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考古发掘报告:石制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22700182

内容简介: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一组学堂梁子。该遗址发现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获得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报告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调查、发掘石制品的专门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打制石制品田野及物理信息

  一 田野发掘信息

  二 打制石制品物理信息

 第二节 打制石制品人工特征信息

  一 石核观察信息

  二 石片观察信息

  三 砾石类石制品类型

  四 石片类石制品主要类型

  五 打制石制品的观察与测量

第二章 石制品概述

 第一节 下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石制品类型

 第二节 中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中文化层石制品类型

  三 小结

 第三节 上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石制品类型

  三 小结

 第四节 拼合研究

  一 拼合标本的岩性

  二 拼合标本的出土层位

  三 拼合石制品的类型

  四 小结

第三章 学堂梁子—郧县人文化面貌

 第一节 中、上文化层面貌

  一 中文化层石器特征

  二 上文化层石器特征

  三 中、上文化层石器对比

  四 小结

 第二节 总体文化面貌

  一 岩性

  二 类型

第四章 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与那赖遗址对比

  一 遗址概况

  二 石制品概况

  三 玻璃陨石

  四 石制品对比研究

 第二节 与中国南方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比研究

  一 百色盆地

  二 汉中盆地

  三 丹江口库区

  四 国外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第三节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

  一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与地理环境

  二 砾石石器(工业)遗存与“手斧文化圈”

  三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面貌

附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考古发掘报告:石制品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基本信息:

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9月

印次:1

ISBN:9787522700182

内容简介:

  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中国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一组学堂梁子。该遗址发现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获得199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本报告为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1989~1995年调查、发掘石制品的专门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打制石制品田野及物理信息

  一 田野发掘信息

  二 打制石制品物理信息

 第二节 打制石制品人工特征信息

  一 石核观察信息

  二 石片观察信息

  三 砾石类石制品类型

  四 石片类石制品主要类型

  五 打制石制品的观察与测量

第二章 石制品概述

 第一节 下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石制品类型

 第二节 中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中文化层石制品类型

  三 小结

 第三节 上文化层石制品

  一 概述

  二 石制品类型

  三 小结

 第四节 拼合研究

  一 拼合标本的岩性

  二 拼合标本的出土层位

  三 拼合石制品的类型

  四 小结

第三章 学堂梁子—郧县人文化面貌

 第一节 中、上文化层面貌

  一 中文化层石器特征

  二 上文化层石器特征

  三 中、上文化层石器对比

  四 小结

 第二节 总体文化面貌

  一 岩性

  二 类型

第四章 对比研究

 第一节 与那赖遗址对比

  一 遗址概况

  二 石制品概况

  三 玻璃陨石

  四 石制品对比研究

 第二节 与中国南方其他旧石器时代遗址对比研究

  一 百色盆地

  二 汉中盆地

  三 丹江口库区

  四 国外含手斧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第三节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特征

  一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与地理环境

  二 砾石石器(工业)遗存与“手斧文化圈”

  三 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面貌

附表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