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0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1-01-2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新华



○调查与发掘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3)
江苏徐州市汉代采石遗址发掘简报…………徐州博物馆( 28 )
山西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吉县文物管理所( 40 )
河南荥阳市薛村遗址唐代纪年墓……………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 52 )

○研究与探索
马桥文化再认识…………………………………………曹峻(58  )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韩建业 ( 71 )
西域回字形佛寺源流考………………………………………陈晓露( 79 )
○讨论与争鸣
四川长宁“七个洞”崖墓画像考辨……………………牛天伟(91  )

 


篇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
作者: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关键词:山东   国家村墓地    战国汉代时期
内容提要:2007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依据出土陶器及建筑材料的特征,再结合墓葬形制,初步断定有49座墓葬属于战国及汉代。其中可以断定22座墓属于战国时期、8座墓属于汉代。战国墓的墓葬形制有“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水晶、玛瑙器、石器、骨器等。汉代墓有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种,随葬品有铜器、石器、骨器、铁器等。该墓地年代延续时间较长,随葬品较为丰富,种类繁多,对研究战国至汉代齐地的墓葬形制、发展序列,以及埋葬制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名:江苏徐州市汉代采石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徐州博物馆
关 键 词:江苏 徐州市  汉代  采石遗址
内容提要:徐州汉代采石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2004年5~8月发掘。遗址地层堆积简单,但采石遗迹分布密集。采石坑数量大,反映的采石工艺较为多样,另外还有石坯坑、石渣坑、未完成坑、踏步、楔窝等。遗址内出土遗物丰富,主要为采石用的铁质工具、陶器为生活用器等。遗址的时代为西汉时期,下限不会晚于东汉早期。该遗址应为西汉楚国的官营采石手工业作坊,开采的石料可能用于加工楚王墓葬塞石和建筑材料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代石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篇名:河南荥阳市薛村遗址唐代河阳军兵马副使宋华夫妇合葬墓发掘报告
作者: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河南荥阳市  夫妻合葬墓  河阳军兵马副使  宋华  公元820年
内容提要: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在荥阳薛村遗址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第Ⅳ发掘区的M2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晚期夫妻合葬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和一批陶瓷器等遗物。由志文可知,墓主为公元820年下葬的唐代河阳军兵马副使、试太常卿宋华及其夫人阎氏。从志文记叙的内容看,墓主曾为藩镇魏博集团人物,这为研究中晚唐藩镇割据及中、下层武职建制提供了信息。同时,出土的陶器、瓷器也成为唐代同类器物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篇名:山西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吉县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山西  吉县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北齐至宋金时期
内容提要: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发现的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雕凿手法上看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这些龛窟共分为五组。第一组有3个龛和一个题记,第二组有3个龛和4个题记,第三组有1个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第五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根据现存造像的特点等推断,其年代为北齐至宋金时期。

 

篇名:马桥文化再认识
作者:曹峻
关键词:马桥文化 属性 再认识
内容提要:夏商时期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长期以来因其内涵中出现以泥质红褐陶为主的器物群而被认为是由外来文化主导形成的新阶段考古学文化。然而对马桥遗址出土石器的形制与陶器质地、纹饰、形态的文化因素分析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马桥文化仍是一支以土著性为主的地域文化。

 

篇名: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
作者:韩建业
关键词: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二里头古都  早期中国
内容提要: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二里头古都的面积都在300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的商代以前最为宏大的聚落遗址。从这3处大型中心聚落的发展变化,可以大致勾勒出整个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最先于距今5000年左右已经形成良渚古国为代表的各个邦国文明,虽各呈异彩,但都偏安一隅、互不统属。距今4500年以后形成的陶寺类型——陶唐氏古国终于靠近中原腹地,其影响由局部变为接近全局,但终究范围有限、深度不够,且未形成世袭王权,最多也只进入雏形王国阶段。距今3800年以后出现在中原腹地的二里头青铜文明——晚期夏王朝,能够海纳百川菁华而又播之四海,对周围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已经形成稳固的世袭王权,进入真正的王国阶段。这一从邦国到王国的发展历程,与“邦国-王国-帝国”的演进之路基本吻合,并和自然环境演变密切相关。

 

篇名:四川长宁“七个洞”崖墓画像考辨
作者:牛天伟
关键词:“七个洞”崖墓、“嘉瓜”、鸟啄鱼、交龙、联钱(璧)纹
内容提要:四川长宁县“七个洞”崖墓雕刻有丰富的画像,罗二虎《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一文对此处崖墓画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但本文通过对“嘉瓜”、“鸟啄鱼”、“二龙交体”、“联钱(璧)纹”和“胜”图案等画像寓意的具体考辨,提出了如下不同看法:1号、6号和7号墓门画像所要表现的主旨不在于墓主灵魂的升仙,而在于墓主家族后代子孙的昌盛与富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10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1-01-28



○调查与发掘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3)
江苏徐州市汉代采石遗址发掘简报…………徐州博物馆( 28 )
山西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吉县文物管理所( 40 )
河南荥阳市薛村遗址唐代纪年墓……………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 52 )

○研究与探索
马桥文化再认识…………………………………………曹峻(58  )
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韩建业 ( 71 )
西域回字形佛寺源流考………………………………………陈晓露( 79 )
○讨论与争鸣
四川长宁“七个洞”崖墓画像考辨……………………牛天伟(91  )

 


篇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国家村战国及汉代墓葬
作者:山东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关键词:山东   国家村墓地    战国汉代时期
内容提要:2007年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配合基建工程,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依据出土陶器及建筑材料的特征,再结合墓葬形制,初步断定有49座墓葬属于战国及汉代。其中可以断定22座墓属于战国时期、8座墓属于汉代。战国墓的墓葬形制有“甲”字形土坑积石木椁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出土有陶器、铜器、玉器、水晶、玛瑙器、石器、骨器等。汉代墓有长方形竖穴砖室墓和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两种,随葬品有铜器、石器、骨器、铁器等。该墓地年代延续时间较长,随葬品较为丰富,种类繁多,对研究战国至汉代齐地的墓葬形制、发展序列,以及埋葬制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名:江苏徐州市汉代采石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徐州博物馆
关 键 词:江苏 徐州市  汉代  采石遗址
内容提要:徐州汉代采石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市区南部,2004年5~8月发掘。遗址地层堆积简单,但采石遗迹分布密集。采石坑数量大,反映的采石工艺较为多样,另外还有石坯坑、石渣坑、未完成坑、踏步、楔窝等。遗址内出土遗物丰富,主要为采石用的铁质工具、陶器为生活用器等。遗址的时代为西汉时期,下限不会晚于东汉早期。该遗址应为西汉楚国的官营采石手工业作坊,开采的石料可能用于加工楚王墓葬塞石和建筑材料等。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汉代石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篇名:河南荥阳市薛村遗址唐代河阳军兵马副使宋华夫妇合葬墓发掘报告
作者: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河南荥阳市  夫妻合葬墓  河阳军兵马副使  宋华  公元820年
内容提要:2005~200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在荥阳薛村遗址发掘了一批唐代墓葬。其中第Ⅳ发掘区的M2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晚期夫妻合葬墓,出土了一合墓志和一批陶瓷器等遗物。由志文可知,墓主为公元820年下葬的唐代河阳军兵马副使、试太常卿宋华及其夫人阎氏。从志文记叙的内容看,墓主曾为藩镇魏博集团人物,这为研究中晚唐藩镇割据及中、下层武职建制提供了信息。同时,出土的陶器、瓷器也成为唐代同类器物的断代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篇名:山西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作者: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吉县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山西  吉县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北齐至宋金时期
内容提要: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发现的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雕凿手法上看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这些龛窟共分为五组。第一组有3个龛和一个题记,第二组有3个龛和4个题记,第三组有1个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第五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根据现存造像的特点等推断,其年代为北齐至宋金时期。

 

篇名:马桥文化再认识
作者:曹峻
关键词:马桥文化 属性 再认识
内容提要:夏商时期太湖地区的马桥文化,长期以来因其内涵中出现以泥质红褐陶为主的器物群而被认为是由外来文化主导形成的新阶段考古学文化。然而对马桥遗址出土石器的形制与陶器质地、纹饰、形态的文化因素分析与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马桥文化仍是一支以土著性为主的地域文化。

 

篇名:良渚、陶寺与二里头—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
作者:韩建业
关键词:良渚古城  陶寺古城  二里头古都  早期中国
内容提要:良渚古城、陶寺古城和二里头古都的面积都在300万平方米左右,是目前发现的商代以前最为宏大的聚落遗址。从这3处大型中心聚落的发展变化,可以大致勾勒出整个早期中国文明的演进之路:最先于距今5000年左右已经形成良渚古国为代表的各个邦国文明,虽各呈异彩,但都偏安一隅、互不统属。距今4500年以后形成的陶寺类型——陶唐氏古国终于靠近中原腹地,其影响由局部变为接近全局,但终究范围有限、深度不够,且未形成世袭王权,最多也只进入雏形王国阶段。距今3800年以后出现在中原腹地的二里头青铜文明——晚期夏王朝,能够海纳百川菁华而又播之四海,对周围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空前提高,已经形成稳固的世袭王权,进入真正的王国阶段。这一从邦国到王国的发展历程,与“邦国-王国-帝国”的演进之路基本吻合,并和自然环境演变密切相关。

 

篇名:四川长宁“七个洞”崖墓画像考辨
作者:牛天伟
关键词:“七个洞”崖墓、“嘉瓜”、鸟啄鱼、交龙、联钱(璧)纹
内容提要:四川长宁县“七个洞”崖墓雕刻有丰富的画像,罗二虎《长宁七个洞崖墓群汉画像研究》一文对此处崖墓画像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但本文通过对“嘉瓜”、“鸟啄鱼”、“二龙交体”、“联钱(璧)纹”和“胜”图案等画像寓意的具体考辨,提出了如下不同看法:1号、6号和7号墓门画像所要表现的主旨不在于墓主灵魂的升仙,而在于墓主家族后代子孙的昌盛与富贵。

 

 

作者:新华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