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体例
发布时间:2009-01-0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考古编辑部
1.总则
1-1.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2.本刊坚持服务学术、繁荣学术和引导学术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学术性和资料性。
1-3.本刊主要刊发考古调查发掘简报与研究论文,同时刊登有关科技考古的实验报告、论文,以及重要的学术动态和书评等。常设15个栏目:考古前沿、述评·综论、新发现·新进展、本刊专稿、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海外学者论坛、讨论与争鸣、考古与科技、考古学家·考古学史、学术动态、读书与思考、考古简讯、信息与交流、读者·作者·编者。
1-4.本刊来稿应学风严谨、行文规范、资料准确、表述科学。文、图、表、图版务求一致,引文务必核查原著。
1-5.来稿请使用简体字。正文及图、表中不得中外文混用,外文译为中文时可用括号保留原文。
2.文稿
2-1.考古调查与发掘简报、科技报告类文章,原则上署单位名,文末注明执笔者。署个人名需由单位出具介绍信。
2-2.地层用阿拉伯数字由上至下顺序编号,生土不编号,文字叙述应与地层图一致。同一地层中若分小层,自上而下用大写英文字母“A、B、C……”等顺序编号。器物号内的地层号用圈码表示,小层号A、B、C放在圈码外。如:T3③A﹕1。
2-3.报道遗迹和遗物,应先有综述或先总结共同特征,然后举例作个别的具体介绍。
2-4.遗物型、式描述应尽量先叙述型或式的总体特征,再举例说明个体特征。划分型或式时应明确标准,并说明各型或各式的主要特征。器物的型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式用罗马数字表示。举例如下。
罐 18件,根据口部特征分四型。
A型:4件,侈口。根据腹部差异分三式。
I式:2件。鼓腹,……
II式:3件。折腹,……
III式:4件。垂腹,……
2-5.器物描述应按质料、制法、器形、纹饰、尺寸等顺序。器形特点、纹饰和尺寸由上至下描述。举例如下。
陶罐 3件。H2∶12,夹砂灰陶。轮制。直口,方唇,高领,腹微鼓,平底。腹中部有两周弦纹。口径18、底径(圈足器为圈足径)10、高23厘米。
2-6.墓志录文一般不加标点,行款用“┘”作间隔,不确定字体用[ ]表示,缺字用□表示。
2-7. 动植物种和属的外文名称用斜体,其他如科、族等用正体。不能鉴定的种写作sp. ,属名、种名和命名者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2-8.本刊采用文末注。注释应按顺序编号,数字外用方括号。正文中同一位置只能有一个注释号,但文末同一注释号可以有多条内容,前冠a、b、c。注释内容相同时,后注可用同前注的方式表示。
2-9.引用中外文著作,应依次注明作者、篇名、书名、卷数、页码、出版社和出版时间。如:“夏鼐:《田野考古方法》,见《夏鼐文集》第178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西文注释中的书名用斜体。
2-10.引用期刊,应依次注明作者、篇名、刊名、刊年和刊期。如:“福建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建考古工作概况》,《考古》1959年第4期。”不定期出版物应有出版年代和出版社。西文注释中的刊名用斜体。
2-11.引用古代文献要有篇名,如《周礼·天官·小宰》。引用逸书应引述保存逸文的原书。如《竹书纪年》为逸书,引用时应用《史记·殷本纪·索隐》引《竹书纪年》记载。引用古籍应尽量以校点本为准。
2-12.引用现代书刊,出版年月一律用公元纪年,不使用民国、昭和等纪年方式。
3.图表
3-1.同一文章内的图、表按顺序编排。
3-2.每幅插图均应有图号、图题和图说明。除示意图、照片图或引用已发表图外,其他插图应附比例尺。
3-3.地理位置图主要表示遗存方位,图内一般应含县级以上的地名。应突出遗存注记,避免其他不必要的内容。与地理环境无关的插图一般不要等高线。政区和地形注记要规范。
3-4.墓葬等遗迹内若有出土遗物,应在遗迹平面图上加绘遗物。遗迹图内的遗物应有编号和说明,编号应连续,对空号需作说明。遗迹图上的遗物编号即为正文中的遗物标本号。图中需用汉字或代号注明的内容,可直接注于图内。指北针与比例尺绘在图外。
3-5.遗迹图最好按照指北针向上的方向绘制或排放。
3-6.有文字叙述的内容不宜再加附表(如遗物质地、纹饰、型式和百分比等)。
3-7.若报道多座墓葬而正文中未予以全面介绍的,文后应附墓葬登记表,表中各项内容应与正文和插图一致。
3-8.表格中的栏目宜少,内容以数字表达为主,说明文字要精炼。
《考古》编辑部
(责任编辑: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