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勘探、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预结项专家论证会在沈阳召开

发布时间:2016-09-05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赵徐州 曾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勘探、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预结项专家论证会日前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学的专家学者、《考古》《北方文物》的编辑部主任,以及媒体记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代表项目责任单位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课题论证阶段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分别主持了两场成果报告会。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发言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副主任滕铭予教授,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石庆环、历史学院张星德教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书记李新全、原所长田立坤研究员,葫芦岛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军等出席开幕式,并在课题论证阶段就项目已有研究成果、预结项报告设计、下一步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辽宁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胡胜主持开幕式。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发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发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首席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玉冰《关于课题进展情况的报告》。华玉冰在汇报中表示,按照项目预设目标,现已完成了资料收集与初步整理工作,发表了历年度的全部发掘报告。同时,完成了20余篇专题研究论文,其中绝大部分已正式发表,具备了将资料与成果予以整合的条件。此次会议目的为讨论、完善相关研究成果,做好结项报告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首席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玉冰汇报课题进展情况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新全发言
 

  随后,课题组成员发布了各自尚未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张依依的《东大杖子墓地初步研究》,将墓地为两期,年代分别为春秋晚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专家讨论为战国中期);徐韶钢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青铜镞研究》,认为墓地出土铜镞受到中原燕文化的影响,并传播到朝鲜半岛等地;肖俊涛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系统分析了其铸造、錾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仲蕾洁的《东大杖子M40相关问题讨论》,认为墓葬应属于燕文化范畴,墓主人身份可能为当地土著,具有诸侯级别;王闯的《东大杖子墓地M40出土滑石制品研究》,对各类滑石制品的形制、数量做了统计,认为是幔帐饰物并尝试了复原,同时对其制作工艺流程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刘建国的《M40墓葬与出土陶器的三维重建》,运用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对墓葬及典型器物进行三维重建制作了多个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王明辉的《辽西地区古人类学研究》,讨论了本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古代人群的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张雪莲的《东大杖子遗址碳十四测年》,测定结果显示多个样品的年代均较早,为春秋时期;王树芝的《东大杖子战国墓群出土木材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葬具用材选用了柏木和松木两种,葬具不同部位用材不同,器物部件则选用蒙古栎、辽东栎、青檀和槭树等优良木材;赵春燕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人及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了解到墓地中的人和随葬的马可能来自同一地区;刘煜的《东大杖子遗址出土青铜器及泥芯的检测》,发现有三个泥芯符合陶范材料的基本特征,可判定浇注的是青铜;李志鹏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动物遗存考察》,对部分兽骨进行现场清理和鉴定,随后对墓地所有出土动物骨骼进行了全面鉴定和资料整合,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统计。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华玉冰对《东大杖子课题预结项报告提纲》做了说明:力图全面系统发表资料,利用考古、科技等不同手段全面了解墓地所反映的各个人类活动信息。
 

  在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后,王巍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给予了首席专家对课题的高度重视及课题组成员的辛苦工作很高的评价,建议课题组利用剩下的关键的一年,按照专家建议细化、完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
 

  最后,华玉冰表示,此次预结项专家论证会很成功,校验了以往研究成果、开拓了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使课题组成员达成了共识,取得了各合作单位的支持,形成了合力,增强了将项目做好的信心。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重大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勘探、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预结项专家论证会在沈阳召开

发布时间:2016-09-0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东大杖子墓地及相关遗址勘探、发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暨预结项专家论证会日前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学的专家学者、《考古》《北方文物》的编辑部主任,以及媒体记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开幕式上,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代表项目责任单位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主持课题论证阶段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袁靖、吉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赵宾福分别主持了两场成果报告会。
 


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发言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副主任滕铭予教授,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石庆环、历史学院张星德教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书记李新全、原所长田立坤研究员,葫芦岛市博物馆馆长孙建军等出席开幕式,并在课题论证阶段就项目已有研究成果、预结项报告设计、下一步工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辽宁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胡胜主持开幕式。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林沄发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发言
 

  会议首先听取了项目首席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玉冰《关于课题进展情况的报告》。华玉冰在汇报中表示,按照项目预设目标,现已完成了资料收集与初步整理工作,发表了历年度的全部发掘报告。同时,完成了20余篇专题研究论文,其中绝大部分已正式发表,具备了将资料与成果予以整合的条件。此次会议目的为讨论、完善相关研究成果,做好结项报告的顶层设计。
 


课题组首席专家、辽宁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华玉冰汇报课题进展情况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新全发言
 

  随后,课题组成员发布了各自尚未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张依依的《东大杖子墓地初步研究》,将墓地为两期,年代分别为春秋晚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专家讨论为战国中期);徐韶钢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青铜镞研究》,认为墓地出土铜镞受到中原燕文化的影响,并传播到朝鲜半岛等地;肖俊涛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系统分析了其铸造、錾刻、镶嵌等多种工艺;仲蕾洁的《东大杖子M40相关问题讨论》,认为墓葬应属于燕文化范畴,墓主人身份可能为当地土著,具有诸侯级别;王闯的《东大杖子墓地M40出土滑石制品研究》,对各类滑石制品的形制、数量做了统计,认为是幔帐饰物并尝试了复原,同时对其制作工艺流程及其他问题进行了讨论;刘建国的《M40墓葬与出土陶器的三维重建》,运用多视角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对墓葬及典型器物进行三维重建制作了多个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王明辉的《辽西地区古人类学研究》,讨论了本地区不同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古代人群的分布范围及其变化;张雪莲的《东大杖子遗址碳十四测年》,测定结果显示多个样品的年代均较早,为春秋时期;王树芝的《东大杖子战国墓群出土木材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葬具用材选用了柏木和松木两种,葬具不同部位用材不同,器物部件则选用蒙古栎、辽东栎、青檀和槭树等优良木材;赵春燕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人及动物遗骸的锶同位素比值分析》,了解到墓地中的人和随葬的马可能来自同一地区;刘煜的《东大杖子遗址出土青铜器及泥芯的检测》,发现有三个泥芯符合陶范材料的基本特征,可判定浇注的是青铜;李志鹏的《东大杖子墓地出土动物遗存考察》,对部分兽骨进行现场清理和鉴定,随后对墓地所有出土动物骨骼进行了全面鉴定和资料整合,建立数据库,并进行了量化、分析和统计。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华玉冰对《东大杖子课题预结项报告提纲》做了说明:力图全面系统发表资料,利用考古、科技等不同手段全面了解墓地所反映的各个人类活动信息。
 

  在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后,王巍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给予了首席专家对课题的高度重视及课题组成员的辛苦工作很高的评价,建议课题组利用剩下的关键的一年,按照专家建议细化、完善研究成果,使之成为一个优秀的项目。
 

  最后,华玉冰表示,此次预结项专家论证会很成功,校验了以往研究成果、开拓了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使课题组成员达成了共识,取得了各合作单位的支持,形成了合力,增强了将项目做好的信心。

 

作者:赵徐州 曾江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