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10-07-0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薛瑞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原价:58.00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ISBN:9787030229984
页数:365页
版次:第1版
纸张:平装
开本:16

 

内容提要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河文化与胡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通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与黄河流域的社会交往,论述了秦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过程,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黄河流域对黄河文化繁荣的影响,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对黄河文化的破坏以及黄河文化在这一特殊形式下的复苏。《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区域文化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一(李学勤)
总序二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
引言
一、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发展大势
二、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文化內涵差异
三、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特点

第一章 秦时的初步交流
第二章 西汉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西汉初年对匈奴的战争
第二节 以和亲为特色的交融
第三节 战争环境下的交融
第四节 回归和亲状态的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五节 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经济因素

第三章 东汉时期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节 东汉初年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碰撞
第二节 匈奴族的内附及其与汉族的交融
第三节 东汉中期的汉匈战争
第四节 南匈奴的衰落与黄河文化的发展
第五节 乌桓的兴起与草原文化的新生
第六节 鲜卑的兴起与草原文化的新生

第四章 黄河文化对西部草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交融
一、西部草原文化的概况
二、张骞在沟通黄河文化与西部草原文化中的贡献
三、汉武帝后黄河流域的汉政权与西域各国的和、战关系
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交融
一、光武帝时期草原文化的形势
二、班超出使西域与黄河文化的西传
三、东汉申后期对西域的经营与黄河文化的西传

第五章 文化视阈下的民族文化融合
第一节 思想和价值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胡市(合市)与胡商
第三节 胡马流人与黄河流域畜牧业的发展
第四节 物种传人所反映的黄河文化融合周边文化的记载
第五节 社会生活领域的交融
第六节 星象变化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六章 曹魏时期的再交融
第一节 曹操时期的交融
第二节 曹魏时期的交融
第三节 物质与生活方式的交流

第七章 西晋时期的深人交融
第一节 西晋武帝时期诸少数民族与西晋之间的和、战关系
第二节 晋惠帝以后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一、物质文化的交流
二、社会文化的融合

第八章 十六国时期血与火的碰撞
第一节 前赵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二节 后赵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三节 前燕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四节 前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五节 后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六节 后燕、北燕、南燕、西燕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七节 河西走廊诸凉国的兴衰与黄河文化的散播
第八节 西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九节 夏的建立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一、匈奴末期的历史与民族角逐
二、赫连勃勃大夏国的建立与民族仇杀

第九章 北魏前期文化交流的初建
第一节 从郁律到什翼犍
第二节 拓跋珪建魏
第三节 从明元帝到献文帝
一、明元帝时期文化融合的现象
二、太武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三、文成帝时期的文化融合
四、献文帝时期的文化融合
五、冯太后与孝文帝共同执政时期的文化融合

第十章 孝文帝改革与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一节 改革前的形势
一、孝文帝改革前的移民与民族矛盾
二、守旧势力与革新势力的矛盾
三、阶级矛盾的复杂化
第二节 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户籍制度的建立
二、从土地制度的变革看均田制的实行
第三节 迁都洛阳及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迁都争论所显示的两种文化的冲突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四节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看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一、鲜卑族南迁黄河流域以后从事农业经济
二、鲜卑族南迁对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 北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
第一节 北魏前期的民族融合与草原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四夷里与北魏后期民族融合

第十二章 鲜卑人的文化修养与黄河文化对草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鲜卑人的文学修养
第二节 鲜卑人的经学修养
第三节 鲜卑人的史学修养
第四节 道教和佛教对鲜卑人的影响
一、道教思想对鲜卑族的影响
二、佛教兴盛对鲜卑族的影响

第十三章 北齐和北周之际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一节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时期
第二节 北齐北周时期
第三节 娱乐活动所显现出的两种文化的融合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薛瑞泽,1962年生,河南灵宝人。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河洛文化研究》(合著)等。

文摘
三、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特点
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两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在后世的表现。
其一,两种文化在发展早期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从黄河文化来看,在黄河文化的初始阶段,所经历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作为原始的经济形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作为一个积累的过程,为后世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草原文化也同样如此,从先秦典籍所流传的夏商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后来北方草原地区的发展也证明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同样悠久。到夏商及其以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上较快的发展道路,草原地区的经济形态仍然落后。
其二,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发展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特点。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先秦时期作为中国社会各项事物萌生的一个时期,一切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特点,虽然幼稚,但发展都较快。就国家制度来讲,奴隶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虽然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但很快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黄河流域的主流。就草原文化内涵来讲,因为黄河文化的影响和吸引力,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但无论是迁移到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抑或是黄河流域北部沿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不断地内迁,且与黄河流域的民族不断融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先河,这在周人早期的迁徙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其三,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发展还具有各自独立性的特点。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所产生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而其发展过程与黄河流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黄河文化的发展融人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草原文化因为北方草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草原民族在自身生存的同时,也养成了草原文化豪放的性格。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发布时间:2010-07-01

基本信息:
作者:薛瑞泽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原价:58.00
出版日期:2010年03月
ISBN:9787030229984
页数:365页
版次:第1版
纸张:平装
开本:16

 

内容提要
    秦汉魏晋南北朝是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黄河文化与胡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通过秦汉魏晋南北朝不同时期少数民族与黄河流域的社会交往,论述了秦汉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过程,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入主黄河流域对黄河文化繁荣的影响,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对黄河文化的破坏以及黄河文化在这一特殊形式下的复苏。《秦汉魏晋南北朝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适合历史、古代文化、考古等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区域文化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一(李学勤)
总序二黄河文明的历史地位(李玉洁)
引言
一、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发展大势
二、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文化內涵差异
三、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特点

第一章 秦时的初步交流
第二章 西汉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西汉初年对匈奴的战争
第二节 以和亲为特色的交融
第三节 战争环境下的交融
第四节 回归和亲状态的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五节 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的经济因素

第三章 东汉时期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节 东汉初年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碰撞
第二节 匈奴族的内附及其与汉族的交融
第三节 东汉中期的汉匈战争
第四节 南匈奴的衰落与黄河文化的发展
第五节 乌桓的兴起与草原文化的新生
第六节 鲜卑的兴起与草原文化的新生

第四章 黄河文化对西部草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西汉时期的交融
一、西部草原文化的概况
二、张骞在沟通黄河文化与西部草原文化中的贡献
三、汉武帝后黄河流域的汉政权与西域各国的和、战关系
第二节 东汉时期的交融
一、光武帝时期草原文化的形势
二、班超出使西域与黄河文化的西传
三、东汉申后期对西域的经营与黄河文化的西传

第五章 文化视阈下的民族文化融合
第一节 思想和价值文化的相互影响
第二节 胡市(合市)与胡商
第三节 胡马流人与黄河流域畜牧业的发展
第四节 物种传人所反映的黄河文化融合周边文化的记载
第五节 社会生活领域的交融
第六节 星象变化反映的文化交流

第六章 曹魏时期的再交融
第一节 曹操时期的交融
第二节 曹魏时期的交融
第三节 物质与生活方式的交流

第七章 西晋时期的深人交融
第一节 西晋武帝时期诸少数民族与西晋之间的和、战关系
第二节 晋惠帝以后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
第三节 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与社会发展
一、物质文化的交流
二、社会文化的融合

第八章 十六国时期血与火的碰撞
第一节 前赵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二节 后赵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三节 前燕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四节 前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五节 后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六节 后燕、北燕、南燕、西燕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七节 河西走廊诸凉国的兴衰与黄河文化的散播
第八节 西秦时期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第九节 夏的建立与黄河流域的文化融合
一、匈奴末期的历史与民族角逐
二、赫连勃勃大夏国的建立与民族仇杀

第九章 北魏前期文化交流的初建
第一节 从郁律到什翼犍
第二节 拓跋珪建魏
第三节 从明元帝到献文帝
一、明元帝时期文化融合的现象
二、太武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三、文成帝时期的文化融合
四、献文帝时期的文化融合
五、冯太后与孝文帝共同执政时期的文化融合

第十章 孝文帝改革与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全面融合
第一节 改革前的形势
一、孝文帝改革前的移民与民族矛盾
二、守旧势力与革新势力的矛盾
三、阶级矛盾的复杂化
第二节 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户籍制度的建立
二、从土地制度的变革看均田制的实行
第三节 迁都洛阳及改革的全面展开
一、迁都争论所显示的两种文化的冲突
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四节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看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一、鲜卑族南迁黄河流域以后从事农业经济
二、鲜卑族南迁对黄河流域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十一章 北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
第一节 北魏前期的民族融合与草原文化的发展
第二节 四夷里与北魏后期民族融合

第十二章 鲜卑人的文化修养与黄河文化对草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鲜卑人的文学修养
第二节 鲜卑人的经学修养
第三节 鲜卑人的史学修养
第四节 道教和佛教对鲜卑人的影响
一、道教思想对鲜卑族的影响
二、佛教兴盛对鲜卑族的影响

第十三章 北齐和北周之际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融合
第一节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时期
第二节 北齐北周时期
第三节 娱乐活动所显现出的两种文化的融合
余论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薛瑞泽,1962年生,河南灵宝人。199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秦汉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汉唐间河洛地区经济研究》、《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河洛文化研究》(合著)等。

文摘
三、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特点
先秦时期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对这些特点进行总结,有利于我们充分认识两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在后世的表现。
其一,两种文化在发展早期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从黄河文化来看,在黄河文化的初始阶段,所经历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作为原始的经济形态,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作为一个积累的过程,为后世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草原文化也同样如此,从先秦典籍所流传的夏商时期的少数民族,在后来北方草原地区的发展也证明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同样悠久。到夏商及其以后,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走上较快的发展道路,草原地区的经济形态仍然落后。
其二,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在先秦时期的发展都呈现出持续发展的特点。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先秦时期作为中国社会各项事物萌生的一个时期,一切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特点,虽然幼稚,但发展都较快。就国家制度来讲,奴隶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虽然经历了曲折和反复,但很快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展起来,并最终成为黄河流域的主流。就草原文化内涵来讲,因为黄河文化的影响和吸引力,虽然受到种种限制,但无论是迁移到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抑或是黄河流域北部沿边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不断地内迁,且与黄河流域的民族不断融合,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先河,这在周人早期的迁徙过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其三,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发展还具有各自独立性的特点。黄河文化作为黄河流域所产生的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而其发展过程与黄河流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黄河文化的发展融人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其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草原文化因为北方草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草原民族在自身生存的同时,也养成了草原文化豪放的性格。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