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09年第4期内容摘要

发布时间:2009-05-0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篇名:陕西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M28的发掘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执笔者:吕智荣  张天恩
提要:2008年3~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韩城市昝村乡梁带村芮国墓地M28进行发掘。M28为带一条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墓道位于墓室南壁,墓室呈长方形,墓室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单椁重棺。随葬品有铜礼器、武器、车马器和玉石装饰品等。M28的时代约相当于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是晚于M27的芮国的又一代国君。
关键词:陕西韩城市  斜坡墓道大墓  春秋早期偏晚阶段  芮国国君
 
 
篇  名: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张发掘队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执笔者:牛世山  陈国梁  李志鹏  付仲杨
提  要: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2005年7~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黄张村黄张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遗址内有后冈二期、西周、东周、隋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两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主。本次发掘共清理两周时期灰坑99座、墓葬28座。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黄张遗址两周遗存的发掘,对研究豫北、冀中南地区周文化乃至周文化的构成、演进等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墓葬  西周时期  东周时期
 
篇名:四川昭觉县好谷村古墓群的调查和清理
作者: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执笔者:赵德云  吕红亮  代丽鹃  冷文娜  李永宪
关键词:2005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在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圆形封土墓、崖墓、石棺墓、石盖墓等各类古代墓葬27座,并对其中的13座石棺墓和1座石盖墓进行了清理,出土陶器、铜器、石器、玉器、有机质绳状物、饰珠及手镯等遗物。墓葬的时代为战国秦汉时期。此次调查和清理是在大凉山腹地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田野考古工作,所获墓葬资料对研究该地区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川昭觉县  石棺墓  崖墓  石盖墓  战国秦汉时期
 
 
 
篇名: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
作者:徐州博物馆
执笔者:吴公勤
内容提要:2004年4月,徐州博物馆对江苏徐州市区西北大孤山北麓斜坡上的大孤山二号汉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竖穴底部有一地位稍低下的合葬者,洞室位于竖穴西侧,内葬夫妻二人。该墓虽被盗扰,但出土随葬品仍较丰富,有陶器、铜器、漆器、玉器和铁器等,其中男性棺内随葬有“王霸”龟钮玉印和“王霸之印”龟钮铜印。大孤山二号汉墓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墓主应为当时级别较高的官吏。
关键词:江苏徐州市  石坑竖穴洞室墓  玉印  龟钮铜印  西汉中期
 
 
篇名:殷墟新出牛尊小议――兼论衡阳出土的牺尊
作者:刘一曼
提要: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认为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铜牛尊中牛的形象是水牛,殷墟青铜礼器中用牛头作装饰的图案中的牛也为水牛。在殷人心目中,水牛比黄牛更具灵性,主要用于祭祀。二是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铜牛尊上最重要、最醒目的纹饰是牛腹部的虎纹。在殷墟出土青铜器中,虎纹只出现于重要的礼器和兵器上,器物主人为王室成员或高级贵族。虎纹是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利的标识物。三是1977年湖南衡阳出土一件殷墟文化第二期偏晚或第三期早段的牛尊,器物形制、纹饰和装饰风格与54号墓出土的牛尊相似。衡阳牛尊应是在殷墟铸造,后来传入湖南地区的。
关键词:殷墟  花园庄东地54号墓  牛尊
 
 
篇名:小腰考
作者:孙彦
提要:根据考古材料,论证了西周至隋唐时期小腰的不同称呼、形制、使用方法和所处位置,指出了《礼记》记载和郑玄、孔颖达等人注疏中的缺陷和错误。
关键词:小腰    木榫    木棺    棺束
 
 
篇名:《武威汉简·仪礼》释文校勘九则
作者:陈荣杰
提要:陈梦家先生整理的《武威汉简•仪礼》释文是出土简帛文献释文整理中最好的之一,但有些地方仍可进一步商榷,本文就陈梦家先生整理的释文提出九点校勘意见,依次是:甲本《士相见之礼》4简之“某”字应为“其”、3简之“于”字应为“於”,甲本《特牲》2简之“卦”字应为“刲”、52简之“脅”字应为“脊”,甲本《少牢》10简之“脊”字应为“脅”、19简之“于”字应为“亐”,甲本《燕礼》32简之“西”字应为“面”、“ ”字应为“ ”,甲本《泰射》44简之“西”字应为“面”。供再版时参酌。
关键词:武威汉简•仪礼  释文  校勘
 
篇名: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作者:陈悦新
提要: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均位于北魏时期至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内,其佛衣类型演变的脉络较为清楚,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以及唐代统一国家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地域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以四处石窟为中心又将融合发展的佛衣样式及改革产生的新样式传播至西部地区。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佛衣样式形成范式,在西部及南方地区广泛流行。
关键词: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巩县石窟  响堂山石窟  佛衣  类型
 
 
篇名:漏泽园砖铭所见北宋末年的居养院和安济坊
作者:张新宇
提要:北宋末年设立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套最完善的官办慈善救助设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漏泽园资料较多,居养院和安济坊虽没有发现,但大量漏泽园墓碑砖铭文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广泛收集漏泽园砖铭有关资料后,就居养院和安济坊的设置、名称、救助对象及运作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居养院 安济坊 漏泽园 砖铭
 
 
 
篇名: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西汉铜镜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作者:崔剑锋  吴小红  白云翔  黄宝玲  古丽冰
提要:分析了两面临淄齐国故城出土的西汉铜镜的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草叶纹镜的铅同位素比值具有典型的“华北铅”的特征,蟠螭纹镜则为典型的“华南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草叶纹镜矿料可能来自临淄本地,而蟠螭纹镜的矿料则可能来自江南。
关键词:铜镜  临淄齐国故城  西汉  铅同位素比值
 
 
 
 
 
(责任编辑:高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09年第4期内容摘要

发布时间:2009-05-07

篇名:陕西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M28的发掘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执笔者:吕智荣  张天恩
提要:2008年3~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陕西韩城市昝村乡梁带村芮国墓地M28进行发掘。M28为带一条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墓道位于墓室南壁,墓室呈长方形,墓室底部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单椁重棺。随葬品有铜礼器、武器、车马器和玉石装饰品等。M28的时代约相当于春秋早期偏晚阶段,墓主是晚于M27的芮国的又一代国君。
关键词:陕西韩城市  斜坡墓道大墓  春秋早期偏晚阶段  芮国国君
 
 
篇  名:河南安阳市黄张遗址两周时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张发掘队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执笔者:牛世山  陈国梁  李志鹏  付仲杨
提  要:受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2005年7~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河南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黄张村黄张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遗址内有后冈二期、西周、东周、隋等多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以两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为主。本次发掘共清理两周时期灰坑99座、墓葬28座。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铜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黄张遗址两周遗存的发掘,对研究豫北、冀中南地区周文化乃至周文化的构成、演进等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河南安阳市   墓葬  西周时期  东周时期
 
篇名:四川昭觉县好谷村古墓群的调查和清理
作者: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四川大学考古学系、昭觉县文物管理所
执笔者:赵德云  吕红亮  代丽鹃  冷文娜  李永宪
关键词:2005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在昭觉县四开乡好谷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圆形封土墓、崖墓、石棺墓、石盖墓等各类古代墓葬27座,并对其中的13座石棺墓和1座石盖墓进行了清理,出土陶器、铜器、石器、玉器、有机质绳状物、饰珠及手镯等遗物。墓葬的时代为战国秦汉时期。此次调查和清理是在大凉山腹地进行的一次重要的田野考古工作,所获墓葬资料对研究该地区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川昭觉县  石棺墓  崖墓  石盖墓  战国秦汉时期
 
 
 
篇名:江苏徐州市大孤山二号汉墓
作者:徐州博物馆
执笔者:吴公勤
内容提要:2004年4月,徐州博物馆对江苏徐州市区西北大孤山北麓斜坡上的大孤山二号汉墓进行发掘。该墓为石坑竖穴洞室墓,竖穴底部有一地位稍低下的合葬者,洞室位于竖穴西侧,内葬夫妻二人。该墓虽被盗扰,但出土随葬品仍较丰富,有陶器、铜器、漆器、玉器和铁器等,其中男性棺内随葬有“王霸”龟钮玉印和“王霸之印”龟钮铜印。大孤山二号汉墓的时代应为西汉中期,墓主应为当时级别较高的官吏。
关键词:江苏徐州市  石坑竖穴洞室墓  玉印  龟钮铜印  西汉中期
 
 
篇名:殷墟新出牛尊小议――兼论衡阳出土的牺尊
作者:刘一曼
提要: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一是认为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铜牛尊中牛的形象是水牛,殷墟青铜礼器中用牛头作装饰的图案中的牛也为水牛。在殷人心目中,水牛比黄牛更具灵性,主要用于祭祀。二是殷墟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铜牛尊上最重要、最醒目的纹饰是牛腹部的虎纹。在殷墟出土青铜器中,虎纹只出现于重要的礼器和兵器上,器物主人为王室成员或高级贵族。虎纹是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利的标识物。三是1977年湖南衡阳出土一件殷墟文化第二期偏晚或第三期早段的牛尊,器物形制、纹饰和装饰风格与54号墓出土的牛尊相似。衡阳牛尊应是在殷墟铸造,后来传入湖南地区的。
关键词:殷墟  花园庄东地54号墓  牛尊
 
 
篇名:小腰考
作者:孙彦
提要:根据考古材料,论证了西周至隋唐时期小腰的不同称呼、形制、使用方法和所处位置,指出了《礼记》记载和郑玄、孔颖达等人注疏中的缺陷和错误。
关键词:小腰    木榫    木棺    棺束
 
 
篇名:《武威汉简·仪礼》释文校勘九则
作者:陈荣杰
提要:陈梦家先生整理的《武威汉简•仪礼》释文是出土简帛文献释文整理中最好的之一,但有些地方仍可进一步商榷,本文就陈梦家先生整理的释文提出九点校勘意见,依次是:甲本《士相见之礼》4简之“某”字应为“其”、3简之“于”字应为“於”,甲本《特牲》2简之“卦”字应为“刲”、52简之“脅”字应为“脊”,甲本《少牢》10简之“脊”字应为“脅”、19简之“于”字应为“亐”,甲本《燕礼》32简之“西”字应为“面”、“ ”字应为“ ”,甲本《泰射》44简之“西”字应为“面”。供再版时参酌。
关键词:武威汉简•仪礼  释文  校勘
 
篇名: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的佛衣类型
作者:陈悦新
提要:云冈、龙门、巩县、响堂山石窟均位于北魏时期至唐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内,其佛衣类型演变的脉络较为清楚,是我们进一步认识分裂时期南北、东西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以及唐代统一国家中央影响地方的重要线索。凉州地区及南朝地域是四处石窟南北朝时期佛衣样式形成的主要来源,以四处石窟为中心又将融合发展的佛衣样式及改革产生的新样式传播至西部地区。唐代两京地区汇集了南北朝佛衣样式形成范式,在西部及南方地区广泛流行。
关键词: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巩县石窟  响堂山石窟  佛衣  类型
 
 
篇名:漏泽园砖铭所见北宋末年的居养院和安济坊
作者:张新宇
提要:北宋末年设立的居养院、安济坊和漏泽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套最完善的官办慈善救助设施。近年来考古发现的漏泽园资料较多,居养院和安济坊虽没有发现,但大量漏泽园墓碑砖铭文提供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广泛收集漏泽园砖铭有关资料后,就居养院和安济坊的设置、名称、救助对象及运作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居养院 安济坊 漏泽园 砖铭
 
 
 
篇名:山东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出土西汉铜镜的铅同位素比值分析
作者:崔剑锋  吴小红  白云翔  黄宝玲  古丽冰
提要:分析了两面临淄齐国故城出土的西汉铜镜的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明草叶纹镜的铅同位素比值具有典型的“华北铅”的特征,蟠螭纹镜则为典型的“华南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草叶纹镜矿料可能来自临淄本地,而蟠螭纹镜的矿料则可能来自江南。
关键词:铜镜  临淄齐国故城  西汉  铅同位素比值
 
 
 
 
 
(责任编辑:高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