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安阳市文物局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23年6月30日—7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行政联合党支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民族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和学会联合党支部、职能处室党支部,安阳市文物局相关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考古所党委书记张国春,民族所党委书记赵天晓、副所长徐文华,安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阳参加了此次活动。

  党日活动以“探究殷商文明 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学习参观了殷墟博物馆、殷墟王陵遗址、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以“追忆修渠历程,感悟精神伟力,砥砺初心使命”为主题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期间邀请考古所何毓灵研究员作辅导报告,并举办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参观殷墟王陵遗址

重走红旗渠

参观考察殷墟王陵遗址、红旗渠纪念馆、殷墟博物馆

  座谈会上, 李晓阳同志首先介绍了安阳市的基本情况。安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300多年建城史、500多年建都史,先后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目前有史可考的中国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都城之一。这里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曹操高陵、中国文字博物馆所在地。盘庚迁殷、文王演易、破釜沉舟、精忠报国、西门豹治邺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发生于此。千百年来,殷商文化、甲骨文化、周易文化、建安文化等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之脉绵延不息、历久弥新。

李晓阳同志发言

  李晓阳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殷墟遗址,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考察殷墟遗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这一重要思想,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得到进一步阐发:“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此次活动的安排就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践活动,体现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民族所两位党委书记的高度政治自觉和对安阳考古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何毓灵研究员作辅导报告

  何毓灵研究员以“跟着总书记释读殷墟”为题,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阳殷墟发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向大家解读殷墟,从“殷墟我向往已久”“中华文明大势”“殷墟概说”“多彩大邑商”“妇好:青铜辉煌的见证者”“骨文:中华文明的基因”“马车:交流与互鉴的典型”等七个方面,全面解读了甲骨文的重要性、殷墟的考古地位及其在中华文明探源中的重大意义。

  何毓灵研究员指出,殷墟是中华文明探源的起点与基石,百年考古学探索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努力,把殷墟发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讲好殷墟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座谈交流会分别由民族所民族理论研究室党支部书记刘玲,考古所党委委员、行政联合党支部书记刘国祥主持。民族所世界民族研究室副研究员张姗、助理研究员王江城、科研处刘建飞同志;考古所办公室主任颜阳、行政联合党支部副书记吴海燕、科研处助理研究员栗媛秋同志先后发言。

  张姗同志结合自身近年所从事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对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感受最为深刻。在这两个特性的阐述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文明发展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赓续文化传承,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参观了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出土地、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也参观了被誉为新中国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既领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

  王江城同志谈到这次党日活动既是深化主题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委创新教育学习方式的积极尝试,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总结强调的“两个结合”非常契合,殷墟博物馆为我们思考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变成中国的,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提供了诸多历史线索和启发。红旗渠则反映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党结合中国实际领导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组织动员能力。通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从考古、历史、文化、组织、民族精神等角度深入思考我们的国家、民族,认识我们的党。参观完殷墟博物院和红旗渠纪念馆以及红旗渠青年洞,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及其认知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党领导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组织动员优势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精神,更加深切的体会到青年人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进程中的责任担当。

  刘建飞同志认为一定要坚持将学思践悟摆在首位,夯实理想信念根基。青年人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和政治领悟力,旗帜鲜明讲政治。通过认真积极参与所党委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将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多种方式有效结合,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对本职工作理解认识,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青年学生培养是关系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民族学系工作人员,牢记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主阵地作用,创新表达形式,借助数字化博物馆和互联网等途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民族所同志发言

  颜阳同志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主题作汇报发言,他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必须坚持“两个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汇聚起文化、文明的强大力量。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新时代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我们要系统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史,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发展的历程,读懂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并从中汲取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和价值精髓,从而走向未来,开拓创新。 文明之光照亮复兴之路,21世纪必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定是中华文明复兴的世纪,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我们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队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续写历史文脉,奋力书写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

  吴海燕同志细数了考古所郑振香、刘一曼两位考古学家曾在安阳殷墟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老前辈们在做学问上甘坐冷板凳,吃得下冷饭,守得住寂寞,把考古工地视作栖身之所,把田野发掘当做最幸福最快乐的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在文化自信形成过程中,考古学发挥着独特作用。正是有很多像郑振香、刘一曼等为代表的考古老前辈们,还有很多热爱考古事业的中青年考古学者们,有情怀、有追求、有使命、有担当,坚定地为考古事业奉献,才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几千年前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

  栗媛秋同志谈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重走红旗渠、殷墟遗址,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这两个地方是有深意及内在逻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代表的是现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殷墟遗址,则代表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肇始。作为一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者,我们要谨记总书记的指示,做好殷墟相关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更要做好科研服务工作。作为年轻一代的考古工作者,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继续发扬老一辈考古学者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注重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做好发掘、研究和阐释工作,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根,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寻根,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考古所同志发言

  赵天晓同志在总结发言时谈到参加这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深受启发,收获颇多。感谢考古所、安阳文物局、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精心筹划组织。本次活动意义重大,也为社科院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赵天晓同志指出,我们在这里追寻总书记的足迹,追寻总书记的思想脉络,更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在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在二十大之后的第六次集体学习,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守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我们的学习一定要及时跟进,要把主题教育规定的书目读好,更要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的讲话精神,“努力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赵天晓同志发言

张国春同志总结发言

  张国春同志作总结发言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两个结合”重要概念都与考察殷墟相关联。特别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早在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殷墟遗址时就强调,“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两个结合”的提出提示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涵。

  张国春同志指出,本次活动有三个特点:一是历史与现实的有序结合,殷墟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就从未中断的文明之光,红旗渠代表着中华文明战天斗地、不服输不怕输的革命精神,本次到红旗渠和殷墟触摸文化的印迹,要从“战天斗地”红旗渠精神里解码领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二是中华文明研究与中华民族研究的视野结合,中华文明是从多元走向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多元一体格局的最重要载体和最成功实践,我们应当把握主线和方向,汇聚研究视野和动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研究部门和行政部门的良好结合,本次活动的推进得力于两个研究所的通力配合、安阳市文物局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大力支持,广大科研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要珍惜好、利用好社科院平台,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各自的科研岗位上锻炼成才,相互成就。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在学术研究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为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共同努力。

  本次联合主题党日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安阳市和红旗渠干部学院的大力支持,活动架起了兄弟单位党组织联建的桥梁,为两个支部的党员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创造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动、活动共办、文化共融的契机。安阳市副市长王红兵、政协副主席薛文明、红旗渠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芳等地方领导同志出席了有关活动。

作者:考古所行政联合党支部

审核:张国春