最多,八分式有的地点稍多,也见到不多的三分式。画工在开绘之前,一定先有等分规划,这是布局,不然这二方连续的结果就会是既不能续也不能连,最后环形纹饰带就无法封闭越来。我们在出土二方连续彩陶上,还没有见到没有封闭的纹饰,这说明等分规划是个基本功,也是一个固定的程式。
    彩陶图案的二方连续形式是一种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边缘的非常严谨的秩序排列,其意义都是一种无始无终,无限反复,是连续中的递进与回旋。自半坡文化开始出现,到庙底沟文化完全成熟的彩陶二方连续表现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老艺术传统的史前基础,看到了这艺术传统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细节。其实这样的一个艺术传统在史前时代的末期就已经有非常辉煌的表现了,西北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居民就是这传统的继承者,他们将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提升到了极致。
    进入文明时代,直到当代社会,我们在艺术装饰中仍然将无始无终的二方连续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可见这个传统对后世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王仁湘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