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0-08-0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洪石作者:


目      录
○本刊专稿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3)
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发掘简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7)
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的勘探与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邺城考古队(31)
河 北 省 文 物 研 究 所
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43)
○研究与探索
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董坤玉(57)
论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潘  玲(65)
○考古与科技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
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73)
食物加工过程中淀粉粒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葛  威  刘  莉  陈星灿  金正耀(77)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铜器研究……………………………李晓岑  韩汝玢(87)
○读书与思考
陶瓷考古、研究与鉴赏的巨作——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秦大树(93)


篇名: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关键词:河南淅川县  下王岗遗址  西周时期  楚文化
提要: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发现下王岗遗址现存面积约10000平方米。2008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揭露面积为11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其中典型灰坑11个。灰坑大多比较规整,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出土陶器有鬲、罐、盆、瓮、壶、甗、豆等。此次发掘为研究该遗址乃至丹淅地区西周时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来源、特征、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篇名: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香港  扫管笏遗址  商周时期  汉代 
提要:2008~2009年,对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重点为Ⅰ、Ⅱ区,发掘面积为3750平方米。其中商至西周时期的遗迹主要是活动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灶址、房址、手工业作坊址和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等。东周时期遗迹主要也是活动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手工业作坊址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青铜器等。汉代遗迹为1座墓葬,出土铁斧、青铜盘及耳杯、玉玦等。扫管笏遗址的发掘,为深入解读不同时期香港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篇名: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的勘探与发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邺城考古队
河 北 省 文 物 研 究 所
关键词:河北临漳县  邺城遗址  佛寺  北朝
提要:2002年10~12月,对“曹奂冢”遗迹进行发掘,确认了该夯土台基为东魏北齐邺城时期的佛寺塔基。2003~2005年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寺院的方形围壕、围壕东南角和西南角的院落遗迹等,初步确认了以塔基为中心的赵彭城北朝佛寺遗迹。围壕内出土砖瓦、瓦当、灰陶片、青瓷残片等。塔基出土一些与佛教相关的遗物,如泥塑彩绘佛像等,还出土大量砖瓦和石材建筑构件等。西南院落出土陶瓷器和瓦当等遗物。该佛寺遗址是研究北朝佛寺不可多得的珍贵实例。


篇名: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山西太原市  童子寺遗址  石窟寺  北朝  隋唐时期
提要:2002年,对山西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进行发掘,揭露了明代寺院的全貌,在燃灯石塔北侧进行试掘,还对寺院周边进行勘探,发现2座唐代洞窟。2004年的发掘重点是大佛阁,清理了前廊,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2005年对佛阁前廊北部和南部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2006年对佛阁内北半部进行发掘,出土了一批北齐和唐代石刻造像。经过发掘确认佛寺创建于北齐时期。童子寺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北朝、唐代佛寺建筑类型提供了新资料。

题目: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
作者:董坤玉
关键词:墓葬  祭祀  葬礼  先秦时期
提要:先秦时期,墓、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墓是无封土的葬所,是对庶人与部分贵族葬所的统称;而冢是墓上有封土的高大坟丘,是称呼王及高级贵族葬所的专用词语。这两个词语在春秋前后开始发生变化,至秦汉时期已无太大区别。先秦时期,在王和贵族冢上举行的祭祀应称为冢祭,肯定是存在的;而在庶人及部分贵族墓上举行的祭祀才应称为墓祭,但仅是作为葬礼完成的一个环节,不常举行,汉晋时期学者们所谓的“古不墓祭”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篇名:论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
作者:潘  玲
关键词:阶梯纹青铜牌饰  网格纹青铜牌饰  匈奴  鲜卑  汉代
提要: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分布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地区及贝加尔湖沿岸,与匈奴有密切关系。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边框上有格里风头形象的阶梯纹牌饰经历了纹饰逐步简化的演变过程。边框上饰凹梨纹的阶梯纹牌饰大致流行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边框两侧的阶梯呈对称分布的阶梯纹牌饰流行于公元2世纪左右,其中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该型牌饰正面饰乳钉纹,在这一时期还存在由阶梯纹牌饰演化的两种透雕带饰。


篇名:食物加工过程中淀粉粒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作者:葛  威  刘  莉  陈星灿  金正耀
关键词:古代食谱分析  淀粉粒分析  西山遗址  喇家遗址  科技考古
提要:通过对几种谷物淀粉粒进行碾磨和多种加热实验,揭示了淀粉粒在相关食物准备过程中所发生的形貌变化。对于可能涉及加工、加热处理的古代淀粉粒样品,不仅要与未经加工的现代样品进行比较,还应结合相应的模拟实验进行鉴定。不同物种来源的淀粉粒对同一处理过程的反应不尽相同,而相似的淀粉粒形态改变又可能发生于不同的加工处理过程。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鉴定西山遗址出土的损伤淀粉粒的加工方式包括碾磨和加热,而喇家遗址出土面条的原料及加工方式应再作研究。


篇名: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铜器研究
作者:李晓岑  韩汝玢
关键词:云南祥云县  大波那木椁铜棺墓  铜器  战国时期  科技考古
提要:对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取样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铜器中有红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铅含量很少,铜器的合金配比表现了较早期的发展阶段。铜器的显微组织表明,有铸后热冷加工、铸后热加工、铸后冷加工等多样化的工艺。通过对铜器制作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大波那青铜文化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并对云南青铜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大波那出土的木椁进行新的碳十四测定表明,此墓的年代为战国早中期。

篇名:陶瓷考古、研究与鉴赏的巨作——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作者:秦大树
关键词:《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瓷器  陶瓷考古
提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是一套关于出土瓷器的大型图录,全书共16册。书中全面收录了20世纪以来通过考古工作出土的古代瓷器,其中既有墓葬、塔基、窖藏中出土的精美器物,也有20世纪后半叶以来对古代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出土的重要标本。时代上起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夏代,下迄20世纪前半叶。该书是20世纪陶瓷考古产生以来,规模最大、收录产品最全面、资料最可靠、体现陶瓷文化和艺术最丰富的著作。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10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0-08-02


目      录
○本刊专稿
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3)
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发掘简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7)
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的勘探与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  邺城考古队(31)
河 北 省 文 物 研 究 所
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发掘简报………………………………………………中国社会科
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43)
○研究与探索
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董坤玉(57)
论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潘  玲(65)
○考古与科技
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六)…………………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
技实验研究中心碳十四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73)
食物加工过程中淀粉粒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葛  威  刘  莉  陈星灿  金正耀(77)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铜器研究……………………………李晓岑  韩汝玢(87)
○读书与思考
陶瓷考古、研究与鉴赏的巨作——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秦大树(93)


篇名: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西周遗存发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  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办公室
关键词:河南淅川县  下王岗遗址  西周时期  楚文化
提要:2008年8月,对河南淅川县下王岗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发现下王岗遗址现存面积约10000平方米。2008年9~12月对20世纪70年代发掘区的南北两侧进行发掘,揭露面积为11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西周时期灰坑48个,其中典型灰坑11个。灰坑大多比较规整,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出土陶器有鬲、罐、盆、瓮、壶、甗、豆等。此次发掘为研究该遗址乃至丹淅地区西周时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为探讨早期楚文化的来源、特征、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篇名: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香港  扫管笏遗址  商周时期  汉代 
提要:2008~2009年,对香港屯门扫管笏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重点为Ⅰ、Ⅱ区,发掘面积为3750平方米。其中商至西周时期的遗迹主要是活动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灶址、房址、手工业作坊址和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等。东周时期遗迹主要也是活动面,以及与之相关的手工业作坊址等,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青铜器等。汉代遗迹为1座墓葬,出土铁斧、青铜盘及耳杯、玉玦等。扫管笏遗址的发掘,为深入解读不同时期香港古代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篇名: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的勘探与发掘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邺城考古队
河 北 省 文 物 研 究 所
关键词:河北临漳县  邺城遗址  佛寺  北朝
提要:2002年10~12月,对“曹奂冢”遗迹进行发掘,确认了该夯土台基为东魏北齐邺城时期的佛寺塔基。2003~2005年的考古勘探和试掘,发现了寺院的方形围壕、围壕东南角和西南角的院落遗迹等,初步确认了以塔基为中心的赵彭城北朝佛寺遗迹。围壕内出土砖瓦、瓦当、灰陶片、青瓷残片等。塔基出土一些与佛教相关的遗物,如泥塑彩绘佛像等,还出土大量砖瓦和石材建筑构件等。西南院落出土陶瓷器和瓦当等遗物。该佛寺遗址是研究北朝佛寺不可多得的珍贵实例。


篇名: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山西太原市  童子寺遗址  石窟寺  北朝  隋唐时期
提要:2002年,对山西太原市龙山童子寺遗址进行发掘,揭露了明代寺院的全貌,在燃灯石塔北侧进行试掘,还对寺院周边进行勘探,发现2座唐代洞窟。2004年的发掘重点是大佛阁,清理了前廊,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2005年对佛阁前廊北部和南部的建筑遗址进行发掘。2006年对佛阁内北半部进行发掘,出土了一批北齐和唐代石刻造像。经过发掘确认佛寺创建于北齐时期。童子寺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北朝、唐代佛寺建筑类型提供了新资料。

题目:先秦墓祭制度再研究
作者:董坤玉
关键词:墓葬  祭祀  葬礼  先秦时期
提要:先秦时期,墓、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墓是无封土的葬所,是对庶人与部分贵族葬所的统称;而冢是墓上有封土的高大坟丘,是称呼王及高级贵族葬所的专用词语。这两个词语在春秋前后开始发生变化,至秦汉时期已无太大区别。先秦时期,在王和贵族冢上举行的祭祀应称为冢祭,肯定是存在的;而在庶人及部分贵族墓上举行的祭祀才应称为墓祭,但仅是作为葬礼完成的一个环节,不常举行,汉晋时期学者们所谓的“古不墓祭”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

篇名:论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
作者:潘  玲
关键词:阶梯纹青铜牌饰  网格纹青铜牌饰  匈奴  鲜卑  汉代
提要:矩形透雕阶梯纹青铜牌饰分布于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地区及贝加尔湖沿岸,与匈奴有密切关系。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边框上有格里风头形象的阶梯纹牌饰经历了纹饰逐步简化的演变过程。边框上饰凹梨纹的阶梯纹牌饰大致流行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边框两侧的阶梯呈对称分布的阶梯纹牌饰流行于公元2世纪左右,其中在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的该型牌饰正面饰乳钉纹,在这一时期还存在由阶梯纹牌饰演化的两种透雕带饰。


篇名:食物加工过程中淀粉粒损伤的实验研究及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作者:葛  威  刘  莉  陈星灿  金正耀
关键词:古代食谱分析  淀粉粒分析  西山遗址  喇家遗址  科技考古
提要:通过对几种谷物淀粉粒进行碾磨和多种加热实验,揭示了淀粉粒在相关食物准备过程中所发生的形貌变化。对于可能涉及加工、加热处理的古代淀粉粒样品,不仅要与未经加工的现代样品进行比较,还应结合相应的模拟实验进行鉴定。不同物种来源的淀粉粒对同一处理过程的反应不尽相同,而相似的淀粉粒形态改变又可能发生于不同的加工处理过程。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鉴定西山遗址出土的损伤淀粉粒的加工方式包括碾磨和加热,而喇家遗址出土面条的原料及加工方式应再作研究。


篇名: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铜器研究
作者:李晓岑  韩汝玢
关键词:云南祥云县  大波那木椁铜棺墓  铜器  战国时期  科技考古
提要:对云南祥云县大波那木椁铜棺墓出土的部分铜器进行取样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铜器中有红铜、锡青铜和铅锡青铜,铅含量很少,铜器的合金配比表现了较早期的发展阶段。铜器的显微组织表明,有铸后热冷加工、铸后热加工、铸后冷加工等多样化的工艺。通过对铜器制作技术进行分析可知,大波那青铜文化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并对云南青铜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大波那出土的木椁进行新的碳十四测定表明,此墓的年代为战国早中期。

篇名:陶瓷考古、研究与鉴赏的巨作——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作者:秦大树
关键词:《中国出土瓷器全集》  瓷器  陶瓷考古
提要:《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是一套关于出土瓷器的大型图录,全书共16册。书中全面收录了20世纪以来通过考古工作出土的古代瓷器,其中既有墓葬、塔基、窖藏中出土的精美器物,也有20世纪后半叶以来对古代窑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出土的重要标本。时代上起公元前16世纪以前的夏代,下迄20世纪前半叶。该书是20世纪陶瓷考古产生以来,规模最大、收录产品最全面、资料最可靠、体现陶瓷文化和艺术最丰富的著作。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