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物2008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08-07-1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考古新收获
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4)

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4)
  2004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北郊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此墓南距北周安伽墓约150米,东距北周史君墓约2000米。墓主人名业,为粟特地区的康国人,是西安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3座粟特人墓葬。墓内出土的围屏石榻线刻精美、内容丰富,出土的墓志字体俊秀、内容翔实,是研究北周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清理的三座宋代李唐王朝后裔家族墓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36)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54)
  2005年元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南郊雁塔南路东侧清理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元代王世英墓(M11)一座。M11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式双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过洞和小龛组成。此墓早年被盗,但前室随葬器物基本未被扰动。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瓷器、铜钱及墓志等。M11的墓葬形制在西安地区已发掘的元墓中未出现过,其中出土的2件骑马俑,为头戴毡帽的女子;女立俑中1件着男装,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特点。

福建武夷山市发现唐墓                                              赵爱玉   (69)
(武夷山市博物馆  馆员)

●研究与探索
史前玉器中的“双子琮”——兼说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冠饰           王仁湘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琮有时会成对出现,它们的取料和制作相同,纹饰配合成组,可以称之为“双子琮”。双子琮可以分为预制和改制两种,由结合部的细微差别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有些双子琮已经失落了它的另一半,但双子琮的出现一定是有着特别的含义。此外,本文又提出了良渚文化玉器上兽面纹与人面纹的释读问题,认为所谓“人面纹”其实也是一个兽面,应当是神兽的冠饰图案。

北周康业墓志考略                               程林泉、张翔宇、山下将司   (82)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馆员; 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

酒封小考                                                           望野   (85)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那迦文化研究中心)

●书刊评介
《北褔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评介                                  张弛   (92)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文物》

文物2008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08-07-16

●考古新收获
西安南郊潘家庄169号东汉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4)

西安北周康业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14)
  2004年4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北郊配合基建工程,发掘了一座北周时期墓葬,此墓南距北周安伽墓约150米,东距北周史君墓约2000米。墓主人名业,为粟特地区的康国人,是西安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3座粟特人墓葬。墓内出土的围屏石榻线刻精美、内容丰富,出土的墓志字体俊秀、内容翔实,是研究北周时期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古代绘画、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西安长安区郭杜镇清理的三座宋代李唐王朝后裔家族墓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36)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54)
  2005年元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在西安南郊雁塔南路东侧清理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元代王世英墓(M11)一座。M11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式双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过洞和小龛组成。此墓早年被盗,但前室随葬器物基本未被扰动。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陶瓷器、铜钱及墓志等。M11的墓葬形制在西安地区已发掘的元墓中未出现过,其中出土的2件骑马俑,为头戴毡帽的女子;女立俑中1件着男装,反映了蒙古族妇女的特点。

福建武夷山市发现唐墓                                              赵爱玉   (69)
(武夷山市博物馆  馆员)

●研究与探索
史前玉器中的“双子琮”——兼说良渚文化玉器上的兽面冠饰           王仁湘   (7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
  良渚文化玉器中的琮有时会成对出现,它们的取料和制作相同,纹饰配合成组,可以称之为“双子琮”。双子琮可以分为预制和改制两种,由结合部的细微差别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有些双子琮已经失落了它的另一半,但双子琮的出现一定是有着特别的含义。此外,本文又提出了良渚文化玉器上兽面纹与人面纹的释读问题,认为所谓“人面纹”其实也是一个兽面,应当是神兽的冠饰图案。

北周康业墓志考略                               程林泉、张翔宇、山下将司   (82)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研究所;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馆员; 日本岐阜圣德学园大学)

酒封小考                                                           望野   (85)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那迦文化研究中心)

●书刊评介
《北褔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评介                                  张弛   (92)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