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原文物2008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8-07-0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考古发现
襄樊邓城黄家村遗址2005年西区周代灰坑发掘简报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4)
【摘要】2005年,在襄樊邓城城址东侧的黄家村遗址清理出灰坑14座,出土较多的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甗、盆、盂、豆、罐等,其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化面貌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灰坑所在的村落遗址属于邓国文化遗存。
【关键词】黄家村遗址;  灰坑;  西周;  邓国;  村落

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14)
【摘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处国库工地发掘了五座唐墓,年代早晚相递,器物组合不同,各有特色。墓中出土的瓷器、三彩器尤为精美,从器物胎、色、釉观察,应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为北方白瓷及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发掘;  唐墓;  唐三彩;  瓷器

●考古研究
试论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孙波、崔圣宽   (2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  济南)
【摘要】扁扁洞遗址和黄崖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沂源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经考古发掘,扁扁洞遗址发现了烧土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磨盘、石磨棒等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特征的遗物。黄崖遗址则仅采集了少量的兽骨,并出土了较多的陶片。以其陶片特征看,其年代与扁扁洞遗址相近。据扁扁洞内采集的人头骨碎片的14C年代测定数据,其年代距今9600~11000年。扁扁洞和黄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探索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及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山东地区;  扁扁洞遗址;  黄崖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                                        李龙   (2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中原地区的史前聚落有2000余处,有丘岗台地型、河谷阶梯型、平原台地型等几种。在不同的区域,聚落类型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五大区域。以防御设施的有无为标准,中原史前聚落可分为初步发展的聚落即少有防卫设施的聚落,快速发展期的聚落即环壕聚落以及嬗变期的聚落即城垣聚落群。
【关键词】中原地区;  史前;  聚落分布;  特征演化

蒲城店二里头文化城址若干问题探讨                                魏兴涛   (3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依据考古层位学、年代学研究,蒲城店二里头文化城址的使用年代大致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或其较早阶段。由二里头文化南向分布态势可知,这时期该城址正处于夏王朝统治区的南部边缘。结合中原与南方文化之间悠久的碰撞、冲突与征服关系的历史,推断蒲城店城址当是以政治军事目的出发建立的重要设施,即很可能是夏王朝在其当时的南土营建的军事重镇。
【关键词】蒲城店城址;  二里头文化;  军事重镇

晋乎?卫乎?——琉璃阁大墓的国属                                  刘绪   (44)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
【摘要】对于琉璃阁大墓的时代、国属与墓主身份,学术界存在分歧,本文在详细把握琉璃阁大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吴越式青铜剑、带钩和青铜镈在中原地区大墓中出现与存在的规律,推断琉璃阁大墓时代主要应属于春秋晚期。进而依文献记载,认为在春秋晚期辉县一带属晋之范氏,而不属卫。由墓葬规模与方向,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以及车马坑的具体状况等,比照其他已知高级贵族墓的相关情况,确定琉璃阁大墓墓主,至少有两位是晋卿范子。
【关键词】琉璃阁墓时代;  国属;  墓主身份

辉县琉璃阁墓地国别族属考     李宏   (49)
(河南博物馆  河南  郑州)
【摘要】本文在众学者对琉璃阁墓地考证的基础上,从辉县所处地理位置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春秋辉县的“共”邑性质与两周归葬制度,琉璃阁东周墓地性质与埋葬方式,以及琉璃阁东周墓地器物组合与器型纹饰演变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对该墓地特别是甲乙二墓的年代、国别族属和墓主身份,提出了琉璃阁东周墓地作为卫国公室封于共城一宗族的归葬之地的看法。
【关键词】琉璃阁墓地;  “共”邑;  墓葬性质;  器物组合与特征;  国别族属

论山彪镇一号墓的年代和国别    陈昭容   (58)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  台湾  台北)
【摘要】山彪镇一号墓在1935年发掘,郭宝钧认为是战国晚期魏国公子的墓,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对两件有铭铜戈重新检视,认为错金鸟虫书戈铭文应释为“玄夫铸用之□”,习见于春秋晚期;周王戈铭文因为误剔,以至周王的名字无法辨认,我们在显微镜摄影协助下还原其误剔过程,论证器主应是“周王叚”。周敬王(前519~前476)名“丐”,字“叚”,正符合春秋时人名字意义相因之惯例。山彪镇一号墓青铜器风格一致,以器形纹饰与侯马铸铜作坊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作对比,我们认为两者都是晋国国力兴盛时期的作品,不至晚到三家分晋时期。“周王叚戈”赏赐时代不晚于敬王逝世的前476年,受赐者入葬年代应不会晚于这个时代太久,山彪镇一号墓的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墓主应是晋国大夫级的人物。
【关键词】山彪镇一号墓;  错金鸟虫书戈;  周王戈;  春秋晚期

辉县甲乙墓研究与河南两周考古摭拾     杨育彬   (6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1936年河南博物馆辉县甲乙墓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两周考古又有更多的新发现。大量的两周时期墓地,几十座通都大邑城址,以及金属铸造和盟誓遗址等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辉县甲乙墓;  研究;  ;两周考古

范蠡故里考    高君平   (73)
(南阳市博物馆  河南 南阳)
【摘要】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史称兵家奇才、商家鼻祖,被尊为商圣。依据有关史料考证,范蠡故里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三十里屯。
【关键词】范蠡;  故里;  南阳;  宛城区三十里屯

●文物研究
蚌埠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简述    徐大立   (75)
(蚌埠市博物馆  安徽 蚌埠)
【摘要】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二里岗甲骨卜辞的发现及其意义    郑杰祥   (8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  郑州)
【摘要】郑州二里岗发现的甲骨卜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甲骨卜辞,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我国甲骨卜辞的起源和郑州商城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郑州二里岗;  早商;  卜辞

新乡市博物馆藏“双婥聑”组器     傅山泉   (83)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新乡)

商丘博物馆藏西汉梁王陵出土玉器        王良田、张帆   (87)
(河南省商丘博物馆  河南  商丘; 河南省夏邑县博物馆  河南 商丘)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陵墓出土葬玉蠡探     武玮   (91)
(河南博物馆  河南  郑州)
【摘要】目前河南永城西汉梁王、后陵出土葬玉品种丰富,包括金缕玉衣片、玉塞、玉棺饰、玉璧等。早期玉衣材料明显优于晚期玉衣,并使用玉璧敛葬,但出土的玉九窍塞并不完备。其葬玉的发达与梁国经济繁荣、汉代王权等级观念加强及生死观念等有关。
【关键词】梁王;  葬玉;  等级;  生死观

从出土汉简看戍边吏卒及服徭役者的丧礼    范志军   (96)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  郑州)
【摘要】两汉时期,戍边或服徭役的地方都设有服丧人员的管理机构。服役期间,如果遇父母、大父母等亲属死,他们都要以令取宁,宁毕要销假;在丧期方面,西汉初期规定父母、妻丧为三十天,祖父母或者同产兄妹丧为十五天。汉宣帝之后,丧期有所延长,规定葬期为三个月,但是葬毕就要服役。如果服役期间这些人死亡,在归葬、袭敛、賵赙、祭祀等方面,汉代也有详细的礼制规定。
【关键词】汉简;  戍边吏卒;  徭役;  丧礼

万佛山摩崖立佛龛奉鱼供养天考释     贺玉萍   (100)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河南  洛阳)
【摘要】万佛山摩崖立佛龛下奉鱼飞天乃为供奉天,是北魏佛教汉化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中原文化对外来佛教神祗的改造与重塑,是地域文化和民俗信仰在石窟造像中的反映。
【关键词】万佛山;  石窟;  奉鱼;  供奉天

原阳县新发现《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   毛国杰   (103)
(河南省原阳县文物管理所  河南  原阳)

●古文字研究
也谈“三年大将吏弩机”的灋丘问题      陈家宁   (105)
(天津大学中文系  天津)
【摘要】《中原文物》2007年第五期刊载《有关<三年大将吏弩机考>的灋丘问题》一文,对吴镇烽、师小群先生《三年大将吏弩机考》文中所持“灋丘”即“废丘”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认为法丘是人名,可能是齐人法章的后裔。我们从音韵学、文献学、先秦工官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认为其提出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不足以推翻吴、师两位先生的推测。
【关键词】三年大将李弩机;  灋丘;  废丘;  铭文

●博物馆研究
关于博物馆数字影像系统     张宁   (109)
(新乡市博物馆  河南  新乡)

●读者来信
关于《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的一批古代官印》中几个古玺文字的释读     俞绍宏   (112)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2008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8-07-06

●考古发现
襄樊邓城黄家村遗址2005年西区周代灰坑发掘简报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4)
【摘要】2005年,在襄樊邓城城址东侧的黄家村遗址清理出灰坑14座,出土较多的陶器,器类主要有鬲、甗、盆、盂、豆、罐等,其时代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文化面貌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灰坑所在的村落遗址属于邓国文化遗存。
【关键词】黄家村遗址;  灰坑;  西周;  邓国;  村落

河南省储备局四三一处国库唐墓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14)
【摘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三一处国库工地发掘了五座唐墓,年代早晚相递,器物组合不同,各有特色。墓中出土的瓷器、三彩器尤为精美,从器物胎、色、釉观察,应为巩义黄冶窑的产品,为北方白瓷及唐三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发掘;  唐墓;  唐三彩;  瓷器

●考古研究
试论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孙波、崔圣宽   (2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山东  济南)
【摘要】扁扁洞遗址和黄崖遗址是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沂源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经考古发掘,扁扁洞遗址发现了烧土面和灰坑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磨盘、石磨棒等具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特征的遗物。黄崖遗址则仅采集了少量的兽骨,并出土了较多的陶片。以其陶片特征看,其年代与扁扁洞遗址相近。据扁扁洞内采集的人头骨碎片的14C年代测定数据,其年代距今9600~11000年。扁扁洞和黄崖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为探索山东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起源及早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山东地区;  扁扁洞遗址;  黄崖遗址;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

中原史前聚落分布与特征演化                                        李龙   (29)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中原地区的史前聚落有2000余处,有丘岗台地型、河谷阶梯型、平原台地型等几种。在不同的区域,聚落类型有所不同,大致可分为五大区域。以防御设施的有无为标准,中原史前聚落可分为初步发展的聚落即少有防卫设施的聚落,快速发展期的聚落即环壕聚落以及嬗变期的聚落即城垣聚落群。
【关键词】中原地区;  史前;  聚落分布;  特征演化

蒲城店二里头文化城址若干问题探讨                                魏兴涛   (36)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依据考古层位学、年代学研究,蒲城店二里头文化城址的使用年代大致为二里头文化一期或其较早阶段。由二里头文化南向分布态势可知,这时期该城址正处于夏王朝统治区的南部边缘。结合中原与南方文化之间悠久的碰撞、冲突与征服关系的历史,推断蒲城店城址当是以政治军事目的出发建立的重要设施,即很可能是夏王朝在其当时的南土营建的军事重镇。
【关键词】蒲城店城址;  二里头文化;  军事重镇

晋乎?卫乎?——琉璃阁大墓的国属                                  刘绪   (44)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北京)
【摘要】对于琉璃阁大墓的时代、国属与墓主身份,学术界存在分歧,本文在详细把握琉璃阁大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吴越式青铜剑、带钩和青铜镈在中原地区大墓中出现与存在的规律,推断琉璃阁大墓时代主要应属于春秋晚期。进而依文献记载,认为在春秋晚期辉县一带属晋之范氏,而不属卫。由墓葬规模与方向,随葬品的丰富程度,以及车马坑的具体状况等,比照其他已知高级贵族墓的相关情况,确定琉璃阁大墓墓主,至少有两位是晋卿范子。
【关键词】琉璃阁墓时代;  国属;  墓主身份

辉县琉璃阁墓地国别族属考     李宏   (49)
(河南博物馆  河南  郑州)
【摘要】本文在众学者对琉璃阁墓地考证的基础上,从辉县所处地理位置与春秋中期到战国初年的政治形势,春秋辉县的“共”邑性质与两周归葬制度,琉璃阁东周墓地性质与埋葬方式,以及琉璃阁东周墓地器物组合与器型纹饰演变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对该墓地特别是甲乙二墓的年代、国别族属和墓主身份,提出了琉璃阁东周墓地作为卫国公室封于共城一宗族的归葬之地的看法。
【关键词】琉璃阁墓地;  “共”邑;  墓葬性质;  器物组合与特征;  国别族属

论山彪镇一号墓的年代和国别    陈昭容   (58)
(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  台湾  台北)
【摘要】山彪镇一号墓在1935年发掘,郭宝钧认为是战国晚期魏国公子的墓,但学术界说法不一。我们对两件有铭铜戈重新检视,认为错金鸟虫书戈铭文应释为“玄夫铸用之□”,习见于春秋晚期;周王戈铭文因为误剔,以至周王的名字无法辨认,我们在显微镜摄影协助下还原其误剔过程,论证器主应是“周王叚”。周敬王(前519~前476)名“丐”,字“叚”,正符合春秋时人名字意义相因之惯例。山彪镇一号墓青铜器风格一致,以器形纹饰与侯马铸铜作坊出土春秋晚期青铜器作对比,我们认为两者都是晋国国力兴盛时期的作品,不至晚到三家分晋时期。“周王叚戈”赏赐时代不晚于敬王逝世的前476年,受赐者入葬年代应不会晚于这个时代太久,山彪镇一号墓的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墓主应是晋国大夫级的人物。
【关键词】山彪镇一号墓;  错金鸟虫书戈;  周王戈;  春秋晚期

辉县甲乙墓研究与河南两周考古摭拾     杨育彬   (67)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郑州)
【摘要】1936年河南博物馆辉县甲乙墓的发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河南两周考古又有更多的新发现。大量的两周时期墓地,几十座通都大邑城址,以及金属铸造和盟誓遗址等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辉县甲乙墓;  研究;  ;两周考古

范蠡故里考    高君平   (73)
(南阳市博物馆  河南 南阳)
【摘要】范蠡,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史称兵家奇才、商家鼻祖,被尊为商圣。依据有关史料考证,范蠡故里在今南阳市宛城区三十里屯。
【关键词】范蠡;  故里;  南阳;  宛城区三十里屯

●文物研究
蚌埠双墩遗址刻画符号简述    徐大立   (75)
(蚌埠市博物馆  安徽 蚌埠)
【摘要】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是迄今为止年代较早、数量最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考古资料。它的表现形式、刻画方法以及符号的组合形式对研究我国汉文字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蚌埠双墩遗址;  刻画符号;  文字起源

二里岗甲骨卜辞的发现及其意义    郑杰祥   (80)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  郑州)
【摘要】郑州二里岗发现的甲骨卜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甲骨卜辞,它的发现,对于探讨我国甲骨卜辞的起源和郑州商城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关键词】郑州二里岗;  早商;  卜辞

新乡市博物馆藏“双婥聑”组器     傅山泉   (83)
(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  新乡)

商丘博物馆藏西汉梁王陵出土玉器        王良田、张帆   (87)
(河南省商丘博物馆  河南  商丘; 河南省夏邑县博物馆  河南 商丘)

河南永城西汉梁王陵墓出土葬玉蠡探     武玮   (91)
(河南博物馆  河南  郑州)
【摘要】目前河南永城西汉梁王、后陵出土葬玉品种丰富,包括金缕玉衣片、玉塞、玉棺饰、玉璧等。早期玉衣材料明显优于晚期玉衣,并使用玉璧敛葬,但出土的玉九窍塞并不完备。其葬玉的发达与梁国经济繁荣、汉代王权等级观念加强及生死观念等有关。
【关键词】梁王;  葬玉;  等级;  生死观

从出土汉简看戍边吏卒及服徭役者的丧礼    范志军   (96)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  郑州)
【摘要】两汉时期,戍边或服徭役的地方都设有服丧人员的管理机构。服役期间,如果遇父母、大父母等亲属死,他们都要以令取宁,宁毕要销假;在丧期方面,西汉初期规定父母、妻丧为三十天,祖父母或者同产兄妹丧为十五天。汉宣帝之后,丧期有所延长,规定葬期为三个月,但是葬毕就要服役。如果服役期间这些人死亡,在归葬、袭敛、賵赙、祭祀等方面,汉代也有详细的礼制规定。
【关键词】汉简;  戍边吏卒;  徭役;  丧礼

万佛山摩崖立佛龛奉鱼供养天考释     贺玉萍   (100)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河南  洛阳)
【摘要】万佛山摩崖立佛龛下奉鱼飞天乃为供奉天,是北魏佛教汉化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了中原文化对外来佛教神祗的改造与重塑,是地域文化和民俗信仰在石窟造像中的反映。
【关键词】万佛山;  石窟;  奉鱼;  供奉天

原阳县新发现《阳武毛氏新迁茔域碣记》   毛国杰   (103)
(河南省原阳县文物管理所  河南  原阳)

●古文字研究
也谈“三年大将吏弩机”的灋丘问题      陈家宁   (105)
(天津大学中文系  天津)
【摘要】《中原文物》2007年第五期刊载《有关<三年大将吏弩机考>的灋丘问题》一文,对吴镇烽、师小群先生《三年大将吏弩机考》文中所持“灋丘”即“废丘”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认为法丘是人名,可能是齐人法章的后裔。我们从音韵学、文献学、先秦工官制度等几个角度分析,认为其提出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不足以推翻吴、师两位先生的推测。
【关键词】三年大将李弩机;  灋丘;  废丘;  铭文

●博物馆研究
关于博物馆数字影像系统     张宁   (109)
(新乡市博物馆  河南  新乡)

●读者来信
关于《河南省文物交流中心征集的一批古代官印》中几个古玺文字的释读     俞绍宏   (112)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