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07-01-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考古新发现
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                         徐州博物馆 (4)
[内容提要]在金山村发现的两座西汉早期墓葬,皆属土坑石椁墓。椁室由较为规整的石板组成,木棺和墓主人的骨骼已朽,随葬品有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器等。

○文明探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与中国“早期文明”   江林昌(8)
[内容提要]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夏、商、西周文明是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文明,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与西方文明具有明显的不同。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浦西的动态思考  张居中(18)
[内容提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存在四个以名山为中心的文化圈,即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山文化圈,以嵩山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山文化圈和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山文化圈,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相对独立又渐趋融合,在华夏集团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晋南“夏墟”考                               张国硕(26)
[内容提要]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因是由于商王朝灭夏之后夏族聚居晋南所致,“夏墟”即夏族聚居区;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只能说明商代和西周初年夏族曾聚居于此,其与夏族的起源和夏文化的渊源没有必然的联系。

○研究与探索
二里头文化时期渭河流域的文化变迁
——从“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谈起   段天璟(32)
[内容提要]“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乇”辨                                    李维明(39)
[内容提要]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上首次出现的“乇土”一辞显示,郑州一带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存在“乇”地,出土文字和传世古代文献记载表明,这里从周代到汉晋时期乇声地名宅、亳延续不断,又有甫声地名并存。这些地名所具音韵联系使郑州商城为汤都“乇”(亳)说的论据更为充实。

 论甲骨卜辞中的“稻”字                    郭旭东(46)
[内容提要]甲骨文中的“□”字旧释为黍是有问题的,从对贞卜辞、成套卜辞、相间卜辞、同期卜辞以及雨水的亲密关系、古文献金文习语、种植方式来看,它符合水稻侵谁的特征,应是五谷作物中的“稻”字。

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青铜文化研究实践中的思考  宋玲平(50)
[内容提要]从诸多融合型青铜器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融合型青铜器是有某种考古学文化族群将其自身的土著文化因素与外来的文化因素杂糅、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器物,不能把融合型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特征截然割裂开来。融合性青铜器在某一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内的出土频率是判断其文化归属的重要依据之一,至于那些分布在中原青铜文化区边缘地带且文化因素十分复杂的无陶铜器墓,其地方特色浓郁的青铜器以及葬制、葬俗是判断其考古学文化归属的重要因素。

鹿邑微子墓补证——兼释相候与子口寻(腯) 王恩田(53)
[内容提要]鹿邑县太清宫镇即春秋相邑。微子即西周金文之相侯。鹿邑大墓铜器铭文中的子口寻,即微子启之孙腯。长字象柱杖形是商周文字,不应用经过讹变的战国楚简中的长字予以否定。

清代博爱李自奇卖地契李仲买地契的史料价值  王兴亚(61)
[内容提要]李自奇是李牟的父亲。李仲号大亮,是李岩的二哥。康熙元年李自奇卖地契,十二年李仲买地契,与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中有关记述可相互佐证,既为研究清初豫北土地买卖提供了具体资料,也为研究明末李自成军中的李牟、李大亮提供了佐证资料。                         

○古代陶瓷
略论金代内乡窑青瓷的艺术成就
 ——从河南淅川沉船青瓷谈起          杨爱玲(66)
[内容提要]河南浙川沉船青瓷绝大部分为金代内乡窑产品。其造型规整、釉色晶亮、工艺精湛,使我们对金代内乡窑的青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河南出土宋代青瓷及相关问题               张增午 李向明(69)
[内容提要]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分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青白瓷是江南青白瓷通过贸易流通到中原来的,此类青白瓷在河南发现较少,这应和北宋时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有关。

○文物保护与科技
金沙玉器制作工艺的初步观察              王 方(77)
[内容提要]2001年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现已出台了2000余件玉器,数目可观,种类繁多。大量的玉器造型规整,制作精细。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上都留下了与制作工艺有关的痕迹,其中更有一些半成品和玉料,这就为我们研究古玉制作工艺提供了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实物材料。

春秋时期失蜡法铸造工艺问题探讨          赵世纲(84)
[许多证据表明,浙川下寺楚墓出土铜禁禁体四周花纹是用失蜡法分段制作再合范铸造的。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失蜡法解决了铸造更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青铜器问题,把青铜器铸造推向又一个高峰。

○文物鉴赏
虢季墓出土的玉柄铁剑和铜内铁援戈        李书谦(92)
新郑市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宋代瓷枕          杜平安(94)

○读者来信
关于《邺城地区新发现的慧光法师资料》一文的意见  温玉成(17)
征稿、征订启事  本刊编辑部(25)
本刊2006年第1~6期总目索引            本刊编辑部(95)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2006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07-01-11

○考古新发现
江苏徐州金山村汉墓                         徐州博物馆 (4)
[内容提要]在金山村发现的两座西汉早期墓葬,皆属土坑石椁墓。椁室由较为规整的石板组成,木棺和墓主人的骨骼已朽,随葬品有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器等。

○文明探源
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与中国“早期文明”   江林昌(8)
[内容提要]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夏、商、西周文明是一个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文明,从国家形态的角度看,与西方文明具有明显的不同。

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浦西的动态思考  张居中(18)
[内容提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体存在四个以名山为中心的文化圈,即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山文化圈,以嵩山为中心的嵩山文化圈,以太行山为中心的太行山文化圈和以泰山为中心的泰山文化圈,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相对独立又渐趋融合,在华夏集团的形成和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

晋南“夏墟”考                               张国硕(26)
[内容提要]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因是由于商王朝灭夏之后夏族聚居晋南所致,“夏墟”即夏族聚居区;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只能说明商代和西周初年夏族曾聚居于此,其与夏族的起源和夏文化的渊源没有必然的联系。

○研究与探索
二里头文化时期渭河流域的文化变迁
——从“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谈起   段天璟(32)
[内容提要]“老牛坡类型远古文化”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其主体属于客省庄文化的范畴,在二里头文化第三、四期时,这类遗存受到了二里头文化和东下冯文化的影响。

“乇”辨                                    李维明(39)
[内容提要]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上首次出现的“乇土”一辞显示,郑州一带至少从商代开始就存在“乇”地,出土文字和传世古代文献记载表明,这里从周代到汉晋时期乇声地名宅、亳延续不断,又有甫声地名并存。这些地名所具音韵联系使郑州商城为汤都“乇”(亳)说的论据更为充实。

 论甲骨卜辞中的“稻”字                    郭旭东(46)
[内容提要]甲骨文中的“□”字旧释为黍是有问题的,从对贞卜辞、成套卜辞、相间卜辞、同期卜辞以及雨水的亲密关系、古文献金文习语、种植方式来看,它符合水稻侵谁的特征,应是五谷作物中的“稻”字。

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青铜文化研究实践中的思考  宋玲平(50)
[内容提要]从诸多融合型青铜器产生的文化背景来看,融合型青铜器是有某种考古学文化族群将其自身的土著文化因素与外来的文化因素杂糅、结合而创造出的一种新型器物,不能把融合型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特征截然割裂开来。融合性青铜器在某一考古学文化分布范围内的出土频率是判断其文化归属的重要依据之一,至于那些分布在中原青铜文化区边缘地带且文化因素十分复杂的无陶铜器墓,其地方特色浓郁的青铜器以及葬制、葬俗是判断其考古学文化归属的重要因素。

鹿邑微子墓补证——兼释相候与子口寻(腯) 王恩田(53)
[内容提要]鹿邑县太清宫镇即春秋相邑。微子即西周金文之相侯。鹿邑大墓铜器铭文中的子口寻,即微子启之孙腯。长字象柱杖形是商周文字,不应用经过讹变的战国楚简中的长字予以否定。

清代博爱李自奇卖地契李仲买地契的史料价值  王兴亚(61)
[内容提要]李自奇是李牟的父亲。李仲号大亮,是李岩的二哥。康熙元年李自奇卖地契,十二年李仲买地契,与康熙五十五年《李氏家谱》中有关记述可相互佐证,既为研究清初豫北土地买卖提供了具体资料,也为研究明末李自成军中的李牟、李大亮提供了佐证资料。                         

○古代陶瓷
略论金代内乡窑青瓷的艺术成就
 ——从河南淅川沉船青瓷谈起          杨爱玲(66)
[内容提要]河南浙川沉船青瓷绝大部分为金代内乡窑产品。其造型规整、釉色晶亮、工艺精湛,使我们对金代内乡窑的青瓷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河南出土宋代青瓷及相关问题               张增午 李向明(69)
[内容提要]河南发现的宋代青白瓷,分景德镇类型和河南窑场的产品两类。景德镇类型青白瓷是江南青白瓷通过贸易流通到中原来的,此类青白瓷在河南发现较少,这应和北宋时期战乱及自然灾害频发有关。

○文物保护与科技
金沙玉器制作工艺的初步观察              王 方(77)
[内容提要]2001年发现的成都金沙遗址现已出台了2000余件玉器,数目可观,种类繁多。大量的玉器造型规整,制作精细。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器物上都留下了与制作工艺有关的痕迹,其中更有一些半成品和玉料,这就为我们研究古玉制作工艺提供了极其重要而丰富的实物材料。

春秋时期失蜡法铸造工艺问题探讨          赵世纲(84)
[许多证据表明,浙川下寺楚墓出土铜禁禁体四周花纹是用失蜡法分段制作再合范铸造的。春秋中晚期发展起来的失蜡法解决了铸造更为复杂的多层次的青铜器问题,把青铜器铸造推向又一个高峰。

○文物鉴赏
虢季墓出土的玉柄铁剑和铜内铁援戈        李书谦(92)
新郑市博物馆收藏的几件宋代瓷枕          杜平安(94)

○读者来信
关于《邺城地区新发现的慧光法师资料》一文的意见  温玉成(17)
征稿、征订启事  本刊编辑部(25)
本刊2006年第1~6期总目索引            本刊编辑部(95)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