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8-10-2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田野考古报告
河南渑池县西湾遗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
摘要】:1999年,为配合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渑池县西湾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觉面积4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为仰韶文化遗存,遗迹有墓葬,房基和灰坑,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很少。
关键词】: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渑池县,西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
 
河南洛阳市南陈遗址西周文化遗存的发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
摘要】:南陈遗址是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区内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本文主要报道了该遗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收获,文化遗物以西周中晚期为主。南陈遗址的发掘为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洛阳,南陈遗址,西周文化遗存
 
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出土汉画像石                                 平阴县博物馆(32)
摘要】:1991年,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发现一座拆用汉画像石建造的晋墓,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这一组画像石的时代不一致。其中7号石孔子见老子图上的人物多榜题,其中位居颜渊之前的“左丘明”是前所未见的。
关键词】:平阴县实验中学,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
 
河南南阳市邢庄汉,宋墓群发掘报告             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市文物研究所(37)
摘要】:2006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联合对位于南阳市蒲山镇李才村邢庄的古墓群进行发掘。发掘墓葬13座,出土器物很少,以陶器为主,年代为汉,宋时期。
关键词】:南阳市,邢庄,汉墓,宋墓,发掘
 
陕西安康市张家砍南朝墓葬发掘纪要                             安康历史博物馆(47)
摘要】:该墓位于陕西安康市张家坎,是20世纪80年代抢救性清理的一座残破墓葬。该墓为长方形砖室墓,出土了陶俑,画像砖和其他随葬品,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带有南朝梁“天监五年”纪念的铭文砖,故刊布该墓资料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安康市,“天监五年”墓葬,陶俑,画像砖,铭文砖
 
●考古文物研究
试论当前细石器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朱之勇(55)
摘要】:本文对细石器,细石器技术和细石器传统等概念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作者赞成细石器是由特殊的工艺技术制成的石制品的观点,并将其范围限定在与此种技术相关的石制品之内。细石器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石片剥离技术,而非是石器的制作技术。细石器传统所指的应该是某种细石器技术的延续。
关键词】:细石器,细石器技术,细石器传统
 
华北平原圜底釜系遗存浅析                                      罗运兵 范佳平(60)
摘要】:距今6500年之前,华北平原存在着一支独立的圜底釜系遗存,它的突出特征是以圜底釜和支座作为复式炊具。这类遗存可分为由镇江营遗址一,二期遗存为代表的两个发展阶段,它的主要文化来源于磁山文化等北方平底罐文化无关,这类遗存最终演变成后冈一期文化。内蒙古海岱地区“石虎山类型”遗存的形成与之密切相关。
关键词】:圜底釜,支座,圜底釜系遗存
 
南兴埠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分析                                   李伊萍(69)
摘要】:本文将南兴埠遗址有完整组合的单位出土的陶器与同时期大汶口文化西夏侯类型的一系列典型单位出土的陶器进行了比较,认为南兴埠遗址的典型陶器与西夏侯类型有很大差别,应该将其从西夏侯类型中区分出来。南兴埠遗址典型陶器与大汶口文化没有渊源关系,但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十分接近,两者很有可能属于同一文化类型。因此将尉迟寺遗址纳入大汶口文化之中的观点也因该重新检讨。
关键词】:南兴埠,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
 
红山文化研究                                                         陈国庆(73)
摘要】:红山文化实验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关红山文化分期的文章已经发表多篇,但由于受到当时考古资料所限,学者们分歧很大。本文以近年来所发表的两处层位关系较好的遗存为突破口,尝试对红山文化进行分期,并在分期的基础上,对以往有学者将红山文化分为不同考古文化类型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红山文化,文化分期,考古文化类型
 
关于赵宝沟文化的聚落形态问题                                         赵宾福(81)
摘要】:本文对赵宝沟文化的白音长汗,水泉,小山和赵宝沟四处居住址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阐释了以往在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认识上的主要观点和产生的分歧的原因,认为只有对赵宝沟文化居住址做全面的揭露,才能真正解决赵宝沟文化聚落的结构问题。依据现有材料初步将赵宝沟文化的聚落区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应该是较为切合实际的。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
 
新疆地区史前人形雕像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刘学堂(86)
摘要】:新疆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人形雕像,大小不同,小的数十厘米,大的如真人,最大的高达3米,或直立或行走,保存完好的人形雕像,身上还穿着衣服,佩戴用具。这些人形雕像与生殖崇拜无关,它是当时人们灵魂的替代物,是早期萨满教中的神偶。
关键词】:木雕人像,萨满教,神偶
 
渭河流域史前石斧的初步研究                                             杨蕤(93)
摘要】:本文拟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对渭河流域的史前石斧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梳理其形制的演变,并就石斧的用途和社会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渭河流域,史前,石斧,讨论
 
对安徽六安市出土商代青铜尊的认识                                      李勇(101)
摘要】:本文以安徽六安出土的商代大口尊为线索,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型器物作比较,分析商代大口尊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类大口尊的出土分布状况,探讨商文化入川的路径。
关键词】:大口尊,三星堆,商文化,饕餮纹
 
略论殷墟王陵制度的形成                                              胡进驻(103)
摘要】: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甲骨金文,均反映出晚商时期有一个嫡庶观念逐渐加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与殷墟西北岗王陵区不断突出王墓的作法是一致的。两个方面均反映出晚商王权的逐步加强以及父死子继王位传承制度的逐渐巩固与最终确立。西北岗王陵西区是比较纯粹的王陵区,但东区埋葬的人员较为复杂,只能看作是一处高等王室墓地。西北岗王陵区可能开启于殷墟文化一期偏早阶段,并可能一开始就大致划定兆域界限。武丁在位时期可能对王陵制度作过重大调整,即西区只葬殷王,其他成员只能葬在王陵东区、小屯宫殿宗庙区西南部墓地以及后岗西区墓地等处。殷王陵不奉行夫妻并穴合葬,王与后分处。但王陵东区有异姓陪葬的现象。殷王陵区有象征国家政权的一面,与殷墟其他普通族墓地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嫡庶观念;  王位传承制度;  西北岗王陵区;  直系先王;  旁系先王;  墓葬制度
 
周原空间结构刍议                                                      杨雷(117)
摘要】:2004年初考古学者在周公庙陆续发现了重要的周文化遗址,这些发现为我们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周原的空间结构与内涵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周原自古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周原,是太王从幽迁至岐山,在原上所见的都邑及其附近地区。广义的周原应该是在太王创业的基础上经古公,季历,文王几代人的建设,发展壮大而成的周人势力范围。广义周原存在两个权利中心,依据周人政治中心东进趋势,周公庙遗址新材料等分析推理,得出以今天岐山北郭乡,周公庙一带为中心的西区应该是周人在广义周原范围内最核心区域的结论。
关键词】:西周,周原,历史地理
 
俗化南夷——岭南秦汉时代汉文化形成的一个思考                        郑君雷(121)
摘要】:岭南地区南越国墓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大体有三:一种是相当典型的越式墓,墓主当为比较纯粹的土著越人,一种情况是越式特征已经减退而汉式因素也不明显,墓主当为受到汉文化一定影响的土著越人,第三种情况是汉式因素比较明显却仍然存在相当强烈的越式因素。其中最后一类墓年代更晚,分布也较为普遍,族属似可称“次生越人”。从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岭南汉族的最重要来源应该是“次生越人”。南越国的土著越人与南下汉人融合的大趋势是“次生越人”的形成和壮大,“文化上汉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意识上的越化”的另一面。
关键词】:南越国墓,文化因素,土著越人,次生越人,岭南汉族
 
保安山二号墓主人相关问题辨析——兼与刘振东,谭青枝商榷               阎根齐(128)
摘要】:针对刘,谭二学者判定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保安山一号墓为往后墓的观点,作者从墓葬所在位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诸方面论证了保安山一号墓墓主人为梁孝王,而保安山二号墓墓主人则为王后的论点。
关键词】:永城市,梁王陵,保安山二号墓,王后墓
 
一个完整的复审程序范例——汉司法简《奏谳书》研究之一                  赵科学(134)
摘要】: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黥城旦讲乞鞫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秦国司法制度中的复审程序。这种程序包括:重审程序的提起(乞鞫),书面审理(视其故狱),开庭审理(讯与诊)复审判决(鞫之)以及善后处理(谓与誉)。
关键词】:张家山汉简,司法简,重审程序
 
●古文字研究
甲骨缀合拾遗(十一组)                                                蒋玉斌(137)
摘要】:甲骨缀合是甲骨学中的基础工作。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缀合的工作,但仍有甲骨需要缀合。本文既是对作者新缀十一组甲骨的介绍。
关键词】:甲骨,缀合,分类
 
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的事迹考                                          谢乃和(142)
摘要】:本文以西周王后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金文中记录的西周王后的事迹,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王室祭典及生活礼仪等西周国家事务的各个重大方面,与文献记录的周代妇女形象迥异。相关记录表明王后在西周权力结构中占重要地位,其权力不止源自于周王的私人关系,国家事务中具体的职责分工或是其权力的法理性来源。王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对深化王后在西周国家事务中的角色以及其代表的西周贵族妇女地位的认识,意义不容低估。
关键词】:西周,王后,事迹,权力机构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8-10-27

●田野考古报告
河南渑池县西湾遗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
摘要】:1999年,为配合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渑池县西湾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觉面积400平方米。该遗址主要为仰韶文化遗存,遗迹有墓葬,房基和灰坑,遗物主要有陶器,石器很少。
关键词】: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渑池县,西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
 
河南洛阳市南陈遗址西周文化遗存的发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7)
摘要】:南陈遗址是黄河小浪底西霞院反调节水库工程区内需要抢救发掘的重要遗址之一。本文主要报道了该遗址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收获,文化遗物以西周中晚期为主。南陈遗址的发掘为洛阳地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关键词】:洛阳,南陈遗址,西周文化遗存
 
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出土汉画像石                                 平阴县博物馆(32)
摘要】:1991年,山东平阴县实验中学发现一座拆用汉画像石建造的晋墓,共出土汉画像石12块,这一组画像石的时代不一致。其中7号石孔子见老子图上的人物多榜题,其中位居颜渊之前的“左丘明”是前所未见的。
关键词】:平阴县实验中学,汉画像石,孔子见老子
 
河南南阳市邢庄汉,宋墓群发掘报告             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市文物研究所(37)
摘要】:2006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单位联合对位于南阳市蒲山镇李才村邢庄的古墓群进行发掘。发掘墓葬13座,出土器物很少,以陶器为主,年代为汉,宋时期。
关键词】:南阳市,邢庄,汉墓,宋墓,发掘
 
陕西安康市张家砍南朝墓葬发掘纪要                             安康历史博物馆(47)
摘要】:该墓位于陕西安康市张家坎,是20世纪80年代抢救性清理的一座残破墓葬。该墓为长方形砖室墓,出土了陶俑,画像砖和其他随葬品,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带有南朝梁“天监五年”纪念的铭文砖,故刊布该墓资料的意义重大。
关键词】:安康市,“天监五年”墓葬,陶俑,画像砖,铭文砖
 
●考古文物研究
试论当前细石器研究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朱之勇(55)
摘要】:本文对细石器,细石器技术和细石器传统等概念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作者赞成细石器是由特殊的工艺技术制成的石制品的观点,并将其范围限定在与此种技术相关的石制品之内。细石器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石片剥离技术,而非是石器的制作技术。细石器传统所指的应该是某种细石器技术的延续。
关键词】:细石器,细石器技术,细石器传统
 
华北平原圜底釜系遗存浅析                                      罗运兵 范佳平(60)
摘要】:距今6500年之前,华北平原存在着一支独立的圜底釜系遗存,它的突出特征是以圜底釜和支座作为复式炊具。这类遗存可分为由镇江营遗址一,二期遗存为代表的两个发展阶段,它的主要文化来源于磁山文化等北方平底罐文化无关,这类遗存最终演变成后冈一期文化。内蒙古海岱地区“石虎山类型”遗存的形成与之密切相关。
关键词】:圜底釜,支座,圜底釜系遗存
 
南兴埠遗址“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分析                                   李伊萍(69)
摘要】:本文将南兴埠遗址有完整组合的单位出土的陶器与同时期大汶口文化西夏侯类型的一系列典型单位出土的陶器进行了比较,认为南兴埠遗址的典型陶器与西夏侯类型有很大差别,应该将其从西夏侯类型中区分出来。南兴埠遗址典型陶器与大汶口文化没有渊源关系,但与尉迟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十分接近,两者很有可能属于同一文化类型。因此将尉迟寺遗址纳入大汶口文化之中的观点也因该重新检讨。
关键词】:南兴埠,大汶口文化,尉迟寺类型
 
红山文化研究                                                         陈国庆(73)
摘要】:红山文化实验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非常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有关红山文化分期的文章已经发表多篇,但由于受到当时考古资料所限,学者们分歧很大。本文以近年来所发表的两处层位关系较好的遗存为突破口,尝试对红山文化进行分期,并在分期的基础上,对以往有学者将红山文化分为不同考古文化类型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红山文化,文化分期,考古文化类型
 
关于赵宝沟文化的聚落形态问题                                         赵宾福(81)
摘要】:本文对赵宝沟文化的白音长汗,水泉,小山和赵宝沟四处居住址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和阐释了以往在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认识上的主要观点和产生的分歧的原因,认为只有对赵宝沟文化居住址做全面的揭露,才能真正解决赵宝沟文化聚落的结构问题。依据现有材料初步将赵宝沟文化的聚落区分为大,中,小三个层次,应该是较为切合实际的。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
 
新疆地区史前人形雕像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刘学堂(86)
摘要】:新疆地区史前时期的墓葬中发现的人形雕像,大小不同,小的数十厘米,大的如真人,最大的高达3米,或直立或行走,保存完好的人形雕像,身上还穿着衣服,佩戴用具。这些人形雕像与生殖崇拜无关,它是当时人们灵魂的替代物,是早期萨满教中的神偶。
关键词】:木雕人像,萨满教,神偶
 
渭河流域史前石斧的初步研究                                             杨蕤(93)
摘要】:本文拟就现有的考古资料对渭河流域的史前石斧进行考古类型学分析,梳理其形制的演变,并就石斧的用途和社会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渭河流域,史前,石斧,讨论
 
对安徽六安市出土商代青铜尊的认识                                      李勇(101)
摘要】:本文以安徽六安出土的商代大口尊为线索,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型器物作比较,分析商代大口尊的发展规律,并根据这类大口尊的出土分布状况,探讨商文化入川的路径。
关键词】:大口尊,三星堆,商文化,饕餮纹
 
略论殷墟王陵制度的形成                                              胡进驻(103)
摘要】:无论是传世文献还是甲骨金文,均反映出晚商时期有一个嫡庶观念逐渐加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与殷墟西北岗王陵区不断突出王墓的作法是一致的。两个方面均反映出晚商王权的逐步加强以及父死子继王位传承制度的逐渐巩固与最终确立。西北岗王陵西区是比较纯粹的王陵区,但东区埋葬的人员较为复杂,只能看作是一处高等王室墓地。西北岗王陵区可能开启于殷墟文化一期偏早阶段,并可能一开始就大致划定兆域界限。武丁在位时期可能对王陵制度作过重大调整,即西区只葬殷王,其他成员只能葬在王陵东区、小屯宫殿宗庙区西南部墓地以及后岗西区墓地等处。殷王陵不奉行夫妻并穴合葬,王与后分处。但王陵东区有异姓陪葬的现象。殷王陵区有象征国家政权的一面,与殷墟其他普通族墓地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嫡庶观念;  王位传承制度;  西北岗王陵区;  直系先王;  旁系先王;  墓葬制度
 
周原空间结构刍议                                                      杨雷(117)
摘要】:2004年初考古学者在周公庙陆续发现了重要的周文化遗址,这些发现为我们从历史地理角度认识周原的空间结构与内涵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周原自古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周原,是太王从幽迁至岐山,在原上所见的都邑及其附近地区。广义的周原应该是在太王创业的基础上经古公,季历,文王几代人的建设,发展壮大而成的周人势力范围。广义周原存在两个权利中心,依据周人政治中心东进趋势,周公庙遗址新材料等分析推理,得出以今天岐山北郭乡,周公庙一带为中心的西区应该是周人在广义周原范围内最核心区域的结论。
关键词】:西周,周原,历史地理
 
俗化南夷——岭南秦汉时代汉文化形成的一个思考                        郑君雷(121)
摘要】:岭南地区南越国墓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大体有三:一种是相当典型的越式墓,墓主当为比较纯粹的土著越人,一种情况是越式特征已经减退而汉式因素也不明显,墓主当为受到汉文化一定影响的土著越人,第三种情况是汉式因素比较明显却仍然存在相当强烈的越式因素。其中最后一类墓年代更晚,分布也较为普遍,族属似可称“次生越人”。从考古学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岭南汉族的最重要来源应该是“次生越人”。南越国的土著越人与南下汉人融合的大趋势是“次生越人”的形成和壮大,“文化上汉化”的同时,还存在“民族意识上的越化”的另一面。
关键词】:南越国墓,文化因素,土著越人,次生越人,岭南汉族
 
保安山二号墓主人相关问题辨析——兼与刘振东,谭青枝商榷               阎根齐(128)
摘要】:针对刘,谭二学者判定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保安山一号墓为往后墓的观点,作者从墓葬所在位置,文献记载以及考古发掘诸方面论证了保安山一号墓墓主人为梁孝王,而保安山二号墓墓主人则为王后的论点。
关键词】:永城市,梁王陵,保安山二号墓,王后墓
 
一个完整的复审程序范例——汉司法简《奏谳书》研究之一                  赵科学(134)
摘要】: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黥城旦讲乞鞫案”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秦国司法制度中的复审程序。这种程序包括:重审程序的提起(乞鞫),书面审理(视其故狱),开庭审理(讯与诊)复审判决(鞫之)以及善后处理(谓与誉)。
关键词】:张家山汉简,司法简,重审程序
 
●古文字研究
甲骨缀合拾遗(十一组)                                                蒋玉斌(137)
摘要】:甲骨缀合是甲骨学中的基础工作。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缀合的工作,但仍有甲骨需要缀合。本文既是对作者新缀十一组甲骨的介绍。
关键词】:甲骨,缀合,分类
 
金文中所见西周王后的事迹考                                          谢乃和(142)
摘要】:本文以西周王后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金文中记录的西周王后的事迹,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王室祭典及生活礼仪等西周国家事务的各个重大方面,与文献记录的周代妇女形象迥异。相关记录表明王后在西周权力结构中占重要地位,其权力不止源自于周王的私人关系,国家事务中具体的职责分工或是其权力的法理性来源。王后相关课题的研究对深化王后在西周国家事务中的角色以及其代表的西周贵族妇女地位的认识,意义不容低估。
关键词】:西周,王后,事迹,权力机构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