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水洞沟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3-11-2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基本信息: 

编著: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760463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水洞沟联合考古队针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5轮(2003—2007)和第6轮考古发掘(2013—2022)成果用英文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译集。根据研究主题,分为“综述篇”“石制品研究篇”“年代环境研究篇”“生物考古研究篇”“象征认知研究篇”和“其他研究篇”共3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通过最新科技方法和理论视角,对水洞沟遗址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计行为、生存模式、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为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 西北干旱区史前人类的生存适应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一 综述篇

水洞沟遗址群: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3) 

中国北部水洞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序列的研究史、年代学和技术类型学(27)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对水洞沟遗址群研究的综述(49) 

细石叶技术与中国北方腹地系列专业化群体的兴起(59) 

二 石制品研究篇

从技术角度考察中国西北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的石叶生产(79) 

区域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1963年出土大石叶遗存的组合内变化研究(91) 

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出土的大量石叶断片:有意截断还是无意行为?(116)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发展:来自水洞沟遗址的新证据(127) 

对Keates和Kuzmin的回应(140)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原料经济与流动模式(143) 

石叶之后:中国北方MIS3晚期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石片技术(158) 

微痕分析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石器工具辨识的贡献(181)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简单石制品组合的本地原料利用模式调查(195)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本地原料的持续搬运模式(213) 

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文化多样性和演变: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为例(217) 

水洞沟第12地点:中国北方地区旧—新石器过渡期定居与流动的结合体(228) 

水洞沟第12地点对于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地区狩猎采集适应策略研究的意义(239) 

三 年代环境研究篇

中国大石叶技术年代再探讨——水洞沟第1地点与第2地点对比研究(251) 

水洞沟第1地点年代重新厘定及其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意义(264) 

水洞沟第1地点的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274) 

中国北方水洞沟第2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学模型(283) 

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72ka—18kaBP)沉积环境演变研究(298) 

四 生物考古研究篇

欧亚大陆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植物利用:来自中国西北水洞沟遗址的证据(311) 

更新世中国古人类对食肉动物的利用:水洞沟第7地点的个案研究(325) 

鸟类与中国北方史前人类:水洞沟第12地点的鸟类埋藏学分析(340) 

五 象征认知研究篇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个人装饰品的早期案例:水洞沟第2地点淡水贝壳串珠(361) 

华北地区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鸵鸟蛋皮串珠的工艺与形态研究(380) 

中国最早的染色装饰品证据:水洞沟第2地点的赭色鸵鸟蛋皮串珠(408) 

水洞沟第12地点的骨针及相关古人类行为研究(423) 

中国最早的人工磨制牙器(434)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骨制品技术与类型的创新:来自水洞沟第12地点的启示(442) 

中国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采集的鸵鸟蛋壳串珠技术的显微CT研究(460) 

六 其他研究篇

多视角三维重建(SfM)摄影测量软件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提取石制品定位中的应用 

(473) 

模拟地表形态对考古学标本定位模式的影响(489) 

水洞沟遗址热处理石制品实验研究及考古学意义(511) 

旧石器时代热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以西北水洞沟岩石资源为例(521) 

中国北方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水洞沟第7地点遗址形成过程研究(535) 

编后记(549)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最近新书

水洞沟研究论文集

发布时间:2023-11-28

基本信息: 

编著: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23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030760463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水洞沟联合考古队针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5轮(2003—2007)和第6轮考古发掘(2013—2022)成果用英文所发表的部分论文的译集。根据研究主题,分为“综述篇”“石制品研究篇”“年代环境研究篇”“生物考古研究篇”“象征认知研究篇”和“其他研究篇”共37篇论文。这些论文的作者通过最新科技方法和理论视角,对水洞沟遗址古人类的石器技术、生计行为、生存模式、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进行了高分辨率分析,为深入研究东北亚地区现代人起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 西北干旱区史前人类的生存适应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一 综述篇

水洞沟遗址群: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考古新发现与新认识(3) 

中国北部水洞沟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序列的研究史、年代学和技术类型学(27)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开始:对水洞沟遗址群研究的综述(49) 

细石叶技术与中国北方腹地系列专业化群体的兴起(59) 

二 石制品研究篇

从技术角度考察中国西北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的石叶生产(79) 

区域多样性背景下中国北方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1963年出土大石叶遗存的组合内变化研究(91) 

水洞沟遗址第1地点出土的大量石叶断片:有意截断还是无意行为?(116)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发展:来自水洞沟遗址的新证据(127) 

对Keates和Kuzmin的回应(140)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原料经济与流动模式(143) 

石叶之后:中国北方MIS3晚期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的石片技术(158) 

微痕分析对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石器工具辨识的贡献(181)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简单石制品组合的本地原料利用模式调查(195) 

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本地原料的持续搬运模式(213) 

中国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文化多样性和演变:以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为例(217) 

水洞沟第12地点:中国北方地区旧—新石器过渡期定居与流动的结合体(228) 

水洞沟第12地点对于晚更新世中国北方地区狩猎采集适应策略研究的意义(239) 

三 年代环境研究篇

中国大石叶技术年代再探讨——水洞沟第1地点与第2地点对比研究(251) 

水洞沟第1地点年代重新厘定及其对东亚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的意义(264) 

水洞沟第1地点的年代学研究及其考古学意义(274) 

中国北方水洞沟第2地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学模型(283) 

中国西北地区水洞沟遗址第2地点(72ka—18kaBP)沉积环境演变研究(298) 

四 生物考古研究篇

欧亚大陆东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植物利用:来自中国西北水洞沟遗址的证据(311) 

更新世中国古人类对食肉动物的利用:水洞沟第7地点的个案研究(325) 

鸟类与中国北方史前人类:水洞沟第12地点的鸟类埋藏学分析(340) 

五 象征认知研究篇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个人装饰品的早期案例:水洞沟第2地点淡水贝壳串珠(361) 

华北地区水洞沟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鸵鸟蛋皮串珠的工艺与形态研究(380) 

中国最早的染色装饰品证据:水洞沟第2地点的赭色鸵鸟蛋皮串珠(408) 

水洞沟第12地点的骨针及相关古人类行为研究(423) 

中国最早的人工磨制牙器(434)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末段骨制品技术与类型的创新:来自水洞沟第12地点的启示(442) 

中国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采集的鸵鸟蛋壳串珠技术的显微CT研究(460) 

六 其他研究篇

多视角三维重建(SfM)摄影测量软件在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提取石制品定位中的应用 

(473) 

模拟地表形态对考古学标本定位模式的影响(489) 

水洞沟遗址热处理石制品实验研究及考古学意义(511) 

旧石器时代热处理技术实验研究——以西北水洞沟岩石资源为例(521) 

中国北方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水洞沟第7地点遗址形成过程研究(535) 

编后记(549)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