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五届全国新兴技术考古会议在新疆塔里木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07-0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2019年6月23日至26日,第五届全国新兴技术考古会议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合力承办,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塔里木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院所和大学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合影

  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张利莉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塔里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她指出,塔大多年来发扬胡杨精神,致力于环塔里木盆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取得的成绩获得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期待学会在塔大与全国兄弟单位的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本届会议在塔大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清时院士专为会议发来贺辞,表达了因为近期住院月余未能赴会的遗憾,并呼吁全国科技考古工作者关注新疆这片考古沃土,为国家“一带一路”事业做出贡献。金正耀教授在致辞中概述了一年来全国科技考古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本届会议在祖国南疆召开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新疆考古工作与中原内地相比欠账很多,号召科技考古和田野工作者携手共创新疆工作的新局面。张雪莲研究员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了专委会成立以来对不同学科交叉研究的促进作用,和科技考古对解决重大考古学问题的重要意义。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副院长李洋(武汉大学援疆教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功明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代表风采

  会议代表的报告涵盖高精度同位素质谱分析、考古测年技术、材料力学的纳米压痕技术等现代科技应用于出土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研究,以及新疆地区的科技考古进展等多个学术领域。

代表风采

  秦小光研究员的报告“罗布泊地区的科考调查”,详细介绍了所调查的罗布泊地区多个时期的人类活动遗迹,发现了小河时期的大量古代居址,并且结合芦苇稳定碳同位素数据与各时期遗址人类活动强度时间分布数据,推测小河时期人群迁徙的主要驱动力源于环境变化。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新兴技术在凌家滩考古中的应用问题”(吴卫红)、“文物与考古:基于材料物理学的交叉与创新”(潘春旭)、“秦俑修补粘接材料的科学研究初探”(申茂盛)、“对古代错金、鎏金工艺的再认识”(姚志辉)、“山东邾国故城遗址出土新莽铜度量衡器铭文制造方式初步研究”(史本恒)、“青铜剑古代修复工艺研究”(江旭东)、“取之苑囿:中国新石器时代豢鹿行为的同位素证据”(葛威)、“煤炼铁的科技考古反思”(刘培峰)等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的“天然磁石勺‘司南’实证研究”,用扎实的工作回答了近年来学术界部分学者关于中国古代指南针发明的质疑,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和好评。会议上,博士研究生王翔、李冰洁、于戈、季丰收、高军等人的研究报告也得到积极肯定。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是本届会议的一大亮点。

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

作者:新兴技术考古专委会秘书组

审核:金正耀

摄影:贾东,牛文渊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通知公示

第五届全国新兴技术考古会议在新疆塔里木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07-09

  2019年6月23日至26日,第五届全国新兴技术考古会议在新疆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合力承办,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协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塔里木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院所和大学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合影

  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张利莉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塔里木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历程。她指出,塔大多年来发扬胡杨精神,致力于环塔里木盆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取得的成绩获得中央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期待学会在塔大与全国兄弟单位的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本届会议在塔大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朱清时院士专为会议发来贺辞,表达了因为近期住院月余未能赴会的遗憾,并呼吁全国科技考古工作者关注新疆这片考古沃土,为国家“一带一路”事业做出贡献。金正耀教授在致辞中概述了一年来全国科技考古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本届会议在祖国南疆召开的重要意义,强调指出,新疆考古工作与中原内地相比欠账很多,号召科技考古和田野工作者携手共创新疆工作的新局面。张雪莲研究员在致辞中再次强调了专委会成立以来对不同学科交叉研究的促进作用,和科技考古对解决重大考古学问题的重要意义。塔里木大学历史与哲学学院副院长李洋(武汉大学援疆教师)介绍了学院的发展情况和发展特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功明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 

 代表风采

  会议代表的报告涵盖高精度同位素质谱分析、考古测年技术、材料力学的纳米压痕技术等现代科技应用于出土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研究,以及新疆地区的科技考古进展等多个学术领域。

代表风采

  秦小光研究员的报告“罗布泊地区的科考调查”,详细介绍了所调查的罗布泊地区多个时期的人类活动遗迹,发现了小河时期的大量古代居址,并且结合芦苇稳定碳同位素数据与各时期遗址人类活动强度时间分布数据,推测小河时期人群迁徙的主要驱动力源于环境变化。与会代表高度评价“新兴技术在凌家滩考古中的应用问题”(吴卫红)、“文物与考古:基于材料物理学的交叉与创新”(潘春旭)、“秦俑修补粘接材料的科学研究初探”(申茂盛)、“对古代错金、鎏金工艺的再认识”(姚志辉)、“山东邾国故城遗址出土新莽铜度量衡器铭文制造方式初步研究”(史本恒)、“青铜剑古代修复工艺研究”(江旭东)、“取之苑囿:中国新石器时代豢鹿行为的同位素证据”(葛威)、“煤炼铁的科技考古反思”(刘培峰)等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黄兴副研究员的“天然磁石勺‘司南’实证研究”,用扎实的工作回答了近年来学术界部分学者关于中国古代指南针发明的质疑,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和好评。会议上,博士研究生王翔、李冰洁、于戈、季丰收、高军等人的研究报告也得到积极肯定。青年学者的积极参与,是本届会议的一大亮点。

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

作者:新兴技术考古专委会秘书组

审核:金正耀

摄影:贾东,牛文渊

责编: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