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燕辽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兼论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9-03-1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陈国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2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4781

内容简介

  燕辽区已确认并正式命名的有兴隆洼文化、西梁类型、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哈民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南宝力皋吐类型等。本书的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燕辽区诸考古学文化的分析和比较,在考古学文化分期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构建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并进一步揭示本地区各考古学文化与周邻地区诸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

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兴隆洼文化(3)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3)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5)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16)

 第四节 关于划分文化类型的讨论(26)

 第五节 几点认识(30)

第二章 西梁类型(35)

第三章 赵宝沟文化(37)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37)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39)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55)

 第四节 赵宝沟文化的渊源(62)

第四章 富河文化(68)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68)

 第二节 富河文化的渊源与年代(69)

第五章 红山文化(73)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73)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75)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95)

 第四节 筒形器功用讨论(107)

 第五节 红山文化渊源探索(113)

第六章 哈民文化(129)

第七章 小河沿文化(131)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131)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132)

 第三节 文化分期(140)

 第四节 小河沿文化的年代与渊源(148)

第八章 南宝力皋吐类型(155)

第九章 诸考古学文化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159)

 第一节 兴隆洼文化与西梁类型的关系(159)

 第二节 兴隆洼文化与新乐下层文化的关系(161)

 第三节 兴隆洼文化与裴李岗、磁山文化的关系(162)

 第四节 赵宝沟文化与新乐下层文化的关系(164)

 第五节 赵宝沟文化与南杨庄一期、下潘汪第二类遗存的关系(166)

 第六节 红山文化与庙底沟文化及其他遗存的关系(168)

 第七节 红山文化与庙子沟文化的关系(169)

 第八节 红山文化与哈民文化的关系(170)

 第九节 小河沿文化与庙子沟文化的关系(172)

 第十节 小河沿文化与午方遗存的关系(173)

 第十一节 小河沿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174)

 第十二节 小河沿文化八角星纹与其他考古学文化同类纹饰的关系(176)

 第十三节 南宝力皋吐类型与小河沿文化的关系(178)

 第十四节 南宝力皋吐类型与偏堡子文化的关系(179)

第十章 结语(183)

Abstract(186)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燕辽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兼论与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9-03-18

基本信息:

作者:陈国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2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2月

印次:1

ISBN:9787030604781

内容简介

  燕辽区已确认并正式命名的有兴隆洼文化、西梁类型、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红山文化、哈民文化、小河沿文化和南宝力皋吐类型等。本书的研究重点旨在通过对燕辽区诸考古学文化的分析和比较,在考古学文化分期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石器时代诸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构建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并进一步揭示本地区各考古学文化与周邻地区诸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

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兴隆洼文化(3)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3)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5)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16)

 第四节 关于划分文化类型的讨论(26)

 第五节 几点认识(30)

第二章 西梁类型(35)

第三章 赵宝沟文化(37)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37)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39)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55)

 第四节 赵宝沟文化的渊源(62)

第四章 富河文化(68)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68)

 第二节 富河文化的渊源与年代(69)

第五章 红山文化(73)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73)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75)

 第三节 文化分期与年代(95)

 第四节 筒形器功用讨论(107)

 第五节 红山文化渊源探索(113)

第六章 哈民文化(129)

第七章 小河沿文化(131)

 第一节 发现与研究(131)

 第二节 重要遗存分析(132)

 第三节 文化分期(140)

 第四节 小河沿文化的年代与渊源(148)

第八章 南宝力皋吐类型(155)

第九章 诸考古学文化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159)

 第一节 兴隆洼文化与西梁类型的关系(159)

 第二节 兴隆洼文化与新乐下层文化的关系(161)

 第三节 兴隆洼文化与裴李岗、磁山文化的关系(162)

 第四节 赵宝沟文化与新乐下层文化的关系(164)

 第五节 赵宝沟文化与南杨庄一期、下潘汪第二类遗存的关系(166)

 第六节 红山文化与庙底沟文化及其他遗存的关系(168)

 第七节 红山文化与庙子沟文化的关系(169)

 第八节 红山文化与哈民文化的关系(170)

 第九节 小河沿文化与庙子沟文化的关系(172)

 第十节 小河沿文化与午方遗存的关系(173)

 第十一节 小河沿文化与大汶口文化的关系(174)

 第十二节 小河沿文化八角星纹与其他考古学文化同类纹饰的关系(176)

 第十三节 南宝力皋吐类型与小河沿文化的关系(178)

 第十四节 南宝力皋吐类型与偏堡子文化的关系(179)

第十章 结语(183)

Abstract(186)

责编:荼荼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