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学报》201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4-08-0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杨毅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格局索秀芬………………索秀芬  李少兵(293)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霍 巍(327)
河北邯郸薛庄遗址发掘报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河北省文物局(351)
河南淅川泉眼沟汉代墓葬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 河南省文物局 南阳市文物局 淅川县文物局(391)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格局
索秀芬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11)
李少兵
(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  010010)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于公元前9000——前2000年。转年遗存公元前9000-前7500年,小河西文化公元前7500-前6400年。西梁文化与兴隆洼文化时代大致相当,公元前6400-前5000年。赵宝沟文化与上宅文化和镇江营子一期文化约同时,赵宝沟文化公元前5500-前4500年,上宅文化公元前5500-前4700年。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前3000年。富河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3000年。后冈一期文化公元前4800-前3900年,早期与赵宝沟文化四期、红山文化一期同时,后冈一期文化中期和晚期与红山文化二期同时,庙底沟文化与红山文化三期同时,半坡四期文化与红山四期同时。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四期出现,公元前3500-前2000年。水泉F18遗存与雪山二期文化、大城山T8②遗存约同时,公元前2500-2000年。
转年遗存出现在燕山以南地区,小河西文化发现在燕山以北地区。北起西拉木伦河,南到滦河,形成一个文化发展区,发展演替序列为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除小河西文化尚不明晰外,其他文化在最后阶段都出现了下一个文化,在发展壮大新文化过程当中取代旧文化。
  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西梁文化、富河文化是本地区的土著文化。西拉木伦河至滦河地区强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不断北进,与西梁文化和富河文化形成犬牙交错的分布态势。上宅文化是蓟运河上游的土著文化。来自镇江营子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后冈二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北进先后占据燕山以南地区,燕山南麓地区是东北筒形罐文化和黄河下游文化交汇区。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
霍 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  610064)
  西藏早期金属器的制造与使用问题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后期的文献记载,未能得到考古出土材料的支持。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西藏考古的成果,认为西藏早期金属器最早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4000年。在距今2500~2000年,约相当于中原战国秦汉之际,西藏的早期金属时代更是呈现出复杂的面貌,铁器可能在这个时期已经传入到西藏高原,铁与铜合体而成的器物开始流行,表明人们同时对铜和铁这两种金属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藏西高原和藏南谷地的人们已经学会利用或者使用铁器制作兵器或装饰品,铁兵器中具有消耗性的铁箭镞的大量发现,证明当时铁的产量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一个重要的特征还在于:西藏早期金属器中出现了一批黄金制品,和欧亚草原许多游牧民族一样,黄金作为一种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似乎已经在这个时期被藏族先民们广泛利用。从西藏出土的早期金属器还可以观察到,它们很可能吸收了周边各地早期金属器制作与装饰的不同特点,一些特殊器物传入西藏高原的途径也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些因素充分体现出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等鲜明的特征。
 
河北邯郸薛庄遗址发掘报告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河北省文物局
  薛庄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黄粱梦镇薛庄村西北约500米,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2006年8—12月,为配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建设,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总揭露面积3025平方米,共清理灰坑310个、墓葬46座、灰沟10条、灶址2处、水井2眼、道路1段。出土可复原陶器以及石、骨、蚌、铜等各类人工制品近千件。
  薛庄遗址延用时间长,时代跨度大,文化遗存可以划分为龙山、先商、晚商、汉魏和唐宋五个时期,其中龙山、先商和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本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研究表明,薛庄遗址龙山时期文化遗存与豫北冀南地区诸遗址的同类遗存大同小异,应属于后冈二期文化;先商文化遗存大致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文化面貌极富地方特色,应属于下七垣文化漳河类型;晚商遗存可分四期,分别与殷墟文化一至四期相对应,墓葬特征与安阳殷墟墓葬大同小异,在文化性质上应属于殷墟文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冀南地区龙山时期文化遗存性质与年代,完善目前较为薄弱的先商文化分期研究,探讨晚商族群的社会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南淅川泉眼沟汉代墓葬发掘报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
河南省文物局  南阳市文物局  淅川县文物局
  河南淅川泉眼沟墓地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于2010-2011年发掘,共清理墓葬93座。其中竖穴土坑墓57座,主要有无墓道和带狭长墓道的长方形土坑墓两类。砖室墓35座,可以分为单室墓和双室墓两类。另有葬未成年人的砖棺墓1座。随葬品共523件,另有铜钱1063枚。其中土坑墓每座随葬品一般3~6件,砖室墓未被盗的随葬品都在8件以上。质地有陶、铜、铁、琉璃、石五类,其中以陶器占绝大多数。陶系以泥质灰陶为主,器类有鼎、盒、壶、双耳罐、瓮、鍪、鐎斗、盆、钵、腰沿釜、甑、仓、灶、井、狗、鸡、圈厕、磨、灯等,部分砖室墓还随葬绳纹板瓦和筒瓦。铜器仅15件,器类有鋗、带钩、泡、环、饰件等。铁器14件,器形有釜、盆、灯、剑、镞、刀、斧等。另有琉璃耳珰、串珠等。墓地可能是一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不大,墓主身份可能是平民。墓葬的年代从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基本囊括了整个两汉时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丹江中下游地区两汉时期普通平民阶层的墓制、葬俗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报》

《考古学报》2014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4-08-05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格局索秀芬………………索秀芬  李少兵(293)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霍 巍(327)
河北邯郸薛庄遗址发掘报告………………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河北省文物局(351)
河南淅川泉眼沟汉代墓葬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 河南省文物局 南阳市文物局 淅川县文物局(391)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格局
索秀芬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11)
李少兵
(内蒙古博物院,呼和浩特  010010)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于公元前9000——前2000年。转年遗存公元前9000-前7500年,小河西文化公元前7500-前6400年。西梁文化与兴隆洼文化时代大致相当,公元前6400-前5000年。赵宝沟文化与上宅文化和镇江营子一期文化约同时,赵宝沟文化公元前5500-前4500年,上宅文化公元前5500-前4700年。红山文化公元前4700-前3000年。富河文化约公元前5500-前3000年。后冈一期文化公元前4800-前3900年,早期与赵宝沟文化四期、红山文化一期同时,后冈一期文化中期和晚期与红山文化二期同时,庙底沟文化与红山文化三期同时,半坡四期文化与红山四期同时。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四期出现,公元前3500-前2000年。水泉F18遗存与雪山二期文化、大城山T8②遗存约同时,公元前2500-2000年。
转年遗存出现在燕山以南地区,小河西文化发现在燕山以北地区。北起西拉木伦河,南到滦河,形成一个文化发展区,发展演替序列为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除小河西文化尚不明晰外,其他文化在最后阶段都出现了下一个文化,在发展壮大新文化过程当中取代旧文化。
  西拉木伦河以北地区,西梁文化、富河文化是本地区的土著文化。西拉木伦河至滦河地区强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不断北进,与西梁文化和富河文化形成犬牙交错的分布态势。上宅文化是蓟运河上游的土著文化。来自镇江营子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后冈二期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北进先后占据燕山以南地区,燕山南麓地区是东北筒形罐文化和黄河下游文化交汇区。
 
试论西藏发现的早期金属器和早期金属时代
霍 巍  
(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成都  610064)
  西藏早期金属器的制造与使用问题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后期的文献记载,未能得到考古出土材料的支持。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西藏考古的成果,认为西藏早期金属器最早的制作年代可能要早于距今4000年。在距今2500~2000年,约相当于中原战国秦汉之际,西藏的早期金属时代更是呈现出复杂的面貌,铁器可能在这个时期已经传入到西藏高原,铁与铜合体而成的器物开始流行,表明人们同时对铜和铁这两种金属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藏西高原和藏南谷地的人们已经学会利用或者使用铁器制作兵器或装饰品,铁兵器中具有消耗性的铁箭镞的大量发现,证明当时铁的产量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一个重要的特征还在于:西藏早期金属器中出现了一批黄金制品,和欧亚草原许多游牧民族一样,黄金作为一种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似乎已经在这个时期被藏族先民们广泛利用。从西藏出土的早期金属器还可以观察到,它们很可能吸收了周边各地早期金属器制作与装饰的不同特点,一些特殊器物传入西藏高原的途径也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这些因素充分体现出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所具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融合性等鲜明的特征。
 
河北邯郸薛庄遗址发掘报告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河北省文物局
  薛庄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黄粱梦镇薛庄村西北约500米,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2006年8—12月,为配合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段建设,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在河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总揭露面积3025平方米,共清理灰坑310个、墓葬46座、灰沟10条、灶址2处、水井2眼、道路1段。出土可复原陶器以及石、骨、蚌、铜等各类人工制品近千件。
  薛庄遗址延用时间长,时代跨度大,文化遗存可以划分为龙山、先商、晚商、汉魏和唐宋五个时期,其中龙山、先商和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较为丰富,是本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收获。研究表明,薛庄遗址龙山时期文化遗存与豫北冀南地区诸遗址的同类遗存大同小异,应属于后冈二期文化;先商文化遗存大致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文化面貌极富地方特色,应属于下七垣文化漳河类型;晚商遗存可分四期,分别与殷墟文化一至四期相对应,墓葬特征与安阳殷墟墓葬大同小异,在文化性质上应属于殷墟文化。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冀南地区龙山时期文化遗存性质与年代,完善目前较为薄弱的先商文化分期研究,探讨晚商族群的社会结构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河南淅川泉眼沟汉代墓葬发掘报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
河南省文物局  南阳市文物局  淅川县文物局
  河南淅川泉眼沟墓地位于丹江口水库东岸,于2010-2011年发掘,共清理墓葬93座。其中竖穴土坑墓57座,主要有无墓道和带狭长墓道的长方形土坑墓两类。砖室墓35座,可以分为单室墓和双室墓两类。另有葬未成年人的砖棺墓1座。随葬品共523件,另有铜钱1063枚。其中土坑墓每座随葬品一般3~6件,砖室墓未被盗的随葬品都在8件以上。质地有陶、铜、铁、琉璃、石五类,其中以陶器占绝大多数。陶系以泥质灰陶为主,器类有鼎、盒、壶、双耳罐、瓮、鍪、鐎斗、盆、钵、腰沿釜、甑、仓、灶、井、狗、鸡、圈厕、磨、灯等,部分砖室墓还随葬绳纹板瓦和筒瓦。铜器仅15件,器类有鋗、带钩、泡、环、饰件等。铁器14件,器形有釜、盆、灯、剑、镞、刀、斧等。另有琉璃耳珰、串珠等。墓地可能是一处公共墓地,墓葬规模不大,墓主身份可能是平民。墓葬的年代从西汉早期至东汉晚期,基本囊括了整个两汉时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丹江中下游地区两汉时期普通平民阶层的墓制、葬俗及其发展演变过程。
 

作者:杨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