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华夏考古2010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1-02-2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河南郾城县庙岗遗址调查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漯河市文化局;郾城县文化局(3)
【内容摘要】河南郾城县庙岗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西周和东周等多种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一遗址的调查发现,对于研究漯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先秦时期的发展状况、聚落分布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庙岗遗址;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调查
 
河南淮滨县黄土城地区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考古学系(15)
【内容摘要】黄土城区域考古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该区域从公元前5000年至近代的聚落和器物形态,获取基本的聚落形态信息,探讨黄土城遗址从早期村落、复杂社会、城市化到国家阶段的变化,认识调查区域和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多个地区采用的拉网区域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在我们的研究区域也得到了验证。围绕黄土城7千米半径大约200平方米内发现了76处遗址,详细调查了12各阶段及其历史性聚落形态变化。该调查是在黄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区域调查,证明黄河流域在历史上也是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拉网式区域调查;聚落形态;文化复杂化
 
河南林州市李家池宋代壁画墓清理简报    林州市文物管理所(32)
【内容摘要】1982年3月林州市城郊乡李家池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清理,该墓为仿木构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以及墓室组成,因被盗,墓中随葬品仅余2件白瓷碗,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有宴饮图和二十四孝故事。墓葬的年代当是宋代。
【关键词】林州市;李家池;1982年;壁画墓;二十四孝故事
 
河南登封市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登封市文物管理局(40)
【内容摘要】登峰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观星台;元代;主殿;地槽
 
考古文物研究
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王建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市)    (49)
【内容摘要】人口是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了解不同时代的基本人口规模对于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的初步确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变迁以及后代的人口规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环境
 
东灰山、三星村、平洋等墓地与新石器时代几处墓地人口平均寿命比较    辛怡华(宝鸡市考古工作队, 陕西 宝鸡市)    (58)
【内容摘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约为19.99岁。随着墓地年代愈晚,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值有延长的趋势。在大约3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了2.66岁。无论新石器时代居民,还是历史时期的居民,普遍是男性人口平均寿命高于女性。在同一时期,黄河流域先民的人口平均寿命可能高于长江流域先民的人口平均寿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健康状况,比初具国家规模时期的人们要好一些。
【关键词】人口平均寿命;新石器时代;东灰山墓地;三星村墓地;平洋墓地
 
尉迟寺遗址中“尉迟寺类型”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霍东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市)    (71)
【内容摘要】2001年,《蒙城尉迟寺》的出版,公布了第一阶段(1989~1995年)的发掘资料,其中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这类遗存可以分为两段四组,其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2900~2500BC。
【关键词】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年代
 
龙山时代聚落形态研究    韩翀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兰州市)  (81)
【内容摘要】本文对龙山时代的单个聚落和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进行了研究。单个聚落可分为四个类型、聚落群分为五个地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龙山时代;单个聚落;聚落群;聚落形态
 
试析“夏王朝否定说”形成的原因    张国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市)  (90)
【内容摘要】“夏王朝否定说”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古史辨”学派“疑古”过度导致了对夏的否定。文献有关夏史的记载相对简略,缺乏出土文字准确无疑的实证;国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特点和研究状况了解深度不够,国内外学者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部分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研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见,中国学者不同程度地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关注不够等,是“夏王朝否定说”流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夏;否定;原因
 
岱海地区战国对称图案牌饰研究    陈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市)    (9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原文化玉石牌饰类型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比较发现,内蒙古岱海地区墓葬高频出现的S形龙纹牌饰、  S形凤纹牌饰、方形凤纹牌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玉石牌饰,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战国时期玉石牌饰的基本特征,二者在精神层面具有相关性,据此提出中原文化玉石牌饰在岱海地区金属化的观点;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墓葬死者牌饰装饰部位的差异,提出牌饰装饰部位受人视最佳高度决定;提出岱海地区墓葬人群属于边缘化的骑马群体的看法。
【关键词】岱海地区;中心对称;牌饰;青铜;玉石;金属化
 
徐州地区西汉墓葬的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    宋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市)(101)
【内容摘要】本文以西汉楚国王畿地区的墓葬为研究对象(即今徐州市及其附近的铜山一带),主要关注墓葬形制、埋葬方式、葬具、随葬品等方面。首先,通过对随葬品典型器 的形态分析 ,确立徐州西汉墓葬的年代分期;其次,分析徐州西汉墓葬各文化因素的构成和地位,并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徐州汉文化成长的历史环境和原因。
【关键词】徐州地区;西汉时期;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汉代“建筑明器”的性质与分类    周学鹰(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 南京)、宋远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114)
【内容摘要】汉代墓葬中随葬的“建筑明器”,是集防御性、生产性、娱乐性、生产与生活、娱乐与防御性等位一体的建筑模型,是汉代“庄园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论汉代墓室建筑本身,还是墓室中随葬的“建筑明器”,都具有这种“庄园性”的特点,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实体。
【关键词】考古学;汉墓;明器;庄园经济;丧葬文化
 
河西魏晋墓壁画少数民族的形象初探    李怀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 兰州市)(122)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中的少数民族形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众多的少数民族形象与当地民族融合的状况是一致的,各民族共同开发河西走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河西魏晋墓;壁画;少数民族形象;学术价值
 
一支洛阳月氏胡人家族的汉化经历——以《支彦墓志》与《支敬伦墓志》为中心    毛阳光(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 洛阳市)    (12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出土于洛阳的《支彦墓志》和《支敬伦墓志》中记载讯息的考证,为我们展示了支彦家族自北朝隋唐以来迁居、仕宦和汉化的情况,对依据中古时期的月氏胡人及各民族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揭示了洛阳在这一时期中西交通和民族融合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月氏;支姓;洛阳
 
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 南京市)(132)
【内容摘要】南京独龙阜东出土的南朝石塔构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南朝石塔构件,构件上雕刻的仿木结构高浮雕图案生动反映了南朝时期方形木塔的结构特点,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及约同一时期韩国、日本境内的木塔形态、结构和文化源流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南朝石塔构件;人字形叉手;南朝建筑图像;木结构佛塔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古环境的复原及全新世时期的上辽河流域    贾伟明(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考古系)  (136)
【内容摘要】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古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古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古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古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古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环境考古;环境重建复原;辽西;古气候
 
书评
《红叶集》解读与评述     杨育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市)  (146)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2010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11-02-22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河南郾城县庙岗遗址调查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漯河市文化局;郾城县文化局(3)
【内容摘要】河南郾城县庙岗遗址,包含有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西周和东周等多种考古学文化遗存。这一遗址的调查发现,对于研究漯河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先秦时期的发展状况、聚落分布等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庙岗遗址;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调查
 
河南淮滨县黄土城地区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考古学系(15)
【内容摘要】黄土城区域考古调查项目旨在通过调查该区域从公元前5000年至近代的聚落和器物形态,获取基本的聚落形态信息,探讨黄土城遗址从早期村落、复杂社会、城市化到国家阶段的变化,认识调查区域和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多个地区采用的拉网区域调查方法的有效性在我们的研究区域也得到了验证。围绕黄土城7千米半径大约200平方米内发现了76处遗址,详细调查了12各阶段及其历史性聚落形态变化。该调查是在黄河流域进行的一次区域调查,证明黄河流域在历史上也是文化变迁和社会复杂化发展的重要区域。
【关键词】拉网式区域调查;聚落形态;文化复杂化
 
河南林州市李家池宋代壁画墓清理简报    林州市文物管理所(32)
【内容摘要】1982年3月林州市城郊乡李家池村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经清理,该墓为仿木构壁画墓,由墓道、墓门、甬道以及墓室组成,因被盗,墓中随葬品仅余2件白瓷碗,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有宴饮图和二十四孝故事。墓葬的年代当是宋代。
【关键词】林州市;李家池;1982年;壁画墓;二十四孝故事
 
河南登封市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登封市文物管理局(40)
【内容摘要】登峰观星台元代大殿基址是河南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的元代大殿基址,基址的位置、构建方法、包含物以及构件特征均表明其为元代建筑,是观星台天文观测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大殿基址的发掘,对复原元代天文建筑并揭示其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观星台;元代;主殿;地槽
 
考古文物研究
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    王建华(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四川 成都市)    (49)
【内容摘要】人口是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了解不同时代的基本人口规模对于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的初步确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变迁以及后代的人口规模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河南;仰韶时代;人口规模;环境
 
东灰山、三星村、平洋等墓地与新石器时代几处墓地人口平均寿命比较    辛怡华(宝鸡市考古工作队, 陕西 宝鸡市)    (58)
【内容摘要】中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约为19.99岁。随着墓地年代愈晚,其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值有延长的趋势。在大约3000年的历史进程中,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了2.66岁。无论新石器时代居民,还是历史时期的居民,普遍是男性人口平均寿命高于女性。在同一时期,黄河流域先民的人口平均寿命可能高于长江流域先民的人口平均寿命。新石器时代居民的健康状况,比初具国家规模时期的人们要好一些。
【关键词】人口平均寿命;新石器时代;东灰山墓地;三星村墓地;平洋墓地
 
尉迟寺遗址中“尉迟寺类型”遗存的分期与年代    霍东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吉林 长春市)    (71)
【内容摘要】2001年,《蒙城尉迟寺》的出版,公布了第一阶段(1989~1995年)的发掘资料,其中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最为丰富,这类遗存可以分为两段四组,其年代相当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绝对年代为2900~2500BC。
【关键词】尉迟寺遗址;大汶口文化;年代
 
龙山时代聚落形态研究    韩翀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  兰州市)  (81)
【内容摘要】本文对龙山时代的单个聚落和城址为中心的聚落群进行了研究。单个聚落可分为四个类型、聚落群分为五个地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龙山时代;单个聚落;聚落群;聚落形态
 
试析“夏王朝否定说”形成的原因    张国硕(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 郑州市)  (90)
【内容摘要】“夏王朝否定说”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古史辨”学派“疑古”过度导致了对夏的否定。文献有关夏史的记载相对简略,缺乏出土文字准确无疑的实证;国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特点和研究状况了解深度不够,国内外学者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部分西方学者对中国学术研究存在较为严重的偏见,中国学者不同程度地对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关注不够等,是“夏王朝否定说”流行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夏;否定;原因
 
岱海地区战国对称图案牌饰研究    陈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市)    (9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原文化玉石牌饰类型学和年代学的研究比较发现,内蒙古岱海地区墓葬高频出现的S形龙纹牌饰、  S形凤纹牌饰、方形凤纹牌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中原文化的玉石牌饰,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战国时期玉石牌饰的基本特征,二者在精神层面具有相关性,据此提出中原文化玉石牌饰在岱海地区金属化的观点;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墓葬死者牌饰装饰部位的差异,提出牌饰装饰部位受人视最佳高度决定;提出岱海地区墓葬人群属于边缘化的骑马群体的看法。
【关键词】岱海地区;中心对称;牌饰;青铜;玉石;金属化
 
徐州地区西汉墓葬的分期和文化因素分析    宋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  北京市)(101)
【内容摘要】本文以西汉楚国王畿地区的墓葬为研究对象(即今徐州市及其附近的铜山一带),主要关注墓葬形制、埋葬方式、葬具、随葬品等方面。首先,通过对随葬品典型器 的形态分析 ,确立徐州西汉墓葬的年代分期;其次,分析徐州西汉墓葬各文化因素的构成和地位,并结合历史文献,探讨徐州汉文化成长的历史环境和原因。
【关键词】徐州地区;西汉时期;墓葬;文化因素分析
 
汉代“建筑明器”的性质与分类    周学鹰(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 南京)、宋远茹(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市)(114)
【内容摘要】汉代墓葬中随葬的“建筑明器”,是集防御性、生产性、娱乐性、生产与生活、娱乐与防御性等位一体的建筑模型,是汉代“庄园经济”条件下的产物。不论汉代墓室建筑本身,还是墓室中随葬的“建筑明器”,都具有这种“庄园性”的特点,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实体。
【关键词】考古学;汉墓;明器;庄园经济;丧葬文化
 
河西魏晋墓壁画少数民族的形象初探    李怀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甘肃 兰州市)(122)
【内容摘要】本文依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河西走廊魏晋墓壁画中的少数民族形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众多的少数民族形象与当地民族融合的状况是一致的,各民族共同开发河西走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河西魏晋墓;壁画;少数民族形象;学术价值
 
一支洛阳月氏胡人家族的汉化经历——以《支彦墓志》与《支敬伦墓志》为中心    毛阳光(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 河南 洛阳市)    (126)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20世纪出土于洛阳的《支彦墓志》和《支敬伦墓志》中记载讯息的考证,为我们展示了支彦家族自北朝隋唐以来迁居、仕宦和汉化的情况,对依据中古时期的月氏胡人及各民族融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揭示了洛阳在这一时期中西交通和民族融合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月氏;支姓;洛阳
 
南京独龙阜东出土南朝石塔构件的初步研究    贺云翱(南京大学历史系, 江苏 南京市)(132)
【内容摘要】南京独龙阜东出土的南朝石塔构件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的南朝石塔构件,构件上雕刻的仿木结构高浮雕图案生动反映了南朝时期方形木塔的结构特点,对研究南北朝时期中国及约同一时期韩国、日本境内的木塔形态、结构和文化源流关系都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南朝石塔构件;人字形叉手;南朝建筑图像;木结构佛塔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古环境的复原及全新世时期的上辽河流域    贾伟明(澳大利亚  悉尼大学考古系)  (136)
【内容摘要】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古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古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古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古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古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关键词】环境考古;环境重建复原;辽西;古气候
 
书评
《红叶集》解读与评述     杨育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市)  (146)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