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8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8-10-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  录
 
○调查与发掘
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3)
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2)
湖南邵东县廉桥东汉墓的发掘…………………………………邵阳市文物局(34)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41)   
浙江永嘉县溪口村明代净水池的清理………………………………………………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永嘉县文化馆(49)
○考古与科技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先民食谱的稳定同位素分析……………………LANEHART, RHETA E., TYKOT, ROBERT H.、方辉、栾丰实、于海广、蔡凤书、文德安、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55)
精确定年的祁连圆柏碳十四年代的加速器质谱测定………………………………
………………………………………王树芝  尾  大真  坂本    今村  雄(62)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
…………………………………廖灵敏  黄宗玉  潘春旭  陈官涛  胡雅丽(68)
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李晓岑  张新宁  韩汝玢  孙淑云(76)
○讨论与争鸣
关于岭南地区何时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再讨论…………………………李伯谦(91)
○信息与交流
《荆门子陵岗》简介(萧汶·21)  “崖墓与中国西南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刊记者·33)  《肇庆古墓》出版发行(萧汶·54)  《东方考古》(第4集)出版发行(萧汶·61)  《禹州钧台窑》出版发行(萧汶·67)  《元上都》简介(萧汶·90)  《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简介(萧汶·96)
 
 
    篇名: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
    作者: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
    执笔者:宋建、周丽娟、陈杰、翟杨
    字数:26000字
    提要:2001~2005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广富林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发掘面积1075平方米。广富林遗址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遗迹有灰坑、沟、水井和墓葬,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有鼎、甗、豆、圈足盘、盆、杯、钵、壶、罐、盉、大口尊、高领瓮、袋足鬶和器盖等,另有少量石器和骨器。大致相当于良渚文化第四期。第二阶段遗迹有灰坑和水井,遗物有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有鼎、豆、壶、罐、袋足鬶和器盖等。这一阶段的文化因素比较复杂,既同第一阶段之间存在文化延续性,又包含一部分非当地传统的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第三阶段即广富林文化,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和陶片堆等,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另有石器和骨角器,陶器有鼎、瓮、罐、甗、钵形釜、豆、钵和盆等。广富林文化中的良渚文化因素较少,却同王油坊类型的关系比较密切。
    关键词:上海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广富林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篇名: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
    作者: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执笔者:孔德铭、王兴周
    字数:16500字
    提要:2006年11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郭家庄东南文源绿岛小区6号楼开挖基槽时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贵族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墓内随葬品共63件,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贝。陶器有觚、爵、簋、罍、盆等,铜器有鼎、甗、觚、爵、罍,箕形器、戈、戣、钺、矛、刀、镞、锛、凿、铲、削、弓形器和铃,玉器有有环、璜、棒形器、锥形器、镰,石器有戚、戈、磬。从出土遗物及青铜器铭文判断,该墓属殷墟文化第二期,墓主人是“ ”族的族长或者高级贵族。该墓是近些年殷墟外围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墓葬之一。
    关键词:安阳殷墟  墓葬  商代  殷墟文化第二期
 
    篇名:湖南邵东县廉桥东汉墓的发掘
    作者:邵阳市文物局
    执笔者:曾晓光
    字数:10500字
    提要:2004年9~11月,邵阳市文物局对邵东廉桥汉墓群中11座东汉墓进行发掘,墓葬形制有刀形、凸形、长方形卷顶砖墓。出土随葬品194件,有陶器、铁器、钱币和蚌器等,多数为陶器,器形有釜、壶、盆、罐、钵、碗、杯等,钱币有半两、大泉五十、货泉、五铢钱等,其他有铁三角架、铜铃、蚌串珠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遗物特征,并和附近东汉墓进行比较,推断墓群的年代下限在东汉中期。这些汉墓的发掘,对研究资水上游邵阳地区汉墓的结构、分期、随葬品的对比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邵东县廉桥    家族墓   昭阳侯城  东汉时期

    篇名: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
    作者: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
    执笔者:莫慧旋、白荣金、韩维龙、白云燕
    字数:12000字
    提要: 2004~200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考古队分别在南越国公署遗址的两口水井内清理出东晋南朝时期的铁甲和皮甲各一件,铁甲有53片形状不同的甲片,皮甲应为马甲上的胸甲。和铁甲、皮甲同出土的有瓦等建筑材料和陶、瓷器。这一时期铁甲、皮甲的出土,在岭南以至国内都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铠甲资料的欠缺。
    关键词:南越国宫署遗址  水井  铁甲  皮甲  东晋  南朝
 
    篇名:浙江永嘉县溪口村明代净水池的清理
    作者: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永嘉县文化馆
    执笔者:蔡钢铁、黄培量、陈继跃
    字数:8500字
    提要:2004年5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化馆对永嘉县溪口村李家大院东南角的净水池进行清理,水池四壁用大块鹅卵石垒砌而成。净水池又分隔成5个大小不一的小水池,小水池池壁用青砖砌成,水池间互不相通,池壁间无流水孔或预埋管道,各水池间流水是通过溢流方式输送的。水池的东宅院墙基处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从净水池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其时代为明代晚期。此净水池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水处理净化工程,具有较高的价值。它的发现,为研究古代水处理工艺和建筑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科技史和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永嘉县溪口村  李家大院  净水池  明代晚期

    篇名: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先民食谱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作者:LANEHART, RHETA E., TYKOT, ROBERT H.、方辉、栾丰实、于海广、蔡凤书、文德安(UNDERHILL, ANNE P.)、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
    字数:10500字
    提要: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先民的基本食物来源是各类农作物和家畜,但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具体的食物结构我们并不十分了解。通过对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的浮选植物标本和植桂体的分析得知,稻米和粟是该遗址龙山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但由于动物骨骼保存甚差,对他们的肉食来源所知甚少。本文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探讨古人的食性和食物结构,力图弥补这一缺憾。通过分析人骨标本中的同位素含量,碳氮稳定同位素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陆相食物和海洋食物在先民食谱中所占的比重,以及C3(碳3)类和C4(碳4)类植物的摄入情况。在对两城镇陶器残留物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该项同位素研究对各种同位素含量不同的食物在当时人们食谱中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补充定量的数据。
    关键词:山东两城镇  龙山文化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谱
 
    篇名:精确定年的祁连圆柏碳十四年代的加速器质谱测定
    作者:王树芝  尾 大真  坂本    今村 雄
    字数:7500字
    提要:青海省德令哈郭里木乡夏塔图3号墓出土的XTT02祁连圆柏木材经过了严格的精确定年,年代为517BC~784AD。通过对420BC到320BC每10年取一个样品共10个样品中14C浓度的加速器质谱测定,结果表明加速器质谱测定需要木材样品量很少,而且,木材样品加速器质谱测定结果与IntCal04和INTCAL98校正曲线的比较结果,数据匹配的很好,说明树轮定年是准确的,加速器质谱测定也很精确。
    关键词:碳十四测定   树轮年代学  加速器质谱
 
    篇名: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
    作者:廖灵敏、黄宗玉、潘春旭、陈官涛、胡雅丽
    字数:12000字
    提要:通过利用现代电子显微镜等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中部分青铜器残件的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显微硬度等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认为战国中晚期时楚国的青铜合金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熟练地根据不同器物的使用性能,采用不同的合金成分。同时对青铜夹刻刀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发现楚墓中使用了质地很差的青铜剑作为明器。
    关键词:九连墩楚墓  青铜器  显微组织  材料学
 
    篇名: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李晓岑、张新宁、韩汝玢、孙淑云  
    字数:21750字               
    提要:通过对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55件金属器的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实验研究,战国至西汉时期古滇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根据器物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成分配比,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以铜锡二元合金为主,对一些实用器,已调整锡含量以改善使用性能。另有少部分器物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金相分析显示,根据器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青铜器的制作主要采用铸造的方法,少部分器物采用热锻和铸后冷加工的方法。铁器的制作工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铜器和铁器外,还有金银合金、银铜合金、金银铜合金等。根据实验研究,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已经使用鎏金和镀锡工艺作为表面装饰,美化器物的外观。
    关键词:江川李家山  汉墓群  金属器  技术
 
    篇名:关于岭南地区何时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再讨论
    作者:李伯谦
    字数:8250字
    提要:考古实践证实,岭南地区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浮滨文化阶段已开始铸造青铜器,浮滨文化、夔纹陶文化和米字纹陶文化是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不可否定,亦不需怀疑。
    关键词:岭南地区   青铜器   浮滨文化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8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8-10-06

目  录
 
○调查与发掘
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3)
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2)
湖南邵东县廉桥东汉墓的发掘…………………………………邵阳市文物局(34)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41)   
浙江永嘉县溪口村明代净水池的清理………………………………………………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永嘉县文化馆(49)
○考古与科技
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先民食谱的稳定同位素分析……………………LANEHART, RHETA E., TYKOT, ROBERT H.、方辉、栾丰实、于海广、蔡凤书、文德安、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55)
精确定年的祁连圆柏碳十四年代的加速器质谱测定………………………………
………………………………………王树芝  尾  大真  坂本    今村  雄(62)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
…………………………………廖灵敏  黄宗玉  潘春旭  陈官涛  胡雅丽(68)
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李晓岑  张新宁  韩汝玢  孙淑云(76)
○讨论与争鸣
关于岭南地区何时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再讨论…………………………李伯谦(91)
○信息与交流
《荆门子陵岗》简介(萧汶·21)  “崖墓与中国西南汉代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刊记者·33)  《肇庆古墓》出版发行(萧汶·54)  《东方考古》(第4集)出版发行(萧汶·61)  《禹州钧台窑》出版发行(萧汶·67)  《元上都》简介(萧汶·90)  《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简介(萧汶·96)
 
 
    篇名: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001~2005年发掘简报
    作者: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
    执笔者:宋建、周丽娟、陈杰、翟杨
    字数:26000字
    提要:2001~2005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对广富林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发掘面积1075平方米。广富林遗址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遗迹有灰坑、沟、水井和墓葬,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有鼎、甗、豆、圈足盘、盆、杯、钵、壶、罐、盉、大口尊、高领瓮、袋足鬶和器盖等,另有少量石器和骨器。大致相当于良渚文化第四期。第二阶段遗迹有灰坑和水井,遗物有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有鼎、豆、壶、罐、袋足鬶和器盖等。这一阶段的文化因素比较复杂,既同第一阶段之间存在文化延续性,又包含一部分非当地传统的龙山时代文化因素。第三阶段即广富林文化,遗迹有灰坑、灰沟、水井和陶片堆等,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另有石器和骨角器,陶器有鼎、瓮、罐、甗、钵形釜、豆、钵和盆等。广富林文化中的良渚文化因素较少,却同王油坊类型的关系比较密切。
    关键词:上海  广富林遗址  良渚文化  广富林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
 
    篇名:河南安阳市殷墟郭家庄东南五号商代墓葬
    作者: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执笔者:孔德铭、王兴周
    字数:16500字
    提要:2006年11月,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在郭家庄东南文源绿岛小区6号楼开挖基槽时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商代贵族墓葬进行发掘。该墓为土坑竖穴墓,一椁一棺。墓内随葬品共63件,有陶器、青铜器、玉石器、骨器、蚌器和贝。陶器有觚、爵、簋、罍、盆等,铜器有鼎、甗、觚、爵、罍,箕形器、戈、戣、钺、矛、刀、镞、锛、凿、铲、削、弓形器和铃,玉器有有环、璜、棒形器、锥形器、镰,石器有戚、戈、磬。从出土遗物及青铜器铭文判断,该墓属殷墟文化第二期,墓主人是“ ”族的族长或者高级贵族。该墓是近些年殷墟外围地区发现的较重要的墓葬之一。
    关键词:安阳殷墟  墓葬  商代  殷墟文化第二期
 
    篇名:湖南邵东县廉桥东汉墓的发掘
    作者:邵阳市文物局
    执笔者:曾晓光
    字数:10500字
    提要:2004年9~11月,邵阳市文物局对邵东廉桥汉墓群中11座东汉墓进行发掘,墓葬形制有刀形、凸形、长方形卷顶砖墓。出土随葬品194件,有陶器、铁器、钱币和蚌器等,多数为陶器,器形有釜、壶、盆、罐、钵、碗、杯等,钱币有半两、大泉五十、货泉、五铢钱等,其他有铁三角架、铜铃、蚌串珠等。根据墓葬形制及遗物特征,并和附近东汉墓进行比较,推断墓群的年代下限在东汉中期。这些汉墓的发掘,对研究资水上游邵阳地区汉墓的结构、分期、随葬品的对比研究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邵东县廉桥    家族墓   昭阳侯城  东汉时期

    篇名: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东晋南朝的铁甲和皮甲
    作者: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
    执笔者:莫慧旋、白荣金、韩维龙、白云燕
    字数:12000字
    提要: 2004~200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南越王宫博物馆筹建处组成的考古队分别在南越国公署遗址的两口水井内清理出东晋南朝时期的铁甲和皮甲各一件,铁甲有53片形状不同的甲片,皮甲应为马甲上的胸甲。和铁甲、皮甲同出土的有瓦等建筑材料和陶、瓷器。这一时期铁甲、皮甲的出土,在岭南以至国内都属首次发现,填补了这一时期铠甲资料的欠缺。
    关键词:南越国宫署遗址  水井  铁甲  皮甲  东晋  南朝
 
    篇名:浙江永嘉县溪口村明代净水池的清理
    作者: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永嘉县文化馆
    执笔者:蔡钢铁、黄培量、陈继跃
    字数:8500字
    提要:2004年5月,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化馆对永嘉县溪口村李家大院东南角的净水池进行清理,水池四壁用大块鹅卵石垒砌而成。净水池又分隔成5个大小不一的小水池,小水池池壁用青砖砌成,水池间互不相通,池壁间无流水孔或预埋管道,各水池间流水是通过溢流方式输送的。水池的东宅院墙基处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从净水池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其时代为明代晚期。此净水池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水处理净化工程,具有较高的价值。它的发现,为研究古代水处理工艺和建筑工程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科技史和建筑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永嘉县溪口村  李家大院  净水池  明代晚期

    篇名:山东日照市两城镇遗址龙山文化先民食谱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作者:LANEHART, RHETA E., TYKOT, ROBERT H.、方辉、栾丰实、于海广、蔡凤书、文德安(UNDERHILL, ANNE P.)、加里•费曼、琳达•尼古拉斯
    字数:10500字
    提要: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先民的基本食物来源是各类农作物和家畜,但对于不同地区而言,其具体的食物结构我们并不十分了解。通过对山东日照两城镇遗址出土的浮选植物标本和植桂体的分析得知,稻米和粟是该遗址龙山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但由于动物骨骼保存甚差,对他们的肉食来源所知甚少。本文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法探讨古人的食性和食物结构,力图弥补这一缺憾。通过分析人骨标本中的同位素含量,碳氮稳定同位素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陆相食物和海洋食物在先民食谱中所占的比重,以及C3(碳3)类和C4(碳4)类植物的摄入情况。在对两城镇陶器残留物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该项同位素研究对各种同位素含量不同的食物在当时人们食谱中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补充定量的数据。
    关键词:山东两城镇  龙山文化  稳定同位素分析  食谱
 
    篇名:精确定年的祁连圆柏碳十四年代的加速器质谱测定
    作者:王树芝  尾 大真  坂本    今村 雄
    字数:7500字
    提要:青海省德令哈郭里木乡夏塔图3号墓出土的XTT02祁连圆柏木材经过了严格的精确定年,年代为517BC~784AD。通过对420BC到320BC每10年取一个样品共10个样品中14C浓度的加速器质谱测定,结果表明加速器质谱测定需要木材样品量很少,而且,木材样品加速器质谱测定结果与IntCal04和INTCAL98校正曲线的比较结果,数据匹配的很好,说明树轮定年是准确的,加速器质谱测定也很精确。
    关键词:碳十四测定   树轮年代学  加速器质谱
 
    篇名: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
    作者:廖灵敏、黄宗玉、潘春旭、陈官涛、胡雅丽
    字数:12000字
    提要:通过利用现代电子显微镜等材料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湖北枣阳九连墩楚墓中部分青铜器残件的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显微硬度等进行了较系统和全面的研究,认为战国中晚期时楚国的青铜合金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熟练地根据不同器物的使用性能,采用不同的合金成分。同时对青铜夹刻刀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发现楚墓中使用了质地很差的青铜剑作为明器。
    关键词:九连墩楚墓  青铜器  显微组织  材料学
 
    篇名:云南江川李家山出土金属器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李晓岑、张新宁、韩汝玢、孙淑云  
    字数:21750字               
    提要:通过对云南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55件金属器的样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实验研究,战国至西汉时期古滇地区已使用金、银、铜、铁、锡、铅、汞多种金属,根据器物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成分配比,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以铜锡二元合金为主,对一些实用器,已调整锡含量以改善使用性能。另有少部分器物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金相分析显示,根据器物的性能和使用目的,青铜器的制作主要采用铸造的方法,少部分器物采用热锻和铸后冷加工的方法。铁器的制作工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除铜器和铁器外,还有金银合金、银铜合金、金银铜合金等。根据实验研究,战国至西汉时期,云南已经使用鎏金和镀锡工艺作为表面装饰,美化器物的外观。
    关键词:江川李家山  汉墓群  金属器  技术
 
    篇名:关于岭南地区何时开始铸造青铜器的再讨论
    作者:李伯谦
    字数:8250字
    提要:考古实践证实,岭南地区相当于中原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的浮滨文化阶段已开始铸造青铜器,浮滨文化、夔纹陶文化和米字纹陶文化是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这一科学论断不可否定,亦不需怀疑。
    关键词:岭南地区   青铜器   浮滨文化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