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7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8-01-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O本刊专稿――洛阳考古
河南洛阳市唐宫路战国车马坑――――――――――――洛阳市文物工作队(3)
河南洛阳市东北郊隋代仓窖遗址的发掘―――――-――洛阳市文物工作队(8)
河南洛阳市瀍河西岸唐代砖瓦窑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25)
河南洛阳市关林镇唐代烧瓦窑址的发掘―――――――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39)
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50)
O研究与探索
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段渝(56)
论中国古代的系绳陶刀―――――――――――――――――――罗二虎(69)
O考古与科技
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栾丰实  靳桂云  王富强  宫本一夫  宇田津徹朗  田崎博之(78)
O考古简讯
山西襄汾县张槐遗址出土大型石磬(夏宏茹 梁泽峰•85  )  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墓(高京平 张春明 孙晓英•88  )
O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专稿――洛阳考古”编后记(本刊编辑部•49)  本刊2007年1~12期总目索引(本刊编辑部•91)

篇名:河南洛阳市唐宫路战国车马坑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潘海民、郑卫
字数:7000字
提要:2006年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唐宫路发掘了2座战国时代车马坑,其中一座坑内埋葬一车六马。马分两排放置,前排2匹,后排4匹,这种形制在洛阳地区为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研究洛阳地区东周时期的车马葬制、车制结构、车马坑特点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唐宫路   车马坑   一车六马  战国时期


篇名:河南洛阳市东北郊隋代仓窖遗址的发掘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俞凉亘、贺辉
字数:25000字
提要:2004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洛阳市东北郊发现的71座仓窖中的3座进行了试掘。3座仓窖均为口大底小的缸形,仓窖窖壁加工细致并经火烤,窖底经过夯打,铺有木板和篾席。仓窖内出土遗物的年代均不晚于初唐,并且出土一块刻有“大业元年”的铭文砖。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遗物特点,这处仓窖遗址应为隋代的回洛仓。
关键词:洛阳东北郊   仓窖   隋代   回洛仓

篇名:河南洛阳市瀍河西岸唐代砖瓦窑址
作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霍宏伟
字数:20000字
提要:200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洛阳外郭城东北里坊遗址区发掘了2处唐代砖瓦窑址,在洛阳小北门窑址发掘了10座烧窑,出土有建筑构件、窑具和陶瓷器等少量遗物。在洛阳东站南侧窑址清理了6座烧窑,出土大量砖、瓦及陶瓷器残片。根据烧窑的形制结构、出土遗物及文献记载,两处砖瓦窑址应为盛唐时期的官营烧窑作坊。
关键词:隋唐外郭城  砖瓦窑址  盛唐时期  官营烧窑作坊

篇名:河南洛阳市关林镇唐代烧瓦窑址的发掘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王炬、郑莉
字数:16000字
提要:2005年6~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定鼎门遗址南部的烧窑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共发掘烧窑17座。烧窑分为单窑、对窑、“品”字形窑和串窑等几种。出土遗物主要是建筑材料,属官营性质的窑址作坊。在隋唐城外南部发现砖瓦窑址尚属首次,串窑的筑窑方式在目前已发掘的唐代烧窑中还是首次发现,表明唐代建窑方式的多样,建窑技术日趋成熟。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烧窑   唐代  官营窑址作坊

篇名: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司马国红、马毅强、侯秀敏
字数:7000字
提要:2005年11~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洛阳龙门镇政府南侧战国至唐宋时期的10余座墓葬进行发掘,其中编号为C7M2668的墓葬保存完整。C7M2668由竖井式墓道、甬道和土洞墓室组成。墓内共出土遗物30件,有陶俑、陶器、三彩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特点看,此墓的时代应为盛唐时期,墓主人应为一般士族。该墓的发掘,为洛阳洛河以南地区唐墓的分布以及时代分期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龙门镇  墓葬  盛唐时期  士族


篇名: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
作者:段渝
字数:19000字
提 要: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初阶段,良渚文化玉琮主要是作为“神徽”的物质载体,其功能在于镇墓。其后,随着玉的价值被进一步认识,随葬玉琮数量的增多,玉琮被赋予了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良渚文化  玉琮  功能  象征系统


篇名: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作者:栾丰实、靳桂云、王富强、宫本一夫、宇田津徹朗、田崎博之
字数:10000字
提要:为了解决早期稻作农业由大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传播和传播的时间、路线及具体内容,2004年,山东大学和日本的部分学者在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进行了相应的勘探和取样工作,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杨家圈遗址周围有人工栽培的稻田,栽培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稻作遗迹的类型既可能是水田稻作,也可能是旱田稻作。
关键词:胶东半岛   栖霞杨家圈遗址  稻作农业  传播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7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8-01-24

O本刊专稿――洛阳考古
河南洛阳市唐宫路战国车马坑――――――――――――洛阳市文物工作队(3)
河南洛阳市东北郊隋代仓窖遗址的发掘―――――-――洛阳市文物工作队(8)
河南洛阳市瀍河西岸唐代砖瓦窑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25)
河南洛阳市关林镇唐代烧瓦窑址的发掘―――――――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39)
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工作队(50)
O研究与探索
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段渝(56)
论中国古代的系绳陶刀―――――――――――――――――――罗二虎(69)
O考古与科技
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栾丰实  靳桂云  王富强  宫本一夫  宇田津徹朗  田崎博之(78)
O考古简讯
山西襄汾县张槐遗址出土大型石磬(夏宏茹 梁泽峰•85  )  山东海阳市开发区发现一座西汉墓(高京平 张春明 孙晓英•88  )
O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专稿――洛阳考古”编后记(本刊编辑部•49)  本刊2007年1~12期总目索引(本刊编辑部•91)

篇名:河南洛阳市唐宫路战国车马坑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潘海民、郑卫
字数:7000字
提要:2006年4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唐宫路发掘了2座战国时代车马坑,其中一座坑内埋葬一车六马。马分两排放置,前排2匹,后排4匹,这种形制在洛阳地区为首次发现。它的发现为研究洛阳地区东周时期的车马葬制、车制结构、车马坑特点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唐宫路   车马坑   一车六马  战国时期


篇名:河南洛阳市东北郊隋代仓窖遗址的发掘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俞凉亘、贺辉
字数:25000字
提要:2004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洛阳市东北郊发现的71座仓窖中的3座进行了试掘。3座仓窖均为口大底小的缸形,仓窖窖壁加工细致并经火烤,窖底经过夯打,铺有木板和篾席。仓窖内出土遗物的年代均不晚于初唐,并且出土一块刻有“大业元年”的铭文砖。根据文献记载和出土遗物特点,这处仓窖遗址应为隋代的回洛仓。
关键词:洛阳东北郊   仓窖   隋代   回洛仓

篇名:河南洛阳市瀍河西岸唐代砖瓦窑址
作者: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霍宏伟
字数:20000字
提要:2004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隋唐洛阳外郭城东北里坊遗址区发掘了2处唐代砖瓦窑址,在洛阳小北门窑址发掘了10座烧窑,出土有建筑构件、窑具和陶瓷器等少量遗物。在洛阳东站南侧窑址清理了6座烧窑,出土大量砖、瓦及陶瓷器残片。根据烧窑的形制结构、出土遗物及文献记载,两处砖瓦窑址应为盛唐时期的官营烧窑作坊。
关键词:隋唐外郭城  砖瓦窑址  盛唐时期  官营烧窑作坊

篇名:河南洛阳市关林镇唐代烧瓦窑址的发掘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王炬、郑莉
字数:16000字
提要:2005年6~7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隋唐洛阳城外郭城定鼎门遗址南部的烧窑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共发掘烧窑17座。烧窑分为单窑、对窑、“品”字形窑和串窑等几种。出土遗物主要是建筑材料,属官营性质的窑址作坊。在隋唐城外南部发现砖瓦窑址尚属首次,串窑的筑窑方式在目前已发掘的唐代烧窑中还是首次发现,表明唐代建窑方式的多样,建窑技术日趋成熟。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烧窑   唐代  官营窑址作坊

篇名:河南洛阳市龙门镇唐墓发掘简报
作者: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司马国红、马毅强、侯秀敏
字数:7000字
提要:2005年11~12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对洛阳龙门镇政府南侧战国至唐宋时期的10余座墓葬进行发掘,其中编号为C7M2668的墓葬保存完整。C7M2668由竖井式墓道、甬道和土洞墓室组成。墓内共出土遗物30件,有陶俑、陶器、三彩器、铜器、铁器和铜钱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特点看,此墓的时代应为盛唐时期,墓主人应为一般士族。该墓的发掘,为洛阳洛河以南地区唐墓的分布以及时代分期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龙门镇  墓葬  盛唐时期  士族


篇名: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
作者:段渝
字数:19000字
提 要:良渚文化玉琮的功能和象征系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起初阶段,良渚文化玉琮主要是作为“神徽”的物质载体,其功能在于镇墓。其后,随着玉的价值被进一步认识,随葬玉琮数量的增多,玉琮被赋予了财富和权力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良渚文化  玉琮  功能  象征系统


篇名: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作者:栾丰实、靳桂云、王富强、宫本一夫、宇田津徹朗、田崎博之
字数:10000字
提要:为了解决早期稻作农业由大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传播和传播的时间、路线及具体内容,2004年,山东大学和日本的部分学者在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进行了相应的勘探和取样工作,并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杨家圈遗址周围有人工栽培的稻田,栽培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稻作遗迹的类型既可能是水田稻作,也可能是旱田稻作。
关键词:胶东半岛   栖霞杨家圈遗址  稻作农业  传播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