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深化学习 努力开拓——科技考古和文保中心联合党支部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23-06-1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进一步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强中华文明研究,推进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学科建设,科技考古和文保中心联合党支部6月12日召开了支部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支部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支部书记王明辉主持。首先,大家共同重温了6月2日《新闻联播》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报道。然后,大家观看了《焦点访谈》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特别节目—“保护文物‘城’续千年文脉”。感受考古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重要讲话,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全体党员逐一发言,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积极开展讨论。全体同志结合工作实际从科技考古研究、科研成果展示、实验室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激发青年科研人员积极性、科研助理管理与使用等多方面深入交流学习体会。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深化了对中华文明的认知,表示要继续加强学习,努力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最后由所党委委员刘建国做总结发言,会议取得了初步成果。

  

  全体党员真切的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自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把文物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

  支部书记王明辉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中华文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重视、对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重视,不是仅仅着眼于过去,而且着眼于当今和未来。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利用和传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要的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表示作为考古工作者,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要在加大考古工作力度的同时,做好考古资料的阐释。促进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有机融合。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主动地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实现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更深入、更全面、更系统地阐释丰富的考古资料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才能清晰地阐释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科技中心吕鹏围绕“考古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以及“考古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展开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考古工作也是重要的政治工作,研究方法上是将今论古,意义是以古论今,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从深度、广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更为深入。考古工作是最大的学科,包罗万象,考古资料值得继续深度发掘,从历史研究中吸取新的经验和教训。

  科技中心陈相龙通过梳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引出考古学发展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同时他也围绕“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滋养涵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文化逐渐从西来说走向文化自信自强和繁荣发展,考古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对中华文明的阐释需要谋划全局,加强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将来的学科发展与国际国内的大趋势相融合需要深入的计划。

  科技中心王树芝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文明特性的阐释高屋建瓴,也是各位学者未来研究工作的指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需要考古学去发掘和提高认识。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工程研究,深入认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和平性,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科技中心翟少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特征的总结非常准确。并针对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方面从考古学的角度列举了许多佐证案例。她认为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显示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二里头等文化显示了早期文明的包容性,陶寺时代显示了和平性。

  科技中心叶晓红重点分享了近期学术工作之中的感悟与体会;通过陕西血池出土的祭祀相关的郊祀遗存,和年代比较接近的狮子山楚王陵中出土的玉器,不同功能不同等级使用的玉料材质、品质、大小等体现出古代大一统观念的成熟,以及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科技中心张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考古学,特别是科技考古这样的交叉学科指引方向。他表示在未来工作中,将努力继续加强多学科合作研究,补齐短板,积极投身人骨考古研究中,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科技中心廖奕楠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考古博物馆参观,让青年学者倍感振奋,这进一步加深了我的学科认同感和学术自豪感,在深感使命光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责任重大,如何更好的认识中华文明以及从环境的角度解读文明起源的问题将是我未来持续关注的学术问题,也希望能在这一学术问题上贡献我们这一辈的青春力量。

  科技中心聂颖结合文化艺术展览谈到公众对文化艺术的浓厚兴趣和文化自信;提出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高文化传承的公众关注度。

  科技中心杨梦菲谈到文化自信相关的问题,提出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议大家多去历史现场感受历史文化,这样才能拓宽对历史文化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科技中心杨金刚提到作为一名资深技术人员,努力通过自身的技术专长来服务考古学,以及作为科技考古的技术人员如何推进考古学的发展等问题。

  文保中心黄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创新性,谈到作为文保工作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服务田野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同样在关注技术层面的创新发展。认为要继续加强文物保护与田野考古一线的合作,继续创新文保技术。她利用温州古港遗址和新疆考古遗址的文化融合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

  文保中心韩化蕊结合学习讲话内容,谈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提出在文物保护研究中,除了传统的修复工作,开始开展更多与考古学研究相关的工作,如模拟复原、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等,为最大化传承文物历史信息为目的。让文物说话的方面,对文物材料和工艺的复原,结合有机残留物等分析了解使用、埋藏的过程,从无到有,使用-埋藏一个完整的过程,活化历史场景,让文物说话。

  文保中心杨巍认为考古工作、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前置为揭示、传承、展示文物价值和历史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促进文化保护实践。

  入党积极分子文保中心刘勇通过本次学习,倍受鼓舞,增强了历史使命感,将来在具体的实验室考古研究过程中做好每一件遗存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为考古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入党积极分子文保中心郭正臣认为考古出土文物是历史文物的重要载体,如何保护修复好文物资源,作为文物保护基层工作者要承担起文物修复工作的使命担当。作为一线的文保工作者,也谈到了自身技术工作的传承问题。

  最后,所党委委员刘建国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最近频繁关注考古工作,对考古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对考古工作者来说一方面是认可与赞同,另外也是对我们这些学者的进一步激励与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目前的考古和文化遗产研究还有更高的要求。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应该去深入挖掘,提升民族自信。作为考古从业者,需要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文化传承,提升研究水平和拓展研究领域,加强考古与历史文化的融合,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未来我们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冷静思考,沉着审慎研究,提高研究水平,更好的服务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

作者:科技考古和文保中心联合党支部

图片:廖奕楠、黄希

审核:王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