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

发布时间:2023-03-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作者:常怀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3588

内容简介:

  作为夏商王朝统治区域的北境,古称“冀州”的今日山西、河北中西部与豫北地区在夏商两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书以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由陶器谱系构建冀州夏商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并讨论不同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与交流关系。二里头文化时期太行山两麓考古学文化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但不同地理单元间多有互动,分布格局犬牙交错。二里冈上层文化扩张,中断了许多土著文化,商文化的影响和扩张已经达到南流黄河两岸和壶流河流域。晚商时期,商文化的收缩,不少地区考古遗存减少,土著文化复兴,但商王朝仍然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交通孔道。本书认为,以陶器群的差异和群体分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应不同的人的共同体。以考古学文化区分人群和主要族群共同体,在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夏商王朝仍有合理性。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经验与考古反思1

 第二节 叙事场景:时空范围界定 4

 第三节 扩充史料:田野工作与考古发现 6

  一、1931年以前7

  二、1931-1955年 11

  三、1956-1976年 15

  四、1977-1997年 19

  五、1997年至今 24

 第四节 转换问题:编年、谱系与人群 32

  一、1930年以前 32

  二、1930年至1955年34

  三、1955年至1976年38

  四、1977至1997年43

  五、1997年至今 50

 第五节 陶器群谱系视角的地方史叙事与建构 64

第一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72

 第一节 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72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72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89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93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09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113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41

 第二节 冀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144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144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68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174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88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192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04

 第三节 冀中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07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207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23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226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41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245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遗存的特征 261

 第四节 小结264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64

  二、早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67

  三、晚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70

第二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73

 第一节 冀中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73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27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90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292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03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05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11

 第二节 华北平原北缘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13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1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30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32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51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53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66

 第三节 冀西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68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68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76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77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86

 第四节 小结386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87

  二、早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90

  三、晚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93

第三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97

 第一节 长治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97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97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10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12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22

 第二节 运城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22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2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41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44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68

 第三节 临汾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71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71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83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84

 第四节 小结490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长治、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491

  二、商时期长治、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495

第四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99

 第一节 晋中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99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99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17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19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28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29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37

 第二节 忻定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538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538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58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60

 第三节 南流黄河两岸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564

  一、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66

  二、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85

 第四节 小结588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589

  二、商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593

第五章 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与互动597

 第一节 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性质597

  一、豫北地区 598

  二、冀南与冀中南部地区 607

  三、冀中北部地区 613

  四、华北平原北缘地区 616

  五、冀西北地区 626

  六、晋南地区 629

  七、晋中与忻定盆地 634

  八、晋西北与南流黄河两岸 640

 第二节 古冀州之域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变迁与互动 642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各考古学文化 642

  二、早商时期 651

  三、富位三期与李大人庄类遗存 655

  四、晚商时期 657

  五、各考古学文化的格局变迁与互动关系 660

 第三节 冀州之域龙山至夏时期的“过渡期”遗存蠡探 666

  一、“过渡期”界说666

  二、槐树屯H1类遗存 668

  三、哑叭庄H34类遗存672

  四、雪山H66类遗存676

  五、峪道河H1类遗存 682

  六、游邀H129类遗存 684

  七、寨峁二期类遗存 688

  八、北方区“过渡期”遗存特征及其与“新砦类”遗存的对比 694

 第四节 夏商时期冀州之域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互动697

  一、二里头类型 697

  二、岳石文化 701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 703

  四、朱开沟甲类遗存与朱开沟文化 705

  五、关中地区夏商时期遗存 707

结语:“陶器群视野”中的夏商冀州变革 712

 一、夏时期:相对独立的冀州 712

 二、早商时期:冀州的整合 713

 三、晚商时期:冀州的分解 714

 四、冀州陶器群互动的自然地理基础 716

 五、文献的冀州:想象的共同体 718

 六、“物质冀州”与早期中原政治地理格局的确立720

 七、冀州之域文化谱系研究的局限 721

参考文献723

 一、田野资料 723

 二、研究论著 747

后记772

中文摘要779

英文摘要782

日文摘要786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

发布时间:2023-03-17

基本信息:

作者:常怀颖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2年5月

印次:1

ISBN:9787573203588

内容简介:

  作为夏商王朝统治区域的北境,古称“冀州”的今日山西、河北中西部与豫北地区在夏商两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书以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由陶器谱系构建冀州夏商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并讨论不同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与交流关系。二里头文化时期太行山两麓考古学文化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但不同地理单元间多有互动,分布格局犬牙交错。二里冈上层文化扩张,中断了许多土著文化,商文化的影响和扩张已经达到南流黄河两岸和壶流河流域。晚商时期,商文化的收缩,不少地区考古遗存减少,土著文化复兴,但商王朝仍然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交通孔道。本书认为,以陶器群的差异和群体分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应不同的人的共同体。以考古学文化区分人群和主要族群共同体,在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夏商王朝仍有合理性。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经验与考古反思1

 第二节 叙事场景:时空范围界定 4

 第三节 扩充史料:田野工作与考古发现 6

  一、1931年以前7

  二、1931-1955年 11

  三、1956-1976年 15

  四、1977-1997年 19

  五、1997年至今 24

 第四节 转换问题:编年、谱系与人群 32

  一、1930年以前 32

  二、1930年至1955年34

  三、1955年至1976年38

  四、1977至1997年43

  五、1997年至今 50

 第五节 陶器群谱系视角的地方史叙事与建构 64

第一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72

 第一节 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72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72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89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93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09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113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41

 第二节 冀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144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144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68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174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188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192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04

 第三节 冀中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07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207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23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226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41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245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遗存的特征 261

 第四节 小结264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64

  二、早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67

  三、晚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270

第二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73

 第一节 冀中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273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27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290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292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03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05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11

 第二节 华北平原北缘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13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1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30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32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51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53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66

 第三节 冀西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68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68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76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377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386

 第四节 小结386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87

  二、早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90

  三、晚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393

第三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97

 第一节 长治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397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397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10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12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22

 第二节 运城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22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23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41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44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68

 第三节 临汾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71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71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483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484

 第四节 小结490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长治、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491

  二、商时期长治、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495

第四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99

 第一节 晋中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499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499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17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19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28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29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37

 第二节 忻定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538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538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58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60

 第三节 南流黄河两岸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564

  一、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566

  二、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585

 第四节 小结588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589

  二、商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593

第五章 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与互动597

 第一节 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性质597

  一、豫北地区 598

  二、冀南与冀中南部地区 607

  三、冀中北部地区 613

  四、华北平原北缘地区 616

  五、冀西北地区 626

  六、晋南地区 629

  七、晋中与忻定盆地 634

  八、晋西北与南流黄河两岸 640

 第二节 古冀州之域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变迁与互动 642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各考古学文化 642

  二、早商时期 651

  三、富位三期与李大人庄类遗存 655

  四、晚商时期 657

  五、各考古学文化的格局变迁与互动关系 660

 第三节 冀州之域龙山至夏时期的“过渡期”遗存蠡探 666

  一、“过渡期”界说666

  二、槐树屯H1类遗存 668

  三、哑叭庄H34类遗存672

  四、雪山H66类遗存676

  五、峪道河H1类遗存 682

  六、游邀H129类遗存 684

  七、寨峁二期类遗存 688

  八、北方区“过渡期”遗存特征及其与“新砦类”遗存的对比 694

 第四节 夏商时期冀州之域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互动697

  一、二里头类型 697

  二、岳石文化 701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 703

  四、朱开沟甲类遗存与朱开沟文化 705

  五、关中地区夏商时期遗存 707

结语:“陶器群视野”中的夏商冀州变革 712

 一、夏时期:相对独立的冀州 712

 二、早商时期:冀州的整合 713

 三、晚商时期:冀州的分解 714

 四、冀州陶器群互动的自然地理基础 716

 五、文献的冀州:想象的共同体 718

 六、“物质冀州”与早期中原政治地理格局的确立720

 七、冀州之域文化谱系研究的局限 721

参考文献723

 一、田野资料 723

 二、研究论著 747

后记772

中文摘要779

英文摘要782

日文摘要786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