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江汉文物2010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0-12-2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考古发现
湖北郧西张家坪遗址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湖北  武汉)   (3)
【内容摘要】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同时期的区域文化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张家坪遗址;  仰韶遗存;  东周遗存;  唐宋遗存     
 
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  武汉) (20)
【内容摘要】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孟、豆、罐等生活用器。随葬生活用具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春秋中晚期,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晚期。
【关键词】郧县白鹤观;  墓葬;  春秋中晚期;  战国晚期
 
襄樊邓城黄家村遗址2005年东区周代遗存发掘简报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  襄樊)  (33)
【内容摘要】2005年12月,襄樊邓城城址东侧的黄家村遗址东区发掘9个米10×10探方,清理出周代灰坑10座,水井1口,出土较多的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甗、盆、孟、豆、罐等,其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属邓国文化遗存。
【关键词】黄家村遗存;  邓国村落;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重庆巫山江东嘴晋墓的发掘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江苏  南京)  (45)
【内容摘要】2001年秋,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重庆巫山县江东嘴遗址,西晋大墓(M7)是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该墓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有5人合葬。出土青铜器皿、金银发饰、串饰、铜带钩、铜镜、铜弩等30余件(组),出土器物的形制、种类与同时期北方地区晋墓所出十分接近,为研究西晋时期峡江地区的葬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重庆;  巫山江东嘴;  西晋;  墓葬
 
●考古研究
民国时期考古学史研究述评     徐玲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   (河南  郑州)(56)
 
从环境史视角看石家河古城崛起的背景    黄尚明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副教授)  (湖北  武汉)    (65)
【内容摘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走在时代的前列,三苗族群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支颇具南方特色的文明,建立了三苗酋邦,中心位于天门石家河古城。石家河古城之所以崛起于今天门一带,我们认为这是三苗族群不断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结果。究其原因,既有如气候、洪水、土壤、生态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稻作农业中心的转移、社会和文化交流格局的变迁等方面的人文环境原因。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稻作农业中心的北移是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
【关键词】天门石家河古城;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双联钻卜甲卜骨与春秋早期楚文化面貌问题    何晓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7級博士研究生)   (北京)  (72)
【内容摘要】双联钻卜甲卜骨是田野考古中出土的一种特点鲜明的遗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甲骨整治和钻凿的分析,以及对其共存陶器的研究,判断其属于典型的楚文化遗物,并推断其使用时代在两周之际到春秋早期前后。
【关键词】双联钻;  卜甲卜骨;  整治钻凿;  共存陶器
 
襄樊余岗墓地楚式青铜礼器分期研究    王先福  (襄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   (湖北  襄樊)  (77)
【内容摘要】余岗墓地是邓城城址外围的一处重要楚、秦、汉墓地,2004~2005年清理的174座楚墓中16座出土楚式青铜礼器40件,包括17件鼎,1件盆,2件盏,3件簋,8件敦,1件盒,4件尊缶,3件□,1件匜,本文通过对40件青铜礼器的类型学特征比较,界定其相对年代在春秋中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后段之间,并分析了这批青铜礼器形制和组合、纹饰的演变轨迹,同时构建了各类器物的发展序列,为本区青铜礼器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余岗墓地;  楚式青铜礼器;  分期
 
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天象考    武家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  (北京)(90)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四维”有“天维”与“地维”之分。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表示日月合辰于天之艮维,是《颛顼历》正月“朔旦立春”、日月俱在“营室五度”的特殊天象。由漆书“民祀唯房”可知房星辰正,为旦中星。“中星”、“日在”与“辰在”相互印证,证明“日晨于维”是“首日春”天象。
【关键词】曾侯乙墓;  立春; 合朔; 天象; 首日春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    徐文武  (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湖北  荆州)(100)
【内容摘要】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并在荆州城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王府——湘城。上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古城城外西北角发现一处古城遗址——鸡窝山古城遗址,并认定这一古城遗址即是明代湘城遗址。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证实湘城的位置不在荆州城外,而在荆州城内,是荆州城的“城中城”。文章还对湘城兴废的过程、湘城的面积、被拆毁的时间以及被拆除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明代;湘城;地理位置;兴废
 
●科技考古
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汉代居民牙齿的形状观察与测量    周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博士)、黄玉洪   (湖北  武汉)   (106)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于湖北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至汉代居民的牙齿形态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人们对牙齿形态特征的认识,丰富了我国古代居民牙齿各个项目的测量数据,积累了现代人类微观演化的证据。
【关键词】郧县;乔家院墓地;牙齿;形态特征
 
三维动画里的古代传统工艺    王玮(南京博物馆助理馆员)、王金潮、盛友   (江苏  南京)  (113)
【内容摘要】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然而三维动画在传统工艺技术研究领域的运用却鲜有涉及。在对古代传统青铜铸作工艺研究的同时,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客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曾侯乙尊透空蟠螭纹口沿的泥范铸作全过程。它的出现使深奥复杂的古代传统工艺在展示盒交流时变得通俗易懂,并可扩展到各个学术阶层,甚至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三维动画;虚拟现实
 
●古文字研究
试说竹书《凡物流形》“俯而寻之”    刘信芳(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安徽  合肥)(123)
【内容摘要】上博藏竹书七《凡物流形》“俯而寻之”,整理者的释文为’任而伏之“,明显有误。本文认为:所谓“任”字应释为“俯”,“伏”字应隶定为“寻”。并对句意作出说明。
【关键词】竹书;字形;俯;寻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校读札记    白于蓝(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广东  广州)  (125)
【内容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为吏之道》篇在注释方面存在注释未确的问题。本文参证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献,对简文中部分字句进行新的解释。
【关键词】秦简;校读
 
从新出简牍再探秦汉的大内与少内    陈治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员)、张立莹  (陕西  西安)  (132)
【内容摘要】秦汉大内和少内的职掌及相互关系在学界有多种看法。本文通过对新近发表的秦汉简牍的分析,认为秦少内主管县的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秦时中央政府中也有少内一职。汉代县少内的职责与秦相同,但在中央的少府内也设有少内以管理王室财产。秦的大内与汉的大内都是国家的国库。秦少内与大内有业务上的往来,但在行政管理上服从县长官的领导。
【关键词】大内;少内;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敦煌悬泉置汉简
 
●信息交流
西伯利亚发现未知古人类    陈淳(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陈虹  (上海)  (137)
 
湖北三峡库区的旧式桥梁    胡涛、税世纲(14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江汉考古》

江汉文物2010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10-12-27

 
目录
 
●考古发现
湖北郧西张家坪遗址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湖北  武汉)   (3)
【内容摘要】2009年11月到2010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西张家坪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文化内涵较单纯,层位较清晰,主要以仰韶文化和东周文化遗存为主,少量唐宋的遗存,出土了丰富的陶器、石器、及少量的瓷器、铁器、铜钱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水中上游同时期的区域文化以及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张家坪遗址;  仰韶遗存;  东周遗存;  唐宋遗存     
 
湖北郧县白鹤观遗址东周墓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  武汉) (20)
【内容摘要】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郧县白鹤观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9座东周墓葬。形制上有宽坑竖穴墓、窄坑竖穴墓。随葬有鼎、敦、壶、盘、匜等仿铜陶礼器,以及鬲、孟、豆、罐等生活用器。随葬生活用具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春秋中晚期,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时代相当于战国晚期。
【关键词】郧县白鹤观;  墓葬;  春秋中晚期;  战国晚期
 
襄樊邓城黄家村遗址2005年东区周代遗存发掘简报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  襄樊)  (33)
【内容摘要】2005年12月,襄樊邓城城址东侧的黄家村遗址东区发掘9个米10×10探方,清理出周代灰坑10座,水井1口,出土较多的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甗、盆、孟、豆、罐等,其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属邓国文化遗存。
【关键词】黄家村遗存;  邓国村落;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重庆巫山江东嘴晋墓的发掘    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江苏  南京)  (45)
【内容摘要】2001年秋,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发掘重庆巫山县江东嘴遗址,西晋大墓(M7)是本次发掘最重要的收获,该墓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有5人合葬。出土青铜器皿、金银发饰、串饰、铜带钩、铜镜、铜弩等30余件(组),出土器物的形制、种类与同时期北方地区晋墓所出十分接近,为研究西晋时期峡江地区的葬俗和生活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重庆;  巫山江东嘴;  西晋;  墓葬
 
●考古研究
民国时期考古学史研究述评     徐玲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副教授)   (河南  郑州)(56)
 
从环境史视角看石家河古城崛起的背景    黄尚明     (华中师范大学楚学研究所副教授)  (湖北  武汉)    (65)
【内容摘要】长江中游文明起源走在时代的前列,三苗族群在稻作农业的基础上,创造了一支颇具南方特色的文明,建立了三苗酋邦,中心位于天门石家河古城。石家河古城之所以崛起于今天门一带,我们认为这是三苗族群不断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结果。究其原因,既有如气候、洪水、土壤、生态等自然环境方面的原因,也有稻作农业中心的转移、社会和文化交流格局的变迁等方面的人文环境原因。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互相制约,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稻作农业中心的北移是原因中最根本的原因。
【关键词】天门石家河古城;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双联钻卜甲卜骨与春秋早期楚文化面貌问题    何晓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7級博士研究生)   (北京)  (72)
【内容摘要】双联钻卜甲卜骨是田野考古中出土的一种特点鲜明的遗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甲骨整治和钻凿的分析,以及对其共存陶器的研究,判断其属于典型的楚文化遗物,并推断其使用时代在两周之际到春秋早期前后。
【关键词】双联钻;  卜甲卜骨;  整治钻凿;  共存陶器
 
襄樊余岗墓地楚式青铜礼器分期研究    王先福  (襄樊市博物馆研究馆员)   (湖北  襄樊)  (77)
【内容摘要】余岗墓地是邓城城址外围的一处重要楚、秦、汉墓地,2004~2005年清理的174座楚墓中16座出土楚式青铜礼器40件,包括17件鼎,1件盆,2件盏,3件簋,8件敦,1件盒,4件尊缶,3件□,1件匜,本文通过对40件青铜礼器的类型学特征比较,界定其相对年代在春秋中期后段至战国中期后段之间,并分析了这批青铜礼器形制和组合、纹饰的演变轨迹,同时构建了各类器物的发展序列,为本区青铜礼器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余岗墓地;  楚式青铜礼器;  分期
 
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天象考    武家璧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博士后)  (北京)(90)
【内容摘要】在中国古代宇宙理论中,“四维”有“天维”与“地维”之分。曾侯乙墓漆书“日辰于维”,表示日月合辰于天之艮维,是《颛顼历》正月“朔旦立春”、日月俱在“营室五度”的特殊天象。由漆书“民祀唯房”可知房星辰正,为旦中星。“中星”、“日在”与“辰在”相互印证,证明“日晨于维”是“首日春”天象。
【关键词】曾侯乙墓;  立春; 合朔; 天象; 首日春
 
明代湘城的地理位置及其兴废    徐文武  (长江大学文学院教授)  (湖北  荆州)(100)
【内容摘要】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并在荆州城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王府——湘城。上世纪末,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古城城外西北角发现一处古城遗址——鸡窝山古城遗址,并认定这一古城遗址即是明代湘城遗址。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证实湘城的位置不在荆州城外,而在荆州城内,是荆州城的“城中城”。文章还对湘城兴废的过程、湘城的面积、被拆毁的时间以及被拆除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明代;湘城;地理位置;兴废
 
●科技考古
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汉代居民牙齿的形状观察与测量    周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博士)、黄玉洪   (湖北  武汉)   (106)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于湖北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至汉代居民的牙齿形态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人们对牙齿形态特征的认识,丰富了我国古代居民牙齿各个项目的测量数据,积累了现代人类微观演化的证据。
【关键词】郧县;乔家院墓地;牙齿;形态特征
 
三维动画里的古代传统工艺    王玮(南京博物馆助理馆员)、王金潮、盛友   (江苏  南京)  (113)
【内容摘要】三维动画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类新兴技术。由于其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然而三维动画在传统工艺技术研究领域的运用却鲜有涉及。在对古代传统青铜铸作工艺研究的同时,采用三维动画技术客观全方位的展示了曾侯乙尊透空蟠螭纹口沿的泥范铸作全过程。它的出现使深奥复杂的古代传统工艺在展示盒交流时变得通俗易懂,并可扩展到各个学术阶层,甚至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分享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工艺;三维动画;虚拟现实
 
●古文字研究
试说竹书《凡物流形》“俯而寻之”    刘信芳(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安徽  合肥)(123)
【内容摘要】上博藏竹书七《凡物流形》“俯而寻之”,整理者的释文为’任而伏之“,明显有误。本文认为:所谓“任”字应释为“俯”,“伏”字应隶定为“寻”。并对句意作出说明。
【关键词】竹书;字形;俯;寻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校读札记    白于蓝(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广东  广州)  (125)
【内容摘要】《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为吏之道》篇在注释方面存在注释未确的问题。本文参证历史典籍和出土文献,对简文中部分字句进行新的解释。
【关键词】秦简;校读
 
从新出简牍再探秦汉的大内与少内    陈治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员)、张立莹  (陕西  西安)  (132)
【内容摘要】秦汉大内和少内的职掌及相互关系在学界有多种看法。本文通过对新近发表的秦汉简牍的分析,认为秦少内主管县的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秦时中央政府中也有少内一职。汉代县少内的职责与秦相同,但在中央的少府内也设有少内以管理王室财产。秦的大内与汉的大内都是国家的国库。秦少内与大内有业务上的往来,但在行政管理上服从县长官的领导。
【关键词】大内;少内;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敦煌悬泉置汉简
 
●信息交流
西伯利亚发现未知古人类    陈淳(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陈虹  (上海)  (137)
 
湖北三峡库区的旧式桥梁    胡涛、税世纲(140)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