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0-06-2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文博讲坛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探索 (特约专稿)   单霁翔   (1)
(国家文物局, 高级建筑师)
 
考古研究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特约专稿)   陈淳   (13)
(复旦大学文博系)
 
开展对中国南方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若干思考 (特约专稿)   彭适凡   (19)
(江西省博物馆)
 
●经典重读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一个方向标——重读《西安半坡》有感 (特约专稿)    朱乃诚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凝练穿越时空的文化透镜——从《忧郁的热带》看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结构主义人类学 (特约专稿)    曹兵武   (31)
(中国文物报社)
 
●海外大家访谈    主持人:李水城
真正的考古学家是怎样炼成的?——《南方文物》“海外大家访谈”专栏开篇辞   李水城   (35)
 
欧弗·巴尔 – 约瑟夫 (OferBar - Yosef)教授访谈录 (特约专稿)    (美)欧弗·巴尔 – 约瑟夫 (OferBar - Yosef)、吴小红   (38)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切尔内赫 (E·H·черных)通讯院士访谈录 (特约专稿)    (俄)切尔内赫 (E·H·черных)、张良仁   (45)
(俄罗斯金属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两重两利 文明重光    主持人:樊昌生、王上海
江西南昌市星辉加油站东晋墓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南昌市博物馆   (51)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樟树村纪年隋墓清理简报    江西宜春市博物馆   (55)
 
●早期文明    主持人:彭适凡
匍有土田考     何琳仪、王文静   (60)
(安徽大学中文系)
 
试论商代巫玉的源流    张闻捷   (63)
(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学院)
 
论马桥文化的起源    焦天龙   (70)
(美国毕士普博物馆, 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
 
试谈马桥文化的泥质红褐印纹陶    曹峻   (76)
(上海大学文学院)
 
●盐业考古    主持人:李水城
大力加强对民族盐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盐业考古”专栏导读    李水城   (8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   (84)
 
生命之源——新干青铜器群立鹿造型意义探賾    周广明   (98)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土与火的艺术    主持人:王光尧
晚明福建瓷器窑业的发展    陆明华   (104)
(上海博物馆)
 
新安沉船与福建陶瓷    李榕青   (110)
(福建博物院博物馆之友)
 
中国青花瓷题材的伊斯兰青花瓷器    (美)沃尔特·丹尼 (Walter B·Danny)著、赵琳 译、陈淳 校   (118)
(复旦大学文博系)
 
●多维视界
合肥出土东汉墓葬蜡质文物鉴定    路文举;金普军;佘灵珠;姚政权、袁传勋、徐靖   (124)
(安徽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湖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采用了FTIR和XRD分析方法对合肥地区出土蜡状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文物的质地是蜂蜡。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这件蜂蜡制品的出现与人工养蜂技术在东汉时兴起密切相关,它的品质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蜂蜡精炼技术。
【关键词】蜂蜡;   蜜蜡;   东汉;   有机文物;   蜡质文物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张国文、胡耀武、裴德明、宋国定、王昌燧   (1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物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内容摘要】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类,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关键词】农耕;   畜牧业;   拓跋鲜卑;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学海泛舟
从凝望到屹立——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    田建文   (13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   学术史;   三代考古人;   薪火相传
 
邹衡先生与“郑毫说”创建历程    李维明   (135)
(中国国家博物馆)
【内容摘要】郑毫说创建者邹衡经历了一段从考古基础研究入手,不断提升研究水准,在研究中校正以往认识,逐渐形成、创建郑毫说的学术历程。学术史表明,郑毫说立足材料,以材料为论据,因材料出论点,依材料校认识,论证规范,符合考古学研究程序。因此具有说服力和学术生命力。
【关键词】陵墓;   研究;   资料
 
滨田耕作与东洋考古学京都学派    刘正   (141)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内容摘要】滨田耕作是日本考古学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日本考古学的创始人。他一生多次来到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合法和非合法的考古发掘活动。他把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了日本,也对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关于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但是,也需要看到他的考古行为和理论密切配合并为当时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提供了学术论证。
【关键词】滨田耕作;   京都学派;   红山文化
 
●域外视野    主持人:陈淳、陈星灿
时间预算与狩猎采集技术    (美)罗宾·托伦斯 (Robin Torrence)著,陈虹、潘艳 译,陈淳 校   (147)
(复旦大学文博系)
 
炊煮活动在西南亚的出现     (英)凯瑟琳·怀特 (Katherine Wright)著, 夏伙根 译,靳桂云 校   (15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文物赏鉴
廖承志“雪竹图”赏析    黄华清   (158)
(山西省博物馆)
 
清宫茶器:紫砂壶    高晓然   (160)
(故宫博物院)
 
银装素裹 巧夺天工——江西古代银器    胡海燕   (162)
(江西新余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0-06-22

 
 
目录
 
●文博讲坛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探索 (特约专稿)   单霁翔   (1)
(国家文物局, 高级建筑师)
 
考古研究的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特约专稿)   陈淳   (13)
(复旦大学文博系)
 
开展对中国南方古代青铜器研究的若干思考 (特约专稿)   彭适凡   (19)
(江西省博物馆)
 
●经典重读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的一个方向标——重读《西安半坡》有感 (特约专稿)    朱乃诚   (27)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凝练穿越时空的文化透镜——从《忧郁的热带》看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结构主义人类学 (特约专稿)    曹兵武   (31)
(中国文物报社)
 
●海外大家访谈    主持人:李水城
真正的考古学家是怎样炼成的?——《南方文物》“海外大家访谈”专栏开篇辞   李水城   (35)
 
欧弗·巴尔 – 约瑟夫 (OferBar - Yosef)教授访谈录 (特约专稿)    (美)欧弗·巴尔 – 约瑟夫 (OferBar - Yosef)、吴小红   (38)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切尔内赫 (E·H·черных)通讯院士访谈录 (特约专稿)    (俄)切尔内赫 (E·H·черных)、张良仁   (45)
(俄罗斯金属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两重两利 文明重光    主持人:樊昌生、王上海
江西南昌市星辉加油站东晋墓发掘简报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南昌市博物馆   (51)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樟树村纪年隋墓清理简报    江西宜春市博物馆   (55)
 
●早期文明    主持人:彭适凡
匍有土田考     何琳仪、王文静   (60)
(安徽大学中文系)
 
试论商代巫玉的源流    张闻捷   (63)
(北京大学考古研究学院)
 
论马桥文化的起源    焦天龙   (70)
(美国毕士普博物馆, 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
 
试谈马桥文化的泥质红褐印纹陶    曹峻   (76)
(上海大学文学院)
 
●盐业考古    主持人:李水城
大力加强对民族盐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盐业考古”专栏导读    李水城   (81)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盐田调查报告    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四川省考古研究院   (84)
 
生命之源——新干青铜器群立鹿造型意义探賾    周广明   (98)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土与火的艺术    主持人:王光尧
晚明福建瓷器窑业的发展    陆明华   (104)
(上海博物馆)
 
新安沉船与福建陶瓷    李榕青   (110)
(福建博物院博物馆之友)
 
中国青花瓷题材的伊斯兰青花瓷器    (美)沃尔特·丹尼 (Walter B·Danny)著、赵琳 译、陈淳 校   (118)
(复旦大学文博系)
 
●多维视界
合肥出土东汉墓葬蜡质文物鉴定    路文举;金普军;佘灵珠;姚政权、袁传勋、徐靖   (124)
(安徽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湖南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采用了FTIR和XRD分析方法对合肥地区出土蜡状文物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文物的质地是蜂蜡。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这件蜂蜡制品的出现与人工养蜂技术在东汉时兴起密切相关,它的品质反映出东汉时期高超的蜂蜡精炼技术。
【关键词】蜂蜡;   蜜蜡;   东汉;   有机文物;   蜡质文物
 
大同南郊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张国文、胡耀武、裴德明、宋国定、王昌燧   (12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物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内容摘要】探索中原地区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的影响,对于揭示游牧民族的汉化过程、了解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山西大同南郊北魏(拓跋鲜卑)墓群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其食物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农耕文化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一至四期出土人骨的δ13C值为-9.12±0.85‰,表明其主要以C4类食物为主,而其δ15N值(9.56±0.76‰)甚高,显示先民曾摄取大量肉类,即拓跋鲜卑进入中原地区之后,似乎仍以畜牧业为主,而受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甚小。至于δ13C和15N异常的四个样品,可能来自其他地区。结合考古资料和相关文献,不难发现,与慕容鲜卑相比,拓跋鲜卑的汉化之路更为艰难。
【关键词】农耕;   畜牧业;   拓跋鲜卑;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汉化
 
●学海泛舟
从凝望到屹立——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    田建文   (13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内容摘要】1964年,张忠培在导师苏秉琦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元君庙仰韶墓地》著作(1983年文物出版社出版)。2005年赵宾福在导师张忠培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著作(200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从苏秉琦到张忠培,从张忠培到赵宾福,三代考古人情缘和成长的故事反映了中国考古事业薪火相传,一步步走向成熟。从1964年张忠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凝望苏秉琦先生的背影,到2009年张忠培先生在赵宾福的著作中再次清晰地看到了依然屹立的已故苏秉琦大师的形象,之间相隔45年!这45年,也是在世界考古学界终于有了考古学上的“中国版”的45年!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   学术史;   三代考古人;   薪火相传
 
邹衡先生与“郑毫说”创建历程    李维明   (135)
(中国国家博物馆)
【内容摘要】郑毫说创建者邹衡经历了一段从考古基础研究入手,不断提升研究水准,在研究中校正以往认识,逐渐形成、创建郑毫说的学术历程。学术史表明,郑毫说立足材料,以材料为论据,因材料出论点,依材料校认识,论证规范,符合考古学研究程序。因此具有说服力和学术生命力。
【关键词】陵墓;   研究;   资料
 
滨田耕作与东洋考古学京都学派    刘正   (141)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内容摘要】滨田耕作是日本考古学京都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日本考古学的创始人。他一生多次来到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合法和非合法的考古发掘活动。他把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引入了日本,也对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关于对红山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但是,也需要看到他的考古行为和理论密切配合并为当时日本政府的侵华政策提供了学术论证。
【关键词】滨田耕作;   京都学派;   红山文化
 
●域外视野    主持人:陈淳、陈星灿
时间预算与狩猎采集技术    (美)罗宾·托伦斯 (Robin Torrence)著,陈虹、潘艳 译,陈淳 校   (147)
(复旦大学文博系)
 
炊煮活动在西南亚的出现     (英)凯瑟琳·怀特 (Katherine Wright)著, 夏伙根 译,靳桂云 校   (15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
 
●文物赏鉴
廖承志“雪竹图”赏析    黄华清   (158)
(山西省博物馆)
 
清宫茶器:紫砂壶    高晓然   (160)
(故宫博物院)
 
银装素裹 巧夺天工——江西古代银器    胡海燕   (162)
(江西新余市博物馆)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