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曾侯乙墓陪葬坑

发布时间:2021-11-0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随州市博物馆 随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处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9月

印次:1

ISBN:9787030695307

内容简介:

  1999年,曾侯乙墓西侧发现南北成列的5个陪葬坑,其中K2~K4等3个陪葬坑发现装满食物的瓮、罐等陶容器,K1出土467件构件、工具类青铜器。青铜构件用于连接木质杆件,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搭接,由此可组成一座可拆装的帷帐。出土时,帷帐的木质杆件、框架之外的有机质部分已经锈蚀,经多年努力,并结合多学科手段,成功复原了帷帐。复原帷帐结构基本完整,其平面为长方形,为类似房屋的五开间四面坡式结构,面阔约10米,进深超过4米,顶高约3米,规模宏大。帷帐搭建部件结构复杂,但拆装简单,体现了极高的设计水平。曾侯乙墓陪葬坑及帷帐的发现是研究曾国及东周社会、生产的重要材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002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 006

 第三节 整理工作 008

第二章 一号陪葬坑 015

 第一节 遗迹 016

 第二节 遗物(青铜器) 019

  一、套筒类构件 020

  二、环钩搭扣类构件 050

  三、铲类工具 065

  四、其他 068

 第三节 小结 069

第三章 二号到五号陪葬坑071

 第一节 遗迹 072

  一、K2 072

  二、K3 072

  三、K4 074

  四、K5 076

 第二节 遗物(陶器) 077

  一、瓮 077

  二、罐 082

  三、器盖 082

 第三节 陶瓮出土动物骨骼鉴定 088

 第四节 小结 089

第四章 帷帐的复原 091

 第一节 复原依据 092

  一、过去的考古发现 092

  二、构件之间的搭接 094

  三、构件与杆件的连接 095

  四、构件出土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096

  五、复原方法 098

 第二节 复原 099

  一、帷帐基本框架的建立 099

  二、帷帐基本组成单元——组件的复原 107

  三、帷帐结构复原 131

  四、帷帐搭建过程复原 142

  五、帷帐规模复原 146

  六、其他可能的复原方案 152

 第三节 设计理念 153

  一、帷帐拆装的核心设计——组件 153

  二、建筑力学的设计理念 158

  三、设计的“不完美”与缺陷 162

 第四节 小结 168

第五章 青铜构件的检测和制作技术 169

 第一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的检测 170

  一、样品与方法 171

  二、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特征 175

  三、相关问题讨论 198

  四、小结 230

 第二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制作技术观察 231

  一、分范方式 232

  二、铸造方式 235

  三、同模 239

  四、分批铸造 241

 第三节 小结 246

第六章 结语 247

后记 250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曾侯乙墓陪葬坑

发布时间:2021-11-05

基本信息:

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 随州市博物馆 随州市擂鼓墩文物管理处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1年9月

印次:1

ISBN:9787030695307

内容简介:

  1999年,曾侯乙墓西侧发现南北成列的5个陪葬坑,其中K2~K4等3个陪葬坑发现装满食物的瓮、罐等陶容器,K1出土467件构件、工具类青铜器。青铜构件用于连接木质杆件,通过构件之间的相互搭接,由此可组成一座可拆装的帷帐。出土时,帷帐的木质杆件、框架之外的有机质部分已经锈蚀,经多年努力,并结合多学科手段,成功复原了帷帐。复原帷帐结构基本完整,其平面为长方形,为类似房屋的五开间四面坡式结构,面阔约10米,进深超过4米,顶高约3米,规模宏大。帷帐搭建部件结构复杂,但拆装简单,体现了极高的设计水平。曾侯乙墓陪葬坑及帷帐的发现是研究曾国及东周社会、生产的重要材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地理概况与历史沿革 002

 第二节 发现与发掘 006

 第三节 整理工作 008

第二章 一号陪葬坑 015

 第一节 遗迹 016

 第二节 遗物(青铜器) 019

  一、套筒类构件 020

  二、环钩搭扣类构件 050

  三、铲类工具 065

  四、其他 068

 第三节 小结 069

第三章 二号到五号陪葬坑071

 第一节 遗迹 072

  一、K2 072

  二、K3 072

  三、K4 074

  四、K5 076

 第二节 遗物(陶器) 077

  一、瓮 077

  二、罐 082

  三、器盖 082

 第三节 陶瓮出土动物骨骼鉴定 088

 第四节 小结 089

第四章 帷帐的复原 091

 第一节 复原依据 092

  一、过去的考古发现 092

  二、构件之间的搭接 094

  三、构件与杆件的连接 095

  四、构件出土的位置和数量关系 096

  五、复原方法 098

 第二节 复原 099

  一、帷帐基本框架的建立 099

  二、帷帐基本组成单元——组件的复原 107

  三、帷帐结构复原 131

  四、帷帐搭建过程复原 142

  五、帷帐规模复原 146

  六、其他可能的复原方案 152

 第三节 设计理念 153

  一、帷帐拆装的核心设计——组件 153

  二、建筑力学的设计理念 158

  三、设计的“不完美”与缺陷 162

 第四节 小结 168

第五章 青铜构件的检测和制作技术 169

 第一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的检测 170

  一、样品与方法 171

  二、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特征 175

  三、相关问题讨论 198

  四、小结 230

 第二节 一号陪葬坑出土青铜构件制作技术观察 231

  一、分范方式 232

  二、铸造方式 235

  三、同模 239

  四、分批铸造 241

 第三节 小结 246

第六章 结语 247

后记 250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