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1-08-0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苗霞
目  录
○调查与发掘
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3)
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11)
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26)
成都市龙泉驿五代前蜀王宗侃夫妇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泉驿区文物保护管理所(33)
○研究与探索
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与认识 ……………………………………袁广阔(45)
新城子文化初步研究——兼谈与辽东地区相关考古遗存的关系…………华玉冰 王来柱(51)
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释 ……………………………………陈斯鹏(65)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韦正(72)
○讨论与争鸣
释殷墟卜辞中的“ ”字——兼论“羑里”……………………………………………时兵(88)
○学术动态
“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本刊记者(91)
○信息与交流
《灵宝西坡墓地》简介(胡凯·25)  《殷墟出土器物选粹》(胡凯·44)  《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简介(胡凯·50)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考古项目简介(考古研究所科研处·96)
 
篇名: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执笔者:袁广阔、韩召会、赵宏、李锋
提要: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汝州市煤山遗址的西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龙山时期的土坑竖穴墓6座。墓葬分有二层台墓和无二层台墓两种。有二层台的墓葬随葬品较多,随葬品多放置在二层台上。无二层台的墓葬中,只有1座墓有少量随葬品。墓葬出土遗物以彩绘陶器为主,器类有壶、豆、罐、杯、碗等,多为明器,其他有玉器和獐牙等。墓葬出土遗物有石家河文化的因素,煤山龙山文化时期的埋葬习俗应受到石家河文化的较大影响。
关键词:河南省汝州市  煤山遗址  龙山文化  彩绘陶器  石家河文化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执笔者:徐龙国、刘振东、张建锋
提要:2005年11月~2006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长乐宫西北部六号宫殿遗址的主体建筑台基的北部边缘及其以北的附属建筑进行了发掘。附属建筑分东、西两部分,各由殿堂、廊道、散水和院落组成。殿堂只有夯土台基,有的台基边缘残存有成排的础石,西部殿堂还有一组半地下建筑基址。廊道内铺方砖,有的两侧还有柱础及立柱痕迹。散水用卵石或条砖铺砌。院落中有由水井、沉淀池和地下排水管道组成的供排水系统。在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有地下通道。六号宫殿遗址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为主,有筒瓦、板瓦、瓦当、砖、管道、井圈等,另有少量陶器、铁器、铜器、铜钱和海贝等。从出土遗物看,该建筑始建于西汉初期,一直沿用到王莽时期。根据发掘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六号宫殿遗址应是长乐宫的前殿旧址。
关键词:西安市 汉长安城 长乐宫 六号宫殿遗址  附属建筑
 
 
篇名: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作者: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刘斌、黄吉博
提要:2010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的墓葬。墓葬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券墓,墓室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北壁有并列的三个耳室,耳室内各有一具陶棺。墓葬形制较特殊,应为迁入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铜器等。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晋时期的墓葬形制与合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河南孟津县  单室砖券墓  西晋  迁葬  合葬 
 
 
篇名:成都市龙泉驿五代前蜀王宗侃夫妇墓
作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驿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执笔者:刘雨茂、薛登、毛求学、朱章义
提要: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成都龙泉驿区青龙村的一座砖室墓进行发掘。墓葬为较大型的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墓,平面呈“亚”字形,竖穴式墓坑,东、西墓室均由封门墙、墓室、棺床、耳室和肋拱组成。两室为同时修建,为同墓异葬的夫妇合葬墓。墓内残存随葬品有瓷器、铜器、锡器、铁器和石器等,另有2盒墓志。此墓是迄今发掘的除王建永陵之外的最高级别的前蜀重臣和分封亲王墓葬,为前蜀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出土的墓志对史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墓的墓葬形制在四川地区五代时期大中型墓葬中尚属首例,这对研究当时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都  龙泉驿  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墓  墓志  前蜀  分封亲王
 
 
篇名: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与认识
作者:袁广阔
提要:对河南汝州煤山遗址中墓葬在遗址中的布局进行分析,根据形制和随葬品的多寡对墓葬进行分类,并对本地区同时期的龙山墓葬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煤山遗址的墓葬存在三个等级,当时已经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墓葬的埋葬习俗受到石家河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煤山遗址  墓葬  布局  分类  埋葬习俗
 
 
篇名:新城子文化初步研究——兼谈与辽东地区相关考古遗存的关系
作者:华玉冰  王来柱
提要:通过考古发现和发掘,提出新的文化--新城子文化,并明确了其文化内涵、分布范围以及源流。新城子文化分布于辽河以东的辽河流域,以石棺墓为主要墓葬类型,以弦纹钵口壶及双横耳罐为典型陶器组合,流行于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来源为本地区的马城子文化,之后发展成为河夹心类型。双房类型分布于辽东半岛腹地,以石棚墓、盖石墓为主要墓葬类型,以叠沿罐、高颈饰凸棱纹的壶为典型陶器组合,流行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应来源于本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尹家村一期文化以积石墓、积石冢为主要墓葬类型,随葬小型的手制壶、罐、钵、豆等陶器,分布于辽东半岛西南部,时代为春秋时期,来源于本地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上述诸考古学文化关系虽较密切,但不能归为同一种考古学文化。
关键词: 辽东地区 确新城子文化  双房类型  尹家村一期文化
 
 
篇名: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释
作者:陈斯鹏
提要:通过对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出土的“元和四年刻石”铭文进行全面的考释,纠正了过去两种释文的许多错误,并进而揭示该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指出该铭文在年代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史、佛教史、屈原评价史、文体学等许多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张家坟墓群   元和四年刻石   铭文考释  佛教史  屈原
 
 
篇名: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作者:韦正
提要:通过对时代特征强、演变快的陶器进行分析,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进行重新分组,167座墓葬共分为五组,其中包含两个数量不多的过渡特征组。为检验分组的合理性,选择墓葬形制、石灯、釉陶器,灰陶器上的忍冬纹、波浪纹、忍冬纹和波浪纹组合等考察它们在上述五组中的分布规律。根据出土遗物和墓向等,认为方向一致且较紧密地聚集在一起的墓葬属于家族墓。第三组的墓葬新形制、陶器形制、釉陶器新种类以及与墓葬平面布局等迹象表明,第三组时是大同南郊墓地形成史上的巨变时期。根据大同别处发现的纪年材料,第三组的时代约值5世纪晚期,此时北魏经历了太和改革和迁都洛阳,第三组墓葬所表现的维持和破坏并存的状况,当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大同南郊  北魏墓群   分组分期   墓地布局
 
 
篇名:释殷墟卜辞中的“ ”字——兼论“羑里”
作者:时兵
提要: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字从“臼”从“木”,实乃“𣓌”字的初文,其字在卜辞中又假借为“羑”,用作地名。该字的释读,不仅将我国有关“乌桕”的记载从战国时期提前到殷商时期,而且为传世文献所记载的地名“羑里”提供了最早的证据。
关键词:殷墟  卜辞  羑里  战国时期  殷商时期

 
篇名:“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本刊记者
提要:2010年9月17~19日,“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内黄县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学者们围绕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及相关议题分9场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此次会议作为汉代考古与汉文化系列会议的第四次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必将有力地推动汉代考古、汉代历史和汉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汉代  城市考古  聚落考古  学术研讨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

201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1-08-04

目  录
○调查与发掘
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3)
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11)
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26)
成都市龙泉驿五代前蜀王宗侃夫妇墓…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龙泉驿区文物保护管理所(33)
○研究与探索
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与认识 ……………………………………袁广阔(45)
新城子文化初步研究——兼谈与辽东地区相关考古遗存的关系…………华玉冰 王来柱(51)
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释 ……………………………………陈斯鹏(65)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韦正(72)
○讨论与争鸣
释殷墟卜辞中的“ ”字——兼论“羑里”……………………………………………时兵(88)
○学术动态
“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本刊记者(91)
○信息与交流
《灵宝西坡墓地》简介(胡凯·25)  《殷墟出土器物选粹》(胡凯·44)  《扬州城----1987~1998年考古发掘报告》简介(胡凯·50)  “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考古项目简介(考古研究所科研处·96)
 
篇名: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执笔者:袁广阔、韩召会、赵宏、李锋
提要:199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河南汝州市煤山遗址的西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龙山时期的土坑竖穴墓6座。墓葬分有二层台墓和无二层台墓两种。有二层台的墓葬随葬品较多,随葬品多放置在二层台上。无二层台的墓葬中,只有1座墓有少量随葬品。墓葬出土遗物以彩绘陶器为主,器类有壶、豆、罐、杯、碗等,多为明器,其他有玉器和獐牙等。墓葬出土遗物有石家河文化的因素,煤山龙山文化时期的埋葬习俗应受到石家河文化的较大影响。
关键词:河南省汝州市  煤山遗址  龙山文化  彩绘陶器  石家河文化
 
 
篇名:西安市汉长安城长乐宫六号建筑遗址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
执笔者:徐龙国、刘振东、张建锋
提要:2005年11月~2006年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对长乐宫西北部六号宫殿遗址的主体建筑台基的北部边缘及其以北的附属建筑进行了发掘。附属建筑分东、西两部分,各由殿堂、廊道、散水和院落组成。殿堂只有夯土台基,有的台基边缘残存有成排的础石,西部殿堂还有一组半地下建筑基址。廊道内铺方砖,有的两侧还有柱础及立柱痕迹。散水用卵石或条砖铺砌。院落中有由水井、沉淀池和地下排水管道组成的供排水系统。在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之间有地下通道。六号宫殿遗址出土遗物以建筑材料为主,有筒瓦、板瓦、瓦当、砖、管道、井圈等,另有少量陶器、铁器、铜器、铜钱和海贝等。从出土遗物看,该建筑始建于西汉初期,一直沿用到王莽时期。根据发掘资料并结合文献记载,六号宫殿遗址应是长乐宫的前殿旧址。
关键词:西安市 汉长安城 长乐宫 六号宫殿遗址  附属建筑
 
 
篇名: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作者: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
执笔者:刘斌、黄吉博
提要:2010年6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的墓葬。墓葬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券墓,墓室平面呈方形,四角攒尖顶,北壁有并列的三个耳室,耳室内各有一具陶棺。墓葬形制较特殊,应为迁入葬。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铜器等。此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晋时期的墓葬形制与合葬制度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河南孟津县  单室砖券墓  西晋  迁葬  合葬 
 
 
篇名:成都市龙泉驿五代前蜀王宗侃夫妇墓
作者: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龙泉驿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执笔者:刘雨茂、薛登、毛求学、朱章义
提要:1998年,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成都龙泉驿区青龙村的一座砖室墓进行发掘。墓葬为较大型的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墓,平面呈“亚”字形,竖穴式墓坑,东、西墓室均由封门墙、墓室、棺床、耳室和肋拱组成。两室为同时修建,为同墓异葬的夫妇合葬墓。墓内残存随葬品有瓷器、铜器、锡器、铁器和石器等,另有2盒墓志。此墓是迄今发掘的除王建永陵之外的最高级别的前蜀重臣和分封亲王墓葬,为前蜀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出土的墓志对史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墓的墓葬形制在四川地区五代时期大中型墓葬中尚属首例,这对研究当时墓葬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成都  龙泉驿  长方形双室券顶砖墓  墓志  前蜀  分封亲王
 
 
篇名:河南汝州市煤山龙山文化墓葬的发现与认识
作者:袁广阔
提要:对河南汝州煤山遗址中墓葬在遗址中的布局进行分析,根据形制和随葬品的多寡对墓葬进行分类,并对本地区同时期的龙山墓葬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煤山遗址的墓葬存在三个等级,当时已经有严重的贫富分化,墓葬的埋葬习俗受到石家河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煤山遗址  墓葬  布局  分类  埋葬习俗
 
 
篇名:新城子文化初步研究——兼谈与辽东地区相关考古遗存的关系
作者:华玉冰  王来柱
提要:通过考古发现和发掘,提出新的文化--新城子文化,并明确了其文化内涵、分布范围以及源流。新城子文化分布于辽河以东的辽河流域,以石棺墓为主要墓葬类型,以弦纹钵口壶及双横耳罐为典型陶器组合,流行于西周早期至春秋晚期,来源为本地区的马城子文化,之后发展成为河夹心类型。双房类型分布于辽东半岛腹地,以石棚墓、盖石墓为主要墓葬类型,以叠沿罐、高颈饰凸棱纹的壶为典型陶器组合,流行于商代早期至战国时期,应来源于本地区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尹家村一期文化以积石墓、积石冢为主要墓葬类型,随葬小型的手制壶、罐、钵、豆等陶器,分布于辽东半岛西南部,时代为春秋时期,来源于本地区的双砣子三期文化。上述诸考古学文化关系虽较密切,但不能归为同一种考古学文化。
关键词: 辽东地区 确新城子文化  双房类型  尹家村一期文化
 
 
篇名: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元和四年刻石”考释
作者:陈斯鹏
提要:通过对巴东县张家坟墓群M1出土的“元和四年刻石”铭文进行全面的考释,纠正了过去两种释文的许多错误,并进而揭示该铭文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指出该铭文在年代学、历史地理学、经济史、佛教史、屈原评价史、文体学等许多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张家坟墓群   元和四年刻石   铭文考释  佛教史  屈原
 
 
篇名:大同南郊北魏墓群研究
作者:韦正
提要:通过对时代特征强、演变快的陶器进行分析,将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进行重新分组,167座墓葬共分为五组,其中包含两个数量不多的过渡特征组。为检验分组的合理性,选择墓葬形制、石灯、釉陶器,灰陶器上的忍冬纹、波浪纹、忍冬纹和波浪纹组合等考察它们在上述五组中的分布规律。根据出土遗物和墓向等,认为方向一致且较紧密地聚集在一起的墓葬属于家族墓。第三组的墓葬新形制、陶器形制、釉陶器新种类以及与墓葬平面布局等迹象表明,第三组时是大同南郊墓地形成史上的巨变时期。根据大同别处发现的纪年材料,第三组的时代约值5世纪晚期,此时北魏经历了太和改革和迁都洛阳,第三组墓葬所表现的维持和破坏并存的状况,当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大同南郊  北魏墓群   分组分期   墓地布局
 
 
篇名:释殷墟卜辞中的“ ”字——兼论“羑里”
作者:时兵
提要: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字从“臼”从“木”,实乃“𣓌”字的初文,其字在卜辞中又假借为“羑”,用作地名。该字的释读,不仅将我国有关“乌桕”的记载从战国时期提前到殷商时期,而且为传世文献所记载的地名“羑里”提供了最早的证据。
关键词:殷墟  卜辞  羑里  战国时期  殷商时期

 
篇名:“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本刊记者
提要:2010年9月17~19日,“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内黄县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计13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90余篇。学者们围绕汉代城市和聚落考古及相关议题分9场进行了学术报告和讨论。此次会议作为汉代考古与汉文化系列会议的第四次会议,为国内外学者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必将有力地推动汉代考古、汉代历史和汉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汉代  城市考古  聚落考古  学术研讨会 
 
 

作者:苗霞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