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东南文化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9-2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清溪新语
新的视野,新的期待      本刊编委会   (6)
 
●东南论坛
意识形态考古理论与实践初探    何驽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内容摘要】“意识形态考古”主要利用考古资料,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念。史前时期多数考古学文化没有正式法律,道德观念又从属于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考古”的核心即为政治意识考古研究。实践中,可以通过宇宙观考古和原始宗教考古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线索,来透视社会政治意识的形态。
【关键词】意识形态;   考古理论
 
●遗产保护理论
中国东南地区大遗址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以江苏为例     龚良   (11)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大遗址保护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物保护领域中的难题。江苏大遗址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目前保存的大遗址均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各种因素的威胁,尤其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此形成了江苏大遗址保护的地域(东南地区)特色。近年来,江苏通过古城墙、明祖陵、扬州城遗址、青墩遗址等成功的保护实践,及休闲绿地型、城区系列博物馆型等大遗址保护的尝试,探索出法律保护、规划保护、准则保护、过程保护及利用保护等管理和技术并用的可行性方法。该方法也对东部沿海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关键词】江苏;   大遗址;   保护方法
 
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汪喆、张居中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合肥)
【内容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其回归的常见渠道有三种:回赠、回购和讨还。虽然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但回归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仍然阻碍了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纵观研究状况可知,对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中国文物;   流失;   回归;   回顾;   前瞻
 
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认同     郑柳青、陈兴中   (23)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乐山;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乐山)
【内容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实性;   完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滕海涛    (28)
(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重庆永川)
【内容摘要】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特点
 
●考古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考古的新成果与新理念    江苏省考古学会   (33)
【内容摘要】江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开展了数百项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学成果,重大课题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将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有机结合的新理念。
【关键词】江苏考古;   新成果;   新理念
 
春秋钟离国墓的发掘收获    阚绪杭、周群、钱仁发、唐更生    (4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合肥;   安徽省蚌埠博物馆  安徽蚌埠;   安徽省凤阳博物馆  安徽凤阳)
【内容摘要】近年来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和凤阳县卞庄分别发掘了春秋时期钟离国大型土坑圆形墓葬。两墓形制独特,现象复杂,随葬品丰厚精美,为研究钟离国的地望、历史、文化和春秋时期墓葬形制结构、埋葬习俗以及淮河中游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蚌埠双墩墓;   凤阳卞庄墓;   钟离国
 
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   (48)
【内容摘要】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结构分为两类,出土了大量器物。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标准器,可将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其年代应处于战国早期,此墓葬为研究浙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过渡及战国时期墓葬葬期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浙江安吉;   笔架山;   春秋战国;   土墩墓
 
南京窑岗村30号孙吴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   (57)
【内容摘要】南京窑岗村30号孙吴墓是一座典型的孙吴时期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对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和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南京;   窑岗村;   孙吴;   墓葬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试考    贺云翱   (64)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发现的一座孙吴大墓,墓主身份备受关注。发掘者确认墓主为孙皓时一位宗室之王。综合分析墓葬规模、随葬物品、相关遗迹现象及历史记载,可推定墓主是少帝孙亮时的权臣孙峻。
【关键词】江宁上坊;   孙吴大墓;   孙峻
 
中国古铜镜在日本早期国家政权形成中的作用——兼论日本出土的三面画文带神兽镜    杨金平   (67)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江苏徐州)
【内容摘要】日本古坟时期众多的墓室里出土了大量中国古铜镜,它们是三国时魏明帝赐给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铜镜,这些铜镜帮助和佐证了日本大和王权的建立,并对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画文带神兽镜;   日本;   影响
 
●地域文明
六朝文化研究刍议     胡阿祥   (72)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南方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具有一贯性相共通的特点,适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当此六朝文化研讨及其开发应用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心乃至引起“地域文化资源争夺”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宏观的层面,厘清相关概念,明确时代特征与文化面貌,更新认识、追求创新,这是六朝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
【关键词】六朝;   时代特征;   文化面貌;   存在问题
 
论魏晋名士的超越     刘振华   (78)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魏晋名士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超越性,表现为超越名教、超越世俗、超越政治的特征。这种超越性具有个性自由的精神层面和任情逍遥的外观层面。此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挤压,而魏晋名士的生存状态则是其内在动力。魏晋文化以其自身独具的超越性,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黄金时代。
【关键词】魏晋名士;   名教;   世俗;   政治;   超越
 
●博物馆新论
博物馆时空刍议     刘迪   (8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内容摘要】博物馆时空研究史一个崭新的课题。首先从其内涵和特点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博物馆时空进行具有抽象意义的界定,进而具体化为博物馆时空的四种形态: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遗址博物馆的时空、生态博物馆的时空和虚拟博物馆的时空。从宏观上看,时空作为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依据具有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在空间上的联系;从微观上看,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时空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博物馆;   时间;   空间
 
现代技术与文博工作者的主体性——试论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人”的作用    胡锤、张小李   (88)
(故宫博物院  北京)
【内容摘要】在人类各个技术发展时期,技术与人的主体性之间互相消长,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文博工作容易出现“傻瓜化”倾向。为此,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应是文化创意的过程,在使用现代设备、系统、工作流程的同时,文博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现代技术;   文博工作者;   主体作用
 
●专题研究:天国壁画
论太平天国壁画鉴定的几个问题    吴瞻、黄玲、张铁宝   (91)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太平天国曾经创作出许多灿烂的壁画,如今保存下来的已极为稀少。太平天国壁画真伪鉴定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和文物界的一大难题,众说纷纭,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太平天国壁画鉴定应依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注意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总结出鉴定太平天国壁画的一般规律。依据此方法对宜兴、常州和南京四地五处壁画进行鉴定,可认定常州营田庙壁画不是太平天国的作品。
【关键词】太平天国;   壁画鉴定;   实例考证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山水画考辨     朱浒   (98)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上海)
【内容摘要】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中欧四幅重要的山水画已经相关专家考释并命名。但根据壁画内容及对画中地点的考证,现有命名方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对“金陵图咏”进行脉络梳理之后可发现这四幅山水画的原形应为清乾隆至同治间《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幅。太平天国壁画历来有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传统,故军事因素应是对“金陵四十八景”中四景的选取原则。
【关键词】太平天国;   堂子街壁画;   金陵图咏;   军事美术
 
略谈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式彩绘     姚瑶   (104)
(苏州博物馆   江苏苏州)
【内容摘要】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苏州;   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式彩绘
 
洪秀全故乡花都壁画调查——兼与太平天国壁画比较     毛晓玲、王国秀   (109)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故乡——广州花都祠堂留存有大量壁画,将之与大郅同时期的太平天国壁画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在内容题材、政治功用、风格特点等方面皆存在异同。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壁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
【关键词】花都;   太平天国;   壁画
 
●十竹斋艺谭
英年早逝的清代宫廷画家张若澄    周崇云、吴晓芬   (115)
(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合肥)
【内容摘要】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关键词】清代;   绘画;   艺术
 
明代书籍插图与人物肖像画关系研究     周玫   (118)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明代时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明代书籍插图;   人物肖像画;   相互联系
 
●新书架
传承文明,会通古今——读《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罗宗真   (124)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2008年5月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既是一部严谨的大型工具书,同时又富有很强的科研学术性,并具有鲜明的江苏特色。
【关键词】《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学术性;   江苏特色
 
日文提要   (127)
 
韩文提要    (128)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9-29

 
 
目录
 
清溪新语
新的视野,新的期待      本刊编委会   (6)
 
●东南论坛
意识形态考古理论与实践初探    何驽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
【内容摘要】“意识形态考古”主要利用考古资料,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念。史前时期多数考古学文化没有正式法律,道德观念又从属于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考古”的核心即为政治意识考古研究。实践中,可以通过宇宙观考古和原始宗教考古分析所得到的一些重要现象和线索,来透视社会政治意识的形态。
【关键词】意识形态;   考古理论
 
●遗产保护理论
中国东南地区大遗址保护的可行性方法——以江苏为例     龚良   (11)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大遗址保护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文物保护领域中的难题。江苏大遗址众多,文化内涵丰富,目前保存的大遗址均不同程度地遭受着各种因素的威胁,尤其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由此形成了江苏大遗址保护的地域(东南地区)特色。近年来,江苏通过古城墙、明祖陵、扬州城遗址、青墩遗址等成功的保护实践,及休闲绿地型、城区系列博物馆型等大遗址保护的尝试,探索出法律保护、规划保护、准则保护、过程保护及利用保护等管理和技术并用的可行性方法。该方法也对东部沿海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关键词】江苏;   大遗址;   保护方法
 
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汪喆、张居中   (1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合肥)
【内容摘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其回归的常见渠道有三种:回赠、回购和讨还。虽然我国已参加了四个保护文物的国际公约,但回归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仍然阻碍了我国流失文物的回归。纵观研究状况可知,对中国文物的流失与回归问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中国文物;   流失;   回归;   回顾;   前瞻
 
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认同     郑柳青、陈兴中   (23)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乐山;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乐山)
【内容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结晶,物质文化遗产包含着精神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依托于物质载体。文化遗产兼具“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因素: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认清两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真实性;   完整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特点     滕海涛    (28)
(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重庆永川)
【内容摘要】世代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具有五个方面特点: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生动鲜活的传承形态、文化独特的传承土壤、藏量丰厚的传承领域、与时俱进的传承变异。探究这些特点,可以加深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保护的理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特点
 
●考古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考古的新成果与新理念    江苏省考古学会   (33)
【内容摘要】江苏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省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开展了数百项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学成果,重大课题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了将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有机结合的新理念。
【关键词】江苏考古;   新成果;   新理念
 
春秋钟离国墓的发掘收获    阚绪杭、周群、钱仁发、唐更生    (4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合肥;   安徽省蚌埠博物馆  安徽蚌埠;   安徽省凤阳博物馆  安徽凤阳)
【内容摘要】近年来安徽省考古工作者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和凤阳县卞庄分别发掘了春秋时期钟离国大型土坑圆形墓葬。两墓形制独特,现象复杂,随葬品丰厚精美,为研究钟离国的地望、历史、文化和春秋时期墓葬形制结构、埋葬习俗以及淮河中游地域文化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蚌埠双墩墓;   凤阳卞庄墓;   钟离国
 
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葬发掘简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吉县博物馆   (48)
【内容摘要】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结构分为两类,出土了大量器物。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标准器,可将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其年代应处于战国早期,此墓葬为研究浙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过渡及战国时期墓葬葬期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浙江安吉;   笔架山;   春秋战国;   土墩墓
 
南京窑岗村30号孙吴墓发掘简报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   (57)
【内容摘要】南京窑岗村30号孙吴墓是一座典型的孙吴时期砖室墓,墓中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对研究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分布和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南京;   窑岗村;   孙吴;   墓葬
 
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墓主试考    贺云翱   (64)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南京市江宁上坊新发现的一座孙吴大墓,墓主身份备受关注。发掘者确认墓主为孙皓时一位宗室之王。综合分析墓葬规模、随葬物品、相关遗迹现象及历史记载,可推定墓主是少帝孙亮时的权臣孙峻。
【关键词】江宁上坊;   孙吴大墓;   孙峻
 
中国古铜镜在日本早期国家政权形成中的作用——兼论日本出土的三面画文带神兽镜    杨金平   (67)
(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   江苏徐州)
【内容摘要】日本古坟时期众多的墓室里出土了大量中国古铜镜,它们是三国时魏明帝赐给日本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的铜镜,这些铜镜帮助和佐证了日本大和王权的建立,并对日本三角缘神兽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画文带神兽镜;   日本;   影响
 
●地域文明
六朝文化研究刍议     胡阿祥   (72)
(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南方六朝即孙吴、东晋、宋、齐、梁、陈,具有一贯性相共通的特点,适合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当此六朝文化研讨及其开发应用越来越得到学界重视、政府支持、社会关心乃至引起“地域文化资源争夺”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立足于宏观的层面,厘清相关概念,明确时代特征与文化面貌,更新认识、追求创新,这是六朝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前提。
【关键词】六朝;   时代特征;   文化面貌;   存在问题
 
论魏晋名士的超越     刘振华   (78)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魏晋名士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超越性,表现为超越名教、超越世俗、超越政治的特征。这种超越性具有个性自由的精神层面和任情逍遥的外观层面。此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挤压,而魏晋名士的生存状态则是其内在动力。魏晋文化以其自身独具的超越性,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自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的又一黄金时代。
【关键词】魏晋名士;   名教;   世俗;   政治;   超越
 
●博物馆新论
博物馆时空刍议     刘迪   (83)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内容摘要】博物馆时空研究史一个崭新的课题。首先从其内涵和特点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博物馆时空进行具有抽象意义的界定,进而具体化为博物馆时空的四种形态:传统博物馆的时空、遗址博物馆的时空、生态博物馆的时空和虚拟博物馆的时空。从宏观上看,时空作为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依据具有意义,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类型博物馆之间在空间上的联系;从微观上看,在研究具体问题时,时空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切入点和研究视角。
【关键词】博物馆;   时间;   空间
 
现代技术与文博工作者的主体性——试论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人”的作用    胡锤、张小李   (88)
(故宫博物院  北京)
【内容摘要】在人类各个技术发展时期,技术与人的主体性之间互相消长,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文博工作容易出现“傻瓜化”倾向。为此,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应是文化创意的过程,在使用现代设备、系统、工作流程的同时,文博工作者要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现代技术;   文博工作者;   主体作用
 
●专题研究:天国壁画
论太平天国壁画鉴定的几个问题    吴瞻、黄玲、张铁宝   (91)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太平天国曾经创作出许多灿烂的壁画,如今保存下来的已极为稀少。太平天国壁画真伪鉴定一直是困扰学术界和文物界的一大难题,众说纷纭,不利于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太平天国壁画鉴定应依据实地调查和文献记载,注意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总结出鉴定太平天国壁画的一般规律。依据此方法对宜兴、常州和南京四地五处壁画进行鉴定,可认定常州营田庙壁画不是太平天国的作品。
【关键词】太平天国;   壁画鉴定;   实例考证
 
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山水画考辨     朱浒   (98)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   上海)
【内容摘要】南京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中欧四幅重要的山水画已经相关专家考释并命名。但根据壁画内容及对画中地点的考证,现有命名方式的合理性遭到质疑。对“金陵图咏”进行脉络梳理之后可发现这四幅山水画的原形应为清乾隆至同治间《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四幅。太平天国壁画历来有为政治、军事服务的传统,故军事因素应是对“金陵四十八景”中四景的选取原则。
【关键词】太平天国;   堂子街壁画;   金陵图咏;   军事美术
 
略谈太平天国忠王府苏式彩绘     姚瑶   (104)
(苏州博物馆   江苏苏州)
【内容摘要】苏州太平天国忠王府现存四百余方梁枋苏式彩绘,这些彩绘内容多为传统吉庆题材,寓意吉祥祈福。众多木构件上的彩绘是明清以来苏式彩绘的典范,为明清时代所留而经太平天国利用改造而成;九幅壁画则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作品,体现了太平天国壁画的艺术特色。忠王府苏式彩绘为研究明清苏式彩绘和太平天国彩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关键词】苏州;   太平天国忠王府;   苏式彩绘
 
洪秀全故乡花都壁画调查——兼与太平天国壁画比较     毛晓玲、王国秀   (109)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故乡——广州花都祠堂留存有大量壁画,将之与大郅同时期的太平天国壁画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在内容题材、政治功用、风格特点等方面皆存在异同。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中国壁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延续。
【关键词】花都;   太平天国;   壁画
 
●十竹斋艺谭
英年早逝的清代宫廷画家张若澄    周崇云、吴晓芬   (115)
(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合肥)
【内容摘要】清代宫廷绘画艺术影响极大。宫廷画家张若澄画风工整细致,笔墨丰润绝俗,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对其画作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和了解清代宫廷绘画艺术。
【关键词】清代;   绘画;   艺术
 
明代书籍插图与人物肖像画关系研究     周玫   (118)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明代时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明代书籍插图;   人物肖像画;   相互联系
 
●新书架
传承文明,会通古今——读《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罗宗真   (124)
(南京博物院   江苏南京)
【内容摘要】2008年5月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既是一部严谨的大型工具书,同时又富有很强的科研学术性,并具有鲜明的江苏特色。
【关键词】《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学术性;   江苏特色
 
日文提要   (127)
 
韩文提要    (128)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