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9-03-1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本刊专稿——新砦考古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3)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6)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32)
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赵春青(48)
○研究与探索
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研究……………………………………………………………井中伟(55)
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王贵元(70)
○考古与科技
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铜器的分析研究………………孙淑云 王金潮 田建花 刘建华(75)
○学术动态
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综述………………………………………………………本刊记者(87)
○读书与思考
评《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冯今源(94)
○信息与交流
《少陵原西周墓地》简介(雨珩·15) 《巴东李家湾》简介(雨珩·74) 《北京龙泉务辽金
墓葬发掘报告》简介(雨珩·86)
 
 
摘要: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新砦期  聚落形态
    摘要: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主体文化遗存仍为龙山文化晚期和新砦期遗存。遗迹主要为灰坑,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石器、骨器等。此次发掘确认遗址各区有可能是同步发展的同一个大聚落,而非相互分离的四个小聚落。各区的多组地层关系也再次表明,龙山文化晚期早于新砦期,新砦期还可分为早、晚两段。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反映出能将新砦期进行分段的可能性,从而再次证明了“新砦期”的存在。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城墙   壕沟
    摘要:新砦城址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城墙下部的壕沟(护城河)。其中,东墙南半部已被冲毁,现存南北长160米。2003年秋,通过对东城墙的解剖,可知龙山文化时期将原已存在的自然沟填平修建城墙,外侧扩建护城河。第二期早段,修整龙山晚期城墙,形成一层冲刷层,并在此基础上夯筑新砦期早段城墙。新砦期晚段,城墙向外拓展,新建了新砦期晚段城墙,其外侧也向外拓建新的护城河。最后,晚段的城墙和护城河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浅穴式建筑基址  “坎”
    摘要:2002年新砦遗址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基址位于遗址内城的中心部位,平面呈条形,东西现存长99.2米。基址墙壁和内部均未发现承重的柱洞和隔墙之类的遗迹,并且活动面上遗留有千层饼状的砂质土层。这说明基址可能是一座露天的浅穴式建筑。推测该基址或许与文献所记载的“墠”或“坎”之类的活动场所有关。
 
    篇名: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
    关键词:新砦遗址  聚落考古  大型遗址
    摘要:聚落考古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单个聚落、聚落与聚落之间以及聚落演变过程的研究。其中,对单个聚落的研究是从事聚落研究的基础。本文结合新砦遗址的聚落考古实践,对如何在面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上开展聚落考古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如在搞清遗址分期的基础上,树立聚落考古意识,制定不同于谱系研究的技术路线。这包括寻找遗址中心区和重要建筑,开展聚落群调查,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等等。
 
    篇名: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研究
    关键词:夏商周  戈戟之柲  制作方式  演变动因
    摘要:本文对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变化动因进行了探讨。夏商时期,劈缝式木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时期,普遍流行榫孔式木柲;春秋时期的木柲截面呈前窄后宽的椭圆形,有的戟已采用圆形柲。战国时期,普遍采用了积竹木柲,圆形柲数量增加。综观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改进自身形制使之更好地与戈戟头牢固结合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戈戟的杀伤力使之适应战争需要的过程。
 
    篇名: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
    关键词: 周家台秦墓 简牍 考释
    摘要:本文主要对周家台秦墓简牍中未释或已释尚可商榷者进行了探讨。如“取稾本小弱者,齐约大如小指”,“齐约”义为剪削捆束。“而取牛肉剶(劙)之,小大如黑子”,“剶”为“剥”字误释。“令人孰(熟)以靡(摩)之”,“孰”为“執” 字误释。“即以并傅”,“并”义为小盆。“某以壶露、牛胙,为先农除舍”,“除舍”为安排新的居处。
 
    篇名: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铜器的工艺研究
    关键词:高庄战国墓 青铜器 锻造 焊接 铅锡焊料
    摘要: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铸造器物8件,锻造器物7件。器物器壁较薄。材质仅1件锡青铜,其余均为锡铅青铜。锻造样品铅、锡含量低于铸造样品。在1件铜鉴腿上存在当时焊接所用铅锡焊料。在焊接点截面样品上,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铜锡η相(Cu6Sn5)由焊料与青铜本体相接触的界面向焊料内深入。对其生成原因本文进行了探讨。
 
    篇名: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综述
    关键词:东亚古代文明 考古学研究 学术交流
    提要:2008年6月3~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于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就东亚旧石器、东亚与世界早期复杂社会的比较研究、欧亚大陆的冶金和社会、东亚岛屿考古、东亚史前与历史时期的区域间互动、东亚考古遗产保护、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史前考古等课题以及东亚地区的古代动物、植物、体质人类学、玻璃器等专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篇名:评《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
    关键词:《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  伊斯兰文物  文化交流
    摘要:《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一书全面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出土的大量国外输入的伊斯兰文物,结合文献资料并通过与中国文物的比较研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公元8~15世纪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从而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9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09-03-10

○本刊专稿——新砦考古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3)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16)
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砦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32)
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赵春青(48)
○研究与探索
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研究……………………………………………………………井中伟(55)
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王贵元(70)
○考古与科技
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铜器的分析研究………………孙淑云 王金潮 田建花 刘建华(75)
○学术动态
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综述………………………………………………………本刊记者(87)
○读书与思考
评《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冯今源(94)
○信息与交流
《少陵原西周墓地》简介(雨珩·15) 《巴东李家湾》简介(雨珩·74) 《北京龙泉务辽金
墓葬发掘报告》简介(雨珩·86)
 
 
摘要: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2002年发掘简报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新砦期  聚落形态
    摘要: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主体文化遗存仍为龙山文化晚期和新砦期遗存。遗迹主要为灰坑,遗物以陶器为主,还有石器、骨器等。此次发掘确认遗址各区有可能是同步发展的同一个大聚落,而非相互分离的四个小聚落。各区的多组地层关系也再次表明,龙山文化晚期早于新砦期,新砦期还可分为早、晚两段。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也反映出能将新砦期进行分段的可能性,从而再次证明了“新砦期”的存在。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东城墙发掘简报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城墙   壕沟
    摘要:新砦城址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城墙下部的壕沟(护城河)。其中,东墙南半部已被冲毁,现存南北长160米。2003年秋,通过对东城墙的解剖,可知龙山文化时期将原已存在的自然沟填平修建城墙,外侧扩建护城河。第二期早段,修整龙山晚期城墙,形成一层冲刷层,并在此基础上夯筑新砦期早段城墙。新砦期晚段,城墙向外拓展,新建了新砦期晚段城墙,其外侧也向外拓建新的护城河。最后,晚段的城墙和护城河毁于二里头文化时期。
 
    篇名: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掘
    关键词:河南  新砦遗址  浅穴式建筑基址  “坎”
    摘要:2002年新砦遗址聚落考古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浅穴式大型建筑基址的发现。基址位于遗址内城的中心部位,平面呈条形,东西现存长99.2米。基址墙壁和内部均未发现承重的柱洞和隔墙之类的遗迹,并且活动面上遗留有千层饼状的砂质土层。这说明基址可能是一座露天的浅穴式建筑。推测该基址或许与文献所记载的“墠”或“坎”之类的活动场所有关。
 
    篇名:新砦聚落考古的实践与方法
    关键词:新砦遗址  聚落考古  大型遗址
    摘要:聚落考古的基本内容包括对单个聚落、聚落与聚落之间以及聚落演变过程的研究。其中,对单个聚落的研究是从事聚落研究的基础。本文结合新砦遗址的聚落考古实践,对如何在面积达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平方米的大型遗址上开展聚落考古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如在搞清遗址分期的基础上,树立聚落考古意识,制定不同于谱系研究的技术路线。这包括寻找遗址中心区和重要建筑,开展聚落群调查,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等等。
 
    篇名: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研究
    关键词:夏商周  戈戟之柲  制作方式  演变动因
    摘要:本文对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变化动因进行了探讨。夏商时期,劈缝式木柲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时期,普遍流行榫孔式木柲;春秋时期的木柲截面呈前窄后宽的椭圆形,有的戟已采用圆形柲。战国时期,普遍采用了积竹木柲,圆形柲数量增加。综观夏商周时期戈戟之柲的发展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改进自身形制使之更好地与戈戟头牢固结合的过程,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戈戟的杀伤力使之适应战争需要的过程。
 
    篇名:周家台秦墓简牍释读补正
    关键词: 周家台秦墓 简牍 考释
    摘要:本文主要对周家台秦墓简牍中未释或已释尚可商榷者进行了探讨。如“取稾本小弱者,齐约大如小指”,“齐约”义为剪削捆束。“而取牛肉剶(劙)之,小大如黑子”,“剶”为“剥”字误释。“令人孰(熟)以靡(摩)之”,“孰”为“執” 字误释。“即以并傅”,“并”义为小盆。“某以壶露、牛胙,为先农除舍”,“除舍”为安排新的居处。
 
    篇名: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铜器的工艺研究
    关键词:高庄战国墓 青铜器 锻造 焊接 铅锡焊料
    摘要: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仪对淮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15件铜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铸造器物8件,锻造器物7件。器物器壁较薄。材质仅1件锡青铜,其余均为锡铅青铜。锻造样品铅、锡含量低于铸造样品。在1件铜鉴腿上存在当时焊接所用铅锡焊料。在焊接点截面样品上,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铜锡η相(Cu6Sn5)由焊料与青铜本体相接触的界面向焊料内深入。对其生成原因本文进行了探讨。
 
    篇名: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综述
    关键词:东亚古代文明 考古学研究 学术交流
    提要:2008年6月3~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考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东亚考古学大会于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就东亚旧石器、东亚与世界早期复杂社会的比较研究、欧亚大陆的冶金和社会、东亚岛屿考古、东亚史前与历史时期的区域间互动、东亚考古遗产保护、中国青铜时代、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史前考古等课题以及东亚地区的古代动物、植物、体质人类学、玻璃器等专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篇名:评《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
    关键词:《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  伊斯兰文物  文化交流
    摘要:《伊斯兰世界文物在中国的发现与研究》一书全面介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出土的大量国外输入的伊斯兰文物,结合文献资料并通过与中国文物的比较研究,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公元8~15世纪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从而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