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蒙古族源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丛书谱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5-04-2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本站记者
  2015年4月29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12@ZH014)2015年度学术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扎来诺尔区卷、新巴尔虎左旗卷以及《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三辑在会上发布。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自2012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呼伦贝尔地区获取了蒙古族源研究的最新考古实证材料,同时积极展开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项目组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拟出版10卷,五年内完成,这对于全方位展示呼伦贝尔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印证呼伦贝尔地区作为“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度成果
 
  2014年项目组编辑、出版了《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鄂伦春自治旗卷和陈巴尔虎旗卷,扎来诺尔区卷、陈巴尔虎左旗卷于今年1月份面世。书中刊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均由项目组与多方合作,拍摄、编撰而成,所收录的文物反映了当地从史前时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地域特征、与中原及周邻地区文化交流的关系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中英文对照也有利于扩大该系列丛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
发布会现场
 
  追溯蒙古族的起源,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曾经非常活跃的鲜卑、室韦等森林、草原民族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一、二辑的基础上,第三辑收录了呼伦贝尔地区历年来发表的鲜卑、室韦考古发掘简报和调查资料共19篇,还收录了考古学、民族学、民族史方面与蒙古族源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共24篇。该书对本地区已有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展示了呼伦贝尔地区丰厚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
专家讨论
 
  发布会上,各方专家还对项目献言建策,如诸位专家建议扩大研究的地域范围,拓展研究的视野,对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相关遗址进行研究,与国际上研究蒙古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大子课题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力度,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蒙古学的发展,开创国际蒙古学研究的新局面。(审稿:刘国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重大课题

蒙古族源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丛书谱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5-04-29

  2015年4月29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12@ZH014)2015年度学术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扎来诺尔区卷、新巴尔虎左旗卷以及《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三辑在会上发布。
 
  “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项目自2012年9月正式实施以来,通过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在呼伦贝尔地区获取了蒙古族源研究的最新考古实证材料,同时积极展开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研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与此同时,项目组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拟出版10卷,五年内完成,这对于全方位展示呼伦贝尔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印证呼伦贝尔地区作为“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具有重要的价值。

2015年度成果
 
  2014年项目组编辑、出版了《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鄂伦春自治旗卷和陈巴尔虎旗卷,扎来诺尔区卷、陈巴尔虎左旗卷于今年1月份面世。书中刊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均由项目组与多方合作,拍摄、编撰而成,所收录的文物反映了当地从史前时代至近现代各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地域特征、与中原及周邻地区文化交流的关系等,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中英文对照也有利于扩大该系列丛书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促进学术交流。
发布会现场
 
  追溯蒙古族的起源,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曾经非常活跃的鲜卑、室韦等森林、草原民族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在编辑、出版《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研究》第一、二辑的基础上,第三辑收录了呼伦贝尔地区历年来发表的鲜卑、室韦考古发掘简报和调查资料共19篇,还收录了考古学、民族学、民族史方面与蒙古族源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共24篇。该书对本地区已有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展示了呼伦贝尔地区丰厚的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扎实的学术基础。
专家讨论
 
  发布会上,各方专家还对项目献言建策,如诸位专家建议扩大研究的地域范围,拓展研究的视野,对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相关遗址进行研究,与国际上研究蒙古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学者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加大子课题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发布力度,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蒙古学的发展,开创国际蒙古学研究的新局面。(审稿:刘国祥)
 

作者:本站记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