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1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韩翰

  曾获201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阿敦乔鲁遗址地处新疆西天山核心地带的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温泉县城西北约41公里处,是一处同时包含有房址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是研究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文化的重要遗址。

  2020年10月11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铭厅召开。此次开题论证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主持会议

线上同步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魏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杨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李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出席报告会,课题项目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邵会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教授贾伟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作汇报

  作为课题项目主持人,丛德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状况、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课题立项之本、学术意义和重要价值。另外,丛德新研究员强调目前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并需要突破和解决:(1)新疆青铜时代框架谱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以西天山为中心的青铜时期考古学遗存的文化辨识,包括“安德罗诺沃文化类”遗存的关系及与周边地区的关联;(2)对以博尔塔拉河为中心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确立(命名)及时空框架、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与综合考察;(3)西天山地区在史前“一带一路”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

  四位子课题报告人以阿敦乔鲁及西天山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阿敦乔鲁及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生业形态研究、阿敦乔鲁及西天山周边地区的体质人类学与遗传学研究、西天山地区早期文化交流的综合考察等四个主题详述了子课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规划,并对各自课题中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认为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良好,机制保障措施有力,希望取得高质量的标志性并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课题研究做出了总结评议,对课题研究定位、问题选择、经费使用及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评议环节中,杨建华教授强调该课题研究成果考古研究报告的编写、体例的选择尤为重要,更要“实事求是”,“实事”意为把发掘到的东西客观的发表出来;“求是”意为从实事当中找出规律性的内容。

  魏坚教授认为课题的设置有非常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同时彰显了国际性。另外,课题组的成员阵容强大,是目前研究欧亚草原地带,特别是青铜时代非常有学术成就的学者。在如此良好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整合、吃透考古研究资料,将对课题的长期研究提供助力。

  林梅村教授提出要进一步深入阐发标识性概念的具体内涵,完善子课题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整体性。研究成果要体现中国考古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他建议将研究成果的重点内容准确翻译成英文,通过现有网络媒介发表,扩大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着重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

  李肖教授就阿敦乔鲁及西天山周边地区的体质人类学与遗传学研究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要关注课题同时期文化的对比研究,聚焦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分阶段呈现研究成果。他强调宏观研究固然重要,精细化研究更能体现学术功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作总结

  最后由丛德新研究员作总结,丛德新研究员对各位老师的到来和悉心指导表示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课题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并承诺将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建议对课题部分内容作出调整,课题组一定不负重托,通过多学科联合,努力完成高水平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图文:韩 翰

  审核:丛德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重大课题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社科院考古所召开

发布时间:2020-10-14

  曾获201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阿敦乔鲁遗址地处新疆西天山核心地带的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温泉县城西北约41公里处,是一处同时包含有房址和墓地的综合性遗址,是研究新疆西天山地区青铜文化的重要遗址。

  2020年10月11日上午,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综合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铭厅召开。此次开题论证会线上线下同步进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主持会议

线上同步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魏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林梅村、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杨建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李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鹏出席报告会,课题项目主持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邵会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考古系教授贾伟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明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作汇报

  作为课题项目主持人,丛德新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状况、总体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阐述了课题立项之本、学术意义和重要价值。另外,丛德新研究员强调目前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并需要突破和解决:(1)新疆青铜时代框架谱系的建立与完善,对以西天山为中心的青铜时期考古学遗存的文化辨识,包括“安德罗诺沃文化类”遗存的关系及与周边地区的关联;(2)对以博尔塔拉河为中心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确立(命名)及时空框架、历史背景的深入研究与综合考察;(3)西天山地区在史前“一带一路”研究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

  四位子课题报告人以阿敦乔鲁及西天山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阿敦乔鲁及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生业形态研究、阿敦乔鲁及西天山周边地区的体质人类学与遗传学研究、西天山地区早期文化交流的综合考察等四个主题详述了子课题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规划,并对各自课题中研究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看法和建议。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课题研究的意义,认为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良好,机制保障措施有力,希望取得高质量的标志性并具备国际视野的研究成果,并从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等方面对课题研究做出了总结评议,对课题研究定位、问题选择、经费使用及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评议环节中,杨建华教授强调该课题研究成果考古研究报告的编写、体例的选择尤为重要,更要“实事求是”,“实事”意为把发掘到的东西客观的发表出来;“求是”意为从实事当中找出规律性的内容。

  魏坚教授认为课题的设置有非常强的学术性和理论性,同时彰显了国际性。另外,课题组的成员阵容强大,是目前研究欧亚草原地带,特别是青铜时代非常有学术成就的学者。在如此良好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整合、吃透考古研究资料,将对课题的长期研究提供助力。

  林梅村教授提出要进一步深入阐发标识性概念的具体内涵,完善子课题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整体性。研究成果要体现中国考古学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国际性。他建议将研究成果的重点内容准确翻译成英文,通过现有网络媒介发表,扩大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着重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以促进学术交流。

  李肖教授就阿敦乔鲁及西天山周边地区的体质人类学与遗传学研究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要关注课题同时期文化的对比研究,聚焦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分阶段呈现研究成果。他强调宏观研究固然重要,精细化研究更能体现学术功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丛德新作总结

  最后由丛德新研究员作总结,丛德新研究员对各位老师的到来和悉心指导表示感谢,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对课题的研究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并承诺将会根据专家的意见建议对课题部分内容作出调整,课题组一定不负重托,通过多学科联合,努力完成高水平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图文:韩 翰

  审核:丛德新

作者:韩翰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