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李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6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16181478

内容简介:
  《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研究成果在汉画像图像释 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考据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图像叙事学的学理高度,总结汉画像图像叙事 意义上的规律和特点,并在如下方面展开研究:祠堂 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叙述”与“累 加式叙事”研究,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结 构”与“叙述层次”研究,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 “叙述轨迹”研究,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 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四川性题材画像“程 式化叙述”研究,墓葬和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与 “象征性叙事”研究,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 中“点题”作用研究,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 “图像叙述”研究,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 ”研究,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汉画 像“荆轲刺秦王”图像与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李立,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汉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文献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杂志编委;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汉画像与汉代文化研究,在考古新材料与先秦秦汉文学、中国古代神话、汉画像与汉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中处于学术前沿地位。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六部。

目录

绪论  汉画像的叙述
第一章  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
  叙述”与“累加式叙事”研究
  一一以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左石室后壁、
  宋山小祠堂后壁大树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的考察与分析
  三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缘于桑树原型的艺术创造
  四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义
  五  结论 

第二章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
  结构”与“叙述层次”研究 
  一  前言 
  二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类型化分析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大树构图形式的典型意义
  四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个案考察与
  75幅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图例 
  五  结论 

第三章  汉代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叙述轨迹”研究
  一一以山东邹城市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
  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画像整体情况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画像“一楼
  双阙”象征图景
  四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一体
  两翼”构图格局与叙述轨迹
  五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基于
  “叙事视域”的总结
  六  结论 

第四章  汉代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
  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
  一一以武氏祠堂前石室(武荣祠)
  及相关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的构成:叙述
  单元与叙述模块
  三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车马出行
  叙述单元于构图上的意义与价值
  四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由不同
  叙述模块所构成的立体叙述空间
  五  从武氏祠堂前石室画像立体叙述
  空间看马王堆帛画立体构图形式
  六  结论

第五章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研究
  一一以四川汉代画像砖性题材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两性亲吻画像的程式化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三  两性交合画像的重复性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四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成都
  地区祭祀高楳神的习俗与仪式
  五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复杂
  而多层面的社会生活 
  六  结论与思考

第六章  汉代墓葬与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
  与“象征性叙事”研究
  一一兼论“室墓制度”对汉代墓葬
  画像性质与意义的匡衡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的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  由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
  数据分析而引发的思考 
  四  结论:汉代墓葬画像性质与意义受到
  “室墓制度”的匡衡

第七章  汉画像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中
  “点题”作用研究
  一一以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  门楣画像“车马出行”构图意义探析
  四  结论与思考

第八章  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
  “图像叙述”研究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之比较与分析
  三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的情感审美
  特点与艺术叙述结构 
  四  牛郎织女神话情感审美特点与艺术叙述
  结构的解构与重建 
  五  结语

第九章  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研究
  一一汉代墓地祠堂画像与《张公神碑歌》的创作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张公神碑》“碑文”与“碑歌” 
  三  《张公神碑歌》与“张公”祠堂墓地附属建筑 
  四  从汉代碑文的“常体”看《张公神碑歌》的
  “变体”写作
  五  “张公”墓地祠堂画像为《张公神碑歌》的
  写作提供了图像素材 
  六  从特殊词语的选择与运用看《张公神碑歌》
  描摹与表现图像的艺术特点
  七  从“兮”字的运用看《张公神碑歌》艺术
  构思与艺术技巧
  八  结论与思考:由《张公神碑歌》看汉代
  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

第十章  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形式的总结
  三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四  汉画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五  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历史传统
  六  汉代庄园与庄园生活为空间方位
  叙事艺术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七  结论与思考

第十一章  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与同名历史
  故事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
  一一以汉画像“荆轲刺秦王”
  历史故事画像为例 
  一  前言:目前所见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
  具体存在情况
  二  15份“荆轲刺秦王”历史故事画像材料 
  三  “荆轲刺秦王”画像构图与传世文献所载
  同名历史故事存在差异 
  四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再现了与同名
  历史故事截然不同的情节内容
  五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的意义和价值
  已经超越了画像图像叙述本身
  六  结论与思考:历史与文学叙事的巧妙结合
后  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09-23


基本信息:
作者:李立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7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6年7月
印次:1
ISBN:9787516181478

内容简介:
  《汉画像的叙述--汉画像的图像叙事学研究》研究成果在汉画像图像释 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考据与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图像叙事学的学理高度,总结汉画像图像叙事 意义上的规律和特点,并在如下方面展开研究:祠堂 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叙述”与“累 加式叙事”研究,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结 构”与“叙述层次”研究,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 “叙述轨迹”研究,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 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四川性题材画像“程 式化叙述”研究,墓葬和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与 “象征性叙事”研究,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 中“点题”作用研究,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 “图像叙述”研究,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 ”研究,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汉画 像“荆轲刺秦王”图像与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
   李立,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教授委员会委员,汉代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亚洲文明研究院教授,文献学硕士、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古代文明》杂志编委;吉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中国古代神话研究、汉画像与汉代文化研究,在考古新材料与先秦秦汉文学、中国古代神话、汉画像与汉代文化等领域的研究中处于学术前沿地位。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和《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研究》《文史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六部。

目录

绪论  汉画像的叙述
第一章  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构图“模块化
  叙述”与“累加式叙事”研究
  一一以山东嘉祥武氏祠前石室、左石室后壁、
  宋山小祠堂后壁大树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的考察与分析
  三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缘于桑树原型的艺术创造
  四  汉代祠堂画像“楼阁拜谒图”大树组合
  艺术构图形式的情感内涵与人文意义
  五  结论 

第二章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叙述
  结构”与“叙述层次”研究 
  一  前言 
  二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类型化分析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大树构图形式的典型意义
  四  汉画像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形式的个案考察与
  75幅大树组合艺术构图图例 
  五  结论 

第三章  汉代石椁画像“叙事结构”与“叙述轨迹”研究
  一一以山东邹城市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
  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画像整体情况
  三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整体画像“一楼
  双阙”象征图景
  四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一体
  两翼”构图格局与叙述轨迹
  五  卧虎山M2石椁墓南椁内侧画像基于
  “叙事视域”的总结
  六  结论 

第四章  汉代祠堂画像“模块叙述”、“单元
  叙述”与“模糊性叙述”研究
  一一以武氏祠堂前石室(武荣祠)
  及相关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的构成:叙述
  单元与叙述模块
  三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车马出行
  叙述单元于构图上的意义与价值
  四  武氏祠堂前石室整体画像由不同
  叙述模块所构成的立体叙述空间
  五  从武氏祠堂前石室画像立体叙述
  空间看马王堆帛画立体构图形式
  六  结论

第五章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程式化叙述”研究
  一一以四川汉代画像砖性题材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两性亲吻画像的程式化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三  两性交合画像的重复性艺术表现与程式化叙述
  四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成都
  地区祭祀高楳神的习俗与仪式
  五  四川汉代性题材画像与两汉时期复杂
  而多层面的社会生活 
  六  结论与思考

第六章  汉代墓葬与墓葬画像“实体性叙述”
  与“象征性叙事”研究
  一一兼论“室墓制度”对汉代墓葬
  画像性质与意义的匡衡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的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  由4座西汉晚期画像石(砖)墓画像
  数据分析而引发的思考 
  四  结论:汉代墓葬画像性质与意义受到
  “室墓制度”的匡衡

第七章  汉画像门楣画像在墓葬“叙述结构”中
  “点题”作用研究
  一一以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为例 
  一  前言
  二  11座画像石(砖)墓画像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  门楣画像“车马出行”构图意义探析
  四  结论与思考

第八章  牛郎织女神话“话语叙述”与
  “图像叙述”研究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之比较与分析
  三  牛郎织女神话两种叙述形式的情感审美
  特点与艺术叙述结构 
  四  牛郎织女神话情感审美特点与艺术叙述
  结构的解构与重建 
  五  结语

第九章  汉代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研究
  一一汉代墓地祠堂画像与《张公神碑歌》的创作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张公神碑》“碑文”与“碑歌” 
  三  《张公神碑歌》与“张公”祠堂墓地附属建筑 
  四  从汉代碑文的“常体”看《张公神碑歌》的
  “变体”写作
  五  “张公”墓地祠堂画像为《张公神碑歌》的
  写作提供了图像素材 
  六  从特殊词语的选择与运用看《张公神碑歌》
  描摹与表现图像的艺术特点
  七  从“兮”字的运用看《张公神碑歌》艺术
  构思与艺术技巧
  八  结论与思考:由《张公神碑歌》看汉代
  图像文学“文学性图像叙事”

第十章  汉画像与汉赋“空间方位叙事”研究
  一  前言:学术史的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二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形式的总结
  三  汉赋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四  汉画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个案分析
  五  空间方位叙事艺术的历史传统
  六  汉代庄园与庄园生活为空间方位
  叙事艺术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七  结论与思考

第十一章  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与同名历史
  故事文本叙事的比较研究
  一一以汉画像“荆轲刺秦王”
  历史故事画像为例 
  一  前言:目前所见汉画像历史故事画像
  具体存在情况
  二  15份“荆轲刺秦王”历史故事画像材料 
  三  “荆轲刺秦王”画像构图与传世文献所载
  同名历史故事存在差异 
  四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再现了与同名
  历史故事截然不同的情节内容
  五  “荆轲刺秦王”画像差异点的意义和价值
  已经超越了画像图像叙述本身
  六  结论与思考:历史与文学叙事的巧妙结合
后  记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