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原文物2009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9-08-0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目录
考古发现
河南荥阳西司马遗址晚上墓地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4)
【摘要】西司马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西司马村西北部,2005年6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晚商墓葬82座,墓葬排列分布比较有规律,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了解郑州地区晚商时期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荥阳;   西司马遗址;   晚商;   墓地;   发掘
 
河南南阳徐家岭M11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     王长丰、乔保同   (10)
【摘要】河南淅川徐家岭墓葬区出土一件春秋晚期小口鼎,肩部有两周阴刻篆书铭文,文中使用太岁、岁星混合纪年法,这是目前太岁、岁星纪年最早的出土资料。
【关键词】徐家岭;   楚墓;   天文历法;   岁星和太岁纪年
 
郑州信和置业普罗旺斯住宅小区M126战国墓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2)
【摘要】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清理了135座古墓葬。其中M126形制较大,葬具一椁两棺,出土有陶器、兵器、玉石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特征判断,M126的时代约为战国中期偏早,墓主人可能属大夫之列。
【关键词】郑州;   126号战国墓;   棺椁;   陶礼器
 
江苏铜山县班井四号墓发掘简报     徐州博物馆   (18)
【摘要】班井东汉四号墓有较大面积的封土和地面建筑,出土文物多样,为研究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徐州地区的葬制、葬俗及物质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内磨平的画像石为研究画像石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铜山县;   班井了  东汉至魏晋;   墓葬
 
●考古研究
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旧石器遗存的分期、类型及相关问题    李有骞   (25)
【摘要】东北地区末次冰期的旧石器遗址的埋藏地层分为4个阶段,旧石器文化可划为3期,分别距今2.5万 – 0.8万年、5.0万 – 2.5万年和7.3万 – 5万年。各期的变化时间与末次冰期的两次气候强烈转变相吻合,体现了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人类适应方式的两次飞跃。前一次的飞跃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第二次的飞跃似与外来因素的进入有关。
【关键词】东北地区;   末次冰期;   旧石器
 
由古文字资料管窥早期伊洛南阳间之地理交通    马保春   (36)
【摘要】本文依据古文字资料初步探讨了早期伊洛、南阳间的交通地理问题,发现无论是战争行军、国族迁徙还是其他形式的地理交流,伊洛、南阳间多循北起伊洛地区东部而南至方城关的道路。这一交通要道在维护早期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伊洛;   南阳;   交通;   国族;   古文字
 
汉代墓葬用柏及其原因分析     靳宝   (44)
【摘要】两汉时期,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掘来看,墓植柏树与墓葬用柏现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柏木本身的特性及其所引申出来的文化内涵为其盛行奠定了基础;二是,汉代本身独特的文化元素与之融合,互为促进,主要表现在尊亲忠孝的儒家思想、尊君一统的社会秩序、视死如生的厚葬之风。
【关键词】汉代;   墓葬;   柏木
 
河南登封瓷窑遗址浅析     宋奇   (48)
【摘要】登封地区瓷窑有就地取材、因水之利,时代较长、区差明显,民用为主、种类较多等特点。登封白坪地区瓷器应属钧瓷,登封钧瓷对钧瓷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登封瓷窑;   白坪地区瓷器;   瓷系;   钧瓷
 
●文物研究
舞阳龟甲刻符初探     冯凭、吴长旗    (51)
【摘要】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 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 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骨文的目字,□像举手人形,东巴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字例。通过研究这三个刻符,笔者发现:这三个刻画符号蕴含了一条符合远古先民生活及社会习性的重要信息;三个刻画符号刚好与人们迄今都还能够从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中抽象出的三个元素相吻合。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带有刻符的龟甲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宗教法器,龟甲刻符与甲骨文之间或许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关键词】龟甲刻符;   宗教仪式;   甲骨文;   贾湖
 
从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看殷代的玉礼      杨州    (59)
【摘要】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有丰富的关于进献用“玉”的资料,这是旧著录卜辞所未见的。本文在对这些卜辞简释的基础上,从献玉场合及性质等方面就殷代的进献用玉情况进行考察,并进而与后世的“贽见礼”作一对比研究,以加深和拓展对殷代玉礼以及我国古代贽见礼形成的认识。
【关键词】花东甲骨文;   进献用玉;   殷代玉礼
 
■公盨与《禹贡》成书时代     岳红琴    (64)
【摘要】■公盨是西周中期偏晚时的一件礼器。铭文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与《禹贡》开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及《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结合其他文献及考古资料推断,《禹贡》篇主体的制作时代应在西周中期。
【关键词】■公盨;   《禹贡》;   成书时代;   西周中期
 
河南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铭文纪年考     王长丰、郝本性    (69)
【摘要】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的“(阝化)夫人(女囂)鼎”,为春秋时期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所铸铜器。器上所铸刻的铭文使用了太岁和岁星纪年,为春秋战国之际历法用太岁、岁星纪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关键词】淅川徐家岭;   太岁;   岁星纪年;   天文历法;   铭文
 
玉石覆面研究     袁胜文、石文嘉   (76)
【摘要】玉石覆面是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在型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玉石覆面的分期和各期特征、定名与功用、产生与消亡的原因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玉覆面出现于西周中期,西汉前期以后消亡。形制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西汉前期之后,逐渐演变成较为简单的窍塞和更复杂的玉衣这两种形式。玉石覆面具有殓尸、防止尸体腐烂、引导灵魂升天和体现身份等级的功用,一般只有贵族才能使用。
【关键词】玉石;   覆面;   玉敛葬
 
永城芒砀山出土西汉梁国玉器初探     郑清森   (82)
【摘要】永城芒砀山为西汉梁国王陵所在地,近年来西汉梁王墓地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玉器占有相当的数量,玉器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探索汉代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诸侯王埋葬制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西汉梁国王陵;   玉器分类;   玉器制作工艺
 
试析汉画像中的早期民间道教      王明丽   (89)
【摘要】汉代画像中有为数不少表现道教主神、升仙、驱鬼逐疫、炼丹、秘戏等与民间道教有关系的图像,道教在东汉民间有很大的传播,道教汉画像表现了汉代先民对早期道教的信仰。
【关键词】汉画;   早期民间道教;   升仙
 
隋代司马融墓志考     罗火金、刘刚州   (94)
【摘要】司马融墓志记载了其部分世系和其本人在西魏、北周和隋代的仕宦经历,为了解三国时期司马家族的历史增添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隋代;   墓志;   司马融;   司马家族;   孟州市
 
西安碑林新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考疏       李举纲、张安兴   (98)
【摘要】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一方,志主曾是一名宫人,后嫁与德宗朝的著名宦官王希迁,在宪宗元和末迎奉佛骨的气氛中寡居多年的志主出家为比丘尼。这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宦官的婚姻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更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是一则值得重视的新资料。
【关键词】唐代墓志;  宦官家庭;   佛教信仰
 
●文物赏析
灵宝市文物管理所藏部分铜镜     胡小平   (102)
 
宋代陶塑玩具上所见“七圣刀”幻术      杜文   (106)
 
●博物馆研究
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宣教工作的思考——以河南博物院夏季观众调查为例     向祎、朱宏秋、林晓平   (109)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博物院2008年6月至8月观众调查信息进行阶段性统计和初步分析,讨论和研究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功能延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博物馆;   免费开放;   观众点差;   宣教工作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2009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09-08-04

 
 
目录
考古发现
河南荥阳西司马遗址晚上墓地发掘简报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4)
【摘要】西司马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西司马村西北部,2005年6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经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晚商墓葬82座,墓葬排列分布比较有规律,保存较为完整,随葬品较为丰富,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了解郑州地区晚商时期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键词】荥阳;   西司马遗址;   晚商;   墓地;   发掘
 
河南南阳徐家岭M11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     王长丰、乔保同   (10)
【摘要】河南淅川徐家岭墓葬区出土一件春秋晚期小口鼎,肩部有两周阴刻篆书铭文,文中使用太岁、岁星混合纪年法,这是目前太岁、岁星纪年最早的出土资料。
【关键词】徐家岭;   楚墓;   天文历法;   岁星和太岁纪年
 
郑州信和置业普罗旺斯住宅小区M126战国墓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2)
【摘要】2007年12月至2008年3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清理了135座古墓葬。其中M126形制较大,葬具一椁两棺,出土有陶器、兵器、玉石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等特征判断,M126的时代约为战国中期偏早,墓主人可能属大夫之列。
【关键词】郑州;   126号战国墓;   棺椁;   陶礼器
 
江苏铜山县班井四号墓发掘简报     徐州博物馆   (18)
【摘要】班井东汉四号墓有较大面积的封土和地面建筑,出土文物多样,为研究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徐州地区的葬制、葬俗及物质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墓内磨平的画像石为研究画像石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料。
【关键词】铜山县;   班井了  东汉至魏晋;   墓葬
 
●考古研究
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旧石器遗存的分期、类型及相关问题    李有骞   (25)
【摘要】东北地区末次冰期的旧石器遗址的埋藏地层分为4个阶段,旧石器文化可划为3期,分别距今2.5万 – 0.8万年、5.0万 – 2.5万年和7.3万 – 5万年。各期的变化时间与末次冰期的两次气候强烈转变相吻合,体现了东北地区末次冰期人类适应方式的两次飞跃。前一次的飞跃原因目前还不清楚,但第二次的飞跃似与外来因素的进入有关。
【关键词】东北地区;   末次冰期;   旧石器
 
由古文字资料管窥早期伊洛南阳间之地理交通    马保春   (36)
【摘要】本文依据古文字资料初步探讨了早期伊洛、南阳间的交通地理问题,发现无论是战争行军、国族迁徙还是其他形式的地理交流,伊洛、南阳间多循北起伊洛地区东部而南至方城关的道路。这一交通要道在维护早期中原王朝和南方的政治关系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伊洛;   南阳;   交通;   国族;   古文字
 
汉代墓葬用柏及其原因分析     靳宝   (44)
【摘要】两汉时期,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掘来看,墓植柏树与墓葬用柏现象十分突出。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柏木本身的特性及其所引申出来的文化内涵为其盛行奠定了基础;二是,汉代本身独特的文化元素与之融合,互为促进,主要表现在尊亲忠孝的儒家思想、尊君一统的社会秩序、视死如生的厚葬之风。
【关键词】汉代;   墓葬;   柏木
 
河南登封瓷窑遗址浅析     宋奇   (48)
【摘要】登封地区瓷窑有就地取材、因水之利,时代较长、区差明显,民用为主、种类较多等特点。登封白坪地区瓷器应属钧瓷,登封钧瓷对钧瓷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登封瓷窑;   白坪地区瓷器;   瓷系;   钧瓷
 
●文物研究
舞阳龟甲刻符初探     冯凭、吴长旗    (51)
【摘要】虽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刻符的数量不多,但是其中出现在龟甲上的三个刻符尤其引人注目,它们是□、□、□。它们的特征是:1. 时间最早,属于裴李岗文化,其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600至公元前6200年;2. 与文字相关,□像甲骨文的日字和户字,□像甲骨文的目字,□像举手人形,东巴文字中就有类似的字例。通过研究这三个刻符,笔者发现:这三个刻画符号蕴含了一条符合远古先民生活及社会习性的重要信息;三个刻画符号刚好与人们迄今都还能够从一种特殊的宗教仪式中抽象出的三个元素相吻合。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带有刻符的龟甲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一种宗教法器,龟甲刻符与甲骨文之间或许具有一脉相传的关系。
【关键词】龟甲刻符;   宗教仪式;   甲骨文;   贾湖
 
从花园庄东地甲骨文看殷代的玉礼      杨州    (59)
【摘要】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中有丰富的关于进献用“玉”的资料,这是旧著录卜辞所未见的。本文在对这些卜辞简释的基础上,从献玉场合及性质等方面就殷代的进献用玉情况进行考察,并进而与后世的“贽见礼”作一对比研究,以加深和拓展对殷代玉礼以及我国古代贽见礼形成的认识。
【关键词】花东甲骨文;   进献用玉;   殷代玉礼
 
■公盨与《禹贡》成书时代     岳红琴    (64)
【摘要】■公盨是西周中期偏晚时的一件礼器。铭文开篇即言“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与《禹贡》开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及《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结合其他文献及考古资料推断,《禹贡》篇主体的制作时代应在西周中期。
【关键词】■公盨;   《禹贡》;   成书时代;   西周中期
 
河南新出“(阝化)夫人(女囂)鼎”铭文纪年考     王长丰、郝本性    (69)
【摘要】河南淅川徐家岭M11出土的“(阝化)夫人(女囂)鼎”,为春秋时期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所铸铜器。器上所铸刻的铭文使用了太岁和岁星纪年,为春秋战国之际历法用太岁、岁星纪年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研究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关键词】淅川徐家岭;   太岁;   岁星纪年;   天文历法;   铭文
 
玉石覆面研究     袁胜文、石文嘉   (76)
【摘要】玉石覆面是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在型式分析的基础上,对玉石覆面的分期和各期特征、定名与功用、产生与消亡的原因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认为,玉覆面出现于西周中期,西汉前期以后消亡。形制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西汉前期之后,逐渐演变成较为简单的窍塞和更复杂的玉衣这两种形式。玉石覆面具有殓尸、防止尸体腐烂、引导灵魂升天和体现身份等级的功用,一般只有贵族才能使用。
【关键词】玉石;   覆面;   玉敛葬
 
永城芒砀山出土西汉梁国玉器初探     郑清森   (82)
【摘要】永城芒砀山为西汉梁国王陵所在地,近年来西汉梁王墓地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玉器占有相当的数量,玉器的发现与研究对于探索汉代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诸侯王埋葬制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西汉梁国王陵;   玉器分类;   玉器制作工艺
 
试析汉画像中的早期民间道教      王明丽   (89)
【摘要】汉代画像中有为数不少表现道教主神、升仙、驱鬼逐疫、炼丹、秘戏等与民间道教有关系的图像,道教在东汉民间有很大的传播,道教汉画像表现了汉代先民对早期道教的信仰。
【关键词】汉画;   早期民间道教;   升仙
 
隋代司马融墓志考     罗火金、刘刚州   (94)
【摘要】司马融墓志记载了其部分世系和其本人在西魏、北周和隋代的仕宦经历,为了解三国时期司马家族的历史增添了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隋代;   墓志;   司马融;   司马家族;   孟州市
 
西安碑林新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考疏       李举纲、张安兴   (98)
【摘要】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一方,志主曾是一名宫人,后嫁与德宗朝的著名宦官王希迁,在宪宗元和末迎奉佛骨的气氛中寡居多年的志主出家为比丘尼。这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宦官的婚姻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更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是一则值得重视的新资料。
【关键词】唐代墓志;  宦官家庭;   佛教信仰
 
●文物赏析
灵宝市文物管理所藏部分铜镜     胡小平   (102)
 
宋代陶塑玩具上所见“七圣刀”幻术      杜文   (106)
 
●博物馆研究
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宣教工作的思考——以河南博物院夏季观众调查为例     向祎、朱宏秋、林晓平   (109)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博物院2008年6月至8月观众调查信息进行阶段性统计和初步分析,讨论和研究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博物馆教育功能延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关键词】博物馆;   免费开放;   观众点差;   宣教工作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