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原文物2007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07-10-3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考古新发现
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东周车马坑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4)
【摘要】:2004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发现和清理了一座车马坑,坑内残存二车一马,出土了陶、铜、铅、玉、蚌等质地的遗物27件套。依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该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
【关键词】:洛阳;车马坑;出土遗物;春秋晚期

●考古研究
东关遗址仰韶早期遗存的相关问题                                        王月前(9)
【摘要】:东关遗址仰韶早期遗存是晋南地区新石器最早阶段文化的代表,分为早晚两期,不同时期聚落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遗址间的比较研究表明东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当时黄河流域复杂的文化演变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东关文化;聚落;文化源流

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环境考古                                           周昆叔(19)
【摘要】:上宅遗址所在的平谷盆地是中国环境考古策源地。上宅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北方草原文化间的空白。以无彩陶,陶器不具绳纹和鸟首形镂空器等特殊器物为特征,构成一支具鲜明特点的泃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文化,称之为上宅文化。上宅遗址依山傍水,聚居于河旁黄土台地,形成于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与邻区同期文化形成环境类似,其聚落形成环境具代表性。
【关键词】:北京市平谷区;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宅文化;中国环境考古策源地

史前先民的头饰习俗                                                     郭敏(25)
【摘要】:依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认为史前先民对头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人类审美意识及淳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同时也说明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并非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才萌生的。
【关键词】:史前;头饰习俗;审美意识;宗教信仰

偃师商城小城的建筑年代与性质                                           陈旭(32)
【摘要】:偃师商城小城建筑年代为南关晚期偏晚,这一年代非早商而属先商晚期即夏末。该城是商汤灭夏之时兴建的军事营垒,非早商都城。
【关键词】:偃师商城小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南关晚期先商文化

商汤伐桀路线新探                                                     郑杰祥(37)
【摘要】: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亳邑,成乃成皋,戎山就是文献所称的□山,也即后世的雷首山和中条山。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一带,是夏桀逃亡的“莘之墟”。鸣条位于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今河南省陕州市是夏王桀所逃的“南巢氏”,又称“焦门”。今山西夏县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古称“夏虚”,是夏王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归宿。
【关键词】:夏墟;商汤;征伐;路线;晋南

试论先秦含贝习俗流行地域的变迁                                       李新城(41)
【摘要】:口含用贝习俗首先流行在商文化区域,西周早期扩展到周文化区域。西周中期以后一直到春秋时期,这种习俗继续向其他的地区扩展。
【关键词】:先秦;含贝习俗;地域;变迁

东周时期车马祭祀探论                                         赵海洲、曹建敦(44)
【摘要】:车马祭祀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西周时期,车马用于周王室的重大祀典。东周时期,祭祀礼制逐渐被破坏,各诸侯国僭越周礼规定,车马被广泛用于郊祀、宗庙祭祖、社祀、山川望祭、盟誓、方神等各种祭祀,祭法多采用沉和瘗埋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祭祀观念的变化,最迟到战国中期,木偶车马被用于祭祀,成为秦汉以后车马祭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v:东周;车马祭祀;木偶车马

●文物研究
国外早期陶器的发现与研究                                               王涛(50)
【摘要】:关于世界最早阶段陶器的探索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在亚洲的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西亚、北非等地区都发现有早期陶器遗存。这些陶器都具有器类单一、器形简单、火候较低、胎土中夹有羼杂物等特征,表现出早期陶器原始性的一面,但又各有特点,说明在陶器起源阶段,世界各地的经济形态及其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关键词】:国外;早期陶器;发现与研究

“息”方国族氏考                                                     王长丰(59)
【摘要】:甲骨卜辞就是“息”字,殷周金文也有不少与“息”相关的资料。周代息国是姬姓贵族袭居商代息国故地而得名。周代息地在今息县城西南十里青龙寺附近,“息”、“□”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关键词】:息国;□地;青铜器;方国;地望

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研究                                           连劭名(66)
【摘要】: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是一种专门介绍阴阳学说的古代典籍。现存竹简百余枚,内容有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四时、山水草木、农作物、动物、人事活动、哲学思想等,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古代思想的重要典籍。
【关键词】:竹简;哲学;思想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探析                                            张倩、廖永民(72)
【摘要】:在两晋青瓷点彩与南北朝、隋代白釉陶瓷加彩技法的基础上,河南唐代的白釉彩瓷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对宋、元时期烧制白釉彩瓷以及各个名窑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点彩;白釉彩瓷;河南;名窑

巩义出土的唐代题字俑                                   张新月、杨铁甫、李国霞(81)
【摘要】:巩义出土一批唐代题字俑,数量众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题字内容多为表明俑的名字、身份等,有的题字带有巫诅、辟邪镇墓等性质。
【关键词】:巩义;题字俑;身份;辟邪

●古文字研究
释“帚”                                                             张素凤(88)
【摘要】:根据卜辞中“帚”参与战争、主持或参加祭祀、处理商王交办的事务、接受祭祀、与天帝或去世的商王交往、(灵魂)进入冥界等内容,结合民俗、古代文化和造字表词依据等,可知“帚”是能与上天鬼神沟通的巫觋,而其中女巫则是周代宫中世妇的前身。
【关键词】:卜辞;帚;鬼神;巫觋

●文物保护与科技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                 靳桂云、方燕明、王春燕(93)
【摘要】:作为分析古代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手段之一,植硅体分析在研究考古遗址中的人类活动、栽培作物及加工方式等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巨大的潜力。对王城岗遗址部分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发现,在城墙夯土、城壕填土乃至城墙附近灰坑的土壤中,植硅体的密度低可能与城墙建筑有密切关系;王城岗遗址中发现的水稻、谷子的植硅体,表明当时聚落内有这两种农作物,并可能在城墙附近进行了脱壳加工。
【关键词】:王城岗遗址;植硅体分析;沉积特点;农作物及加工

利用微量元素探索绿松石的产地                      王荣、王昌燧、冯敏、潘伟斌(101)
【摘要】:本文采用ICP—MS技术测试了三个现代矿产地和贾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通过多元统计方法遴选出的微量元素组合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绿松石样品,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贾湖遗址绿松石不是来源于陕西、湖北、安徽。”
【关键词】:绿松石;微量元素多元统计;稀土配分;产地研究

●文物鉴赏
徐州新发现一批散存画像石                                            盛储彬(107)

●书刊评介
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新成果——读《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           汪培梓(110)

●文博简讯
《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出版                           本刊记者(18)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2007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07-10-31

●考古新发现
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东周车马坑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4)
【摘要】:2004年10月,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西工区八一路发现和清理了一座车马坑,坑内残存二车一马,出土了陶、铜、铅、玉、蚌等质地的遗物27件套。依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特征,该车马坑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
【关键词】:洛阳;车马坑;出土遗物;春秋晚期

●考古研究
东关遗址仰韶早期遗存的相关问题                                        王月前(9)
【摘要】:东关遗址仰韶早期遗存是晋南地区新石器最早阶段文化的代表,分为早晚两期,不同时期聚落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遗址间的比较研究表明东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当时黄河流域复杂的文化演变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东关文化;聚落;文化源流

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环境考古                                           周昆叔(19)
【摘要】:上宅遗址所在的平谷盆地是中国环境考古策源地。上宅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北方草原文化间的空白。以无彩陶,陶器不具绳纹和鸟首形镂空器等特殊器物为特征,构成一支具鲜明特点的泃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文化,称之为上宅文化。上宅遗址依山傍水,聚居于河旁黄土台地,形成于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与邻区同期文化形成环境类似,其聚落形成环境具代表性。
【关键词】:北京市平谷区;上宅新石器文化遗址;上宅文化;中国环境考古策源地

史前先民的头饰习俗                                                     郭敏(25)
【摘要】:依据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认为史前先民对头部的装饰手法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人类审美意识及淳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多样化,同时也说明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并非有了丰厚的物质条件才萌生的。
【关键词】:史前;头饰习俗;审美意识;宗教信仰

偃师商城小城的建筑年代与性质                                           陈旭(32)
【摘要】:偃师商城小城建筑年代为南关晚期偏晚,这一年代非早商而属先商晚期即夏末。该城是商汤灭夏之时兴建的军事营垒,非早商都城。
【关键词】:偃师商城小城;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夏文化;南关晚期先商文化

商汤伐桀路线新探                                                     郑杰祥(37)
【摘要】: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亳邑,成乃成皋,戎山就是文献所称的□山,也即后世的雷首山和中条山。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一带,是夏桀逃亡的“莘之墟”。鸣条位于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今河南省陕州市是夏王桀所逃的“南巢氏”,又称“焦门”。今山西夏县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古称“夏虚”,是夏王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归宿。
【关键词】:夏墟;商汤;征伐;路线;晋南

试论先秦含贝习俗流行地域的变迁                                       李新城(41)
【摘要】:口含用贝习俗首先流行在商文化区域,西周早期扩展到周文化区域。西周中期以后一直到春秋时期,这种习俗继续向其他的地区扩展。
【关键词】:先秦;含贝习俗;地域;变迁

东周时期车马祭祀探论                                         赵海洲、曹建敦(44)
【摘要】:车马祭祀可以上溯至殷商时期。西周时期,车马用于周王室的重大祀典。东周时期,祭祀礼制逐渐被破坏,各诸侯国僭越周礼规定,车马被广泛用于郊祀、宗庙祭祖、社祀、山川望祭、盟誓、方神等各种祭祀,祭法多采用沉和瘗埋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祭祀观念的变化,最迟到战国中期,木偶车马被用于祭祀,成为秦汉以后车马祭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v:东周;车马祭祀;木偶车马

●文物研究
国外早期陶器的发现与研究                                               王涛(50)
【摘要】:关于世界最早阶段陶器的探索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据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在亚洲的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西亚、北非等地区都发现有早期陶器遗存。这些陶器都具有器类单一、器形简单、火候较低、胎土中夹有羼杂物等特征,表现出早期陶器原始性的一面,但又各有特点,说明在陶器起源阶段,世界各地的经济形态及其发展水平并不一致。
【关键词】:国外;早期陶器;发现与研究

“息”方国族氏考                                                     王长丰(59)
【摘要】:甲骨卜辞就是“息”字,殷周金文也有不少与“息”相关的资料。周代息国是姬姓贵族袭居商代息国故地而得名。周代息地在今息县城西南十里青龙寺附近,“息”、“□”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关键词】:息国;□地;青铜器;方国;地望

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研究                                           连劭名(66)
【摘要】: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是一种专门介绍阴阳学说的古代典籍。现存竹简百余枚,内容有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四时、山水草木、农作物、动物、人事活动、哲学思想等,是研究传统文化与古代思想的重要典籍。
【关键词】:竹简;哲学;思想

河南唐代白釉彩瓷探析                                            张倩、廖永民(72)
【摘要】:在两晋青瓷点彩与南北朝、隋代白釉陶瓷加彩技法的基础上,河南唐代的白釉彩瓷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对宋、元时期烧制白釉彩瓷以及各个名窑的兴起起到了推动作用。
【关键词】:点彩;白釉彩瓷;河南;名窑

巩义出土的唐代题字俑                                   张新月、杨铁甫、李国霞(81)
【摘要】:巩义出土一批唐代题字俑,数量众多,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题字内容多为表明俑的名字、身份等,有的题字带有巫诅、辟邪镇墓等性质。
【关键词】:巩义;题字俑;身份;辟邪

●古文字研究
释“帚”                                                             张素凤(88)
【摘要】:根据卜辞中“帚”参与战争、主持或参加祭祀、处理商王交办的事务、接受祭祀、与天帝或去世的商王交往、(灵魂)进入冥界等内容,结合民俗、古代文化和造字表词依据等,可知“帚”是能与上天鬼神沟通的巫觋,而其中女巫则是周代宫中世妇的前身。
【关键词】:卜辞;帚;鬼神;巫觋

●文物保护与科技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                 靳桂云、方燕明、王春燕(93)
【摘要】:作为分析古代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手段之一,植硅体分析在研究考古遗址中的人类活动、栽培作物及加工方式等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巨大的潜力。对王城岗遗址部分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发现,在城墙夯土、城壕填土乃至城墙附近灰坑的土壤中,植硅体的密度低可能与城墙建筑有密切关系;王城岗遗址中发现的水稻、谷子的植硅体,表明当时聚落内有这两种农作物,并可能在城墙附近进行了脱壳加工。
【关键词】:王城岗遗址;植硅体分析;沉积特点;农作物及加工

利用微量元素探索绿松石的产地                      王荣、王昌燧、冯敏、潘伟斌(101)
【摘要】:本文采用ICP—MS技术测试了三个现代矿产地和贾湖遗址出土的绿松石样品的微量元素。结果表明:通过多元统计方法遴选出的微量元素组合以及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产地的绿松石样品,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贾湖遗址绿松石不是来源于陕西、湖北、安徽。”
【关键词】:绿松石;微量元素多元统计;稀土配分;产地研究

●文物鉴赏
徐州新发现一批散存画像石                                            盛储彬(107)

●书刊评介
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新成果——读《文明起源与夏商周文明研究》           汪培梓(110)

●文博简讯
《2004年龙门石窟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出版                           本刊记者(18)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