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唐兰全集》(全12册)

发布时间:2015-12-05文章出处: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账号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基本信息:

著作者:唐兰著 刘雨等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定价: 2480.00元
ISBN: 978-7-5325-7676-0
 

唐兰其人
 
  唐兰一九○一年一月九日出生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今嘉兴市),又名佩兰、景兰,号立庵(立厂、立盦、立庵),曾用笔名“楚囚”“曾鸣”,斋号“亡斁”。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一日病逝于北京。
 
  唐兰一生对中国学术事业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对中国文字学理论与实践的建树,张政烺曾评价说:“唐兰开始考释金文在三十年代,初极认真,曾自谓以孙诒让为榜样,检查成绩,实过之而无不及。”顾颉刚在一九四五年总结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时指出:“甲骨文字的考释,以唐兰先生的贡献为最大。他有《古文字学道论》《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唐先生在古文字学上,所用的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自然分类法,一是偏旁分析法。这两个方法是由唐先生所发现,前者打破了许慎《说文解字》所用的分类方法,后者对于文字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由这一个方法,许多不认识的字都可以认识,而其准确性亦极大。”除文字学取得巨大成就之外,唐兰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两个学术领域也作出很大贡献。
 
 
  唐兰于学问,平生服膺者四人而已,孙诒让、王国维师事之,郭沫若、陈寅恪友事之。讨论学术从不顾及情面,与等而下之者难有争议发生,而界内名流大家,却少有不受其批评者,虽常有“恃才傲物”之讥,然秉性豁达乐观,亦不见其因之结私怨于人。
 
  唐兰大半生是在大学讲坛上度过的,奉调故宫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还两次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邀请去讲过古文字学课程。他桃李满天下,我国文字、语言、文学、历史、考古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如胡厚宣、陈梦家、李埏、汪曾祺、朱德熙、张政烺、邓广铭、杨向奎、殷焕先、王玉哲、李孝定、李荣、高明、裘锡圭、郝本性等,有的出其门下,有的与他有过密切学术交往,都曾受过他的教益,其学术活动影响了数代学者。终其一生,唐兰是一位卓越的爱国主义学者,其学术成就在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唐兰著作
  
  唐兰以在各校授课的讲义为底本,在一九三四年编著了《古文字学道论》(下文简称《道论》)和《殷虚文字记》两部著作。)《道论》是现代中国文字学理论的开山之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商周古文字资料大量聚集,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考古学、语言学、先秦史学等,由于引入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古文字研究队伍中,出现了严可均、王筠、吴大澂、孙诒让、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于省吾、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董作宾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古文字考释和研究方法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他们的研究却各自为政,其经验缺乏提升到理论高度的综合与概括。中国文字学的理论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一千八百年前《说文解字》体系的水准上,社会上充斥着射覆猜谜、穿凿附会的研究。唐兰对以《说文》为代表的文字学理论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入全面地检讨,吸收了其中合理的部分,批判了其落后的和伪科学的部分,对当时社会上种种建立在《说文》基础上的似是而非的文字学理论,进行了有力地分析和批判。该书论述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明确了中国古文字学的学科研究范围应是古文字字形,论述了文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规律。他批判了许慎的“六书说”,将古文字构成归纳为“象形、象意、形声”三种,即认为汉字是由形符字、意符字、声符字三种文字构成,提出象意文字声音化,转变为声化字,是形声字生成的主要途径,进而第一次提出古文字整理的“自然分类法”。
 
  在研究古文字的方法上,他继承了从许慎《说文》就开始使用,到孙诒让加以发挥的注重偏旁分析的传统,第一次明确提出古文字研究应以偏旁分析为核心,同时加以历史地考证。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此前古文字研究学者考释古文字的经验,是研究中国古文字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至今仍是中国古文字研究必须遵循的核心理论。他论述的理论体系范畴概念明确,结构严谨,使中国古文字学屹然成为现代学术园地里一门独立的学科。古文字学是中国文字学的中心,唐兰的《道论》应该说是现代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理论著作。
 
  其书第二部分阐明研究古文字,主要是考释古文字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偏旁分析法和历史考证法的重要性,此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古文字学的建立。
 
  他的另一部力作《殷虚文字记》是对他早期甲骨文字研究成果的彙集,该书精选出三十三个字(或字组),先摹出字形,举出其在卜辞中的辞例,然后分析字形和偏旁,注意区别字形相近的字,考证增附不同偏旁后的字与本字的字音、字义联系。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字,该书描述了从甲骨、金文一直到小篆字形变化的历史轨迹,最后再把考释出的文字放回上下文环境中去检验,以考察所下结论是否可以成立。对于那些在卜辞中出现频率高,对全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字,他的论证周密严谨,对有一些字的考证,经过数十年新出资料的检验,时至今日仍是不移之论。由于他不断成批次拿出考释古文字的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以至于连他考证古文字的论证方法和形式也受到当时学者们的推崇和模仿。该书与《道论》相辅相成,以实践应证了《道论》中所列诸条例的正确性。
 
  在唐兰去世前的三年(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他带病竭尽全力撰写《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一书,原计划要写三卷二百万字,但是他生前只写了五十万字。见王玉哲《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序》。现有该书,是唐兰次子唐复年据遗稿加工编辑而成的。书稿写到穆王,收入的三十六件穆王世铭文已写就,但总论尚未及撰写。全书以王世为纲,前有总论,后有对该王世诸铭文的详尽训释,每篇铭文有释文、意译、注解、说明等项。书稿里还有一篇四十八页纸的铜器铭文释文集录,共收入武王到夷王的铜器二百六十九件,写于一九七六年,按唐兰写书的习惯,知道这是他全书撰写之前初拟的写作提纲,这个提纲尚缺厉、宣、幽三王时期的内容,从中可以了解唐兰对夷王以前诸器的释文和断代的初步想法。二十世纪系统地研究西周金文的作品,三十年代曾有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五十年代有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郭书创通体例,首倡标准器断代法系联西周铜器;陈书沿袭郭书体例,并注重结合考古实践的成果。唐书的未完稿发表于七十年代末,继承上两书的框架,辅之以用康宫原则断代,紧密而系统地结合西周文献,增加了大量新出金文资料,明确地提出了用西周金文重写西周史的任务。这部凝聚他一生心血和学识的作品,是一部我国金文研究史上极具创造性和总结性的著作。
 
  与《史征》并行,唐兰曾酝酿撰写一部系统总结一生甲骨文研究的著作《殷墟文字综述》,作为计划的一部分,他准备先行编一部有文字考释和辞例通读的甲骨文字典,现存的近四十万字的遗稿,就是其为编辑这部字典所做的资料考证准备。一九九九年唐复年据此整理编辑成《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唐兰全集》
 
  《唐兰全集》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为已发表的各种学术论文,主要发表于1923-1979年,近五十多年来,唐兰先生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或报纸上面的文章,内容宽泛,涉及史学、文献学、文物学、文字学、音韵学,及书评等;第二部分是已经出版过的著作,包括《古文字学导论》、《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中国文字学》、《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等,此次出版,有影印的,也有重新排版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唐兰先生未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信、诗歌,以及其他人的纪念性文字。
 
 
  唐兰先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发表学术论著,至一九七九年初去世,一生创作了大约六百万字左右的论著。先生治学,志向高远,常作大的构想和写作计划,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学术兴趣又易作转移,因此留下许多未完成的作品,这些遗稿是先生学术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了解唐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很有帮助,对后代学术研究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以上内容整理自《唐兰全集》前言
 
总目录
 

《唐兰全集》分册目录
 
第一冊  論文集上編(一九二三—一九三四)




 
第二冊  論文集上編(一九三五—一九四八)



 
第三冊論文集中編(一九四九—一九六六)




第四冊  論文集下編(一九七二—一九七九)



第五冊古文字學導論


 
第六冊  殷虛文字記天壤閣甲骨文存並考釋中國文字學



 
第七冊  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






第八冊  甲骨文自然分類簡編稿本


第九冊  遺稿集卷一


第十冊  遺稿集卷二



第十一冊  遺稿集卷三



第十二冊書信、詩詞、附錄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唐兰全集》(全12册)

发布时间:2015-12-05

基本信息:

著作者:唐兰著 刘雨等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定价: 2480.00元
ISBN: 978-7-5325-7676-0
 

唐兰其人
 
  唐兰一九○一年一月九日出生于浙江嘉兴府秀水县(今嘉兴市),又名佩兰、景兰,号立庵(立厂、立盦、立庵),曾用笔名“楚囚”“曾鸣”,斋号“亡斁”。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一日病逝于北京。
 
  唐兰一生对中国学术事业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对中国文字学理论与实践的建树,张政烺曾评价说:“唐兰开始考释金文在三十年代,初极认真,曾自谓以孙诒让为榜样,检查成绩,实过之而无不及。”顾颉刚在一九四五年总结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时指出:“甲骨文字的考释,以唐兰先生的贡献为最大。他有《古文字学道论》《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唐先生在古文字学上,所用的有两个方法,一个是自然分类法,一是偏旁分析法。这两个方法是由唐先生所发现,前者打破了许慎《说文解字》所用的分类方法,后者对于文字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由这一个方法,许多不认识的字都可以认识,而其准确性亦极大。”除文字学取得巨大成就之外,唐兰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两个学术领域也作出很大贡献。
 
 
  唐兰于学问,平生服膺者四人而已,孙诒让、王国维师事之,郭沫若、陈寅恪友事之。讨论学术从不顾及情面,与等而下之者难有争议发生,而界内名流大家,却少有不受其批评者,虽常有“恃才傲物”之讥,然秉性豁达乐观,亦不见其因之结私怨于人。
 
  唐兰大半生是在大学讲坛上度过的,奉调故宫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他还两次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邀请去讲过古文字学课程。他桃李满天下,我国文字、语言、文学、历史、考古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如胡厚宣、陈梦家、李埏、汪曾祺、朱德熙、张政烺、邓广铭、杨向奎、殷焕先、王玉哲、李孝定、李荣、高明、裘锡圭、郝本性等,有的出其门下,有的与他有过密切学术交往,都曾受过他的教益,其学术活动影响了数代学者。终其一生,唐兰是一位卓越的爱国主义学者,其学术成就在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学术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唐兰著作
  
  唐兰以在各校授课的讲义为底本,在一九三四年编著了《古文字学道论》(下文简称《道论》)和《殷虚文字记》两部著作。)《道论》是现代中国文字学理论的开山之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商周古文字资料大量聚集,与其密切相关的现代考古学、语言学、先秦史学等,由于引入西方先进的学术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古文字研究队伍中,出现了严可均、王筠、吴大澂、孙诒让、王国维、罗振玉、郭沫若、于省吾、容庚、商承祚、徐中舒、董作宾等一批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古文字考释和研究方法上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他们的研究却各自为政,其经验缺乏提升到理论高度的综合与概括。中国文字学的理论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一千八百年前《说文解字》体系的水准上,社会上充斥着射覆猜谜、穿凿附会的研究。唐兰对以《说文》为代表的文字学理论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入全面地检讨,吸收了其中合理的部分,批判了其落后的和伪科学的部分,对当时社会上种种建立在《说文》基础上的似是而非的文字学理论,进行了有力地分析和批判。该书论述了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明确了中国古文字学的学科研究范围应是古文字字形,论述了文字的起源及其演变规律。他批判了许慎的“六书说”,将古文字构成归纳为“象形、象意、形声”三种,即认为汉字是由形符字、意符字、声符字三种文字构成,提出象意文字声音化,转变为声化字,是形声字生成的主要途径,进而第一次提出古文字整理的“自然分类法”。
 
  在研究古文字的方法上,他继承了从许慎《说文》就开始使用,到孙诒让加以发挥的注重偏旁分析的传统,第一次明确提出古文字研究应以偏旁分析为核心,同时加以历史地考证。这一论述精辟地概括了此前古文字研究学者考释古文字的经验,是研究中国古文字正确的途径和方法,至今仍是中国古文字研究必须遵循的核心理论。他论述的理论体系范畴概念明确,结构严谨,使中国古文字学屹然成为现代学术园地里一门独立的学科。古文字学是中国文字学的中心,唐兰的《道论》应该说是现代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理论著作。
 
  其书第二部分阐明研究古文字,主要是考释古文字的方法,特别强调了偏旁分析法和历史考证法的重要性,此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古文字学的建立。
 
  他的另一部力作《殷虚文字记》是对他早期甲骨文字研究成果的彙集,该书精选出三十三个字(或字组),先摹出字形,举出其在卜辞中的辞例,然后分析字形和偏旁,注意区别字形相近的字,考证增附不同偏旁后的字与本字的字音、字义联系。对一些有典型意义的字,该书描述了从甲骨、金文一直到小篆字形变化的历史轨迹,最后再把考释出的文字放回上下文环境中去检验,以考察所下结论是否可以成立。对于那些在卜辞中出现频率高,对全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字,他的论证周密严谨,对有一些字的考证,经过数十年新出资料的检验,时至今日仍是不移之论。由于他不断成批次拿出考释古文字的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很大,以至于连他考证古文字的论证方法和形式也受到当时学者们的推崇和模仿。该书与《道论》相辅相成,以实践应证了《道论》中所列诸条例的正确性。
 
  在唐兰去世前的三年(一九七六年至一九七八年),他带病竭尽全力撰写《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一书,原计划要写三卷二百万字,但是他生前只写了五十万字。见王玉哲《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序》。现有该书,是唐兰次子唐复年据遗稿加工编辑而成的。书稿写到穆王,收入的三十六件穆王世铭文已写就,但总论尚未及撰写。全书以王世为纲,前有总论,后有对该王世诸铭文的详尽训释,每篇铭文有释文、意译、注解、说明等项。书稿里还有一篇四十八页纸的铜器铭文释文集录,共收入武王到夷王的铜器二百六十九件,写于一九七六年,按唐兰写书的习惯,知道这是他全书撰写之前初拟的写作提纲,这个提纲尚缺厉、宣、幽三王时期的内容,从中可以了解唐兰对夷王以前诸器的释文和断代的初步想法。二十世纪系统地研究西周金文的作品,三十年代曾有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五十年代有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郭书创通体例,首倡标准器断代法系联西周铜器;陈书沿袭郭书体例,并注重结合考古实践的成果。唐书的未完稿发表于七十年代末,继承上两书的框架,辅之以用康宫原则断代,紧密而系统地结合西周文献,增加了大量新出金文资料,明确地提出了用西周金文重写西周史的任务。这部凝聚他一生心血和学识的作品,是一部我国金文研究史上极具创造性和总结性的著作。
 
  与《史征》并行,唐兰曾酝酿撰写一部系统总结一生甲骨文研究的著作《殷墟文字综述》,作为计划的一部分,他准备先行编一部有文字考释和辞例通读的甲骨文字典,现存的近四十万字的遗稿,就是其为编辑这部字典所做的资料考证准备。一九九九年唐复年据此整理编辑成《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唐兰全集》
 
  《唐兰全集》中主要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为已发表的各种学术论文,主要发表于1923-1979年,近五十多年来,唐兰先生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或报纸上面的文章,内容宽泛,涉及史学、文献学、文物学、文字学、音韵学,及书评等;第二部分是已经出版过的著作,包括《古文字学导论》、《殷虚文字记》、《天壤阁甲骨文存并考释》、《中国文字学》、《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甲骨文自然分类简编》等,此次出版,有影印的,也有重新排版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唐兰先生未曾发表过的论文、书信、诗歌,以及其他人的纪念性文字。
 
 
  唐兰先生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发表学术论著,至一九七九年初去世,一生创作了大约六百万字左右的论著。先生治学,志向高远,常作大的构想和写作计划,但时间和精力有限,学术兴趣又易作转移,因此留下许多未完成的作品,这些遗稿是先生学术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们了解唐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过程很有帮助,对后代学术研究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以上内容整理自《唐兰全集》前言
 
总目录
 

《唐兰全集》分册目录
 
第一冊  論文集上編(一九二三—一九三四)




 
第二冊  論文集上編(一九三五—一九四八)



 
第三冊論文集中編(一九四九—一九六六)




第四冊  論文集下編(一九七二—一九七九)



第五冊古文字學導論


 
第六冊  殷虛文字記天壤閣甲骨文存並考釋中國文字學



 
第七冊  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






第八冊  甲骨文自然分類簡編稿本


第九冊  遺稿集卷一


第十冊  遺稿集卷二



第十一冊  遺稿集卷三



第十二冊書信、詩詞、附錄
 




 
 
 

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章出处:上海古籍出版社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