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06-09-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新世纪论坛

论江苏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王慧芬 (6)

【内容提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江苏沿江各大城市的近代工商业发展壮大。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过去一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而这些建筑、工厂车间、机械、磨坊等已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通过对工业遗产内涵的界定,明确了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探索江苏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考古学

将南海岸线变迁的考古地理研究     高蒙河 11

【内容提要】地理学通常是利用地理要素进行海岸线变迁研究,但大量考古遗址的发现为海岸线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运用地理学和考古学交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史前长江口南岸岸线的变迁,得出了距今7000年以来海岸线缓慢东扩,但基本稳定等初步认识。

山东日照市大古城汉墓发掘简报  日照市博物馆 18

【内容提要】西汉时的日照市东港区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海曲县,故城位于日照街道办事处烟墩岭村南,城垣至今犹存。1987年在距故城1公里处的“苗姑墩”清理汉墓3座,出土了精美的汉代漆器、铜器、木器、釉陶等,这是日照地区出土的第一批汉代实物资料,对于鲁东南沿海地区汉代葬制、葬俗和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与研究  王结华 28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析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品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南京发现南朝“明堂”砖及其学术意义初探  贺云翺  34

【内容提要】最新披露南京新发现的南朝刘宋“大明五年明堂壁”铭文砖等一批实物资料,并阐述了这批资料对研究南朝时期都城重要礼制建筑“明堂”的建造历史及其对研究六朝都城布局的重要学术意义。

梁昭明太子陵墓考  王志高 41

【内容提要】依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遗存,对梁昭明太子萧统陵墓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了考证。文章认为昭明太子陵址在建康东北郊,陵号应是安陵,而非安宁陵。今栖霞镇新合村狮子冲一对有角石兽位于梁代陵区范围内,其墓主有可能就是昭明太子萧统。

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的发掘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48

【内容提要】20053月于温州景山发现的南宋赵叔仪夫妇合葬墓的墓葬形制与结构和出土遗物座完整的介绍,并以此对宋史相关内容及宋代的丧葬文化作一初步的探讨。

初论公众考古学  郭立新  54

【内容提要】对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将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公众考古学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历史学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

                     ——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朱红林 (61)

【内容提要】以张家山汉简《傅律》所载内容为主,结合云梦秦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及《汉书》等文献资料,对于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七十赐杖”进行了新的考辩和探讨,从时间上理清了赐杖年龄变化的大致脉络,同时对汉代的“免老”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对于研究汉代养老制度提供了新的启示。

“整理国故运动”兴盛原因探究   卢 毅 (66)

【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整理国故运动”曾经在国民学术界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缘于新史料的不断发行和新方法的逐步运用;另一方面,当时学者们普遍抱有的“与外人争胜”的心态,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整理国故运动”的长期兴盛。

○文化史论

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略论   曹洁萍 (71)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乃民族瑰宝,其故事中的女主人翁全都流露出民主意识的萌芽,自由意识的觉醒和对未来世界的探寻。她们既是中华女性的楷模,也是人类女性的偶像。无论是情节、主题、人物、手法,四大民间故事都烙有鲜明、深刻、独特的民族印记。

关于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思考  胡印影 (75)

【内容提要】人类文化本来就是由多样性的文化所组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类文化的特色,失去了人类文化“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保护多样性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脉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

○文物研究

广州出土南朝龚韬买地券考  易西兵 (79)

【内容提要】龚韬买地券为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买地券材料。买地券内容包含强烈的冥府观念和道教信仰,并折射出南朝时期岭南地区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为研究南朝时期道教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远离古桥建新桥:江苏古桥保护模式   李 燕 (85)

【内容提要】江苏古桥是江南大地上的历史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珍视古桥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保护古桥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要务。文物部门要为古桥保护把好脉,定好弦,水乡人要自觉地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使古桥与现代城镇建设和谐共存,相映生辉。

○十竹斋艺谭

探析贾湖骨笛承载的社会信息   宋 爽 (89)

【内容提要】前人对骨笛、古哨的研究大多将其作为一种乐器,单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当时的音乐水平。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即年代、种类和材料等方面,对中外出土的史前骨笛、古哨进行比较,分析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贾湖骨笛的发展历程和选料上鲜明的偏好性。

从早期紫砂器谈砂壶的演变   吴亚亦  时顺华(94)

【内容提要】如果羊角山紫砂窑址属宋代,那么,四系壶有可能是元代或明初之物。因四系壶无盖,所以还不能确切地定为紫砂茶具,明代嘉靖年间的吴经提梁壶才真正具备了紫砂茶具的基本要素,属于专用的紫砂茶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2006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06-09-17

○新世纪论坛

论江苏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王慧芬 (6)

【内容提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江苏沿江各大城市的近代工商业发展壮大。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过去一些门类的工业生产逐渐衰退,而这些建筑、工厂车间、机械、磨坊等已成为具有特定价值的工业遗产。通过对工业遗产内涵的界定,明确了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保护工作的紧迫性,探索江苏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和重新利用。                                                                                                                                                                                                                                                                                                                                                                                                                                                                                                                                      

○考古学

将南海岸线变迁的考古地理研究     高蒙河 11

【内容提要】地理学通常是利用地理要素进行海岸线变迁研究,但大量考古遗址的发现为海岸线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运用地理学和考古学交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史前长江口南岸岸线的变迁,得出了距今7000年以来海岸线缓慢东扩,但基本稳定等初步认识。

山东日照市大古城汉墓发掘简报  日照市博物馆 18

【内容提要】西汉时的日照市东港区属徐州刺史部琅琊郡海曲县,故城位于日照街道办事处烟墩岭村南,城垣至今犹存。1987年在距故城1公里处的“苗姑墩”清理汉墓3座,出土了精美的汉代漆器、铜器、木器、釉陶等,这是日照地区出土的第一批汉代实物资料,对于鲁东南沿海地区汉代葬制、葬俗和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与研究  王结华 28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宁波地区两晋墓葬发掘已不下百座,通过对这些墓葬的分析状况、形制结构、营造方式、纪年铭刻、随葬品物、装饰风格等的分析,反映出该地区两晋墓葬的特点以及流行的丧葬习俗。

南京发现南朝“明堂”砖及其学术意义初探  贺云翺  34

【内容提要】最新披露南京新发现的南朝刘宋“大明五年明堂壁”铭文砖等一批实物资料,并阐述了这批资料对研究南朝时期都城重要礼制建筑“明堂”的建造历史及其对研究六朝都城布局的重要学术意义。

梁昭明太子陵墓考  王志高 41

【内容提要】依据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发现的实物遗存,对梁昭明太子萧统陵墓的几个具体问题作了考证。文章认为昭明太子陵址在建康东北郊,陵号应是安陵,而非安宁陵。今栖霞镇新合村狮子冲一对有角石兽位于梁代陵区范围内,其墓主有可能就是昭明太子萧统。

浙江温州南宋赵叔仪夫妇墓的发掘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48

【内容提要】20053月于温州景山发现的南宋赵叔仪夫妇合葬墓的墓葬形制与结构和出土遗物座完整的介绍,并以此对宋史相关内容及宋代的丧葬文化作一初步的探讨。

初论公众考古学  郭立新  54

【内容提要】对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将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与中国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公众考古学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历史学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

                     ——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朱红林 (61)

【内容提要】以张家山汉简《傅律》所载内容为主,结合云梦秦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及《汉书》等文献资料,对于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七十赐杖”进行了新的考辩和探讨,从时间上理清了赐杖年龄变化的大致脉络,同时对汉代的“免老”问题也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对于研究汉代养老制度提供了新的启示。

“整理国故运动”兴盛原因探究   卢 毅 (66)

【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整理国故运动”曾经在国民学术界风行一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缘于新史料的不断发行和新方法的逐步运用;另一方面,当时学者们普遍抱有的“与外人争胜”的心态,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整理国故运动”的长期兴盛。

○文化史论

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略论   曹洁萍 (71)

【内容提要】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乃民族瑰宝,其故事中的女主人翁全都流露出民主意识的萌芽,自由意识的觉醒和对未来世界的探寻。她们既是中华女性的楷模,也是人类女性的偶像。无论是情节、主题、人物、手法,四大民间故事都烙有鲜明、深刻、独特的民族印记。

关于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思考  胡印影 (75)

【内容提要】人类文化本来就是由多样性的文化所组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类文化的特色,失去了人类文化“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保护多样性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脉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

○文物研究

广州出土南朝龚韬买地券考  易西兵 (79)

【内容提要】龚韬买地券为广州地区首次发现的南朝买地券材料。买地券内容包含强烈的冥府观念和道教信仰,并折射出南朝时期岭南地区土地私有化的发展。为研究南朝时期道教在岭南地区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远离古桥建新桥:江苏古桥保护模式   李 燕 (85)

【内容提要】江苏古桥是江南大地上的历史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珍视古桥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保护古桥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大要务。文物部门要为古桥保护把好脉,定好弦,水乡人要自觉地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使古桥与现代城镇建设和谐共存,相映生辉。

○十竹斋艺谭

探析贾湖骨笛承载的社会信息   宋 爽 (89)

【内容提要】前人对骨笛、古哨的研究大多将其作为一种乐器,单纯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当时的音乐水平。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即年代、种类和材料等方面,对中外出土的史前骨笛、古哨进行比较,分析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贾湖骨笛的发展历程和选料上鲜明的偏好性。

从早期紫砂器谈砂壶的演变   吴亚亦  时顺华(94)

【内容提要】如果羊角山紫砂窑址属宋代,那么,四系壶有可能是元代或明初之物。因四系壶无盖,所以还不能确切地定为紫砂茶具,明代嘉靖年间的吴经提梁壶才真正具备了紫砂茶具的基本要素,属于专用的紫砂茶具。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