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学报》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0-12-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试论朱开沟文化…………………………………………………………………………………………………………………………………魏坚 冯 宝

东汉画像崖墓研究……………………………………………………………………………………………………………………………罗二虎 宋 丹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2018—2019年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西区2013—2015年发掘………………………………………郑州大学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安岳玄妙观唐代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安岳县文物管理局

试论朱开沟文化

魏坚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872)

冯宝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家庄 050024)

  朱开沟文化是内蒙古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在永兴店文化晚期遗存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受到来自陕晋龙山阶段晚期遗存的影响。朱开沟遗址的遗存中既有遗址,也有墓葬,内涵丰富,年代跨度大,并出土了极具特色的陶器群和青铜器等。但从遗址发掘之初直到今天,学界对朱开沟文化的认识仍莫衷一是。主要分歧集中在朱开沟遗址作为朱开沟文化的典型遗址,其遗存的内涵是否全部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对朱开沟遗址和朱开沟文化的内涵做进一步分析,认为其可以分为联系紧密、顺序发展的五期,绝对年代为距今4100—3300年。朱开沟文化早期继承本地区龙山时代房址抹白灰地面的特征,晚期出现双室或者三室的房址,具有以袋足鬲、蛇纹鬲、三足瓮、盆形甗和高领罐为主要组合并具自身演变序列的陶器。朱开沟文化的墓葬情况表明此时已经出现了财产私有和贫富分化,虽还未形成明显、严格的社会等级,但也暗示着男性特权的出现和女性作为“牺牲品”随葬的可能。朱开沟文化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饲养家畜,并兼有狩猎的生业模式。朱开沟文化从开始有装饰品和小型青铜制品,到出现青铜兵器以及鼎、爵等青铜礼器,尽管尚未发现冶炼铸造的遗址,但却表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思想与制度层面的变革。

东汉画像崖墓研究

罗二虎 宋丹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成都 610064)

  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东汉画像崖墓的类型、分布、分区、年代、分期、墓主身分、渊源与兴衰,以及画像的内容分类、组合与主题、雕刻技法与制作、艺术风格等方面。东汉画像崖墓都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其墓葬形制结构与普通崖墓相同,但多属于本地区或本墓地内规模较大、制作较精美者,其画像除了出现在墓穴内也有出现在墓门外的崖壁上。画像内容以表现仙境以及墓主升仙和仙境生活为主,此外还有驱鬼镇墓、生殖崇拜和吉祥等,其中墓主仙境生活的场景基本都是通过再现墓主生前生活来表现。画像的主题是期望墓主升仙。墓主都属于富裕阶层,其中有部分为当地的豪族,其社会身份除了很少量的是中下层官吏外,都是平民。该地区画像崖墓的流行年代为东汉中期至三国蜀汉时期,其出现时间较晚,明显受到了中原地区画像墓的影响,但其衰落却并非因中原地区画像墓的衰落所致。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2018—2019年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8—2019年,启动裴李岗遗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本次发掘重新确定了遗址面积达5—6万平方米。结合遗址发现的大型公共墓地、带墙皮的木骨泥墙残块,以及周边8公里范围内发现至少6处裴李岗时期遗址观察,初步判断裴李岗遗址可能属于区域中面积较大、稳定性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性聚落。初步判断裴李岗时期仍然处于采集狩猎为主、可能兼有少量农业生产的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与裴李岗遗址西部新发现的丰富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相比,裴李岗时期小石片、细石器工艺明显衰落,陶器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得到普遍运用,定居程度较高,公共墓地出现,显示出二者之间尚存文化缺环。本次发掘所确立的地层堆积序列,在郑州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为研究中原地区新旧石器过渡、寻找新石器早期遗存提供了新的线索。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西区2013—2015年发掘

郑州大学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2013年勘查盗墓现场时发现并持续开展工作。本次主要报道徐阳墓地西区的发掘情况。2013—2015年,徐阳墓地西区共发掘东周时期墓葬及陪葬车马坑19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3座,小型墓葬13座,陪葬车马坑1座。出土一批陶器、铜器、玉石器、骨器等遗物。出土器物的组合及特征等都与洛阳地区东周时期墓葬近似,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中原地区同时期随葬器物组合的特征。尤其是在陪葬车马坑和部分墓葬中还发现有放置动物或马牛羊头蹄现象,这种葬俗在中国西北地区东周时期戎人墓葬中较为常见,在中原地区属首次发现。结合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徐阳墓地主体遗存应为东周时期迁入伊洛河流域的戎人墓地,可能与春秋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陆浑戎存在关联,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川安岳玄妙观唐代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岳县文物管理局

  安岳玄妙观是川东地区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道、佛造像点,共有唐代造像26龛,可分为造像和碑两类,造像包括道教造像、佛教造像及佛教合龛三种,碑的形式基本一致。根据第14、24两龛造像碑文的记载,造像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各崖面具体情况的差异, 26龛唐代造像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佛教造像及佛道合龛,中心区域造像开凿于开元十八年五月之前;第二组多为道教造像,少量佛道合龛,开凿于开元十八年七月至天宝七载;第三组为佛教造像及佛道合龛,可能是在八世纪晚期开始开凿的。其中的道教造像是玄宗时期官方敕令创作道教神祗形象之重要实物遗存,标志着道教造像体系的最终形成,对探究四川地区唐代道教发展情况十分重要。玄妙观的佛道合龛是该类题材最终发展成熟的代表。而此处佛、道造像均为道士所开,是探讨民间佛道关系的切入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报》

《考古学报》2020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发布时间:2020-12-16

试论朱开沟文化…………………………………………………………………………………………………………………………………魏坚 冯 宝

东汉画像崖墓研究……………………………………………………………………………………………………………………………罗二虎 宋 丹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2018—2019年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西区2013—2015年发掘………………………………………郑州大学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四川安岳玄妙观唐代摩崖造像调查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安岳县文物管理局

试论朱开沟文化

魏坚

(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北京 100872)

冯宝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石家庄 050024)

  朱开沟文化是内蒙古中南部及其周边地区,在永兴店文化晚期遗存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受到来自陕晋龙山阶段晚期遗存的影响。朱开沟遗址的遗存中既有遗址,也有墓葬,内涵丰富,年代跨度大,并出土了极具特色的陶器群和青铜器等。但从遗址发掘之初直到今天,学界对朱开沟文化的认识仍莫衷一是。主要分歧集中在朱开沟遗址作为朱开沟文化的典型遗址,其遗存的内涵是否全部属于同一种考古学文化。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对朱开沟遗址和朱开沟文化的内涵做进一步分析,认为其可以分为联系紧密、顺序发展的五期,绝对年代为距今4100—3300年。朱开沟文化早期继承本地区龙山时代房址抹白灰地面的特征,晚期出现双室或者三室的房址,具有以袋足鬲、蛇纹鬲、三足瓮、盆形甗和高领罐为主要组合并具自身演变序列的陶器。朱开沟文化的墓葬情况表明此时已经出现了财产私有和贫富分化,虽还未形成明显、严格的社会等级,但也暗示着男性特权的出现和女性作为“牺牲品”随葬的可能。朱开沟文化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为主,饲养家畜,并兼有狩猎的生业模式。朱开沟文化从开始有装饰品和小型青铜制品,到出现青铜兵器以及鼎、爵等青铜礼器,尽管尚未发现冶炼铸造的遗址,但却表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思想与制度层面的变革。

东汉画像崖墓研究

罗二虎 宋丹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 成都 610064)

  本文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东汉画像崖墓的类型、分布、分区、年代、分期、墓主身分、渊源与兴衰,以及画像的内容分类、组合与主题、雕刻技法与制作、艺术风格等方面。东汉画像崖墓都分布在中国西南地区,其墓葬形制结构与普通崖墓相同,但多属于本地区或本墓地内规模较大、制作较精美者,其画像除了出现在墓穴内也有出现在墓门外的崖壁上。画像内容以表现仙境以及墓主升仙和仙境生活为主,此外还有驱鬼镇墓、生殖崇拜和吉祥等,其中墓主仙境生活的场景基本都是通过再现墓主生前生活来表现。画像的主题是期望墓主升仙。墓主都属于富裕阶层,其中有部分为当地的豪族,其社会身份除了很少量的是中下层官吏外,都是平民。该地区画像崖墓的流行年代为东汉中期至三国蜀汉时期,其出现时间较晚,明显受到了中原地区画像墓的影响,但其衰落却并非因中原地区画像墓的衰落所致。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2018—2019年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一工作队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郑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2018—2019年,启动裴李岗遗址新一轮的发掘工作。本次发掘重新确定了遗址面积达5—6万平方米。结合遗址发现的大型公共墓地、带墙皮的木骨泥墙残块,以及周边8公里范围内发现至少6处裴李岗时期遗址观察,初步判断裴李岗遗址可能属于区域中面积较大、稳定性较高、使用时间较长的中心性聚落。初步判断裴李岗时期仍然处于采集狩猎为主、可能兼有少量农业生产的低水平食物生产阶段。与裴李岗遗址西部新发现的丰富的旧石器晚期遗存相比,裴李岗时期小石片、细石器工艺明显衰落,陶器大量使用,磨制石器得到普遍运用,定居程度较高,公共墓地出现,显示出二者之间尚存文化缺环。本次发掘所确立的地层堆积序列,在郑州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为研究中原地区新旧石器过渡、寻找新石器早期遗存提供了新的线索。

河南伊川徐阳东周墓地西区2013—2015年发掘

郑州大学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2013年勘查盗墓现场时发现并持续开展工作。本次主要报道徐阳墓地西区的发掘情况。2013—2015年,徐阳墓地西区共发掘东周时期墓葬及陪葬车马坑19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3座,小型墓葬13座,陪葬车马坑1座。出土一批陶器、铜器、玉石器、骨器等遗物。出土器物的组合及特征等都与洛阳地区东周时期墓葬近似,但又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中原地区同时期随葬器物组合的特征。尤其是在陪葬车马坑和部分墓葬中还发现有放置动物或马牛羊头蹄现象,这种葬俗在中国西北地区东周时期戎人墓葬中较为常见,在中原地区属首次发现。结合文献资料,我们认为徐阳墓地主体遗存应为东周时期迁入伊洛河流域的戎人墓地,可能与春秋时期活跃在伊洛河流域的陆浑戎存在关联,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川安岳玄妙观唐代摩崖造像调查报告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安岳县文物管理局

  安岳玄妙观是川东地区盛唐时期的一个重要道、佛造像点,共有唐代造像26龛,可分为造像和碑两类,造像包括道教造像、佛教造像及佛教合龛三种,碑的形式基本一致。根据第14、24两龛造像碑文的记载,造像性质、内容的不同,以及各崖面具体情况的差异, 26龛唐代造像可分为三组,第一组为佛教造像及佛道合龛,中心区域造像开凿于开元十八年五月之前;第二组多为道教造像,少量佛道合龛,开凿于开元十八年七月至天宝七载;第三组为佛教造像及佛道合龛,可能是在八世纪晚期开始开凿的。其中的道教造像是玄宗时期官方敕令创作道教神祗形象之重要实物遗存,标志着道教造像体系的最终形成,对探究四川地区唐代道教发展情况十分重要。玄妙观的佛道合龛是该类题材最终发展成熟的代表。而此处佛、道造像均为道士所开,是探讨民间佛道关系的切入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