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6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6-12-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本刊专稿

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笔谈…………………………………………………

王仲殊  白云翔  刘庆柱   刘振东  安家瑶 李遇春  李毓芳  张建峰

黄展岳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半个世纪………………刘庆柱  李毓芳

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刘振东  张建锋

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附录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人骨鉴定(君)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报告(胡松梅)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O讨论与争鸣

关于竹书“错别字”的探讨…………………………………………刘信芳

O学术动态

中国边疆考古的新视野

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O读书与思考

古代铁器研究的物证与心证——读《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韩国河

O考古简讯

四川平武县白马藏区水牛家寨遗址的发掘(任银  黄家全  黄家祥)

山东滕州高庄发现汉画像石墓(王元平  石晶  孙柱才)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

作者:刘庆柱  李毓芳

关键词:汉长安城  考古  回顾  瞻望

提要:今年是汉长安城遗址考古50周年,50年来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勘查了都城遗址范围、城墙、城门、道路、宫城、市里、礼制建筑、昆明池遗址等的位置与形制,并对城门、未央宫、桂宫、长乐宫、武库、礼制建筑、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编辑出版了《汉长安城未央宫》、《西汉礼制建筑》、《汉长安城武库》和《汉长安城桂宫》考古发掘报告,发表了一批相关论文。对于汉长安城的考古工作,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对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编写、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的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

篇名:西安市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西汉  长乐宫遗址 中心宫殿区

提要: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内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要道路,它们相交呈“丁”字形,将长乐宫分成三个区域,即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南区,每个区域内都分布着多座建筑遗址。其中西北区域内建筑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至今已经试掘或发掘了六座(编为16号建筑遗址)。通过分析考证,认为六号遗址是宫内最重要的前殿旧址,位于其北的四号遗址应是临华殿旧址,位于其东的五号遗址推定为凌室遗址,位于其西的二号遗址等多座建筑应是生活起居或休闲飨宴的场所,而在其东北方基本没有发现建筑遗址,应是池苑之地。长乐宫的西北区域应是中心宫殿区。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长安城 长乐宫四号建筑  廊道  散水  房址 

内容提要: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事处罗家寨村北,地处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的西北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310月至20041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主殿夯土台基呈东西长方形,台基北面和西面有廊道、散水遗迹,散水外为庭院,在庭院西北侧发现一段院墙遗迹。在夯土台基的中部和东部各有一座半地下式附属建筑,根据形制、规模分析,F1应是处理政务的地方,F2则有可能是生活处所。根据出土物判断,遗址始建年代或可早到西汉早期,最后可能毁于更始年间。文献记载长乐宫为太后之宫,该建筑遗址或者可与西汉太后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参与国家政务的史实联系起来。因此,四号建筑遗址是长乐宫内一处十分重要的宫殿建筑遗址。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长安城  城墙西南角遗址 城墙 道路 壕沟  角楼 

提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26月中旬至8月中旬对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究明了西南角附近南城墙、西城墙的范围,西城墙内外的道路和南城墙外壕沟的范围,并确认了城角存在角楼建筑,从出土的遗物分析,角楼的始建年代可能在惠帝筑城墙时期或以后的某一时期,在西汉中晚期和新莽时期都曾对角楼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或增建,其应毁于新莽末年或更始末年。

篇名: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唐昆明池  进水渠   出水渠  池内高地  池岸建筑

提要:昆明池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细柳镇一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549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基本究明了遗址的范围、时代、进水渠、出水渠、池内高地以及池岸建筑遗址的分布等情况,并在遗址以北发现了古代镐池与彪池遗址。从试掘情况看,昆明池池岸早期为生土岸,推测为汉代所建;晚期为唐代时形成,系在原有池岸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整,并用大卵石加固。根据文献记载,昆明池始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唐代曾经先后三次修浚昆明池,唐代以后逐渐废弃。

 

篇名:中国边疆考古的新视野

                  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作者: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关键词:吐蕃     北方考古   西南考古  分子考古学    边疆考古学   会议综述  

内容提要:首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 邀集了诸多活跃于边疆考古一线的学者,对中国内陆及沿海疆域考古展开广泛研讨。主题涉及吐蕃与丝绸之路、北方边疆考古、西南地区民族与考古、边疆地区古代人种及分子考古学、边疆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集中显示了近年边疆考古取得丰硕成绩和最新发展趋势,可望开拓出新世纪中国边疆考古的新格局与新领域。

 

篇名:关于竹书“错别字”的探讨

作者:刘信芳

关键词:竹书  文本研究  错别字

提要:郭店简《老子》公布之初,有学者发表看法,认为郭店简“文字有许多基本的错误,说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兹后学者陆续从郭店简以及其它竹书中考证出不少“错别字”,且将竹书“错别字”考证开辟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举出竹书各种讹误考证22则计26例,逐一剖析,说明这些考证绝大多数是不可靠的。竹书“错别字”的提法以及这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值得斟酌的。对竹书“错别字”考证以及有关问题作一认真回顾,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土文献,正确认识古人,同时也正确认识自己。

 

篇名:古代铁器研究的物证与心证----读《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韩国河

关键词:先秦两汉  铁器  综合研究   

提要:《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对古代生产工具之一先秦两汉时期铁器进行了全面考古学梳理,阐述了古代铁器研究的基本方法、路径和内容,在考古学、历史学、科学技术与科学史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地区人工冶铁初期块炼冶铁技术与液态生铁冶炼技术并存发展的独特钢铁技术传统。进之论述秦汉铁器的类型学研究乃至古代铁器工业的全面发展,延深出铁器普及化进程对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影响与作用。其研究的“点、线、面”结合不但交融贯通,也构筑了“大一统”的“铁器研究”体系,可谓是“铁器研究”之学与“心史”“道学”的共鸣,应当属于一部古代铁器研究物证与心证的结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6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6-12-24

 

本刊专稿

汉长安城考古50周年笔谈…………………………………………………

王仲殊  白云翔  刘庆柱   刘振东  安家瑶 李遇春  李毓芳  张建峰

黄展岳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工作半个世纪………………刘庆柱  李毓芳

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刘振东  张建锋

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附录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人骨鉴定(君)

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报告(胡松梅)

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O讨论与争鸣

关于竹书“错别字”的探讨…………………………………………刘信芳

O学术动态

中国边疆考古的新视野

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O读书与思考

古代铁器研究的物证与心证——读《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韩国河

O考古简讯

四川平武县白马藏区水牛家寨遗址的发掘(任银  黄家全  黄家祥)

山东滕州高庄发现汉画像石墓(王元平  石晶  孙柱才)

 

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

作者:刘庆柱  李毓芳

关键词:汉长安城  考古  回顾  瞻望

提要:今年是汉长安城遗址考古50周年,50年来汉长安城遗址田野考古工作取得丰硕学术成果,勘查了都城遗址范围、城墙、城门、道路、宫城、市里、礼制建筑、昆明池遗址等的位置与形制,并对城门、未央宫、桂宫、长乐宫、武库、礼制建筑、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编辑出版了《汉长安城未央宫》、《西汉礼制建筑》、《汉长安城武库》和《汉长安城桂宫》考古发掘报告,发表了一批相关论文。对于汉长安城的考古工作,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和对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编写、汉长安城遗址考古的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

篇名:西安市西汉长乐宫遗址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西汉  长乐宫遗址 中心宫殿区

提要: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内有东西、南北两条主要道路,它们相交呈“丁”字形,将长乐宫分成三个区域,即西北区、西南区和东南区,每个区域内都分布着多座建筑遗址。其中西北区域内建筑遗址数量多、分布密集,至今已经试掘或发掘了六座(编为16号建筑遗址)。通过分析考证,认为六号遗址是宫内最重要的前殿旧址,位于其北的四号遗址应是临华殿旧址,位于其东的五号遗址推定为凌室遗址,位于其西的二号遗址等多座建筑应是生活起居或休闲飨宴的场所,而在其东北方基本没有发现建筑遗址,应是池苑之地。长乐宫的西北区域应是中心宫殿区。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长安城 长乐宫四号建筑  廊道  散水  房址 

内容提要:长乐宫四号建筑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汉城街道办事处罗家寨村北,地处汉长安城长乐宫遗址的西北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310月至20041月对其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主殿夯土台基呈东西长方形,台基北面和西面有廊道、散水遗迹,散水外为庭院,在庭院西北侧发现一段院墙遗迹。在夯土台基的中部和东部各有一座半地下式附属建筑,根据形制、规模分析,F1应是处理政务的地方,F2则有可能是生活处所。根据出土物判断,遗址始建年代或可早到西汉早期,最后可能毁于更始年间。文献记载长乐宫为太后之宫,该建筑遗址或者可与西汉太后们的生活起居以及参与国家政务的史实联系起来。因此,四号建筑遗址是长乐宫内一处十分重要的宫殿建筑遗址。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的钻探与试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长安城  城墙西南角遗址 城墙 道路 壕沟  角楼 

提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26月中旬至8月中旬对汉长安城城墙西南角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究明了西南角附近南城墙、西城墙的范围,西城墙内外的道路和南城墙外壕沟的范围,并确认了城角存在角楼建筑,从出土的遗物分析,角楼的始建年代可能在惠帝筑城墙时期或以后的某一时期,在西汉中晚期和新莽时期都曾对角楼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或增建,其应毁于新莽末年或更始末年。

篇名:西安市汉唐昆明池遗址的钻探与试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关键词:汉唐昆明池  进水渠   出水渠  池内高地  池岸建筑

提要:昆明池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细柳镇一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于200549月对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基本究明了遗址的范围、时代、进水渠、出水渠、池内高地以及池岸建筑遗址的分布等情况,并在遗址以北发现了古代镐池与彪池遗址。从试掘情况看,昆明池池岸早期为生土岸,推测为汉代所建;晚期为唐代时形成,系在原有池岸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整,并用大卵石加固。根据文献记载,昆明池始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三年,唐代曾经先后三次修浚昆明池,唐代以后逐渐废弃。

 

篇名:中国边疆考古的新视野

                  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纪要

 

作者:吉林大学中国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关键词:吐蕃     北方考古   西南考古  分子考古学    边疆考古学   会议综述  

内容提要:首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讨论会” 邀集了诸多活跃于边疆考古一线的学者,对中国内陆及沿海疆域考古展开广泛研讨。主题涉及吐蕃与丝绸之路、北方边疆考古、西南地区民族与考古、边疆地区古代人种及分子考古学、边疆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等,集中显示了近年边疆考古取得丰硕成绩和最新发展趋势,可望开拓出新世纪中国边疆考古的新格局与新领域。

 

篇名:关于竹书“错别字”的探讨

作者:刘信芳

关键词:竹书  文本研究  错别字

提要:郭店简《老子》公布之初,有学者发表看法,认为郭店简“文字有许多基本的错误,说明抄手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兹后学者陆续从郭店简以及其它竹书中考证出不少“错别字”,且将竹书“错别字”考证开辟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举出竹书各种讹误考证22则计26例,逐一剖析,说明这些考证绝大多数是不可靠的。竹书“错别字”的提法以及这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到方法都是值得斟酌的。对竹书“错别字”考证以及有关问题作一认真回顾,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出土文献,正确认识古人,同时也正确认识自己。

 

篇名:古代铁器研究的物证与心证----读《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

作者:韩国河

关键词:先秦两汉  铁器  综合研究   

提要:《先秦两汉铁器的考古学研究》对古代生产工具之一先秦两汉时期铁器进行了全面考古学梳理,阐述了古代铁器研究的基本方法、路径和内容,在考古学、历史学、科学技术与科学史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原地区人工冶铁初期块炼冶铁技术与液态生铁冶炼技术并存发展的独特钢铁技术传统。进之论述秦汉铁器的类型学研究乃至古代铁器工业的全面发展,延深出铁器普及化进程对先秦两汉时期的社会影响与作用。其研究的“点、线、面”结合不但交融贯通,也构筑了“大一统”的“铁器研究”体系,可谓是“铁器研究”之学与“心史”“道学”的共鸣,应当属于一部古代铁器研究物证与心证的结晶。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