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陕北出土青铜器(套装全5卷)

发布时间:2010-05-20文章出处:匿名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者:曹玮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13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807524472
·条形码:978780752447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套装数量:5

内容简介
    《陕北出土青铜器(套装全5卷)》收录的范围是延安市与榆林市所辖各区县博物馆、文管会办公室和文物保护研究所收藏的青铜器,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陕北出土的青铜器。
    器物的编排以器类为先,顺序为容器、工具、兵器、车马器、佩饰、其它。同器类则以时代先后为序;时代相同的则以地点由北向南、由东到西排列。
    器物后边的编号,为收藏地的藏品总号。汉字表示收藏地。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缩写为陕历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缩写为考古,宝塔区缩写为宝塔,榆阳区缩写为榆阳,其它地名均为县名。收藏地后边的数字为收藏馆所的藏品总编号,如雁首壶(宝塔350),为延安市宝塔区文管所藏第350器物。
    器物描述的长度单位用Cm,重量单位用。
    每件器物的描述按器名、器物收藏总号、时代、出土时间地点、现收藏地、器物的尺寸、重量、器物的形制与纹饰的简单描述、铭文字数等逐项进行说明。
    每件器物都有图片、线图、说明文字三部分进行表述。

 

作者简介
    曹璋,男,汉族,1955年出生于甘肃兰州。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现为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出版《周原甲骨文》、《周原遗址与西周铜器研究》等三部著作,主编《周原出土青铜器》、《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等两部数据性图书,并发表《太王都邑与周公封邑》、《周原西周铜器的分期》、《从青铜器的演化试论西周前后期之交的礼制变化》、《试论西周时期的赠赙制度》、《也论金文中的“周”》、《西周时期的柿祭与袷祭》等论文5。余篇。曾先后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作学术交流。

 


序二
《陕北出土青铜器》编委会名单
主编简历
副主编简历
陕北的商代青铜器研究
陕北地区东周秦汉时期的铜器研究
凡例


连珠雷纹鼎(绥德308)
玉鼎(陕历博七四81)
简化兽面纹鼎(绥德189)
圆钉纹鼎(绥德319)
兽面纹鼎(绥德307)
兽面纹鼎(清涧528)
兽面纹鼎(子长2)
素面鼎(延安363)
兽面纹鼎(甘泉743-1)
兽面纹鼎(甘泉3)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2)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3)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4)
夔纹鼎(延安589)
素面鼎(富县97)
带盖弦纹鼎(绥德356)
带盖素面鼎(清涧31)
带盖弦纹鼎(清涧32)
弦纹鼎(延川2)
素面鼎(延安320)
附耳鼎(延安603)
素面鼎(延安636)
弦纹鼎(延川49)
弦纹鼎(延川20)
彩绘云纹鼎(府谷562)


象纹鬲(延长P22)
芮口鬲(延长121)


弦纹甑(陕历博七二315)
甑(甘泉742)

釜甑
彩绘云纹釜甑(府谷554)
釜甑(米脂811)
釜甑(米脂25)
釜甑(清涧37)
釜甑(吴堡402)


乳钉方格纹簋(吴堡1)
乳钉方格纹簋(陕历博七四82)
乳钉方格纹簋(子长8]
乳钉方格纹簋(绥德309)
直线纹簋(陕历博A九三136)
夔纹簋(陕历博二○○二3○)
弦纹簋(甘泉745-1)
弦纹簋(甘泉745-2)
素面簋(甘泉745-3)
素面簋(甘泉745-4)
效簋(陕历博04)
叔各父簋(延长118)
叔各父簋(延长120)
重环纹簋(延长117)
重环纹簋(延长121)


兽面纹尊(清涧3)


弦纹卣(甘泉746)
……

序言
    20世纪90年代初,迫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曾向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提出建议:一是在市场经济正在发展的地区,应依据文物保护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二是应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尚待开发地区的文物调查与勘探工作。后者的目的,是抢在这些地区开发之前,能对这些地区的文物,尤其是其中的地下文物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这些地区面临开发之时,向有关部门明示文物保护方案,减少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主动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为此,我还建议,负责文物调查与勘探工作的业务单位,除发表有关报告之外,应将调查与勘探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文物行政部门,并向这些部门提出某些重要遗址应列入何级保护单位的建议。在我看来,我的这些建议无疑是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为实践《文物保护法》、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的一种策略。
    1995-199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为同许倬云教授共同探讨中西文化交流问题,我对长城地带考古翠文化及谱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并向许倬云兄提出共同促成中美合作在长城地带开展考古工作的建议。在此之前,继80年代初明确提出两种经济类型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后,我又提出了牧业和农业两类文明的想法。这是我组织赤峰考古队的一种动机和追求。我向倬云兄提出的上述建议,由于双方的努力,以及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终于使我和林嘉琳教授结成了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陕北出土青铜器(套装全5卷)

发布时间:2010-05-20

 


 

基本信息
·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编者:曹玮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页码:13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9787807524472
·条形码:978780752447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套装数量:5

内容简介
    《陕北出土青铜器(套装全5卷)》收录的范围是延安市与榆林市所辖各区县博物馆、文管会办公室和文物保护研究所收藏的青铜器,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收藏的、陕北出土的青铜器。
    器物的编排以器类为先,顺序为容器、工具、兵器、车马器、佩饰、其它。同器类则以时代先后为序;时代相同的则以地点由北向南、由东到西排列。
    器物后边的编号,为收藏地的藏品总号。汉字表示收藏地。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缩写为陕历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缩写为考古,宝塔区缩写为宝塔,榆阳区缩写为榆阳,其它地名均为县名。收藏地后边的数字为收藏馆所的藏品总编号,如雁首壶(宝塔350),为延安市宝塔区文管所藏第350器物。
    器物描述的长度单位用Cm,重量单位用。
    每件器物的描述按器名、器物收藏总号、时代、出土时间地点、现收藏地、器物的尺寸、重量、器物的形制与纹饰的简单描述、铭文字数等逐项进行说明。
    每件器物都有图片、线图、说明文字三部分进行表述。

 

作者简介
    曹璋,男,汉族,1955年出生于甘肃兰州。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现为陕西秦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古代文明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出版《周原甲骨文》、《周原遗址与西周铜器研究》等三部著作,主编《周原出土青铜器》、《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等两部数据性图书,并发表《太王都邑与周公封邑》、《周原西周铜器的分期》、《从青铜器的演化试论西周前后期之交的礼制变化》、《试论西周时期的赠赙制度》、《也论金文中的“周”》、《西周时期的柿祭与袷祭》等论文5。余篇。曾先后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西班牙、英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作学术交流。

 


序二
《陕北出土青铜器》编委会名单
主编简历
副主编简历
陕北的商代青铜器研究
陕北地区东周秦汉时期的铜器研究
凡例


连珠雷纹鼎(绥德308)
玉鼎(陕历博七四81)
简化兽面纹鼎(绥德189)
圆钉纹鼎(绥德319)
兽面纹鼎(绥德307)
兽面纹鼎(清涧528)
兽面纹鼎(子长2)
素面鼎(延安363)
兽面纹鼎(甘泉743-1)
兽面纹鼎(甘泉3)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2)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3)
简易兽面纹鼎(甘泉743-4)
夔纹鼎(延安589)
素面鼎(富县97)
带盖弦纹鼎(绥德356)
带盖素面鼎(清涧31)
带盖弦纹鼎(清涧32)
弦纹鼎(延川2)
素面鼎(延安320)
附耳鼎(延安603)
素面鼎(延安636)
弦纹鼎(延川49)
弦纹鼎(延川20)
彩绘云纹鼎(府谷562)


象纹鬲(延长P22)
芮口鬲(延长121)


弦纹甑(陕历博七二315)
甑(甘泉742)

釜甑
彩绘云纹釜甑(府谷554)
釜甑(米脂811)
釜甑(米脂25)
釜甑(清涧37)
釜甑(吴堡402)


乳钉方格纹簋(吴堡1)
乳钉方格纹簋(陕历博七四82)
乳钉方格纹簋(子长8]
乳钉方格纹簋(绥德309)
直线纹簋(陕历博A九三136)
夔纹簋(陕历博二○○二3○)
弦纹簋(甘泉745-1)
弦纹簋(甘泉745-2)
素面簋(甘泉745-3)
素面簋(甘泉745-4)
效簋(陕历博04)
叔各父簋(延长118)
叔各父簋(延长120)
重环纹簋(延长117)
重环纹簋(延长121)


兽面纹尊(清涧3)


弦纹卣(甘泉746)
……

序言
    20世纪90年代初,迫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曾向国家文物局张柏副局长提出建议:一是在市场经济正在发展的地区,应依据文物保护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二是应组织力量,积极做好尚待开发地区的文物调查与勘探工作。后者的目的,是抢在这些地区开发之前,能对这些地区的文物,尤其是其中的地下文物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这些地区面临开发之时,向有关部门明示文物保护方案,减少文物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不必要的矛盾,主动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为此,我还建议,负责文物调查与勘探工作的业务单位,除发表有关报告之外,应将调查与勘探的有关资料,报送有关文物行政部门,并向这些部门提出某些重要遗址应列入何级保护单位的建议。在我看来,我的这些建议无疑是将考古工作纳入文物保护,为实践《文物保护法》、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的一种策略。
    1995-1996年在美国讲学期间,为同许倬云教授共同探讨中西文化交流问题,我对长城地带考古翠文化及谱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并向许倬云兄提出共同促成中美合作在长城地带开展考古工作的建议。在此之前,继80年代初明确提出两种经济类型新石器时代文化之后,我又提出了牧业和农业两类文明的想法。这是我组织赤峰考古队的一种动机和追求。我向倬云兄提出的上述建议,由于双方的努力,以及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终于使我和林嘉琳教授结成了合作伙伴。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