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7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7-12-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调查与发掘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新石器时代窑址发掘简报……………………………………
……………………………………………………………殷墟孝民屯考古队(  3)
江苏丹徒市四脚墩土墩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14 )
四川什邡市虎头山成汉至东晋时期崖墓群……………………………
……………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 )
辽宁抚顺市施家墓地发掘简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抚顺市博物馆( 29 )
○研究与探索
考古推理的结构…………………………………………………陈胜前(  42)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索秀芬  李少兵( 52 )
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韦正(  62  )
○讨论与争鸣
宁夏彭阳出土“二十七年晋戈”考……………………吴良宝( 84   )
○学术动态
“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徐龙国( 87    )
○考古简讯
湖南邵阳市城步花桥东汉墓葬(申小娟•  91 )河南新乡市发现一座晋墓(赵争鸣• 94   )

篇名:河南安阳市孝民屯新石器时代窑址发掘简报
作者:殷墟孝民屯考古队
关键词:殷墟  孝民屯遗址  窑址群  新石器时代
内容提要: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孝民屯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的北部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窑址群,共清理陶窑6座。窑址分布较集中,排列有序,工作坑、起土坑等附属设施完备。在窑体和附属设施内发现较丰富的陶器残片和少量石质、骨质等制陶工具。其中3座窑址保存较完好,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十分罕见,为研究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制陶手工业提供了珍贵资料。

篇名:江苏丹徒市四脚墩土墩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作者: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关键词:江苏  四脚墩  土墩墓 周代
提要:在距江苏省丹徒镇西南1公里的四脚墩,分布着一处小型土墩墓群,1991年发掘了其中的两座土墩(编号为D2、D5)。在D2下发现一座墓葬D2M1,墓内出土陶鬲、罐、盆、碗、坛等器物,根据出土遗物的形制推断,该墓的年代为两周之际。在D5下发现两座不同时期的墓葬(D5M1、D5M2),M1中出土陶盅、青铜戈、矛、剑等,据此推测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而从M2内出土的陶鬲、原始瓷豆等器物推断,其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时期。

篇名:四川什邡市虎头山成汉至东晋时期崖墓群
作者: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四川  虎头山崖墓群  成汉时期  东晋时期
提要:2003~2004年,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什邡市文物保
护管理所对虎头山崖墓群的15座崖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
的崖墓均为单室墓,墓室狭小,可分两种形制。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钱币等,其中M5出有三枚“汉兴”铜钱,M4、M5出土长舌镇墓俑。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这些墓葬可分为两期,第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成汉时期,第二期的时代为东晋。虎头山崖墓对研究成汉时期的历史及其丧葬习俗具有重要价值,是四川崖墓分期的重要参考资料。

篇名:辽宁抚顺市施家墓地发掘简报
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抚顺市博物馆
关键词:辽宁  施家墓地  高句丽晚期
摘  要:施家墓地位于抚顺市高尔山城以东1.5公里,在这里共发掘了41座封土石室墓,包括1座壁画墓。多数墓葬中保留有人骨,多人合葬墓的比例很高。墓葬均遭早期盗扰破坏,出土随葬品的数量较少,但是种类仍丰富,其中金、银、铜饰件很有特色。根据出土遗物推断,墓葬的时代为高句丽晚期,应属于高尔山城的附属墓地。这批墓葬与吉林发现的一些渤海墓葬在形制和葬俗方面有相似之处,为进一步探讨渤海文化中的高句丽文化因素提供了宝贵资料。

篇名:考古推理的结构
作者:陈胜前
关键词:考古学  推理结构  演绎  归纳  类比
摘要:考古学研究依赖正确的推理。考古推理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演绎、归纳和类比。从研究方法的区分来看,考古推理可以分成微观考古学和宏观考古学两类。前者侧重于遗址层面上各种遗存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后者更强调解释遗存现象,探索考古遗存所意味的内涵。微观考古推理的方法包括获取科学的考古材料、建立参考知识库、提出假说和进行科学分析与验证。在考古推理的过程中,我们相对更容易得到文化系统中较低层次的知识,而难以得到较高层次的知识。我们倡导建立一种多维度的考古推理,以获得相对更可靠的信息。

篇名: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作者:索秀芬  李少兵
内容摘要: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一期属早期,二、三期为晚期,年代在距今6000~5000年。一期和二期时有红山文化先民居住。二期时出现了早期积石冢,墓地地表用筒形器界定墓葬范围,地面上摆放白色碎石块;用坑祭祀;墓葬无等级差别,有土坑墓和立砌石板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玉器。三期坛、庙、冢齐备,有中心大墓,等级差别明显,新出现了平砌石棺墓;随葬品以玉器为主,罕见陶器。
关键词: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    分期    年代    

篇名:殷墟卜辞 “朿”字考释
作者:姚萱
关键词:甲骨卜辞  朿/   宗庙建筑
摘要:本文结合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和旧有殷墟卜辞资料指出,甲骨文中的“朿”字除了常见的“刺杀”义外,还有一种指宗庙一类建筑的意义。卜辞“凫朿”、“新朿”即在凫地和新地的宗庙类建筑“朿”;有些卜辞系为是否在某地的“朿”举行宜祭或告祭等贞卜。这种用法的“朿”或写作“ ”,即为强调其“建筑”义而添加意符“宀”的繁体。宾组胛骨记事刻辞有多辞说“乞自新朿”,由此可知当时占卜所用的牛肩胛骨有一部分就来源于在某地之“朿”举行祭祀所用的牛牲。

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韦正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墓葬   时代特征  文化渊源
提要:近年来公布的一些考古新材料,较为清晰地展示了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与魏晋和北朝墓葬的关系。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的形制和随葬陶俑等,具有有时代特色,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继承了魏晋墓葬的特征,这与十六国时期关中地方政权善待汉文化的态度有关。北魏政权控制关中地区后,这里的墓葬面貌迅速发生较大变化。现有的关中十六国墓葬已能够将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墓葬大致关联起来,对于系统认识中原北方地区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颇有帮助。

篇名:宁夏彭阳出土“二十七年晋戈”考
作者:吴良宝
关键词:“二十七年晋戈”  魏国 楚系兵器  战国中期
摘要:宁夏彭阳发现的“二十七年晋戈”铭文中,“晋”是指魏国,“上容”是地名,在今河南鲁山一带。从该戈内部的透雕凤鸟纹饰看,呈现出典型的楚系风格,目前三晋各国制造的兵器中还找不到这种纹饰风格。与这种凤鸟纹饰铜戈共存的典型器物的流行时间为战国早中期。因此“二十七年晋戈”应是楚系兵器加刻了魏国铭文,刻铭的时间是在战国中期的魏惠王前元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

篇名: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徐龙国
关键词:齐国故城 汉代 镜范 铸镜技术 
内容提要:近年来,临淄齐国故城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镜范,并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根据出土镜范,在大城中北部发现了三处铸镜作坊遗址。为了深入研究临淄镜范的类型、特征及年代,探讨汉代临淄铜镜的铸造技术及生产情况,进而对汉代铜镜的生产及流通进行考察,2007年2月9日至1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开了“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对汉代镜范进行了多层次、多视点的考古观察,对汉代铜镜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及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得出临淄为汉代重要的铜镜生产基地、是汉代铜镜制造中心之一的结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7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7-12-17

○调查与发掘
河南安阳市孝民屯新石器时代窑址发掘简报……………………………………
……………………………………………………………殷墟孝民屯考古队(  3)
江苏丹徒市四脚墩土墩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14 )
四川什邡市虎头山成汉至东晋时期崖墓群……………………………
……………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 )
辽宁抚顺市施家墓地发掘简报………………………………………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抚顺市博物馆( 29 )
○研究与探索
考古推理的结构…………………………………………………陈胜前(  42)
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索秀芬  李少兵( 52 )
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韦正(  62  )
○讨论与争鸣
宁夏彭阳出土“二十七年晋戈”考……………………吴良宝( 84   )
○学术动态
“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徐龙国( 87    )
○考古简讯
湖南邵阳市城步花桥东汉墓葬(申小娟•  91 )河南新乡市发现一座晋墓(赵争鸣• 94   )

篇名:河南安阳市孝民屯新石器时代窑址发掘简报
作者:殷墟孝民屯考古队
关键词:殷墟  孝民屯遗址  窑址群  新石器时代
内容提要:2003年4月至2004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孝民屯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的北部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窑址群,共清理陶窑6座。窑址分布较集中,排列有序,工作坑、起土坑等附属设施完备。在窑体和附属设施内发现较丰富的陶器残片和少量石质、骨质等制陶工具。其中3座窑址保存较完好,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十分罕见,为研究豫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制陶手工业提供了珍贵资料。

篇名:江苏丹徒市四脚墩土墩墓第二次发掘简报
作者:南京博物院  镇江博物馆
关键词:江苏  四脚墩  土墩墓 周代
提要:在距江苏省丹徒镇西南1公里的四脚墩,分布着一处小型土墩墓群,1991年发掘了其中的两座土墩(编号为D2、D5)。在D2下发现一座墓葬D2M1,墓内出土陶鬲、罐、盆、碗、坛等器物,根据出土遗物的形制推断,该墓的年代为两周之际。在D5下发现两座不同时期的墓葬(D5M1、D5M2),M1中出土陶盅、青铜戈、矛、剑等,据此推测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而从M2内出土的陶鬲、原始瓷豆等器物推断,其年代为西周早期偏晚时期。

篇名:四川什邡市虎头山成汉至东晋时期崖墓群
作者: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四川  虎头山崖墓群  成汉时期  东晋时期
提要:2003~2004年,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什邡市文物保
护管理所对虎头山崖墓群的15座崖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
的崖墓均为单室墓,墓室狭小,可分两种形制。随葬器物有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钱币等,其中M5出有三枚“汉兴”铜钱,M4、M5出土长舌镇墓俑。结合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分析,这些墓葬可分为两期,第一期的时代大致为成汉时期,第二期的时代为东晋。虎头山崖墓对研究成汉时期的历史及其丧葬习俗具有重要价值,是四川崖墓分期的重要参考资料。

篇名:辽宁抚顺市施家墓地发掘简报
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抚顺市博物馆
关键词:辽宁  施家墓地  高句丽晚期
摘  要:施家墓地位于抚顺市高尔山城以东1.5公里,在这里共发掘了41座封土石室墓,包括1座壁画墓。多数墓葬中保留有人骨,多人合葬墓的比例很高。墓葬均遭早期盗扰破坏,出土随葬品的数量较少,但是种类仍丰富,其中金、银、铜饰件很有特色。根据出土遗物推断,墓葬的时代为高句丽晚期,应属于高尔山城的附属墓地。这批墓葬与吉林发现的一些渤海墓葬在形制和葬俗方面有相似之处,为进一步探讨渤海文化中的高句丽文化因素提供了宝贵资料。

篇名:考古推理的结构
作者:陈胜前
关键词:考古学  推理结构  演绎  归纳  类比
摘要:考古学研究依赖正确的推理。考古推理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即演绎、归纳和类比。从研究方法的区分来看,考古推理可以分成微观考古学和宏观考古学两类。前者侧重于遗址层面上各种遗存之间因果关系的分析;后者更强调解释遗存现象,探索考古遗存所意味的内涵。微观考古推理的方法包括获取科学的考古材料、建立参考知识库、提出假说和进行科学分析与验证。在考古推理的过程中,我们相对更容易得到文化系统中较低层次的知识,而难以得到较高层次的知识。我们倡导建立一种多维度的考古推理,以获得相对更可靠的信息。

篇名: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
作者:索秀芬  李少兵
内容摘要:牛河梁遗址的红山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一期属早期,二、三期为晚期,年代在距今6000~5000年。一期和二期时有红山文化先民居住。二期时出现了早期积石冢,墓地地表用筒形器界定墓葬范围,地面上摆放白色碎石块;用坑祭祀;墓葬无等级差别,有土坑墓和立砌石板墓;随葬品以陶器为主,也有少量玉器。三期坛、庙、冢齐备,有中心大墓,等级差别明显,新出现了平砌石棺墓;随葬品以玉器为主,罕见陶器。
关键词: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    分期    年代    

篇名:殷墟卜辞 “朿”字考释
作者:姚萱
关键词:甲骨卜辞  朿/   宗庙建筑
摘要:本文结合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和旧有殷墟卜辞资料指出,甲骨文中的“朿”字除了常见的“刺杀”义外,还有一种指宗庙一类建筑的意义。卜辞“凫朿”、“新朿”即在凫地和新地的宗庙类建筑“朿”;有些卜辞系为是否在某地的“朿”举行宜祭或告祭等贞卜。这种用法的“朿”或写作“ ”,即为强调其“建筑”义而添加意符“宀”的繁体。宾组胛骨记事刻辞有多辞说“乞自新朿”,由此可知当时占卜所用的牛肩胛骨有一部分就来源于在某地之“朿”举行祭祀所用的牛牲。

关中十六国墓葬研究的几个问题
作者:韦正
关键词:关中地区  十六国墓葬   时代特征  文化渊源
提要:近年来公布的一些考古新材料,较为清晰地展示了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与魏晋和北朝墓葬的关系。关中地区十六国墓葬的形制和随葬陶俑等,具有有时代特色,但在很大程度上直接继承了魏晋墓葬的特征,这与十六国时期关中地方政权善待汉文化的态度有关。北魏政权控制关中地区后,这里的墓葬面貌迅速发生较大变化。现有的关中十六国墓葬已能够将关中地区魏晋南北朝墓葬大致关联起来,对于系统认识中原北方地区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颇有帮助。

篇名:宁夏彭阳出土“二十七年晋戈”考
作者:吴良宝
关键词:“二十七年晋戈”  魏国 楚系兵器  战国中期
摘要:宁夏彭阳发现的“二十七年晋戈”铭文中,“晋”是指魏国,“上容”是地名,在今河南鲁山一带。从该戈内部的透雕凤鸟纹饰看,呈现出典型的楚系风格,目前三晋各国制造的兵器中还找不到这种纹饰风格。与这种凤鸟纹饰铜戈共存的典型器物的流行时间为战国早中期。因此“二十七年晋戈”应是楚系兵器加刻了魏国铭文,刻铭的时间是在战国中期的魏惠王前元二十七年(公元前343年)。

篇名: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徐龙国
关键词:齐国故城 汉代 镜范 铸镜技术 
内容提要:近年来,临淄齐国故城出土了大量的汉代镜范,并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根据出土镜范,在大城中北部发现了三处铸镜作坊遗址。为了深入研究临淄镜范的类型、特征及年代,探讨汉代临淄铜镜的铸造技术及生产情况,进而对汉代铜镜的生产及流通进行考察,2007年2月9日至11日,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召开了“齐都临淄与汉代铜镜铸造业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韩三国学者共同对汉代镜范进行了多层次、多视点的考古观察,对汉代铜镜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及文化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得出临淄为汉代重要的铜镜生产基地、是汉代铜镜制造中心之一的结论。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