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索秀芬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685520

内容简介:

  本书对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自然和考古学文化两方面特征,把燕山南北地区分为燕山以北和燕山及其以南两个地区,在对两个地区遗址详细分期的基础上,又将其划分为十八段,七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十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特征、类型、分期、年代、谱系、聚落形态进行了详细讨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关于燕山南北地区的界定(1)

 二、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1)

 三、本书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12)

第二章 地理环境(14)

 第一节 现代地理概况(14)

  一、西辽河平原(14)

  二、黄土丘陵、台地(15)

  三、大兴安岭南段山地(15)

  四、冀北山地(15)

  五、黄淮海平原北部及辽西走廊平原(16)

 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16)

  一、海平面变化(16)

  二、地貌演变(18)

  三、河、湖演变(19)

  四、沙地演化(20)

  五、气候演变(21)

  六、生物演变(22)

第三章 遗址文化分期(27)

 第一节 燕山以北地区分期(27)

  一、典型遗址分析(27)

  二、小区分期(61)

 第二节 燕山及其以南地区分期(83)

  一、典型遗址分期(84)

  二、小区分期(97)

 第三节 总分期与绝对年代(104)

  一、总分期(104)

  二、绝对年代(106)

第四章 考古文化与谱系(111)

 第一节 第一阶段(112)

  一、转年及相关遗存(113)

  二、小河西文化(115)

 第二节 第二阶段(117)

  一、兴隆洼文化(117)

  二、西梁文化(130)

  三、赵宝沟文化(133)

  四、富河文化(147)

  五、上宅文化(151)

  六、镇江营一期文化(154)

  七、后岗一期文化(157)

  八、红山文化(159)

 第三节 第三阶段(171)

  一、小河沿文化(172)

  二、水泉F18一类遗存(187)

  三、雪山二期文化(188)

  四、大城山T8②一类遗存(189)

 第四节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格局(190)

  一、各考古学文化时间框架(190)

  二、各考古学文化空间布局(191)

第五章 聚落形态(193)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196)

  一、转年遗存聚落形态(196)

  二、小河西文化聚落形态(197)

 第二节 聚落的发展(204)

  一、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204)

  二、西梁文化聚落(225)

  三、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228)

  四、上宅文化聚落形态(239)

  五、富河文化聚落形态(240)

  六、红山文化聚落形态(242)

 第三节 聚落的分化(261)

  一、小河沿文化聚落(261)

  二、水泉遗址F18类遗存聚落(272)

 第四节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演变(273)

  一、遗址分布、堆积特征(273)

  二、遗址规模(277)

  三、社会结构(277)

  四、宗教信仰(279)

  五、经济结构(285)

第六章 人地关系(292)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292)

  一、居址位置选择(292)

  二、地貌对人类的影响(293)

  三、海岸线对人类的影响(294)

  四、气候变化与文化兴亡与迁移(295)

  五、环境决定生业(297)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297)

  一、农业对环境的影响(298)

  二、人类对森林的利用(298)

  三、矿产开发和利用(298)

第七章 结语(300)

 一、结论(300)

 二、历史地位(303)

 三、本书研究的局限性(304)

后记(308)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6

基本信息:

作者:索秀芬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685520

内容简介:

  本书对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自然和考古学文化两方面特征,把燕山南北地区分为燕山以北和燕山及其以南两个地区,在对两个地区遗址详细分期的基础上,又将其划分为十八段,七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十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特征、类型、分期、年代、谱系、聚落形态进行了详细讨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关于燕山南北地区的界定(1)

 二、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1)

 三、本书研究思路与研究目的(12)

第二章 地理环境(14)

 第一节 现代地理概况(14)

  一、西辽河平原(14)

  二、黄土丘陵、台地(15)

  三、大兴安岭南段山地(15)

  四、冀北山地(15)

  五、黄淮海平原北部及辽西走廊平原(16)

 第二节 全新世环境(16)

  一、海平面变化(16)

  二、地貌演变(18)

  三、河、湖演变(19)

  四、沙地演化(20)

  五、气候演变(21)

  六、生物演变(22)

第三章 遗址文化分期(27)

 第一节 燕山以北地区分期(27)

  一、典型遗址分析(27)

  二、小区分期(61)

 第二节 燕山及其以南地区分期(83)

  一、典型遗址分期(84)

  二、小区分期(97)

 第三节 总分期与绝对年代(104)

  一、总分期(104)

  二、绝对年代(106)

第四章 考古文化与谱系(111)

 第一节 第一阶段(112)

  一、转年及相关遗存(113)

  二、小河西文化(115)

 第二节 第二阶段(117)

  一、兴隆洼文化(117)

  二、西梁文化(130)

  三、赵宝沟文化(133)

  四、富河文化(147)

  五、上宅文化(151)

  六、镇江营一期文化(154)

  七、后岗一期文化(157)

  八、红山文化(159)

 第三节 第三阶段(171)

  一、小河沿文化(172)

  二、水泉F18一类遗存(187)

  三、雪山二期文化(188)

  四、大城山T8②一类遗存(189)

 第四节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格局(190)

  一、各考古学文化时间框架(190)

  二、各考古学文化空间布局(191)

第五章 聚落形态(193)

 第一节 聚落的形成(196)

  一、转年遗存聚落形态(196)

  二、小河西文化聚落形态(197)

 第二节 聚落的发展(204)

  一、兴隆洼文化聚落形态(204)

  二、西梁文化聚落(225)

  三、赵宝沟文化聚落形态(228)

  四、上宅文化聚落形态(239)

  五、富河文化聚落形态(240)

  六、红山文化聚落形态(242)

 第三节 聚落的分化(261)

  一、小河沿文化聚落(261)

  二、水泉遗址F18类遗存聚落(272)

 第四节 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演变(273)

  一、遗址分布、堆积特征(273)

  二、遗址规模(277)

  三、社会结构(277)

  四、宗教信仰(279)

  五、经济结构(285)

第六章 人地关系(292)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的影响(292)

  一、居址位置选择(292)

  二、地貌对人类的影响(293)

  三、海岸线对人类的影响(294)

  四、气候变化与文化兴亡与迁移(295)

  五、环境决定生业(297)

 第二节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297)

  一、农业对环境的影响(298)

  二、人类对森林的利用(298)

  三、矿产开发和利用(298)

第七章 结语(300)

 一、结论(300)

 二、历史地位(303)

 三、本书研究的局限性(304)

后记(308)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