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考古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发布时间:2019-02-2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1618726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 的第七卷, 这卷的内容, 主要是综合介绍20世纪、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 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究明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工作, 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还对壁画墓的艺术价值予以特别关注。由于这一历史过渡时期在文化上与前不同的特点, 佛教考古与石刻和简牍文书的研究, 在本卷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并选择从考古标本能够阐明的几个侧面, 阐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本卷尽量依据有限的考古发掘成果, 构筑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学科体系。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汉唐之间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 特别是物质文化的发现, 进行还原和解析。

目录

绪论 1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研究概况 1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学的时代特征 17

第一章 三国至北朝都城 28

 第一节 三国魏至北朝洛阳城 28

  一 形制、布局的显著变化 28

  二 重要建筑遗址 35

 第二节 三国魏至北朝邺城 50

  一 三国魏至十六国邺城(邺北城) 50

  二 东魏北齐邺城(邺南城) 56

 第三节 三国吴至南朝建康城 68

  一 外郭区 70

  二 内城 73

  三 宫城 73

 第四节 十六国至北朝长安城 76

  一 大城 77

  二 小城———宫城 78

  三 陶窑遗址 80

  四 佛教遗物 81

 第五节 北魏平城 81

  一 早年调查的遗迹与遗物 82

  二 都城礼制建筑 82

  三 宫城建筑遗址 84

第二章 北方的三国两晋墓葬 87

 第一节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西晋墓葬 87

  一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时期墓葬 87

  二 洛阳地区的西晋墓葬 92

  三 三国西晋墓埋葬制度的变化 99

  四 魏西晋帝陵的探寻 104

 第二节 北方、东北、山东、关中地区的魏晋墓葬 109

  一 北京和辽宁地区 109

  二 山东地区 112

  三 关中地区 114

  四 河西地区 118

 第三节 北方十六国墓葬 122

  一 关中地区 122

  二 辽西地区 126

  三 中原北方、河西、新疆地区 134

  四 十六国墓葬的特征和埋葬制度 141

第三章 南方的三国两晋南朝墓葬 143

 第一节 分布状况 143

 第二节 分区 148

 第三节 分期 151

  一 长江下游地区 151

  二 长江中游地区 161

  三 赣中南、闽西北地区 163

  四 福建沿海地区 165

  五 两广地区 166

  六 西南地区 168

  七 小结 170

第四章 北朝墓葬 171

 第一节 北魏墓葬 171

  一 北魏帝陵 171

  二 北魏墓葬的地方特征 177

 第二节 东魏北齐墓葬 196

 第三节 西魏北周墓葬 216

 第四节 西域来华人士墓葬 224

 第五节 北朝埋葬制度研究 242

  一 北朝帝陵制度 242

  二 北朝墓葬类型演变 246

  三 北朝族葬制度 250

  四 北朝墓葬陶俑 253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 259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主要发现 259

  一 东北地区 260

  二 西北地区 262

  三 中原地区 268

  四 南方地区 281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研究简况 289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时代特征 290

  一 区隔与互动 290

  二 传承与转变 291

  三 宗教影响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292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研究的新视野 293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 296

 第一节 瓷器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296

  一 南方地区 296

  二 北方地区 310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 318

  一 铜镜类型 319

  二 铜镜的区域特征 331

  三 铜镜分期 334

 第三节 家具的演变和生活习俗 336

  一 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36

  二 礼俗的变化和家具的创新 339

  三 传统家具的使用 341

  四 十六国北朝时期高足家具 351

 第四节 马具的发展和甲骑具装 356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刻与简牍文书 365

 第一节 石刻的发现与研究 365

  一 石刻材料的存留与发现 365

  二 石刻材料的研究 388

 第二节 简牍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404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考古 423

 第一节 三国两晋墓葬所见与佛教信仰有关的遗物 423

 第二节 新疆地区早期佛教石窟寺 428

  一 龟兹石窟 428

  二 高昌石窟 434

 第三节 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 438

  一 十六国北朝前期 438

  二 北朝中期 452

  三 北朝晚期 458

 第四节 南方地区佛教龛像遗迹 472

  一 江南地区 472

  二 四川地区 475

 第五节 南北朝佛寺遗址与出土佛教造像 477

  一 北朝佛寺遗址与造像 477

  二 南朝佛教造像 492

第九章 边疆地区考古遗迹 501

 第一节 高句丽城址与墓葬 501

  一 都城 503

  二 山城 513

  三 墓葬 516

 第二节 新疆地区遗址与墓葬 546

  一 交河故城 546

  二 楼兰古城 555

  三 尼雅遗址 562

  四 米兰佛寺遗址 574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580

 第一节 中外交通和输入中国境内的域外制品 580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路线 581

  二 中国境内所见外来遗物 584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东诸古国的文化交流 603

  一 百济、新罗、加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603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交流 634

徵引古籍目录 661

后记 662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中国考古学 三国两晋南北朝卷

发布时间:2019-02-25

基本信息:

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8年10月

印次:1

ISBN:978751618726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考古学》(九卷本) 的第七卷, 这卷的内容, 主要是综合介绍20世纪、主要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迄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田野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城市(以都城为代表) 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 究明其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对这一时期的墓葬发掘工作, 也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还对壁画墓的艺术价值予以特别关注。由于这一历史过渡时期在文化上与前不同的特点, 佛教考古与石刻和简牍文书的研究, 在本卷中进行了仔细的梳理和阐述。并选择从考古标本能够阐明的几个侧面, 阐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本卷尽量依据有限的考古发掘成果, 构筑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的学科体系。对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汉唐之间的历史过渡阶段的历史, 特别是物质文化的发现, 进行还原和解析。

目录

绪论 1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研究概况 1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学的时代特征 17

第一章 三国至北朝都城 28

 第一节 三国魏至北朝洛阳城 28

  一 形制、布局的显著变化 28

  二 重要建筑遗址 35

 第二节 三国魏至北朝邺城 50

  一 三国魏至十六国邺城(邺北城) 50

  二 东魏北齐邺城(邺南城) 56

 第三节 三国吴至南朝建康城 68

  一 外郭区 70

  二 内城 73

  三 宫城 73

 第四节 十六国至北朝长安城 76

  一 大城 77

  二 小城———宫城 78

  三 陶窑遗址 80

  四 佛教遗物 81

 第五节 北魏平城 81

  一 早年调查的遗迹与遗物 82

  二 都城礼制建筑 82

  三 宫城建筑遗址 84

第二章 北方的三国两晋墓葬 87

 第一节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西晋墓葬 87

  一 洛阳和邺城的三国时期墓葬 87

  二 洛阳地区的西晋墓葬 92

  三 三国西晋墓埋葬制度的变化 99

  四 魏西晋帝陵的探寻 104

 第二节 北方、东北、山东、关中地区的魏晋墓葬 109

  一 北京和辽宁地区 109

  二 山东地区 112

  三 关中地区 114

  四 河西地区 118

 第三节 北方十六国墓葬 122

  一 关中地区 122

  二 辽西地区 126

  三 中原北方、河西、新疆地区 134

  四 十六国墓葬的特征和埋葬制度 141

第三章 南方的三国两晋南朝墓葬 143

 第一节 分布状况 143

 第二节 分区 148

 第三节 分期 151

  一 长江下游地区 151

  二 长江中游地区 161

  三 赣中南、闽西北地区 163

  四 福建沿海地区 165

  五 两广地区 166

  六 西南地区 168

  七 小结 170

第四章 北朝墓葬 171

 第一节 北魏墓葬 171

  一 北魏帝陵 171

  二 北魏墓葬的地方特征 177

 第二节 东魏北齐墓葬 196

 第三节 西魏北周墓葬 216

 第四节 西域来华人士墓葬 224

 第五节 北朝埋葬制度研究 242

  一 北朝帝陵制度 242

  二 北朝墓葬类型演变 246

  三 北朝族葬制度 250

  四 北朝墓葬陶俑 253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 259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主要发现 259

  一 东北地区 260

  二 西北地区 262

  三 中原地区 268

  四 南方地区 281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研究简况 289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壁画的时代特征 290

  一 区隔与互动 290

  二 传承与转变 291

  三 宗教影响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292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研究的新视野 293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生产技术和社会生活 296

 第一节 瓷器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296

  一 南方地区 296

  二 北方地区 310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铜镜 318

  一 铜镜类型 319

  二 铜镜的区域特征 331

  三 铜镜分期 334

 第三节 家具的演变和生活习俗 336

  一 建筑技术的发展为家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36

  二 礼俗的变化和家具的创新 339

  三 传统家具的使用 341

  四 十六国北朝时期高足家具 351

 第四节 马具的发展和甲骑具装 356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刻与简牍文书 365

 第一节 石刻的发现与研究 365

  一 石刻材料的存留与发现 365

  二 石刻材料的研究 388

 第二节 简牍文书的发现与研究 404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佛教考古 423

 第一节 三国两晋墓葬所见与佛教信仰有关的遗物 423

 第二节 新疆地区早期佛教石窟寺 428

  一 龟兹石窟 428

  二 高昌石窟 434

 第三节 中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 438

  一 十六国北朝前期 438

  二 北朝中期 452

  三 北朝晚期 458

 第四节 南方地区佛教龛像遗迹 472

  一 江南地区 472

  二 四川地区 475

 第五节 南北朝佛寺遗址与出土佛教造像 477

  一 北朝佛寺遗址与造像 477

  二 南朝佛教造像 492

第九章 边疆地区考古遗迹 501

 第一节 高句丽城址与墓葬 501

  一 都城 503

  二 山城 513

  三 墓葬 516

 第二节 新疆地区遗址与墓葬 546

  一 交河故城 546

  二 楼兰古城 555

  三 尼雅遗址 562

  四 米兰佛寺遗址 574

第十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和文化交流 580

 第一节 中外交通和输入中国境内的域外制品 580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外交通路线 581

  二 中国境内所见外来遗物 584

 第二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与海东诸古国的文化交流 603

  一 百济、新罗、加耶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603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日交流 634

徵引古籍目录 661

后记 662

责编:荼荼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