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华夏考古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4-1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山东博兴县利戴遗址清理简报    博兴县文物管理所   (3)
【关键词】利戴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城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利戴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此次清理的5座灰坑及1座半地穴式房址均为龙山文化遗迹,其中出土陶、石、蚌器38件。从出土的器物看,该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面貌与潍坊姚官庄、鲁家口和青州凤凰台相类似,其年代约为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并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
【摘要】博兴县;   利戴遗址;   龙山文化遗存;   清理
 
鲁北——胶东盐业考古调查记    李水城、兰玉富、王辉   (11)
【关键词】本文通过对鲁北莱州湾和胶东半岛16个县市和出有盔形器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对盔形器的形态演变、分布区域、使用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遗址和类似器物作了比较分析,确认莱州湾沿海包含大量盔形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而盔形器则是制盐的特殊用具。
【摘要】鲁北;   莱州湾;   胶东;   盔形器;   盐业考古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五处古遗址的调查    滨城文物管理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26)
【关键词】本文简要介绍了滨城区发现的5处史前、商周时期遗址的调查资料,并初步探讨了殷商、西周初期聚落的性质以及与周围同时期遗址的关系。
【摘要】滨城;   史前;   商周时期
 
山东莱州市朱郎埠墓群发掘报告    烟台市博物馆   (39)
【关键词】朱郎埠墓群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大原镇东朱杲村东北约1.5千米处。1999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大莱龙铁路建设,烟台市博物馆对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发现战国、汉代墓葬35座,墓葬形制各异。随葬品主要是陶器,还有少量的铜镜、铜剑、铜印章等。为研究胶东半岛这一时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摘要】山东;   朱郎埠墓群;   战国 – 汉代;   发掘报告
 
陕西咸阳市西汉成帝延陵调查记    刘卫鹏、岳起   (65)
【关键词】受陕西省文物局的委托,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对西汉成帝延陵及其周围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基本上明确了该陵的分布范围,并对延陵的后妃陵墓提出己见。钻探调查的成果对西汉帝陵的保护盒研究以及咸阳塬上秦陵的发现和确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西汉;   成帝;   延陵;   调查
 
河南新乡市金灯寺汉墓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73)
【关键词】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15座汉代墓葬,为汉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摘要】新乡市;   金灯寺墓群;   汉墓
 
●考古文物研究
井沟子西区墓地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形成过程的初步分析    武志江   (87)
【关键词】本文在2002 – 2003年度井沟子西区墓地两次发掘所获材料的基础上,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井沟子西区墓地的文化成分构成及以井沟子西区墓地遗存为代表的井沟子类型的形成过程。
【摘要】井沟子类型;   文化因素分析;   长城地带;   人种
 
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     刘煜   (102)
【关键词】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冶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冶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摘要】殷墟;   青铜礼器;   铸造工艺;   冶铸遗址
 
试析战国时期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    洪梅   (114)
【关键词】文章通过对战国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的分析,对墓葬可能存在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等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原因。
【摘要】战国时期;   巴蜀文化;   墓葬形制;   等级
 
“弓形器”用途与来源再考     左骏、李荔   (125)
【关键词】在商周青铜器中弓形器是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为其定名、究其用途,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田野考古、传世文献和历史学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者所考证的成果,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及所谓的弼。
【摘要】弓形器;   弼;   用途
 
试论汉代画像墓葬的种类与表现手法     黄剑华   (129)
【关键词】汉代画像墓葬由于分布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它们加以综合审视,从中可以发现汉代画像墓葬从兴起、流行、昌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对各地不同时期画像墓葬的种类与特色,本文也有一个整体上的比较和揭示。
【摘要】汉代画像;   墓葬类别;   表现形式;   考古发现
 
●古文字研究
师酉簋铭文中的“瓜”字    余少红   (141)
【关键词】分析、比较《殷周金文集成》及其他一些古文字材料中的“身”、“瓜”字形,认为师酉簋铭文作“□”等形者,实为“瓜”字,在铭文中当读作“狐”。铭文中的“弁瓜夷”可能是指有戴狐皮冒习俗之夷部族。
【摘要】身;   瓜;   狐
 
从甲骨文字“刍”“牧”论及商代的经济生活    郭旭东   (144)
【关键词】商代经济基础,农业虽是强项,但畜牧业并不能忽视。甲骨文辞例里的刍,既作放牧讲,也有作为牲畜和畜牧奴隶之意,它的多种含义以及各地大量贡刍,体现了当时畜牧的发达。而牧场的众多与商王朝对牧养牛羊的重视,也反映了畜牧业在商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视商代农业文明的时候,决不能忽视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
【摘要】甲骨文;   商代;   经济基础;   刍;   牧;   畜牧业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4-15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山东博兴县利戴遗址清理简报    博兴县文物管理所   (3)
【关键词】利戴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利城遗址的一部分,整个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利戴遗址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此次清理的5座灰坑及1座半地穴式房址均为龙山文化遗迹,其中出土陶、石、蚌器38件。从出土的器物看,该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面貌与潍坊姚官庄、鲁家口和青州凤凰台相类似,其年代约为龙山文化早期偏晚阶段并一直延续到龙山文化晚期。
【摘要】博兴县;   利戴遗址;   龙山文化遗存;   清理
 
鲁北——胶东盐业考古调查记    李水城、兰玉富、王辉   (11)
【关键词】本文通过对鲁北莱州湾和胶东半岛16个县市和出有盔形器的遗址进行了调查,对盔形器的形态演变、分布区域、使用功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国内外有关遗址和类似器物作了比较分析,确认莱州湾沿海包含大量盔形器的遗址是商周时期的制盐作坊,而盔形器则是制盐的特殊用具。
【摘要】鲁北;   莱州湾;   胶东;   盔形器;   盐业考古
 
山东滨州市滨城区五处古遗址的调查    滨城文物管理所、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26)
【关键词】本文简要介绍了滨城区发现的5处史前、商周时期遗址的调查资料,并初步探讨了殷商、西周初期聚落的性质以及与周围同时期遗址的关系。
【摘要】滨城;   史前;   商周时期
 
山东莱州市朱郎埠墓群发掘报告    烟台市博物馆   (39)
【关键词】朱郎埠墓群位于山东省莱州市大原镇东朱杲村东北约1.5千米处。1999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大莱龙铁路建设,烟台市博物馆对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共发现战国、汉代墓葬35座,墓葬形制各异。随葬品主要是陶器,还有少量的铜镜、铜剑、铜印章等。为研究胶东半岛这一时期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摘要】山东;   朱郎埠墓群;   战国 – 汉代;   发掘报告
 
陕西咸阳市西汉成帝延陵调查记    刘卫鹏、岳起   (65)
【关键词】受陕西省文物局的委托,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对西汉成帝延陵及其周围遗迹进行了大规模的钻探调查,基本上明确了该陵的分布范围,并对延陵的后妃陵墓提出己见。钻探调查的成果对西汉帝陵的保护盒研究以及咸阳塬上秦陵的发现和确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摘要】西汉;   成帝;   延陵;   调查
 
河南新乡市金灯寺汉墓发掘简报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73)
【关键词】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15座汉代墓葬,为汉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摘要】新乡市;   金灯寺墓群;   汉墓
 
●考古文物研究
井沟子西区墓地的文化因素及文化形成过程的初步分析    武志江   (87)
【关键词】本文在2002 – 2003年度井沟子西区墓地两次发掘所获材料的基础上,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井沟子西区墓地的文化成分构成及以井沟子西区墓地遗存为代表的井沟子类型的形成过程。
【摘要】井沟子类型;   文化因素分析;   长城地带;   人种
 
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综论     刘煜   (102)
【关键词】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冶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冶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摘要】殷墟;   青铜礼器;   铸造工艺;   冶铸遗址
 
试析战国时期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    洪梅   (114)
【关键词】文章通过对战国巴蜀文化的墓葬形制的分析,对墓葬可能存在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等级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原因。
【摘要】战国时期;   巴蜀文化;   墓葬形制;   等级
 
“弓形器”用途与来源再考     左骏、李荔   (125)
【关键词】在商周青铜器中弓形器是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为其定名、究其用途,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田野考古、传世文献和历史学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者所考证的成果,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及所谓的弼。
【摘要】弓形器;   弼;   用途
 
试论汉代画像墓葬的种类与表现手法     黄剑华   (129)
【关键词】汉代画像墓葬由于分布广泛,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它们加以综合审视,从中可以发现汉代画像墓葬从兴起、流行、昌盛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对各地不同时期画像墓葬的种类与特色,本文也有一个整体上的比较和揭示。
【摘要】汉代画像;   墓葬类别;   表现形式;   考古发现
 
●古文字研究
师酉簋铭文中的“瓜”字    余少红   (141)
【关键词】分析、比较《殷周金文集成》及其他一些古文字材料中的“身”、“瓜”字形,认为师酉簋铭文作“□”等形者,实为“瓜”字,在铭文中当读作“狐”。铭文中的“弁瓜夷”可能是指有戴狐皮冒习俗之夷部族。
【摘要】身;   瓜;   狐
 
从甲骨文字“刍”“牧”论及商代的经济生活    郭旭东   (144)
【关键词】商代经济基础,农业虽是强项,但畜牧业并不能忽视。甲骨文辞例里的刍,既作放牧讲,也有作为牲畜和畜牧奴隶之意,它的多种含义以及各地大量贡刍,体现了当时畜牧的发达。而牧场的众多与商王朝对牧养牛羊的重视,也反映了畜牧业在商代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在重视商代农业文明的时候,决不能忽视畜牧业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
【摘要】甲骨文;   商代;   经济基础;   刍;   牧;   畜牧业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