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江汉考古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6-0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考古发现
大洪山南麓史前聚落调查——以石家河为中心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
【摘要】大洪山南麓发现的史前遗存不仅数量多、保存好,而且价值高、影响大,是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热点区域之一。2008年,通过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分布73处史前遗址,我们选择文化堆积单纯的遗址作为基本参数分析聚落规模级差,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该区域聚落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认识,并借此加深对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史前聚落的数量、规模、年代、文化内涵、分布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提供分析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进而推动该区域文明进程的研究。
【关键词】大洪山;   史前聚落;   调查;   文明进程
 
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2004年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   (24)
【摘要】2004年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东汉墓葬15座,包括砖室墓和崖墓,随葬品以陶器和“五铢”钱为主,年代不早于东汉中期;蜀汉砖室墓1座,延续了东汉晚期墓葬风格;东晋砖室墓1座,出土大量精美青瓷器,文化面貌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趋同;明代墓葬3座,均为土坑墓。该墓地时间序列完整,出土文物丰富,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考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关键词】赵家湾墓地;   东汉;   蜀汉;   东晋;   明代
 
湖北红安舒家坳北宋石室墓的清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市博物馆、红安县文物局   (51)
【摘要】舒家坳墓地是鄂东北北宋时期一处重要的家族墓地。墓葬分布在二、三级平台上。从墓地的布局来看,墓葬有长幼辈份之分,M1在前,“宣和六年”墓在后,也就是说,第二级平台上葬的是长辈,第三平台则为晚辈,其年代相差约27年,这充分说明舒家坳墓地是一处经过规划设计的家族墓地。墓地以长幼辈份布局和夫妻同穴并室合葬为特色。舒家坳墓地的发掘,对研究该区域北宋时期家族墓地布局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湖北;   红安;   舒家坳;   家族墓地
 
江汉平原东北发现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    刘辉   (57)
 
襄樊太平店发现一合唐代墓志    王先福、杨一   (59)
 
竹山县霍山遗址采集精致石器    陈树祥   (60)
 
●考古研究
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    笡浩波   (62)
【摘要】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诱因,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稻作起源的直接动因,而人类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则是稻作起源的动能。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催生了稻作农业的产生。
【关键词】中国;   稻作农业起源;   环境;   人口压力;   技术
 
宁乡铜器群与新干铜器群比较研究    向桃初   (73)
【摘要】本文从铜器内涵、文化面貌及与中原铜器的关系等方面对宁乡铜器群和新干铜器群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所含铜器年代跨度不同、主体年代或所属文化年代不同、铸造地复杂情况迥异),时间上不并行,文化传统上联系很少,与中原铜器关系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认为两者既不是商代晚期湘江流域和赣江流域同时并存的青铜文明,也不存在源流或继承关系。对于宁乡铜器群文化属性的判定,应该建立在对其所属考古学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之上,不能因为其与新干铜器群分布地域彼此毗邻或部分铜器年代接近而进行简单比照。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宁乡铜器群;   新干铜器群;   湘江流域;   赣江流域
 
人面鸟喙雕像意义的探索    黄尚明   (88)
【摘要】江西新干大洋洲晚商大墓和湖北荆州天星观战国中期二号墓各自出土了一件人面鸟喙雕像,根据《山海经》及民族学等方面的有关证据,笔者认为他们是苗民的祖先神驩头(亦写作“兜”)
【关键词】人面鸟喙雕像;   三苗;   驩头
 
曾侯乙、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   张昌平   (92)
【摘要】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铭文字体、青铜簠形制以及青铜戟形制的变化,观察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在相关因素中的系列关系,最后推测曾侯(辶舆)的年代早于曾侯(戉阝)。
【关键词】曾侯乙;   曾侯(辶舆);   曾侯(戉阝);   年代系列
 
荆州博物馆馆藏部分金器    贺燕琼   (100)
 
●科技考古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    朱勤文、杨若晨、韩壮丽、蔡路武、陈善钰   (106)
【摘要】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份都是透闪石质软玉。
【关键词】古玉器;   玉质鉴定;   曾侯乙墓;   湖北
 
九连墩墓地1、2号墓出土青铜器上锈蚀产物分析    金普军、秦颍、胡雅丽、黄四平、胡文虎   (112)
【摘要】采用XRD、XRF和显微照相等方法,测试分析了九连墩1、2墓中出土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成分和物相组成,发现该产物的物相主要为氧化亚铜。结合埋藏环境土壤的理化分析,探讨了这些锈蚀产物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青铜文物的影响。同时使用XRD分析方法研究了这批青铜器在大气中的腐蚀情况,发现了一部分文物已经滋生了“粉状锈”。
【关键词】九连墩;   青铜器;   锈蚀;   氧化亚铜
 
●简牍研究
随州孔家坡汉简《历日》及其年代    武家璧   (120)
【摘要】孔家坡汉简《历日》的编排方式为此前出土历谱所未见,以最少文字排出全年历日并最大限度保证同月干支与其月名在同一栏。根据简文记载的立春和朔日干支,对照本文推算的《颛顼历》立春数据表,可唯一确定历谱年代为公元前142年,汉景帝后元二年。
【关键词】孔家坡汉简;   《历日》;   《颛顼历》
 
走马楼吴简所见户与里的规模    于振波   (127)
【摘要】根据吴简统计,户平均4.80人,与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五口之户”相符。吴简中的里,其规模多在20 – 50户之间,不像传世文献中所说的那样整齐划一。长沙郡自东汉以来,人口密度已略有提高,但直到三国初期,地广人稀的状况依旧,里的规模仍然无甚变化,说明此时经济发展水平尚无明显改观。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   户的规模;   里的规模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    沈刚   (134)
【摘要】走马楼吴简中叛走者主要包括限佃客、吏及其家属,以及普通民户。政府对叛走者的赀产要予以籍没充公,而被捕获者,要充当依附于国家的屯田民,称为叛士或叛吏。叛士限米的缴纳分为两途。叛士简表明孙吴政权在征战背景下对人口控制的强化。
【关键词】吴简;   叛士;   叛走;   限米
 
●遗址保护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吴宏堂   (139)
 
简讯: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08年学术报告会(刘小苓)    (144)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江汉考古》

江汉考古2009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09-06-08

目录
●考古发现
大洪山南麓史前聚落调查——以石家河为中心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3)
【摘要】大洪山南麓发现的史前遗存不仅数量多、保存好,而且价值高、影响大,是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热点区域之一。2008年,通过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分布73处史前遗址,我们选择文化堆积单纯的遗址作为基本参数分析聚落规模级差,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该区域聚落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认识,并借此加深对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史前聚落的数量、规模、年代、文化内涵、分布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提供分析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进而推动该区域文明进程的研究。
【关键词】大洪山;   史前聚落;   调查;   文明进程
 
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2004年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学系、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   (24)
【摘要】2004年重庆奉节赵家湾墓地共发掘墓葬20座,出土各类文物300余件。其中东汉墓葬15座,包括砖室墓和崖墓,随葬品以陶器和“五铢”钱为主,年代不早于东汉中期;蜀汉砖室墓1座,延续了东汉晚期墓葬风格;东晋砖室墓1座,出土大量精美青瓷器,文化面貌与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趋同;明代墓葬3座,均为土坑墓。该墓地时间序列完整,出土文物丰富,为我们研究峡江地区考古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关键词】赵家湾墓地;   东汉;   蜀汉;   东晋;   明代
 
湖北红安舒家坳北宋石室墓的清理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市博物馆、红安县文物局   (51)
【摘要】舒家坳墓地是鄂东北北宋时期一处重要的家族墓地。墓葬分布在二、三级平台上。从墓地的布局来看,墓葬有长幼辈份之分,M1在前,“宣和六年”墓在后,也就是说,第二级平台上葬的是长辈,第三平台则为晚辈,其年代相差约27年,这充分说明舒家坳墓地是一处经过规划设计的家族墓地。墓地以长幼辈份布局和夫妻同穴并室合葬为特色。舒家坳墓地的发掘,对研究该区域北宋时期家族墓地布局与丧葬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湖北;   红安;   舒家坳;   家族墓地
 
江汉平原东北发现两座新石器时代城址    刘辉   (57)
 
襄樊太平店发现一合唐代墓志    王先福、杨一   (59)
 
竹山县霍山遗址采集精致石器    陈树祥   (60)
 
●考古研究
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    笡浩波   (62)
【摘要】本文依据中西方学者对农业起源研究的成果,对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的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偏南的武夷山及南岭一线以北的生态脆弱带,始于距今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生态环境的变迁是稻作起源的主要诱因,解决人口增长的压力是稻作起源的直接动因,而人类的生产力及技术水平的进步则是稻作起源的动能。这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催生了稻作农业的产生。
【关键词】中国;   稻作农业起源;   环境;   人口压力;   技术
 
宁乡铜器群与新干铜器群比较研究    向桃初   (73)
【摘要】本文从铜器内涵、文化面貌及与中原铜器的关系等方面对宁乡铜器群和新干铜器群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结构上存在巨大差异(所含铜器年代跨度不同、主体年代或所属文化年代不同、铸造地复杂情况迥异),时间上不并行,文化传统上联系很少,与中原铜器关系的性质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认为两者既不是商代晚期湘江流域和赣江流域同时并存的青铜文明,也不存在源流或继承关系。对于宁乡铜器群文化属性的判定,应该建立在对其所属考古学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之上,不能因为其与新干铜器群分布地域彼此毗邻或部分铜器年代接近而进行简单比照。
【关键词】商周青铜器;   宁乡铜器群;   新干铜器群;   湘江流域;   赣江流域
 
人面鸟喙雕像意义的探索    黄尚明   (88)
【摘要】江西新干大洋洲晚商大墓和湖北荆州天星观战国中期二号墓各自出土了一件人面鸟喙雕像,根据《山海经》及民族学等方面的有关证据,笔者认为他们是苗民的祖先神驩头(亦写作“兜”)
【关键词】人面鸟喙雕像;   三苗;   驩头
 
曾侯乙、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   张昌平   (92)
【摘要】曾侯乙之前的曾侯有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二者的年代关系,通过比较曾侯乙、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三位曾侯的青铜器铭文格式、铭文字体、青铜簠形制以及青铜戟形制的变化,观察曾侯(辶舆)和曾侯(戉阝)在相关因素中的系列关系,最后推测曾侯(辶舆)的年代早于曾侯(戉阝)。
【关键词】曾侯乙;   曾侯(辶舆);   曾侯(戉阝);   年代系列
 
荆州博物馆馆藏部分金器    贺燕琼   (100)
 
●科技考古
曾侯乙墓出土古玉器碎片玉质成分研究    朱勤文、杨若晨、韩壮丽、蔡路武、陈善钰   (106)
【摘要】运用岩石学和宝玉石学理论和方法,采用宝石学特征肉眼鉴定、偏光显微镜鉴定、红外吸收光谱和激光拉曼光谱测试以及全岩化学分析测试手段,对曾侯乙墓出土的三件古玉器碎片进行了系统鉴定,表明这三件外观特征有所不同的玉器的玉质成份都是透闪石质软玉。
【关键词】古玉器;   玉质鉴定;   曾侯乙墓;   湖北
 
九连墩墓地1、2号墓出土青铜器上锈蚀产物分析    金普军、秦颍、胡雅丽、黄四平、胡文虎   (112)
【摘要】采用XRD、XRF和显微照相等方法,测试分析了九连墩1、2墓中出土青铜器锈蚀产物的成分和物相组成,发现该产物的物相主要为氧化亚铜。结合埋藏环境土壤的理化分析,探讨了这些锈蚀产物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对青铜文物的影响。同时使用XRD分析方法研究了这批青铜器在大气中的腐蚀情况,发现了一部分文物已经滋生了“粉状锈”。
【关键词】九连墩;   青铜器;   锈蚀;   氧化亚铜
 
●简牍研究
随州孔家坡汉简《历日》及其年代    武家璧   (120)
【摘要】孔家坡汉简《历日》的编排方式为此前出土历谱所未见,以最少文字排出全年历日并最大限度保证同月干支与其月名在同一栏。根据简文记载的立春和朔日干支,对照本文推算的《颛顼历》立春数据表,可唯一确定历谱年代为公元前142年,汉景帝后元二年。
【关键词】孔家坡汉简;   《历日》;   《颛顼历》
 
走马楼吴简所见户与里的规模    于振波   (127)
【摘要】根据吴简统计,户平均4.80人,与传世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五口之户”相符。吴简中的里,其规模多在20 – 50户之间,不像传世文献中所说的那样整齐划一。长沙郡自东汉以来,人口密度已略有提高,但直到三国初期,地广人稀的状况依旧,里的规模仍然无甚变化,说明此时经济发展水平尚无明显改观。
【关键词】走马楼吴简;   户的规模;   里的规模
 
走马楼三国吴简所见“叛走”简賸义    沈刚   (134)
【摘要】走马楼吴简中叛走者主要包括限佃客、吏及其家属,以及普通民户。政府对叛走者的赀产要予以籍没充公,而被捕获者,要充当依附于国家的屯田民,称为叛士或叛吏。叛士限米的缴纳分为两途。叛士简表明孙吴政权在征战背景下对人口控制的强化。
【关键词】吴简;   叛士;   叛走;   限米
 
●遗址保护
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    吴宏堂   (139)
 
简讯: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2008年学术报告会(刘小苓)    (144)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