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东南文化2006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06-12-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考古学
“赣巨人”考论                       周建华 (6)
[内容提要]赣南的大山长谷、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种非人非鬼又非神的“赣巨人”。有人说他们是狒狒,有人说他们是“木客”,有人说他们是“野人”,也有人说他们是尼革利陀族人。但据笔者考证,他们应该是一种没有经过文明进化的古猿。

屈家岭文化中的儿童埋葬方式探析       龚 丹 (10)
[内容提要]新石器时代对于儿童的埋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民精神文化面貌。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在所发现的众多的遗址中,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土坑葬,另一种就是较为多见的瓮棺葬。选取一些典型的文化遗址,分不同的类型从埋葬方式、葬具、葬坑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再考
     ——灵岩古城与苏州城            陆雪梅  钱公麟 (15)
[内容提要]苏州城是否为春秋晚期吴大城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历史问题。2000年对灵岩古城及其邻近地区同时代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科学的角度提供了佐证。结合过去文献资料及对苏州城考古材料的综合分析,在一次论述了春秋吴大城应为灵岩古城,而苏州城始建于汉代。

浙江海宁龙尾山汉墓清理               宁海博物馆 (25)
[内容提要]2004年8月浙江省海宁博物馆为配合建筑工程在龙尾山遗址清理了2座汉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出土了7件陶器。墓葬年代属于西汉晚期。汉墓在海宁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太湖流域的西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鞍山东晋“建元二年墓”再分析
    ——与吴桂兵先生商榷             栗中斌  (27)
[内容提要]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六朝墓葬形制发展的梳理,结合相关材料,佐证笔者对马鞍山林里东晋纪年墓葬形制的认定,并对该墓墓主性别和身份进行推断。

泰州市北宋墓群清理                   泰州市博物馆 (31)
1999年在泰州市东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处宋代墓葬群,这是泰州地区第二次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成套的文房用品和标有墓主姓名的买地券,为研究宋代泰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渐中语类》补白                     刘文锁 (37)
[内容提要]对《渐中语类——俞伟超先生晚年思想随录》一文的补充说明,以其生前发表的著作为线索,回顾了他的人文科学思想发展轨迹,集中于两国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三学科关系的本质,二是关于中国考古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历史学
历史视野下的台湾海峡文化圈           许维勤 (42)
[内容提要]海峡文化圈是历史上汉民族文化南下开发东南地区的过程中,与当地闽越文化相结合,应对海峡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的挑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区域文化单元。它具有多元的空间内涵和突出的文化特征;在引进和创新科技、促合经济文化互动和整合区域内部文化差异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构海峡文化圈,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江苏的传教活动      张春蕾 (47)
[内容提要]美国长老会使美国基督教在华传教的三大差会之一,江苏是长老会尤其是南长老会传教的主要区域,其传教活动对江苏金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检索史料入手,首次对长老会在江苏100多年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

○文化史论
“杨各庄”等地名的地理分布及其音变的历史意义  陆天桥 (54)
[内容提要]华北地区及华东地区地名中多见“X各庄”和“X家庄”。该地区中,从西北部到东南部,“X各庄”的比例逐渐增多,而“X家庄”的比例逐渐减少,形成了一个语音渐变的地理连续体。这种特殊现象的形成是由于该地区西北部较频繁地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而相对来说,东南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地区中的“各”仍然保留了中古汉语“家”的舌根音塞音声母[k-]。这种明显的第一互补分布表明了北方汉语方言钱搞元音前面的舌根声母转变为舌面音的力量来自于外部的人文影响,而非内部语言音变。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由古诗词看六朝妇女的容冶妆饰      刘逸歆 (59)
[内容提要]由《玉台新咏》、《乐府诗集》中相关描述可知,六朝妇女非常注重妆容美,面部妆饰包括画黛、敷粉、涂脂、描唇、贴钿等内容,簪珥、步摇和簪、钗类饰品也非常流行,样式丰富多样,显现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因此,借助诗词作品既可弥补正史文献的不足,也可了解时人的审美风尚,还可与实物资料相印证,展现出六朝妇女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
○文物研究
花山岩画与将军崖岩画探研                    李洪波 (65)
[内容提要]通过对广西花山岩画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岩画内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且从岩画内容上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作一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岩画文化的奥秘。

也谈“虎子”与“马子”                      冯双元 (68)
[内容提要]通过对文献考证,结合出土虎子器形分析,认为汉魏南北朝墓葬中常见的“虎子”,与唐以后文献中常见的“马子”,当属两种不同器物。“虎子”为男用小便器,而“马子‘则为女用溺器。并明确提出,“虎子”在唐代并未因避李虎讳改称“马子”,而是改称“兽子”。

天衣考                                      孙 彦 (72)
[内容提要]以南齐武帝“画天衣”、求天衣的记载为线索,钩沉索隐,详细地考证了中古时期的天人图像和天衣的款式、特点及其观念内涵。

溧阳学宫遗址发现《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狄富保 (76)
[内容提要]《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是清初四大平定御碑之一,其内容为:追述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下诏征讨朔漠的杰出贡献;次述青海之战中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等人的平叛战绩;后述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献俘仪式。

○十竹斋艺谭
文物商店改制问题探析                        陈卫国 (79)
[内容提要]在回顾过于文物商店历史成因、分析文物商店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改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国有文物商店改制的特殊性以及国有文物商店改制必须要处理好四点关系。

“洛蜀会同”与南宋理学书论                  邱世鸿 (83)
[内容提要]南宋是理学的成熟时期,“内圣之学”发展到极致已暗含道学向心学的转型。“洛蜀会同”促进了理学的普及,对书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批评中伦理批评模式,其影响波及元明清,意义尤为深远。

略谈古琴与《五知斋琴谱》                    王燕平 (88)
在古代,琴是用来完善个人修养的,古琴是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琴和清代初刻本《五知斋琴谱》的介绍,可知一部好琴谱,即便无师指导也能将琴曲的神韵打谱成功。

康熙瓷胎画珐琅款式与“年款的激励效应”      周思中 (91)
[内容提要]分析了康熙的瓷胎画珐琅款式,首次提出了“年款的激励效应”这一命题,这是理解我国明清御窑本质意义的一个崭新角度。

○新书架
不同凡响的城市名片
——读《南京明城墙》有感               朱明娥 (95)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2006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06-12-11

○考古学
“赣巨人”考论                       周建华 (6)
[内容提要]赣南的大山长谷、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种非人非鬼又非神的“赣巨人”。有人说他们是狒狒,有人说他们是“木客”,有人说他们是“野人”,也有人说他们是尼革利陀族人。但据笔者考证,他们应该是一种没有经过文明进化的古猿。

屈家岭文化中的儿童埋葬方式探析       龚 丹 (10)
[内容提要]新石器时代对于儿童的埋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民精神文化面貌。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在所发现的众多的遗址中,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土坑葬,另一种就是较为多见的瓮棺葬。选取一些典型的文化遗址,分不同的类型从埋葬方式、葬具、葬坑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春秋时代吴大城位置再考
     ——灵岩古城与苏州城            陆雪梅  钱公麟 (15)
[内容提要]苏州城是否为春秋晚期吴大城是一个十分敏感的历史问题。2000年对灵岩古城及其邻近地区同时代遗存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从科学的角度提供了佐证。结合过去文献资料及对苏州城考古材料的综合分析,在一次论述了春秋吴大城应为灵岩古城,而苏州城始建于汉代。

浙江海宁龙尾山汉墓清理               宁海博物馆 (25)
[内容提要]2004年8月浙江省海宁博物馆为配合建筑工程在龙尾山遗址清理了2座汉墓,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出土了7件陶器。墓葬年代属于西汉晚期。汉墓在海宁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它对研究太湖流域的西汉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鞍山东晋“建元二年墓”再分析
    ——与吴桂兵先生商榷             栗中斌  (27)
[内容提要]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六朝墓葬形制发展的梳理,结合相关材料,佐证笔者对马鞍山林里东晋纪年墓葬形制的认定,并对该墓墓主性别和身份进行推断。

泰州市北宋墓群清理                   泰州市博物馆 (31)
1999年在泰州市东郊抢救性地清理了一处宋代墓葬群,这是泰州地区第二次发现宋代墓葬,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漆器、成套的文房用品和标有墓主姓名的买地券,为研究宋代泰州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渐中语类》补白                     刘文锁 (37)
[内容提要]对《渐中语类——俞伟超先生晚年思想随录》一文的补充说明,以其生前发表的著作为线索,回顾了他的人文科学思想发展轨迹,集中于两国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三学科关系的本质,二是关于中国考古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历史学
历史视野下的台湾海峡文化圈           许维勤 (42)
[内容提要]海峡文化圈是历史上汉民族文化南下开发东南地区的过程中,与当地闽越文化相结合,应对海峡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的挑战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区域文化单元。它具有多元的空间内涵和突出的文化特征;在引进和创新科技、促合经济文化互动和整合区域内部文化差异方面,表现出很强的活力。在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重构海峡文化圈,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在江苏的传教活动      张春蕾 (47)
[内容提要]美国长老会使美国基督教在华传教的三大差会之一,江苏是长老会尤其是南长老会传教的主要区域,其传教活动对江苏金代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检索史料入手,首次对长老会在江苏100多年的传教活动进行了梳理

○文化史论
“杨各庄”等地名的地理分布及其音变的历史意义  陆天桥 (54)
[内容提要]华北地区及华东地区地名中多见“X各庄”和“X家庄”。该地区中,从西北部到东南部,“X各庄”的比例逐渐增多,而“X家庄”的比例逐渐减少,形成了一个语音渐变的地理连续体。这种特殊现象的形成是由于该地区西北部较频繁地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影响,而相对来说,东南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地区中的“各”仍然保留了中古汉语“家”的舌根音塞音声母[k-]。这种明显的第一互补分布表明了北方汉语方言钱搞元音前面的舌根声母转变为舌面音的力量来自于外部的人文影响,而非内部语言音变。

“步步香飞金薄履,盈盈扇掩珊瑚唇”
      ——由古诗词看六朝妇女的容冶妆饰      刘逸歆 (59)
[内容提要]由《玉台新咏》、《乐府诗集》中相关描述可知,六朝妇女非常注重妆容美,面部妆饰包括画黛、敷粉、涂脂、描唇、贴钿等内容,簪珥、步摇和簪、钗类饰品也非常流行,样式丰富多样,显现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因此,借助诗词作品既可弥补正史文献的不足,也可了解时人的审美风尚,还可与实物资料相印证,展现出六朝妇女多姿多彩的生活面貌。
○文物研究
花山岩画与将军崖岩画探研                    李洪波 (65)
[内容提要]通过对广西花山岩画地理位置、自然状况、岩画内容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且从岩画内容上与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作一比较,旨在进一步探索中国古代岩画文化的奥秘。

也谈“虎子”与“马子”                      冯双元 (68)
[内容提要]通过对文献考证,结合出土虎子器形分析,认为汉魏南北朝墓葬中常见的“虎子”,与唐以后文献中常见的“马子”,当属两种不同器物。“虎子”为男用小便器,而“马子‘则为女用溺器。并明确提出,“虎子”在唐代并未因避李虎讳改称“马子”,而是改称“兽子”。

天衣考                                      孙 彦 (72)
[内容提要]以南齐武帝“画天衣”、求天衣的记载为线索,钩沉索隐,详细地考证了中古时期的天人图像和天衣的款式、特点及其观念内涵。

溧阳学宫遗址发现《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      狄富保 (76)
[内容提要]《平定青海告成太学碑》是清初四大平定御碑之一,其内容为:追述清圣祖仁皇帝康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下诏征讨朔漠的杰出贡献;次述青海之战中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等人的平叛战绩;后述战争胜利后举行的献俘仪式。

○十竹斋艺谭
文物商店改制问题探析                        陈卫国 (79)
[内容提要]在回顾过于文物商店历史成因、分析文物商店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其改制的必要性,进一步分析了国有文物商店改制的特殊性以及国有文物商店改制必须要处理好四点关系。

“洛蜀会同”与南宋理学书论                  邱世鸿 (83)
[内容提要]南宋是理学的成熟时期,“内圣之学”发展到极致已暗含道学向心学的转型。“洛蜀会同”促进了理学的普及,对书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奠定了书法批评中伦理批评模式,其影响波及元明清,意义尤为深远。

略谈古琴与《五知斋琴谱》                    王燕平 (88)
在古代,琴是用来完善个人修养的,古琴是文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琴和清代初刻本《五知斋琴谱》的介绍,可知一部好琴谱,即便无师指导也能将琴曲的神韵打谱成功。

康熙瓷胎画珐琅款式与“年款的激励效应”      周思中 (91)
[内容提要]分析了康熙的瓷胎画珐琅款式,首次提出了“年款的激励效应”这一命题,这是理解我国明清御窑本质意义的一个崭新角度。

○新书架
不同凡响的城市名片
——读《南京明城墙》有感               朱明娥 (95)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