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新目(2007~2014)
发布时间:2015-03-2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罗明
壹、田野发掘报告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中期城址大型建筑IIFJT1基址2004~2005年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4期, 3~25页。
其它报道
2.何驽:《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2月28日,第8版。
3.王晓毅、严志斌:《陶寺中期墓地被盗墓葬抢救性发掘纪要》,《中原文物》2006年5期。4~7页。
4.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队:《陶寺中期小城大型建筑基址IIFJT1实地模拟观测报告》,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29期,2006年6月, 3~14页。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2007年田野考古新收获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5期,2008年1月。48~50页。
6.高江涛、何努、王晓毅:《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掘又获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25日,第002版。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县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考古》2008年3期, 3~6页。
8.徐凤先:《“陶寺史前天文台的考古天文学研究”项目组春分观测纪行》,《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0卷第2期(2009年),265~268页。
9.喻菲:《Date with Destiny》,《China Daily》Dec. 7, 2009.第10版,Life Culture专栏。
10.He Nu, Gao Jiangtao, Wang Xiaoyi, Large-sized Rammed-earth Building Foundations of the Middle Taosi Culture Discovered on the Taosi City-site in Xiangfen County, Shanxi. Chinese Archaeology. Vol.9, 2009. Pp86~89.何驽是第一作者,高江涛为第二作者,王晓毅为第三作者。
11.何驽:《2010年陶寺遗址群聚落形态考古实践与理论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1期。2011年1月。46~57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等:《2012年度陶寺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4期。2013年1月。60~63页。
13.翟少东,王晓毅,高江涛:《山西陶寺遗址石制品及相关遗迹调查简报》,《考古学集刊》第19集,科学出版社,2013年。1~26页。
贰、测试分析
14.仇士华、蔡莲珍、冼自强、薄官成:《有关所谓“夏文化”的14C年代测定的初步报告》,《考古》1983年10期。923~928页。
15.张维玺:《陶寺遗址及临近地区古地磁研究》,《考古》1989年10期。933~941,952页。
16.孔昭宸、杜乃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孢粉分析》,《考古》1992年2期。178~181页。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陶片的测试与分析》,《考古》1992年3期。176~183页。
1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陶寺遗址陶器和木器上彩绘颜料鉴定》,《考古》1994年9月。849~857页。
19.李乃胜、何驽、毛振伟、冯敏、王昌燧:《陶寺、尉迟寺白灰面的测试研究》,《分析测试学报》第24卷第5期,2005年9月。9~13页。
20.赵志军、何驽《陶寺城址2002年度浮选结果及分析》,《考古》2006年5期。
21.姚政权、吴妍、王昌燧、何驽、赵志军:《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植硅石分析》,《农业考古》2006年4期, 19~26页。
22.李乃胜、何驽、毛振伟、王昌燧:《陶寺遗址出土的板瓦分析》,《考古》2007年9期, 87~93页。
23.李乃胜、杨益民、何驽、毛振伟:《陶寺遗址陶器彩绘颜料的光谱分析》,《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4期, 946~948页。
24.王树芝,王增林,何驽:《陶寺遗址出土木炭研究》,《考古》2011年3期。91~95页。
25.张雅军、何驽、张帆:《陶寺中晚期人骨的种系分析》,《人类学学报》第28卷第4期,2009年11月,363-371页。
26.张雅军,何努,尹兴喆:《山西陶寺遗址出土人骨的病理和创伤》,《人类学学报》,第30卷第3期,2011年8月, 265-274页。
27.博凯龄(Katherine Brunson):《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动物利用的变化个案探究——山西省龙山时代晚期陶寺遗址的动物研究》,《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29~182页。
28.鲁晓珂 李伟东 罗宏杰 何驽 李新伟: 《陶寺遗址龙山时代黑色陶衣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第41卷,第7期。903~912页。
29.姚大全、何努等:《山西襄汾陶寺古遗址自然变形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地震学报》2011年7月第4期。545~549页。
30.陈相龙、袁靖、胡耀武、何驽、王昌燧《陶寺遗址家畜饲养策略初探:来自碳、氮稳定同位素的证据》,《考古》2012年第9期。75~82页。
31.王小娟,王晓毅:《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陶土成分分析》,《考古与文物》2013年2期。106~111页。
32.李拓宇、莫多闻等:《山西襄汾陶寺都邑形成的环境与文化背景》。《地理研究》2013年4期,443~449页。
33.蔡明:《陶寺遗址出土石器的微痕研究》,《华夏考古》2014年1期。38~49页。
34.赵春燕,何驽:《陶寺遗址中晚期出土部分人类牙釉质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第四纪研究》2014年1期。66~72页。
35.翟少东:《山西襄汾大崮堆山遗址石料资源利用模式初探》,《考古》2014年3期。58~67页。
36.何驽:《陶寺文化南表、东表推测点考察分析》,中国考古网•研究专题,2014年9月22日。
37.王增林,何驽:《陶寺遗址出土泥质陶器的中子活化分析与研究》,《南方文物》2014年3期。72~78页。
叁、考古记述
38.何驽:《陶寺中期小城内大型建筑IIFJT1发掘心路历程杂谈》,《新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王仲殊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科学出版社,2005年。221~231页。
39.赵春青:《文明之火,照耀中国》,《中国文物报》2006年2月15日,第三版。
40.何驽:《发掘4100年前的历法》,《中国国家天文》2007年4期, 140~145页。
41.子今,宋燕:《陶寺:尧舜的“理想国”》,《中华遗产》2010年11期(总第61期)。37~61页
肆、论文
一、文化谱系
42.王克林:《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下)》《文物世界》2001年5期17~23页、2001年6期23~31页。
43.周苏平:《陶唐氏与陶寺遗存》,《考古文物研究——纪念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四十周年文集(1956-1996)》,三秦出版社。155~159页。
44.马世之:《虞舜的王都与帝都》,《中原文物》2006年1期, 24~27页。
45.潘继安:《陶寺遗址为黄帝及帝喾之都考》,《考古与文物》2007年1期, 56~61页。
46.曲英杰:《尧舜禹及夏代都城综论》,《从考古到史学研究之路——尹达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云南人民出版,2007年, 269~299页。
47.久保田慎二:《陶寺文化の成立とその背景——土器分析を中心に》,《中国考古学》第八号,2008年11月22日。79~102页。
48.田建文:《陶唐氏、唐国与鳄、鄂》,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40期,2009年3月。6-12页。
49.彭邦本:《陶寺古城——唐虞联盟与夏初中心都邑》,《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8期,2009年8月。39~45页。《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125~131页。
50.张国硕:《论陶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8期,2009年8月。46~49页。
51.刘毓庆、刘麟龙:《陶寺遗址对接历史的可能性及其难题》,《晋阳学刊》,2009年4期,10~15页。
52.许顺湛:《临汾龙山文化陶寺类型聚落群研究》,《中原文物》2010年3期,34~39页。
53.张国硕,魏继印:《试论陶寺文化的性质与族属》,《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156~162页。
54.高江涛:《陶寺遗址与二里头遗址聚落形态之比较研究》,《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120~128页。
55.田建文:《陶寺古城与尧都平阳》,《无限悠悠远古情——佟柱臣先生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4年12月。355~364页。
二、文物、遗迹研究
56.刘军社:《陶板为砖说》,《中国文物报》2005年11月2日第七版。
57.李学勤:《陶寺特殊建筑基址与〈尧典〉的空间观念》,《“中国的视觉世界”国际会议论文集》,《语汇丛刊》,法国巴黎,2005年。
58.武家璧:《陶寺观象台与“晋”之关系》,《中国文物报》2007年2月23日,第七版。
59.陈久金:《4000年前的山西陶寺观象台》,《中国国家天文》2007年3期, 85~93页。
60.刘次沅:《新发现的秘鲁古观象台及其与陶寺观象台遗迹的比较》,《古代文明研究通讯》2007年9月, 1-5页。
61.李维宝、陈久金:《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7年第4卷第3期。301~306页
62.李维宝、陈久金:《陶寺观象台“发掘与古代文献的印证》,《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7年第4卷第4期。412~415页.
63.何驽:《陶寺中期观象台实地模拟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古代文明》,文物出版社,2007年。83~115页。
64.武家璧、陈美东、刘次沅:《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功能与年代》,《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8年第38卷,第9期。1265~1272页。
65.武家璧:《陶寺观象台与考古天文学》,《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5期。90~96页。
66.何驽:《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近年来出土玉石器》,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38期,2008年9月。13~28页。
67.刘次沅:《陶寺观象台遗址的天文学分析》,《天文学报》50卷1期,2009年1月。1~10页。
68.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中期王级大墓IIM22出土漆杆“圭尺”功能试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年3期,261~276页。
69.李勇:《世界最早的天文观象台——陶寺观象台及其可能的观测年代》,《自然科学史研究》第29卷,第3期(2010年)。259~270页。
70.何驽:《陶寺出土铜齿轮形器功能辨析》,《中国文物报》2010年3月19日,第七版。
71.黎耕、孙小淳:《陶寺IIM22漆杆与圭表测影》,《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第4期,2010年12月。363~372页。
72.徐凤先:《从大汶口符号文字和陶寺观象台探寻中国天文学起源的传说时代》,《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1卷第4期,2010年12月。373~383页。
73.何驽:《2010年陶寺遗址群聚落形态考古实践与理论收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21期。2011年1月。46~57页。
74.何驽:《陶寺圭尺补正》,《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3期。278~287页。
75.徐凤先、何驽:《“日影千里差一寸”观念起源新解》,《自然科学史研究》第30卷,第2期(2011年)。151~169页。
76.朱乃诚:《陶寺陶寺彩绘龙源自良渚文化的新证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0期,2005年8月, 18~21页。
77.朱乃诚:《三论陶寺彩绘龙源自良渚文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132~140页。
78.何驽:《陶寺文化原始宗教信仰蠡测及其特点试析——陶寺出土的艺术品与原始宗教》,《殷墟与商文化——殷墟科学发掘80周年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295~327页。
79.何驽:《山西襄汾陶寺遗址铜器群及其相关问题初探》,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51期,2011年12月。23~38页。
80.翟少东:Lithic Production and Early Urbanism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Lithic Production at the Neolithic Taosi Site (ca. 2500¬1900 BC).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2012。
81.黎耕:《圭表测影与早期大地测量》,《中国国家天文》2012年增刊。76~81页。
82.牛世山:《陶寺城址的布局与规划初步研究》,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57期,2013年6月。1~12页。又见《三代考古》(五),科学出版社,2013年。49~61页。
83.武家璧:《陶寺观象台与《尧典》星象的天文年代》,《荆州博物馆建馆五十周年纪念文集》 102--116页,科学出版社。2013年。
84.冯时:《陶寺圭表及相关问题研究》,《考古学集刊》第19集,科学出版社,2013年。27~58页。
85.高江涛,何努:《陶寺遗址出土铜器初探》,《南方文物》2014年1期。91~95页。
86.张弛:《陶寺与龙山大墓的葬仪》,《社会权力的起源:中国史前葬仪中的社会与观念》,文物出版社,2015年。281~302页。
三、文字研究
87.葛英会:《破译帝尧名号,推进文明探源》,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总32期,2007年3月, 1~6页。
88.冯时:《文“邑”考》,《考古学报》2008年3期, 273~290页。
89.朱冰:《陶寺毛笔朱书文字考释》,《中国文物报》2010年12月24日,第6版。
90.田建文:《我看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考古学研究》(十),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530~538页。
四、陶寺遗址与中国文明起源
91.何驽:《陶寺城址南墙夯土层中人骨说明的问题》,《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8日,第7版。
92.张德光:《再论陶寺遗址发现的意义》,《文物世界》2003年3期, 24~28页。
93.王克林:《“中国”一名源河东的考古学观察》,《文物世界》2003年4期, 9~14页。
94.申维辰:《中华文明探源的惊世之现——陶寺考古及尧文化的丰硕成果及重要意义》,《山西日报》2004年2月10日C2版。
95.何驽:《从陶寺观象台IIFJT1相关尺寸管窥陶寺文化长度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0期,2005年8月, 22~33页。
96.张琨、姜宁:《论陶寺文化和三里桥文化的族属》,《文物世界》2005年6期,15~18页。
97.王克林:《华夏文明起“河东”初论》,《文物世界》2005年6期9~14页、2006年1期,27~32页。
98.王晓毅:《从<尚书•尧典>看唐尧时代的天文观》,《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74~80页。
99.胡建:《从陶寺城址的发现谈早期国家的城市模式》,《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81~89页。
100.久保田慎二:《墓から见た陶寺遗迹の性格》,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研究科考古谈话会《溯航》第24号,2006年3月。103~109页。
101.曹兵武:《从陶寺遗址看中国早期国家之形成》,《中国文物报》2007年1月26日,第七版。
102.高江涛:《陶寺遗址聚落形态的初步考察》,《中原文物》2007年3期。13~20页。
103.宋镇豪:《襄汾陶寺遗址的历史学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5期,2008年1月。19~28页。
104.高江涛:《试论盛期陶寺文化的和合思想(简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5期,2008年1月。29~32页。
105.董永刚《看“合和”思想与尧文化——以晋南陶寺考古发现为引》《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2009年5期,494~496页。
106.何驽:《从陶寺遗址考古收获看中国早期国家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18期。2009年8月。32~37页。《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1年8月。141~155页。
107.何驽:《都城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从陶寺遗址和二里头遗址都城考古分析看中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三代考古》(三),科学出版社,2009年。3~58页。
108.宋建忠:《良渚与陶寺——中国历史南北格局的滥觞》,《文物》2010年1期,44~48页。
109.何驽:《“中”与“中国”由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18日,第14版。
110.韩建业:《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演进之路》,《考古》2010年11期, 71~78页。
111.王震中:《陶寺邦国文明与中国古史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11年8月16日,第006版
112.何驽:《陶寺圭尺“中”与“中国”概念由来新探》,《三代考古》(四),科学出版社,2011年12月。85~128页。
113.何驽:《简论都邑性聚落布局的宇宙观理论——以陶寺遗址为例》,《大型聚落田野考古方法纵横谈》,《南方文物》2012年3期,74~76页。
114.何驽:《试论都邑性聚落布局的宇宙观指导理论——以陶寺遗址为例》,《三代考古》(五),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19~37页。
115.高江涛:《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的陶寺模式》,《三代考古》(五),科学出版社,2013年10月。38~46页。
116.何驽:《最初“中国”的考古探索简析》,《早期中国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11月。36~43页。
117.何驽:《山西襄汾陶寺城址祭祀区大型建筑基址》,《新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2001~2010)》,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138~141页。3000字。
118.何驽:《中国早期文明线路图——陶寺:帝尧时代的中国“唐尧帝都文化建设”座谈纪要》光明日报3013年12月9日第015版。
119.The Longshan period Site of Taosi in Southern Shanxi Province. In A companion to Chinese Archaeology. Edited by Anne P. Underhill.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13. Chapter 13, pp.255~277.何驽独著第三章。
120.何驽:《Exploring the Earliest State of China: New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from Taosi》, 中国考古网(英文版)Chinese Archaeology•Research Work 专栏,2014年10月20日。
121.何驽:《陶寺文化:中华文明之“中正”观缘起》,《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5日,B03版。
(注:2006年之前的《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刊于:解希恭主编《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注:2006年之前的《陶寺遗址考古研究论著存目》刊于:解希恭主编《襄汾陶寺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