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学报》2019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9-11-2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论辛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任瑞波(439)

从甲骨文“俎”说到“义”观念的起源问题……………………………………………晁福林(461)

周代的臣鬲与陪台 ——兼论穆王修刑与以刑辅德………………………………冯 时(479)

安阳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2015—2016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503)

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2010—2012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565)

《考古学报》2019年4期内容提要

论辛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任瑞波

(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兰州 730000)

长期以来,学界将辛店文化分为山家头类型、张家咀类型和姬家川类型,有人还将“唐汪式陶器”也纳入辛店文化。随着越来越多新考古资料的出现,山家头类型和“唐汪式陶器”逐渐显示出其独特性,我们认为“唐汪式陶器”不属于辛店文化,且宜将山家头类型从辛店文化中独立出来改称为山家头文化。山家头文化和以张家咀、姬家川两个类型为代表的辛店文化虽属早晚继承发展关系,但两支文化各有不同的指征性器物和固定的陶器组合。结合典型彩陶图案和主要器物形态变化,以腹耳壶为切入点,本文将永靖莲花台和民和核桃庄小旱地这两处有层位关系的墓地材料分组研究作为基础和标尺,通过对临夏盐场、互助总寨、东乡崖头、乐都大坟滩等另外四处墓地和永靖姬家川、黑头咀、张家咀、瓦渣咀等四处居址出土陶器的比较分析,最终把辛店文化分为六小段、四大期。辛店文化源自山家头文化,但去向暂不可知。根据四个有效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并参照甘肃徐家碾墓地出土的绝对年代特征明显的青铜器,暂推定辛店文化的上限大约为公元前十五世纪中叶,下限约在公元前九世纪或稍晚,但辛店文化的准确绝对年代还有待于更多系列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公布。 

从甲骨文“俎”说到“义”观念的起源问题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我国传统文化中甚为重要的“义”观念实源于甲骨文“俎”。甲骨文的这个字与《说文》所引古文“宜”字同,可以推断,甲骨文俎、宜实为一字。“俎(宜)”字在甲骨文的选日、择时、选择牺牲、问事等辞例中常用若适宜字,并且每与《易经》所载筮辞一致,是可见甲骨文“俎(宜)”除了用作祭祀、用牲之辞外,亦用如适宜之意。商代甲骨文的“义”字,只是地名或人名用字,并不具备后世“义”观念的任何意项。西周时期,原来的“义”字,旧瓶装了新酒。如通假作“宜”、用作威义字、表示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春秋时代,“义”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表示社会准则及伦理道德的观念。孔子所使用的“义”是春秋社会上普遍行用的观念,但仍谓“义者,宜也”(见《礼记?中庸》),直指“义”观念的核心意旨,亦即其源起之所在。

周代的臣鬲与陪台 ——兼论穆王修刑与以刑辅德

冯 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西周奴隶问题是西周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对其时社会性质的认识,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对西周历史的重建。本文根据西周金文史料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探索,提出许多新观点。西周奴隶是奴隶主贵族得以维系其正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劳务人员,包括仆、驭、百工、牧、庸和臣妾,其中仆、驭、百工、牧统称为人鬲或鬲,文献则称陪台,其多从事劳辱之事。仆的地位最低,或饰尾以贱之,人数也最多;驭的地位相对较高,庸则多为战争所获;臣妾则有家室,世代为奴,地位更高于人鬲。西周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罪奴,贵族则可通过赏赐、买卖或战争掳取的方式获取奴隶,其所属权非常明确,所以奴隶的安全也必然得到奴隶主贵族的保护。本文首先对西周青铜器霸姬盘、盉及嗝攸从鼎铭文进行详细考释,揭示了因奴隶逃亡不归所导致的奴隶主贵族间为奴隶归属权问题而致诉讼的史实。西周穆王以后,奴隶逃亡成为普遍现象,而霸姬盘、盉铭文所反映的奴隶所属权之争,与《左传?昭公七年》所记贵族间为陪台逃亡之归属权的争讼完全相同。本文同时讨论了殉葬制度与诚信观念的关系,以及周穆王修刑的原因。穆王虽改重刑而从轻,但因西周社会崇尚修德守信,所以失德失信者必受之以重典,这成为西周刑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早期刑德思想所强调的以刑辅德的根本特点。

安阳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2015—2016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遗址东距殷墟宫殿宗庙区700余米。2015—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为配合豫北棉纺织厂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厂区西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493平方米。共清理商代房基43座、灰坑和窖穴400余座、水井22眼、墓葬153座、车马坑1座,以及瓮棺葬、牛坑、马坑、人坑等30余处与祭祀有关的特殊遗存。其中发掘区东部发现的商代建筑基址紧邻2004年发掘的“C组建筑基址”,二者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四合院”式建筑基址群,应为该区域某一族邑的族宗庙和高级贵族居住区。J25出土了7片非王刻辞卜甲,多为人名或族名,为研究殷墟族邑历史提供了文字证据。还出土了大量陶、骨、蚌、石等材质遗物,为探索殷墟都邑发展、族邑布局等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本次发掘所清理的商代墓葬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等级较高者皆被盗掘,所出器物以陶器为主,常见单豆、单簋、单鬲、单罐、单甑等随葬组合,与殷墟常见的以觚爵为主的组合模式不同。这些墓葬或在房子周边,或打破房子,或叠压在房子下,如此频繁交替体现出大司空东南地遗址“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另外,这些墓葬中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打破关系,如M7打破并避让M28,反映出商代也存在墓葬相互避让现象。

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2010—2012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9年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开展“大三巴”世遗核心区及周边地区整体规划研究,计划拆除位于高园街即大三巴牌坊东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栋公务员宿舍大楼。由于该区域紧邻圣保禄教堂,被推测位于圣保禄学院遗址范围之内,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澳门考古队”于2010至2012年期间分阶段对上述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通过发掘,初步确定已开展考古工作区域属于圣保禄学院遗址范围,遗址内发现了大型基岩坑、夯土墙等遗迹,出土大量砖瓦类建筑构件以及数量庞大的陶瓷器碎片,其中包括不少年代约为明末清初的外销瓷碎片。

本次发掘对于澳门早期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的认识、对出土明末清初陶瓷器、建筑材料的认识,都会对澳门历史研究有所裨益,特别是大量出土的“克拉克”类型青花瓷器对于研究中葡贸易史、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澳门在东亚地区乃至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都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外销瓷、海上陶瓷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报》

《考古学报》2019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19-11-29

论辛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任瑞波(439)

从甲骨文“俎”说到“义”观念的起源问题……………………………………………晁福林(461)

周代的臣鬲与陪台 ——兼论穆王修刑与以刑辅德………………………………冯 时(479)

安阳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2015—2016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503)

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2010—2012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565)

《考古学报》2019年4期内容提要

论辛店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任瑞波

(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兰州 730000)

长期以来,学界将辛店文化分为山家头类型、张家咀类型和姬家川类型,有人还将“唐汪式陶器”也纳入辛店文化。随着越来越多新考古资料的出现,山家头类型和“唐汪式陶器”逐渐显示出其独特性,我们认为“唐汪式陶器”不属于辛店文化,且宜将山家头类型从辛店文化中独立出来改称为山家头文化。山家头文化和以张家咀、姬家川两个类型为代表的辛店文化虽属早晚继承发展关系,但两支文化各有不同的指征性器物和固定的陶器组合。结合典型彩陶图案和主要器物形态变化,以腹耳壶为切入点,本文将永靖莲花台和民和核桃庄小旱地这两处有层位关系的墓地材料分组研究作为基础和标尺,通过对临夏盐场、互助总寨、东乡崖头、乐都大坟滩等另外四处墓地和永靖姬家川、黑头咀、张家咀、瓦渣咀等四处居址出土陶器的比较分析,最终把辛店文化分为六小段、四大期。辛店文化源自山家头文化,但去向暂不可知。根据四个有效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并参照甘肃徐家碾墓地出土的绝对年代特征明显的青铜器,暂推定辛店文化的上限大约为公元前十五世纪中叶,下限约在公元前九世纪或稍晚,但辛店文化的准确绝对年代还有待于更多系列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公布。 

从甲骨文“俎”说到“义”观念的起源问题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0875)

我国传统文化中甚为重要的“义”观念实源于甲骨文“俎”。甲骨文的这个字与《说文》所引古文“宜”字同,可以推断,甲骨文俎、宜实为一字。“俎(宜)”字在甲骨文的选日、择时、选择牺牲、问事等辞例中常用若适宜字,并且每与《易经》所载筮辞一致,是可见甲骨文“俎(宜)”除了用作祭祀、用牲之辞外,亦用如适宜之意。商代甲骨文的“义”字,只是地名或人名用字,并不具备后世“义”观念的任何意项。西周时期,原来的“义”字,旧瓶装了新酒。如通假作“宜”、用作威义字、表示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等。春秋时代,“义”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表示社会准则及伦理道德的观念。孔子所使用的“义”是春秋社会上普遍行用的观念,但仍谓“义者,宜也”(见《礼记?中庸》),直指“义”观念的核心意旨,亦即其源起之所在。

周代的臣鬲与陪台 ——兼论穆王修刑与以刑辅德

冯 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710)

西周奴隶问题是西周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对其时社会性质的认识,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对西周历史的重建。本文根据西周金文史料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探索,提出许多新观点。西周奴隶是奴隶主贵族得以维系其正常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劳务人员,包括仆、驭、百工、牧、庸和臣妾,其中仆、驭、百工、牧统称为人鬲或鬲,文献则称陪台,其多从事劳辱之事。仆的地位最低,或饰尾以贱之,人数也最多;驭的地位相对较高,庸则多为战争所获;臣妾则有家室,世代为奴,地位更高于人鬲。西周奴隶的主要来源是战俘和罪奴,贵族则可通过赏赐、买卖或战争掳取的方式获取奴隶,其所属权非常明确,所以奴隶的安全也必然得到奴隶主贵族的保护。本文首先对西周青铜器霸姬盘、盉及嗝攸从鼎铭文进行详细考释,揭示了因奴隶逃亡不归所导致的奴隶主贵族间为奴隶归属权问题而致诉讼的史实。西周穆王以后,奴隶逃亡成为普遍现象,而霸姬盘、盉铭文所反映的奴隶所属权之争,与《左传?昭公七年》所记贵族间为陪台逃亡之归属权的争讼完全相同。本文同时讨论了殉葬制度与诚信观念的关系,以及周穆王修刑的原因。穆王虽改重刑而从轻,但因西周社会崇尚修德守信,所以失德失信者必受之以重典,这成为西周刑法制度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早期刑德思想所强调的以刑辅德的根本特点。

安阳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2015—2016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

殷墟大司空村东南地遗址东距殷墟宫殿宗庙区700余米。2015—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为配合豫北棉纺织厂棚户区改造工程,在厂区西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6493平方米。共清理商代房基43座、灰坑和窖穴400余座、水井22眼、墓葬153座、车马坑1座,以及瓮棺葬、牛坑、马坑、人坑等30余处与祭祀有关的特殊遗存。其中发掘区东部发现的商代建筑基址紧邻2004年发掘的“C组建筑基址”,二者组成了规模宏大的“四合院”式建筑基址群,应为该区域某一族邑的族宗庙和高级贵族居住区。J25出土了7片非王刻辞卜甲,多为人名或族名,为研究殷墟族邑历史提供了文字证据。还出土了大量陶、骨、蚌、石等材质遗物,为探索殷墟都邑发展、族邑布局等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本次发掘所清理的商代墓葬均为中小型土坑竖穴墓,等级较高者皆被盗掘,所出器物以陶器为主,常见单豆、单簋、单鬲、单罐、单甑等随葬组合,与殷墟常见的以觚爵为主的组合模式不同。这些墓葬或在房子周边,或打破房子,或叠压在房子下,如此频繁交替体现出大司空东南地遗址“居葬合一”的族邑布局模式。另外,这些墓葬中有一些较为特殊的打破关系,如M7打破并避让M28,反映出商代也存在墓葬相互避让现象。

澳门圣保禄学院遗址2010—2012年发掘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9年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开展“大三巴”世遗核心区及周边地区整体规划研究,计划拆除位于高园街即大三巴牌坊东侧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四栋公务员宿舍大楼。由于该区域紧邻圣保禄教堂,被推测位于圣保禄学院遗址范围之内,受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澳门考古队”于2010至2012年期间分阶段对上述地点进行了考古调查及发掘工作。通过发掘,初步确定已开展考古工作区域属于圣保禄学院遗址范围,遗址内发现了大型基岩坑、夯土墙等遗迹,出土大量砖瓦类建筑构件以及数量庞大的陶瓷器碎片,其中包括不少年代约为明末清初的外销瓷碎片。

本次发掘对于澳门早期建筑组群平面布局的认识、对出土明末清初陶瓷器、建筑材料的认识,都会对澳门历史研究有所裨益,特别是大量出土的“克拉克”类型青花瓷器对于研究中葡贸易史、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澳门在东亚地区乃至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都具有重要价值,为中国外销瓷、海上陶瓷之路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物证。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