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华夏考古201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1-05-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山东新泰雁翎关遗址调查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市)(3)  
【内容摘要】雁翎关遗址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雁翎关村,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以岳石文化遗物为主,中心区域发现少量周代遗物。岳石时期的典型陶器遗物为夹砂褐陶罐和甗,未见蘑菇型器盖、尊形器等;岳石文化典型石器工具及坯料的发现是该遗址的一大特色,推测可能与石器的生产有关。鲁中山区的岳石前后遗存此前尚未见诸报道。
【关键词】新泰市;雁翎关遗址;岳石文化;时期调查
 
重庆丰都县迎宾大道古墓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市 丰都县)(7)
【内容摘要】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丰都县基建,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对基建范围内的转转田梁子、半边桥以及石宝寨三地的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了陶器、铜器和铁器共计60余件,还有五铢、半两钱。这批墓葬的年代为汉至六朝。
【关键词】丰都县;转转田梁子;半边桥;石宝寨;汉至六朝墓葬
 
汉魏洛阳城东阳渠、鸿池陂考古勘察简报    偃师市文物管理局(河南 偃师市)(20)
【内容摘要】自1992年以来,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对位于北魏外廊城以东的阳渠、鸿池陂两处遗址持续的勘察,不仅弄清了走向或形状,而且对二者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汉魏洛阳城;阳渠东段;鸿池陂;勘探;简报
 
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郑州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26)
【内容摘要】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对巩义白河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6座,灰坑、灶、沟等110余个。该窑址首次发现了烧制白瓷和青瓷的北魏窑炉及其产品、以及唐青花瓷器和唐三彩马俑等,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关键词】巩义;白河窑址;北魏白瓷;唐青花瓷;发掘
考古文物研究
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与编年    赵宾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市)(58)
【内容摘要】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石灰场下层文化
 
新密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的性质再思考    周书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市)(67)
【内容摘要】河南省新密市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并不具有古籍文献所载“坛”、“墠”的特征,似并非当时人们用来祭祀祖先的“坛”、“墠”的遗迹。它是夏代初年夏人自然崇拜的遗迹,其具有“高而入于下”的特征,更为接近文献中所记载古人祭祀川谷泉泽之神灵的“坎”。具体而论,它可能是夏代初年人们祭祀洧水之神的场所。
【关键词】新砦城址;大型浅穴式建筑;洧水之神;坎
 
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    李明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 成都市)(71)
【内容摘要】结合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以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一支考古学遗存,进行辨析与研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所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从宝墩文化中单列出来,并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原则,建议将这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时期、距今4000~37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鱼凫村文化”。相信这一判断,对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是有所裨益的。
【关键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鱼凫村遗址第三期遗存;性质
 
大南沟遗址的社会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    郭 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 沈阳市)(79)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南沟遗址随葬品特征等各种墓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大南沟遗址的社会结构及相关问题。分析表明,大南沟遗址墓葬群代表了一个高度复杂化的社会,其中不但出现了基于性别的分工和等级分化的萌芽,并且出现了相当复杂的社会集团和多层级的社会组织。生活在大南沟遗址的人群属于一个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和复杂社会组织的人们共同体。
【关键词】大南沟遗址;墓葬分析;社会结构;社会分化
 
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存分析    武世刚(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87)
【内容摘要】平粮台城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城址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本文借鉴西方环境考古与聚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聚落形态的角度出发,用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关系,具体在各种物质遗存中从 政治权利、阶层分化、生产生活、组织规划、民风民俗、神灵信仰等方面抽取提炼出非物质的信息,重建其社会组织结构,复原地区聚落模式和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取得该遗址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进程和文明起源过程中更为形象、具体的图景。
【关键词】聚落考古;文明进程;城市起源;龙山文化
 
南方地区汉晋罍形罐研究    吴桂兵(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江苏 南京市)(91)
【内容摘要】南方浙东、皖南以及长江中游是汉晋罍形罐分布的主要地区,以浙东地区的谱系最为完整,约可分出三期,存在着由浙东地区向皖南及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汉晋罍形罐与古代越人的文化因素有关,其对外传播发展亦与汉晋越人的地区迁徒相一致;孙吴时期是汉晋罍形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关键词】南方地区;汉晋;罍形罐
 
邛崃三段式神仙镜的铭文研究    苏 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 成都市)(99)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邛崃三段式神仙镜上铭文“九子”、“西母东王”和“妻元女”的用典研究,来揭示该镜铭文所反映的思想及背景。
【关键词】三段式神仙镜;九子;元女;东王公;西王母
 
安阳曹操高陵出土石刻铭文的几个问题    郝本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郑州市)(104)
【内容摘要】安阳曹操高陵出土随葬品中有带“魏武王常用挌虎口口”刻铭的石牌,以及记载随葬品数量名称的“遣策”。本文对这两种石牌的刻铭和圭、璧的用途、冥币的使用,以及随葬香囊是否与曹操颁布的遗令相矛盾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曹操;高陵;魏武王;石刻铭文
 
新见唐《肃明观主范元墓志》考疏    李举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 西安市)张 婷(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  西安市)(107)
【内容摘要】本文在释读唐《肃明观主范元墓志》的基础上,对志文中涉及的相关道教内容作了探讨,以期能为唐代长安道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关键词】唐代;墓志;道教
 
黑水靺鞨的装饰品及渊源    冯恩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市)(113)
【内容摘要】黑水靺鞨装饰品体系由A系、B系与C系组成。A系具有土著特色,B系来源于唐文化,C系来源于突厥文化。黑水靺鞨装饰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水靺鞨文化的多元性。
【关键词】唐朝;黑水靺鞨;突厥;装饰品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广谱革命”及其研究新进展    崔天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19)
【内容摘要】广谱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考古学者提出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计方式发生的显著变化的一种认识,它的意义在于导致了食物生产的开始。其一般使用系统分类对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但这种分类体系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不高。近年来,考古学者通过“成本与收益”对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进行等级分类。这种分类对人类活动具有敏感性,反映了史前人类劳动强度及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变化,从而为深入认识农业起源的动力、途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广谱革命;成本与收益;猎物等级分类;农业起源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126)
【内容摘要】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和形式被认为是衡量社会复杂化程度或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西方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研究作了简单回顾,提出近二十年来相关以及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以及视野的扩展;而是日益重视运用多种手段从考古资料中榨取相关信息;三是解释理论日益多样化。文章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回顾,提出应加强对早期专业化生产的研究,对各主要史前文化区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特征的总结和对专业化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利用中国丰富的考古学资料,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理论在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加强注重认识特殊的个案研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必将在我国取得更大进展,并为认识中国文明起源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手工业;生产专业化;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方法
 
行李待领:谁拥有香港的考古遗存?    孔德荣(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139)                                                                                        
【内容摘要】香港曾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1997年回归中国前,香港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法律和行政架构。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适用于香港特区。殖民地时期以前,香港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边缘地区。经历150多年的殖民地管治,殖民政府曾于1899年颁行宋王台保存条例,其后于二次大战后废除;以及于1976年实施的古物古迹条例,回归后仍沿用至今。本文尝试从法例与政策的发展过程讨论香港的考古遗产如何被界定;并且讨论这个由殖民构成的城市在城市化或市区重建过程中浮现的身份认同问题。
【关键词】香港文物;考古遗产;文物法规;宋王台;古物古迹条例;宋王台保存条例
考古技术与文物保护
古陶产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李清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市)(146)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古陶产地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古代陶器;产地研究;理论和方法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华夏考古》

华夏考古201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1-05-16

目录
田野考古报告
 山东新泰雁翎关遗址调查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市)(3)  
【内容摘要】雁翎关遗址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雁翎关村,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以岳石文化遗物为主,中心区域发现少量周代遗物。岳石时期的典型陶器遗物为夹砂褐陶罐和甗,未见蘑菇型器盖、尊形器等;岳石文化典型石器工具及坯料的发现是该遗址的一大特色,推测可能与石器的生产有关。鲁中山区的岳石前后遗存此前尚未见诸报道。
【关键词】新泰市;雁翎关遗址;岳石文化;时期调查
 
重庆丰都县迎宾大道古墓发掘简报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重庆市)、丰都县文物管理所(重庆市 丰都县)(7)
【内容摘要】2004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为配合丰都县基建,联合丰都县文物管理所对基建范围内的转转田梁子、半边桥以及石宝寨三地的古代墓葬进行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了陶器、铜器和铁器共计60余件,还有五铢、半两钱。这批墓葬的年代为汉至六朝。
【关键词】丰都县;转转田梁子;半边桥;石宝寨;汉至六朝墓葬
 
汉魏洛阳城东阳渠、鸿池陂考古勘察简报    偃师市文物管理局(河南 偃师市)(20)
【内容摘要】自1992年以来,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对位于北魏外廊城以东的阳渠、鸿池陂两处遗址持续的勘察,不仅弄清了走向或形状,而且对二者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关键词】汉魏洛阳城;阳渠东段;鸿池陂;勘探;简报
 
河南巩义市白河窑遗址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郑州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26)
【内容摘要】2005年4月至2008年3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对巩义白河窑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窑炉6座,灰坑、灶、沟等110余个。该窑址首次发现了烧制白瓷和青瓷的北魏窑炉及其产品、以及唐青花瓷器和唐三彩马俑等,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关键词】巩义;白河窑址;北魏白瓷;唐青花瓷;发掘
考古文物研究
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与编年    赵宾福(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市)(58)
【内容摘要】牡丹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自早至晚可分为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和石灰场下层文化等四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 。它们的年代跨度大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代表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不同发展阶段。这四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及其年代关系的判定,标志着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的初步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振兴文化;亚布力文化;莺歌岭下层文化;石灰场下层文化
 
新密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的性质再思考    周书灿(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市)(67)
【内容摘要】河南省新密市新砦城址中心区大型浅穴式建筑并不具有古籍文献所载“坛”、“墠”的特征,似并非当时人们用来祭祀祖先的“坛”、“墠”的遗迹。它是夏代初年夏人自然崇拜的遗迹,其具有“高而入于下”的特征,更为接近文献中所记载古人祭祀川谷泉泽之神灵的“坎”。具体而论,它可能是夏代初年人们祭祀洧水之神的场所。
【关键词】新砦城址;大型浅穴式建筑;洧水之神;坎
 
再论温江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的性质    李明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 成都市)(71)
【内容摘要】结合近年来考古新发现,对以鱼凫村遗址第三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分布于成都平原的一支考古学遗存,进行辨析与研究,认为由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所处文明发展阶段,应该从宝墩文化中单列出来,并根据考古学文化命名的基本原则,建议将这类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时期、距今4000~3700年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命名为“鱼凫村文化”。相信这一判断,对深入研究四川盆地先秦考古学文化是有所裨益的。
【关键词】成都平原;宝墩文化;鱼凫村遗址第三期遗存;性质
 
大南沟遗址的社会结构及相关问题探讨    郭 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 沈阳市)(79)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南沟遗址随葬品特征等各种墓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探讨大南沟遗址的社会结构及相关问题。分析表明,大南沟遗址墓葬群代表了一个高度复杂化的社会,其中不但出现了基于性别的分工和等级分化的萌芽,并且出现了相当复杂的社会集团和多层级的社会组织。生活在大南沟遗址的人群属于一个有了明显的社会分化和复杂社会组织的人们共同体。
【关键词】大南沟遗址;墓葬分析;社会结构;社会分化
 
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存分析    武世刚(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87)
【内容摘要】平粮台城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城址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本文借鉴西方环境考古与聚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聚落形态的角度出发,用考古材料以及社会关系,具体在各种物质遗存中从 政治权利、阶层分化、生产生活、组织规划、民风民俗、神灵信仰等方面抽取提炼出非物质的信息,重建其社会组织结构,复原地区聚落模式和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取得该遗址在中国早期国家发展进程和文明起源过程中更为形象、具体的图景。
【关键词】聚落考古;文明进程;城市起源;龙山文化
 
南方地区汉晋罍形罐研究    吴桂兵(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江苏 南京市)(91)
【内容摘要】南方浙东、皖南以及长江中游是汉晋罍形罐分布的主要地区,以浙东地区的谱系最为完整,约可分出三期,存在着由浙东地区向皖南及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汉晋罍形罐与古代越人的文化因素有关,其对外传播发展亦与汉晋越人的地区迁徒相一致;孙吴时期是汉晋罍形罐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关键词】南方地区;汉晋;罍形罐
 
邛崃三段式神仙镜的铭文研究    苏 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 成都市)(99)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邛崃三段式神仙镜上铭文“九子”、“西母东王”和“妻元女”的用典研究,来揭示该镜铭文所反映的思想及背景。
【关键词】三段式神仙镜;九子;元女;东王公;西王母
 
安阳曹操高陵出土石刻铭文的几个问题    郝本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 郑州市)(104)
【内容摘要】安阳曹操高陵出土随葬品中有带“魏武王常用挌虎口口”刻铭的石牌,以及记载随葬品数量名称的“遣策”。本文对这两种石牌的刻铭和圭、璧的用途、冥币的使用,以及随葬香囊是否与曹操颁布的遗令相矛盾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曹操;高陵;魏武王;石刻铭文
 
新见唐《肃明观主范元墓志》考疏    李举纲、(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 西安市)张 婷(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  西安市)(107)
【内容摘要】本文在释读唐《肃明观主范元墓志》的基础上,对志文中涉及的相关道教内容作了探讨,以期能为唐代长安道教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线索。
【关键词】唐代;墓志;道教
 
黑水靺鞨的装饰品及渊源    冯恩学(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市)(113)
【内容摘要】黑水靺鞨装饰品体系由A系、B系与C系组成。A系具有土著特色,B系来源于唐文化,C系来源于突厥文化。黑水靺鞨装饰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水靺鞨文化的多元性。
【关键词】唐朝;黑水靺鞨;突厥;装饰品
考古学理论与方法
“广谱革命”及其研究新进展    崔天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市)(119)
【内容摘要】广谱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西方考古学者提出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计方式发生的显著变化的一种认识,它的意义在于导致了食物生产的开始。其一般使用系统分类对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但这种分类体系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不高。近年来,考古学者通过“成本与收益”对出土的动植物遗存进行等级分类。这种分类对人类活动具有敏感性,反映了史前人类劳动强度及人类与动植物关系的变化,从而为深入认识农业起源的动力、途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关键词】广谱革命;成本与收益;猎物等级分类;农业起源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    李新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126)
【内容摘要】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程度和形式被认为是衡量社会复杂化程度或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指标。本文首先对西方有关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研究作了简单回顾,提出近二十年来相关以及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以及视野的扩展;而是日益重视运用多种手段从考古资料中榨取相关信息;三是解释理论日益多样化。文章对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进行了回顾,提出应加强对早期专业化生产的研究,对各主要史前文化区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特征的总结和对专业化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利用中国丰富的考古学资料,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加强理论在研究中的指导作用,加强注重认识特殊的个案研究,手工业生产专业化的考古学研究必将在我国取得更大进展,并为认识中国文明起源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手工业;生产专业化;考古学理论;考古学方法
 
行李待领:谁拥有香港的考古遗存?    孔德荣(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139)                                                                                        
【内容摘要】香港曾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1997年回归中国前,香港是一个借来的时间和空间。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回归后的香港保持原有法律和行政架构。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的文物保护法不适用于香港特区。殖民地时期以前,香港只不过是中国的一个边缘地区。经历150多年的殖民地管治,殖民政府曾于1899年颁行宋王台保存条例,其后于二次大战后废除;以及于1976年实施的古物古迹条例,回归后仍沿用至今。本文尝试从法例与政策的发展过程讨论香港的考古遗产如何被界定;并且讨论这个由殖民构成的城市在城市化或市区重建过程中浮现的身份认同问题。
【关键词】香港文物;考古遗产;文物法规;宋王台;古物古迹条例;宋王台保存条例
考古技术与文物保护
古陶产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李清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 武汉市)(146)
【内容摘要】本文简要回顾了古陶产地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其研究理论和方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古代陶器;产地研究;理论和方法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