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东南文化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0-05-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清溪新语
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     张忠培   (6)
(故宫博物院,北京)
【内容提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及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有长期性、探索性的战略思路,以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考古工作及不断进步的文物保护技术为支撑,并制订一定阶段的遗址保护规划和建设蓝图。要准确定性、定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筹建遗址博物馆,立足文物的文化建设,探寻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质和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演进规律。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东南论坛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杜金鹏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北京)
【内容提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新时期大遗址保护新模式,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根本目的是保护遗址、服务考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必须科学规划,严肃论证,循序渐进,稳妥扎实。考古学家应积极支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管理部门应对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热情支持,善加引导,健全规章,严格管理。
【关键词】考古     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遗产保护理论
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认识与分析    陈怡   (1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
【内容提要】中国的大运河一直是炎黄子孙所珍视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申遗热,更促使学界将大运河纳入世界遗产的范畴之中进行全新的认识与研究,同时国际重要的遗产研究团体也对大运河这一特殊案例给予了多方关注。当前学界对于大运河遗产的特点与价值等重点专题都展开了热烈地探讨,但与世界遗产理论体系并没有充分地接轨。因此,有必要从世界遗产体系中已有的相关文件在对大运河价值评估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探索“文化线路”对于大运河特质识别和价值研究的理论指导,从而发掘出对大运河遗产的新认识。
【关键词】大运河     文化线路     《ICOMOS文化线路宪章》     价值评估     遗产运河     《国际运河史记名录》
 
隋唐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特点及保护方式初探——以安徽段大运河为例    王晶   (18)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内容提要】隋唐大运河是一类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它贯通南北,通航长达八朝,漕运惠及全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高效和最有影响力的南北经济文化资源交互传播线路。对于它的保护,首先必须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然后以点带面,实施重点保护。同时,还要分析问题,统筹兼顾,整体保护。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
 
●考古探索
马鞍山采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初步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马鞍山市文物管理局   (23)
【内容提要】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队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遗址群,分析聚落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了聚落变迁的轨迹和原因。
【关键词】采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考古
 
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良渚时期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张全超、汪洋、翟杨   (31)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上海大学,上海;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上海)
【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古代人群的食谱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技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前沿性课题。人类骨骼的化学元素分析为重建古代居民的食谱提供了大量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良渚时期出土人骨中的Ba、Ca、Mg、Mn、P、Sr、Zn等7种化学元素测定的结果显示:发达的稲作业为该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植物性食物;而水网密集的周边环境同时又为该时期居民提供了丰富水产品,从而极大地补充了其蛋白质的摄入。
【关键词】广富林遗址     良渚时期     人骨     元素分析
 
江苏江都大桥窖藏青铜器    夏根林   (37)
(江都市博物馆,江苏江都)
【内容提要】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果园场窖藏出土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其中的组合灯盏、鹿纹高足杯、大铜托盘等较具特色,为研究南朝晚期的日用铜器、炊饮用具、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江都     南朝     窖藏     青铜器
 
苏州林屋洞出土道教遗物    程义、姚晨辰、严建蔚   (41)
(苏州博物馆, 江苏苏州)
【内容提要】林屋洞号称道教第九洞天,是历代道教活动的重要地点,1982年出土了梁代石碑、五代神像、金龙、玉简、陶瓷等遗物,其中金龙、玉简、金钮等唐五代宋时期的道教投龙遗物,是目前单一地点发现的数量最多、组合最齐全的投龙遗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林屋洞     道教     投龙     金龙     玉简     金钮
 
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年代与族属析论    徐少华   (45)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武汉)
【内容提要】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时代,发掘报告认为与寿县蔡侯墓相当,若从鼎、簠、墩诸器的细部特征来看,似乎较蔡侯墓略早一些,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墓内残存的部分青铜礼器,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和特征,说明墓主人与楚国和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墓主的身份,发掘报告认为“属于侯王一类的贵族阶层”,很可能是群舒中某一位君主,可略一说。从其墓葬形制、规模、部分随葬器物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亦不能排除为吴国高级贵族的可能性。
【关键词】舒城九里墩墓     年代     族属     特征
 
越国贵族墓葬制葬俗初步研究    陈元甫   (4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杭州)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是南方百越民族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于越族所建立的国家。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越国历史文化有着许多独特内容,如越国上层贵族墓葬的葬制葬俗等。近年的考古调查发掘新资料及相关的研究探索揭示,墓上堆筑长方形覆斗状封土、使用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岩坑)木椁墓制、墓外较普遍地设置陪葬器物坑以及完全用仿青铜器原始瓷或硬陶的礼器与乐器代替青铜器礼乐器随葬等,都是越国贵族墓葬葬制葬俗中颇具特色的几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越国     贵族墓     葬制葬俗
 
东晋宣城内史桓彝墓考辨    杨恩玉   (56)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南京;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济南)
【内容提要】《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东晋宣城内史桓彝的坟茔有两处:一在泾县,一在宣城。清人认为,泾县桓彝墓是真实的,宣城桓彝墓为其祖坟。但根据宋明两朝志书的记载可知,桓彝墓在宣城,泾县是桓彝祠。通过综合考察与推论可以断定,桓彝当时就葬在宣城即当时的宛陵,而泾县可能建有桓葬祠。
【关键词】桓彝墓     夫妻合葬     归乡从祖葬     方志
 
南京滨江开发区吴墓出土“建衡元年”买地券补释    张学锋   (60)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南京滨江开发区吴墓出土“建衡元年”买地券券文中未释读、误读或漏读的部分,可补释校订为“十一月丁巳朔”、“丹杨”、“卜安冢宅”、“从地主古糸买地”、“糸卖承买”、“先立可信”等虽然券文从形式到内容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地契,但其中的面积、地价和地主姓名仍有可能出于虚构。
【关键词】吴墓     买地券     补释
 
●地域文明
六朝文化研究续议    李良芳、胡阿祥   (62)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熟悉基本文献资料,利用文物考古资料,把握相关理论与学说,并且妥善处理“致知”与“致用”的关系,是拓宽加深六朝文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基本文献资料     文物考古资料     理论     学说     经世致用
 
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    周裕兴   (70)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2~7世纪的东亚世界,正处于国家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非常时期。其时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国家——百济与中国大陆各朝代的交往最为密切和频繁,成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诸国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使者和促进东亚汉字和儒学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媒介。透过古代史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研究,以连接中国大陆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的海上交通为切入点,可以从航海史的角度揭示中国与百济之间来往和交流的历史面貌。
【关键词】百济     2~7世纪    东亚世界     航海史
 
●博物馆新论
古物    李济   (79)
【内容提要】古物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物,其范围广、种类多,其保存价值以其时代、数量及其所具备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为标准。我国的古物收藏,其自殷商,历经各代,在宋淸两朝尤其兴盛,至西方学说传入后,古物被视为公有而供公众观赏。收藏古物,要重视其科学价值,不可收藏的古物应就地保存,可收藏的古物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认识古物的价值,用近代的方法研究、保存。
【关键词】古物     分类     收藏     保存     近代方法
 
关于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    刘毅   (83)
(南开大学,天津)
【内容提要】博物馆学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体系。对于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界关于它的定位、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界定,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因而阻滞了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博物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博物馆工作与实践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博物馆学。
【关键词】博物馆学     研究对象     定位     理论体系     实践
 
上海世博会与工业遗产博物馆  吕建昌、邱捷   (88)
(上海大学,上海)
【内容提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掀起工业遗产的保护运动,兴建了各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并在保护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保护方法。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中,上海世博局对工业遗产保护确定了三级分类原则并进行了有效保护,确立了改造再利用的方案以及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为博物馆的规划,这将对上海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遗产     上海世博会     博物馆
 
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毛颖   (93)
(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能之一。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博物馆界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和不平衡状态,在以人为本、网络宣传、志愿者组织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完善服务、因人施教、鼓励参与、创新陈列展览、发展网络教育、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着力加强与完善新时期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     青少年教育     职能     优势     差距     举措
 
●专题研究:岩画研究
论岩画阐释中的多元视界    杨超   (100)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
【内容提要】岩画意义的解释经常会出现“望图生义”或者恣意猜度的现象,导致学术界对岩画的解释产生了偏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解读岩画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如岩画所处的环境,岩画自身之间的关联,岩画产生地所呈现出来的“地方性知识”,其他学科的支持等。
【关键词】岩画     解释     环境     地方性
 
象数符号与上古岩画中的网格图案初探    仲几吉   (106)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连云港)
【内容提要】运用“象数符号”概念,从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等多维视角对中国上古岩画中的“网格图案”进行初步探析,可以推测“象数符号”是文字符号产生之前,上古时代人们记录天文历法知识的特殊符号形式。
【关键词】岩画     象数符号     网格图案     历法     考古
 
●十竹斋艺谭
略论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之嬗变    李俊   (112)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浙江绍兴)
【内容提要】山水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没有传统文化的引导,不可能产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艺术。研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空灵”、“意境”等表现动机,研究画面构成中的“虚”与“实”等的真正内涵,无不从传统文化谈起,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进入我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之后,梳理山水画发展的理论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     理论体系     嬗变
 
宋代绘画中的穷款、隐款现象研究    李永强   (117)
(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广西南宁)
【内容提要】宋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穷款、隐款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的书法水平不高所致,其实,这仅仅是其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宋代绘画所追求的“真”、“格物致知”的审美境界;其二、绘画中提款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其三、宋代画家的地位、审美、性格的局限性。
【关键词】穷款     隐款     求真     格物致知
 
●新书架
一个正在形成的考古学分支——读《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    李栋   (12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内容提要】《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杨鸿勋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建筑考古研究的总结,对建筑考古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考古学     论文集     增订版     学科建设
 
●学术动态
2009中国镇江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江苏省吴文化学会   (125)
 
日文提要   (127)
韩文提要   (128)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东南文化》

东南文化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0-05-17

 
 
清溪新语
关于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些意见——在“2009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上的发言     张忠培   (6)
(故宫博物院,北京)
【内容提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提出及相关法规文件的颁布是实践大遗址保护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大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的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有长期性、探索性的战略思路,以持续的、与时俱进的考古工作及不断进步的文物保护技术为支撑,并制订一定阶段的遗址保护规划和建设蓝图。要准确定性、定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并筹建遗址博物馆,立足文物的文化建设,探寻考古学文化的文化特质和考古学文化的文化演进规律。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东南论坛
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杜金鹏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 北京)
【内容提要】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新时期大遗址保护新模式,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根本目的是保护遗址、服务考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必须科学规划,严肃论证,循序渐进,稳妥扎实。考古学家应积极支持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文物管理部门应对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热情支持,善加引导,健全规章,严格管理。
【关键词】考古     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遗产保护理论
大运河作为文化线路的认识与分析    陈怡   (13)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
【内容提要】中国的大运河一直是炎黄子孙所珍视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的申遗热,更促使学界将大运河纳入世界遗产的范畴之中进行全新的认识与研究,同时国际重要的遗产研究团体也对大运河这一特殊案例给予了多方关注。当前学界对于大运河遗产的特点与价值等重点专题都展开了热烈地探讨,但与世界遗产理论体系并没有充分地接轨。因此,有必要从世界遗产体系中已有的相关文件在对大运河价值评估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探索“文化线路”对于大运河特质识别和价值研究的理论指导,从而发掘出对大运河遗产的新认识。
【关键词】大运河     文化线路     《ICOMOS文化线路宪章》     价值评估     遗产运河     《国际运河史记名录》
 
隋唐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特点及保护方式初探——以安徽段大运河为例    王晶   (18)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内容提要】隋唐大运河是一类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它贯通南北,通航长达八朝,漕运惠及全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高效和最有影响力的南北经济文化资源交互传播线路。对于它的保护,首先必须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然后以点带面,实施重点保护。同时,还要分析问题,统筹兼顾,整体保护。
【关键词】线性文化遗产     隋唐大运河
 
●考古探索
马鞍山采石流域区域系统调查初步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马鞍山市文物管理局   (23)
【内容提要】2006~2007两年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单位组织调查队对安徽马鞍山采石河流域进行了两次调查。调查人员采用区域系统调查法,调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点将台、湖熟文化时期和六朝至明清时期的遗址共24处。在调查的基础上,调查队从聚落形态的角度考察这些遗址群,分析聚落分布和演变的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总结了聚落变迁的轨迹和原因。
【关键词】采石河流域     区域系统调查     聚落考古
 
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良渚时期人骨微量元素的初步研究    张全超、汪洋、翟杨   (31)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上海大学,上海; 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上海)
【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古代人群的食谱研究已经成为现代科技考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际科技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前沿性课题。人类骨骼的化学元素分析为重建古代居民的食谱提供了大量信息。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良渚时期出土人骨中的Ba、Ca、Mg、Mn、P、Sr、Zn等7种化学元素测定的结果显示:发达的稲作业为该组居民提供了充足的植物性食物;而水网密集的周边环境同时又为该时期居民提供了丰富水产品,从而极大地补充了其蛋白质的摄入。
【关键词】广富林遗址     良渚时期     人骨     元素分析
 
江苏江都大桥窖藏青铜器    夏根林   (37)
(江都市博物馆,江苏江都)
【内容提要】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果园场窖藏出土青铜器,数量大、种类多,其中的组合灯盏、鹿纹高足杯、大铜托盘等较具特色,为研究南朝晚期的日用铜器、炊饮用具、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江都     南朝     窖藏     青铜器
 
苏州林屋洞出土道教遗物    程义、姚晨辰、严建蔚   (41)
(苏州博物馆, 江苏苏州)
【内容提要】林屋洞号称道教第九洞天,是历代道教活动的重要地点,1982年出土了梁代石碑、五代神像、金龙、玉简、陶瓷等遗物,其中金龙、玉简、金钮等唐五代宋时期的道教投龙遗物,是目前单一地点发现的数量最多、组合最齐全的投龙遗物,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
【关键词】林屋洞     道教     投龙     金龙     玉简     金钮
 
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年代与族属析论    徐少华   (45)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湖北武汉)
【内容提要】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时代,发掘报告认为与寿县蔡侯墓相当,若从鼎、簠、墩诸器的细部特征来看,似乎较蔡侯墓略早一些,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墓内残存的部分青铜礼器,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和特征,说明墓主人与楚国和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墓主的身份,发掘报告认为“属于侯王一类的贵族阶层”,很可能是群舒中某一位君主,可略一说。从其墓葬形制、规模、部分随葬器物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亦不能排除为吴国高级贵族的可能性。
【关键词】舒城九里墩墓     年代     族属     特征
 
越国贵族墓葬制葬俗初步研究    陈元甫   (4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浙江杭州)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是南方百越民族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于越族所建立的国家。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越国历史文化有着许多独特内容,如越国上层贵族墓葬的葬制葬俗等。近年的考古调查发掘新资料及相关的研究探索揭示,墓上堆筑长方形覆斗状封土、使用带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岩坑)木椁墓制、墓外较普遍地设置陪葬器物坑以及完全用仿青铜器原始瓷或硬陶的礼器与乐器代替青铜器礼乐器随葬等,都是越国贵族墓葬葬制葬俗中颇具特色的几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越国     贵族墓     葬制葬俗
 
东晋宣城内史桓彝墓考辨    杨恩玉   (56)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南京;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山东济南)
【内容提要】《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东晋宣城内史桓彝的坟茔有两处:一在泾县,一在宣城。清人认为,泾县桓彝墓是真实的,宣城桓彝墓为其祖坟。但根据宋明两朝志书的记载可知,桓彝墓在宣城,泾县是桓彝祠。通过综合考察与推论可以断定,桓彝当时就葬在宣城即当时的宛陵,而泾县可能建有桓葬祠。
【关键词】桓彝墓     夫妻合葬     归乡从祖葬     方志
 
南京滨江开发区吴墓出土“建衡元年”买地券补释    张学锋   (60)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南京滨江开发区吴墓出土“建衡元年”买地券券文中未释读、误读或漏读的部分,可补释校订为“十一月丁巳朔”、“丹杨”、“卜安冢宅”、“从地主古糸买地”、“糸卖承买”、“先立可信”等虽然券文从形式到内容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地契,但其中的面积、地价和地主姓名仍有可能出于虚构。
【关键词】吴墓     买地券     补释
 
●地域文明
六朝文化研究续议    李良芳、胡阿祥   (62)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熟悉基本文献资料,利用文物考古资料,把握相关理论与学说,并且妥善处理“致知”与“致用”的关系,是拓宽加深六朝文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基本文献资料     文物考古资料     理论     学说     经世致用
 
从海上交通看中国与百济的关系    周裕兴   (70)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2~7世纪的东亚世界,正处于国家整合和社会变革的非常时期。其时位于朝鲜半岛西海岸的国家——百济与中国大陆各朝代的交往最为密切和频繁,成为中国大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诸国之间沟通联系的重要使者和促进东亚汉字和儒学文化圈形成的重要媒介。透过古代史籍文献中的有关记载和考古的发现研究,以连接中国大陆东部和朝鲜半岛西部的海上交通为切入点,可以从航海史的角度揭示中国与百济之间来往和交流的历史面貌。
【关键词】百济     2~7世纪    东亚世界     航海史
 
●博物馆新论
古物    李济   (79)
【内容提要】古物指与考古学、历史学、古生物学及其他文化有关之物,其范围广、种类多,其保存价值以其时代、数量及其所具备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为标准。我国的古物收藏,其自殷商,历经各代,在宋淸两朝尤其兴盛,至西方学说传入后,古物被视为公有而供公众观赏。收藏古物,要重视其科学价值,不可收藏的古物应就地保存,可收藏的古物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要认识古物的价值,用近代的方法研究、保存。
【关键词】古物     分类     收藏     保存     近代方法
 
关于博物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    刘毅   (83)
(南开大学,天津)
【内容提要】博物馆学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学科门类的综合知识体系。对于这样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界关于它的定位、与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界定,目前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因而阻滞了博物馆学科的发展。基于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博物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博物馆工作与实践上,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博物馆学。
【关键词】博物馆学     研究对象     定位     理论体系     实践
 
上海世博会与工业遗产博物馆  吕建昌、邱捷   (88)
(上海大学,上海)
【内容提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掀起工业遗产的保护运动,兴建了各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并在保护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保护方法。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中,上海世博局对工业遗产保护确定了三级分类原则并进行了有效保护,确立了改造再利用的方案以及世博会后将部分展馆转为博物馆的规划,这将对上海的博物馆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工业遗产     上海世博会     博物馆
 
博物馆与青少年教育    毛颖   (93)
(南京博物院,江苏南京)
【内容提要】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能之一。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国博物馆界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还处于探索阶段和不平衡状态,在以人为本、网络宣传、志愿者组织及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从完善服务、因人施教、鼓励参与、创新陈列展览、发展网络教育、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等方面着力加强与完善新时期博物馆的青少年教育职能。
【关键词】博物馆     青少年教育     职能     优势     差距     举措
 
●专题研究:岩画研究
论岩画阐释中的多元视界    杨超   (100)
(三峡大学长江三峡发展研究院,湖北宜昌)
【内容提要】岩画意义的解释经常会出现“望图生义”或者恣意猜度的现象,导致学术界对岩画的解释产生了偏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解读岩画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如岩画所处的环境,岩画自身之间的关联,岩画产生地所呈现出来的“地方性知识”,其他学科的支持等。
【关键词】岩画     解释     环境     地方性
 
象数符号与上古岩画中的网格图案初探    仲几吉   (106)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江苏连云港)
【内容提要】运用“象数符号”概念,从考古学、天文学、古文字学等多维视角对中国上古岩画中的“网格图案”进行初步探析,可以推测“象数符号”是文字符号产生之前,上古时代人们记录天文历法知识的特殊符号形式。
【关键词】岩画     象数符号     网格图案     历法     考古
 
●十竹斋艺谭
略论中国山水画理论体系之嬗变    李俊   (112)
(绍兴文理学院美术学院,浙江绍兴)
【内容提要】山水画的发展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组成部分,没有传统文化的引导,不可能产生独具特色的山水画艺术。研究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追求“空灵”、“意境”等表现动机,研究画面构成中的“虚”与“实”等的真正内涵,无不从传统文化谈起,尤其是山水画的创作进入我国经济文化空前发展的二十一世纪之后,梳理山水画发展的理论体系,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水画     理论体系     嬗变
 
宋代绘画中的穷款、隐款现象研究    李永强   (117)
(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广西南宁)
【内容提要】宋代绘画中普遍存在穷款、隐款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是宋代画家的书法水平不高所致,其实,这仅仅是其表面现象,而非主要原因。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其一、宋代绘画所追求的“真”、“格物致知”的审美境界;其二、绘画中提款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其三、宋代画家的地位、审美、性格的局限性。
【关键词】穷款     隐款     求真     格物致知
 
●新书架
一个正在形成的考古学分支——读《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    李栋   (12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内容提要】《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增订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杨鸿勋先生数十年来致力于建筑考古研究的总结,对建筑考古学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建筑考古学     论文集     增订版     学科建设
 
●学术动态
2009中国镇江吴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江苏省吴文化学会   (125)
 
日文提要   (127)
韩文提要   (128)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