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工作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4-07-28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陈天然 王珏
  2014 年7月24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工作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出席此次工作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项目北京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项目北京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副教授。项目专家组成员: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广林教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崔剑锋副教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副院长殷焕良研究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孙危教授。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王巍所长讲话
 
  首先由王巍所长讲话。他对各位专家为项目做出的努力、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扎实推进研究,期待呈现更多优秀学术成果。蒙古族源项目的获准立项,得到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以考古学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集合全国的科研力量,上下一心,完成了大量工作。他特别强调,社科院考古所与内蒙古自治区考古所要通力合作,共同承担任务,团结一致,做好项目。社科院考古所非常重视、支持蒙古族源项目,并投入了相应的财力、人力,期待在国家文物局申报蒙古族源考古发掘和研究专题项目,为蒙古族源考古学研究争取更大的经费支持。

会议现场
 
  刘国祥研究员在工作会上提出关于“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的工作任务。他强调,系统归纳和总结蒙古族源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学术成果,注重理论和方法创新,在王巍所长的直接领导下,各位专家共同努力,推出一部代表学术前沿的蒙古族源考古学研究的综合性成果。该书将梳理从东胡时期至元朝建立以前与蒙古族源及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相关的考古资料,对蒙古族起源、早期发展过程及蒙古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予以科学阐释。刘国祥表示,该书将代表蒙古族源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先在国内推出中文版,随后将翻译成英、俄、日、蒙等文字在海外发行,希望通过该书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蒙古族源考古研究成果。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就《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一书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广林教授从史学角度,结合现有考古学资料,对该书所涉及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扼要梳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副教授认为对待现有所谓东胡时期考古学材料,需持更谨慎的学术态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副教授提出在室韦考古学研究部分,应更多关注俄罗斯、蒙古国境内的相关遗存,且注重室韦与契丹、辽文化的关系。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殷焕良副院长表示希望通过考古学资料,深入研究室韦各部落的构成与分化。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文平副所长认为,探讨蒙古族源与匈奴的关系、蒙古族部落的演变等问题是该项目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郑州大学孙危教授认为,在公元11—12世纪这个时间范围内,不仅要收集中国境内相关的材料,还要收集蒙古国和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这一时期的考古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对关于早期蒙古的考古学研究做出详实而客观的介绍。敖汉旗博物馆田彦国馆长介绍了在赤峰市敖汉旗境内关于东胡遗存的调查情况,期待借这个契机将东胡早期资料整理清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副教授建议收集蒙古族源相关遗存的C14数据,构建蒙古族源年代序列。
 
  会议最后讨论形成《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内容大纲,并具体落实了各章节的具体撰写人员。刘国祥研究员表示,对各位专家加入“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并承担相应的学术任务表示感谢,项目办为各位专家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负责协调和安排各位专家的调研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希望在年底完成初稿,明年五月定稿交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重大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工作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4-07-28

  2014 年7月24日下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工作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召开。出席此次工作会议的领导和专家有项目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研究员,项目北京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研究员,项目北京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副教授。项目专家组成员: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广林教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文平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崔剑锋副教授、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副院长殷焕良研究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孙危教授。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作为特邀代表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刘国祥研究员主持。

王巍所长讲话
 
  首先由王巍所长讲话。他对各位专家为项目做出的努力、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各位专家继续扎实推进研究,期待呈现更多优秀学术成果。蒙古族源项目的获准立项,得到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该项目以考古学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集合全国的科研力量,上下一心,完成了大量工作。他特别强调,社科院考古所与内蒙古自治区考古所要通力合作,共同承担任务,团结一致,做好项目。社科院考古所非常重视、支持蒙古族源项目,并投入了相应的财力、人力,期待在国家文物局申报蒙古族源考古发掘和研究专题项目,为蒙古族源考古学研究争取更大的经费支持。

会议现场
 
  刘国祥研究员在工作会上提出关于“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的工作任务。他强调,系统归纳和总结蒙古族源研究的相关资料和学术成果,注重理论和方法创新,在王巍所长的直接领导下,各位专家共同努力,推出一部代表学术前沿的蒙古族源考古学研究的综合性成果。该书将梳理从东胡时期至元朝建立以前与蒙古族源及蒙古民族共同体形成相关的考古资料,对蒙古族起源、早期发展过程及蒙古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予以科学阐释。刘国祥表示,该书将代表蒙古族源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先在国内推出中文版,随后将翻译成英、俄、日、蒙等文字在海外发行,希望通过该书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蒙古族源考古研究成果。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就《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一书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田广林教授从史学角度,结合现有考古学资料,对该书所涉及的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扼要梳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倪润安副教授认为对待现有所谓东胡时期考古学材料,需持更谨慎的学术态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沈睿文副教授提出在室韦考古学研究部分,应更多关注俄罗斯、蒙古国境内的相关遗存,且注重室韦与契丹、辽文化的关系。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殷焕良副院长表示希望通过考古学资料,深入研究室韦各部落的构成与分化。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张文平副所长认为,探讨蒙古族源与匈奴的关系、蒙古族部落的演变等问题是该项目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郑州大学孙危教授认为,在公元11—12世纪这个时间范围内,不仅要收集中国境内相关的材料,还要收集蒙古国和俄罗斯南西伯利亚地区这一时期的考古材料、相关研究成果,以期对关于早期蒙古的考古学研究做出详实而客观的介绍。敖汉旗博物馆田彦国馆长介绍了在赤峰市敖汉旗境内关于东胡遗存的调查情况,期待借这个契机将东胡早期资料整理清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副教授建议收集蒙古族源相关遗存的C14数据,构建蒙古族源年代序列。
 
  会议最后讨论形成《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内容大纲,并具体落实了各章节的具体撰写人员。刘国祥研究员表示,对各位专家加入“蒙古族源的考古学研究”子课题并承担相应的学术任务表示感谢,项目办为各位专家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负责协调和安排各位专家的调研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希望在年底完成初稿,明年五月定稿交出版社。


作者:陈天然 王珏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